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 2在各组MCAO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水平,并用图像分析比较。结果:空白组海马区未见BcL 2蛋白表达;假手术组海马C1区BcL 2蛋白有少量表达;而缺血再灌注2 4小时后,BcL 2蛋白表达至高峰,在2 4小时~4 8小时呈下降趋势,到72小时时仅有少量表达;在相应时间点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电针组BcL 2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P <0 0 1) ,其中以电针治疗A组最为明显。结论:电针“大椎”、“内关”两穴,对实验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海马区Bcl 2的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2.
三生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Bcl-2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生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TC梗死面积测定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灌注后3h、6h、12h、2 4h、3d大鼠大脑皮质的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平均计数,比较模型组与三生饮治疗组效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生饮可减轻脑缺血程度,减小梗死体积(P <0 0 1) ;促进Bcl -2蛋白表达,延长表达时程(P <0 0 1) ;而对Bax蛋白的表达则无抑制作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三生饮可能通过提高抗凋亡基因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脑缺血 针刺组,造模后,脑缺血 针刺组大鼠接受针刺治疗。24h后处死取脑作观察。结果:脑缺血 针刺组P53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低于脑缺血组。结论:针刺可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提高P53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spase-8、Fas相关死亡域样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抑制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like IL-1 beta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rotein,FLIP)表达的影响,探讨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虎杖苷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后7 d开始给药,虎杖苷组大鼠灌胃虎杖苷溶液15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后7 d,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3 d.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8、FLIP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72 h,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23.87±3.14)个比(56.69±9.21)个]减少(P<0.01);caspase-8蛋白[平均灰度值为(148.78±6.82)比(89.61±7.76)]表达降低、FLIP蛋白[平均灰度值为(127.60±8.52)比(150.22±8.53)]表达增高(P<0.01).结论 虎杖苷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8蛋白表达,促进FLI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揭示针刺脑保护机理。方法 :采用“4 -动脉阻断”方法来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 (TUNEL染色 )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针刺组相比 ,脑缺血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 (P <0 .0 1)。脑缺血组、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 ,但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脑缺血组 (P <0 .0 1)。结论 :经“4 -动脉阻断”方法建立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针刺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 ,而针刺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形态结构和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陆任云 徐 斌 李君荣 ,等 (1 ) :5…………………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骆仲达骆仲逵许能贵 ,等 (3 ) :1 65…电针对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罗 勇 董为伟 (2 ) :97………………………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缺血 /再灌注大鼠脑蛋白激酶C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余 刚 董为伟 罗 勇 ,等 (1 ) :1 0……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IL 1RamRNA表达的调节许贞峰 姜建伟…  相似文献   

7.
罗勇  董为伟 《针刺研究》2002,27(2):97-101
目的 :探讨电针双侧“合谷”穴区对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闭塞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 ,制备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区对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部分动物大脑皮质cPKCα蛋白弱表达 ,局灶脑缺血 3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增加 ,但未达显著水平 (P >0 .0 5) ,再灌注 3hr、6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 .0 1 ) ,而电针可以明显减少再灌注 3hr、6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 (P <0 .0 1 )。结论 :电针“合谷”穴区可下调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 ,这可能与电针抗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和蝙蝠葛碱低、中、高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于大鼠脑缺血后即刻及复灌后11 h及23 h蝙蝠葛碱组腹腔注射蝙蝠葛碱(2.5,5,10 mg·kg~(-1)),伪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再灌注24 h后,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大鼠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大鼠脑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半暗带区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细胞凋亡数(25.5±3.3)个/mm2比,蝙蝠葛碱中剂量组(18.9±2.02)个/mm~2和高剂量组(15.9±2.9)个/mm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改善(P<0.05),蝙蝠葛碱中、高剂量组半暗带区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caspase -3和caspase-9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蝙蝠葛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蛋白激酶C(PKC)γ、PKCδ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针刺的干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前两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4h、12h、24h、72h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大鼠右侧顶中线和顶旁线,频率2Hz/15Hz,强度1mA。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PKCγ、PKCδ吸光度值。结果:PKCγ、PKCδ在正常组呈基础水平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PKCγ、PKCδ表达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相应时间点PKCγ、PKCδ吸光度值减弱(P<0.01,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KCγ、PKCδ的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有密切的联系。针刺能明显减少PKCγ、PKCδ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神经元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 N O含量及 3种亚型 N 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电针百会、大椎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NO含量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 3种亚型NOS(n NOS、i NOS、e NOS)的表达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 3种亚型 NOS表达。结果 督脉电针能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 NO含量 (13.12± 3.15μm ol/L ) ,与缺血组比较 P <0 .0 1;督脉电针组缺血侧脑组织 i N OS、n N OS表达 (13.0 1± 1.32 ,32 .12± 1.5 6)显著低于缺血组 (P<0 .0 1) ,e NOS表达 (2 9.2 1± 3.0 1)显著高于缺血组 (P<0 .0 1)。结论 督脉电针能上调e N OS表达 ,同时下调局灶性脑缺血所致 n NOS、i NOS的异常表达 ,从而减少总 NO的生成量 ,降低缺血引起的毒性作用 ,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 )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 ,MCAo后 1hr脑缺血区已出现细胞凋亡 ,2 4hr达到高峰。凋亡细胞主要局限于梗塞灶中心坏死区域的周边“半影区”。“半影区”的细胞凋亡可能对梗塞灶的扩大起着重要作用。“醒脑开窍”针法能使缺血区脑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从而减小梗塞面积 ,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青  马瑞玲  薛媛  靳瑞 《针刺研究》2004,29(2):90-93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用NIH雄性小鼠3 8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n =10 )、假手术组 (n =10 )、模型组 (n =8)、针刺组 (n =10 )。针刺“百会”、“神庭”、“率谷”、“脑户”穴 ,1天 1次 ,共 10次。用免疫组化法观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结构中GFA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普遍增强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阳性反应一致 ,而针刺组的阳性反应介于模型和正常鼠之间。结论 :针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与使GFAP阳性反应数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即早表达基因c-fos在电针抗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董劲松  陈伯英 《针刺研究》2001,26(2):97-101
本文对即早表达基因c fos在电针抗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局灶性脑缺血可以引起c fos在缺血侧皮层的大量表达 ,电针能部分抑制这种表达 ,使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脑梗塞灶减小。但c fos反义寡核苷酸脑内注射可完全阻断c fos表达 ,导致脑梗塞灶体积明显增大 ;同时也取消了电针的抗脑缺血损伤作用。提示脑内c fos适度的表达 ,可能在脑缺血损伤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电针可能通过部分抑制脑内c fos的过度表达 ,发挥其抗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督脉穴位电针对暂时性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电针对神经细胞死亡、DNA损伤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 (Bcl 2、Bax、P53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 ,应用HE、TUNEL、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进行观察。结果 :大脑中动脉阻塞 2hr后 ,随着再灌时间的增加梗塞灶面积进行性发展 ,在不同再灌时间点 ,电针均能减小梗塞面积 ,而且电针可明显减少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坏死和DNA损伤 ,并上调Bcl 2 /Bax比值 ,和减少P53的表达。结论 :电针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部分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针刺前后的血清TNF α、sICAM 1水平变化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平衡针法在缺血性损伤中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 ,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酶联法 (ELISA)测量血清TNF α、sICAM 1值。结果 :血清TNF α、sICAM 1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上升 (P <0 .0 0 1) ,平衡针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 (P <0 .0 5) ,血清TNF α与sICAM 1呈正相关 (r=0 .83 4,P <0 .0 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 α、sICAM 1含量明显上升 ,二者呈正相关。平衡针法治疗可降低其TNF α、sICAM 1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督脉经穴“大椎”、“百会”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NGLF的影响。方法 :用凝闭一侧大脑中动脉的脑缺血大鼠为动物模型 ,采用TUNEL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S P法进行观察。结果 :缺血 +电针组中 ,大脑皮层梗塞区内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缺血组显著减少 (P <0 0 1 ) ,NGFR免疫阳性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也均较缺血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增强 (P <0 0 1 )。结论 :电针能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 ,可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NGFR的表达 ,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 ,脑组织甲醛固定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6hr与术后 15天组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电针组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组间 15天时比较 ,电针组与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第 15天时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电针组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针刺组与电针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头皮针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延长神经生长因子产生时限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使肢体功能恢复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电针督脉经穴“大椎”、“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1 0hr后致局灶性脑缺血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 P法进行观察。结果 :电针治疗能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 +超载 ,稳定细胞内环境。结论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缺血大鼠电针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变化。实验分正常组、缺血再灌组和缺血再灌 +电针组 ,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致局灶缺血 90min ,缺血后立即给予电针 ,取“水沟”和“百会”穴 ,强度 3.5mA ,频率 1 0 0Hz,时间1hr。再灌 8hr后取缺血侧皮质 ,ELISA法测定。结果正常组、缺血再灌组和缺血再灌 +电针组脑内BDNF含量分别为 1 4.2 0± 3.1 4、1 8.75± 2 .6 3和 2 3.75± 3.0 2 (ng/ g) ,缺血 +电针组BDNF含量多于缺血组 (P <0 .0 5 )。表明电针能提高缺血后脑内BDNF的合成或释放  相似文献   

20.
景向红  蔡虹  陈淑莉  逯波  蒋瑾  晋志高 《针刺研究》2004,29(4):257-260,265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 (COX)在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 ,注射后 3d用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注射STZ 7d后测定空腹血糖 ,高于 1 5.5mmol/L定为糖尿病模型 ,术后 1个月经行为学测定确定糖尿病脑病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 (n =5)、糖尿病 +假手术组 (n =5)、糖尿病 +脑缺血组 (n =6)、糖尿病 +脑缺血 +针刺组 (n =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COX活性反应物的分布 ,用图像分析仪对其光密度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的COX光密度明显低于正常 (P <0 .0 0 1 ) ,而针刺组高于糖尿病脑缺血组 (P <0 .0 0 1 )。结论 :糖尿病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脑内海马CA1和CA3区的COX活性降低 ,针刺可以提高这两个区域的COX活性 ,从而提高细胞代谢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