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ERK1/2的激活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顺向群锋电位(OPS);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分析脑片损伤程度。结果用4%七氟醚预处理海马脑片,可延迟OPS的消失时间,提高复氧后OPS的恢复程度和恢复率。以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50μmol.L-1)预处理海马脑片,可以取消七氟醚的作用。单独使用PD98059对OPS无明显影响。七氟醚预处理组组织损伤百分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ERK1/2的激活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损伤的作用及PKC、ERK1/2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海马脑片OGD损伤模型,分别以25、50、100μmol·L-1二氮嗪灌流海马脑片30min,或分别用mitoKATP通道、PKC、ERK1/2抑制剂5HD、chelerythrine、U0126灌流30min,再用二氮嗪(100μmol·L-1)预处理,观察OGD13min、复氧1h后顺向群峰电位(orthodromicpopulationspike,OPS)的变化。结果二氮嗪预处理组(50、100μmol·L-1)OPS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复氧供糖后OPS恢复良好;二氮嗪(100μmol·L-1)预处理抗OGD损伤作用可被5HD完全取消,可被chelerythrine或U0126部分取消。结论mitoKATP通道特异性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有抗海马脑片OGD损伤作用,该效应与激活PKC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丹参酮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丹参酮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缺氧缺糖损伤组、丹参酮20mg·L-1组和丹参酮200mg·L-1组。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组化、电镜评价不同浓度丹参酮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片胞内钙变化。结果:不同浓度丹参酮(20、200mg·L-1)抑制脑片OGD损伤所致的TTC染色降低,减少LDH释放,减轻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损伤。OGD损伤增加bax和bcl2蛋白表达和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浓度丹参酮(20、200mg·L-1)进一步上调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同时抑制胞内钙离子浓度。与丹参酮20mg·L-1相比,丹参酮200mg·L-1作用较强。结论:不同浓度丹参酮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抑制缺氧缺糖损伤导致的大鼠脑片神经元损伤及其凋亡过程,且丹参酮对于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芬太尼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浓度芬太尼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Control)、缺氧缺糖损伤组(OGD)、芬太尼50μg.L-1组(F50)、芬太尼500μg.L-1组(F500)。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组化、电镜评价高浓度芬太尼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片胞内钙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芬太尼(50、500μg.L-1)抑制脑片OGD损伤所致的TTC染色降低;减少LDH释放;减轻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损伤。OGD损伤增加bax和bc l-2蛋白表达,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浓度芬太尼(50、500μg.L-1)进一步上调bc 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同时抑制胞内钙离子浓度。与芬太尼500μg.L-1相比,芬太尼50μg.L-1作用较强。结论高浓度芬太尼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抑制缺氧缺糖损伤导致的大鼠脑片神经元损伤及其凋亡过程,且芬太尼对于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芬太尼的剂量增加,其保护作用减弱,但在临床应用的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离体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3组: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氯沙坦高剂量组。通过建立缺糖缺氧培养条件的细胞损伤模型,观察氯沙坦对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细胞,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观察Caspase-3蛋白表达改变。结果:缺糖缺氧环境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预先加入不同剂量氯沙坦进行处理后,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预处理能够减少脑缺血缺氧损伤所致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Caspase依赖性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元(sarsasapogenin,Sar)对高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 h 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取海马,进行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培养7 d用于实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ar(10、30、100μmol.L-1)组;对照组:加入等量含0.1%DMSO培养基;高糖处理组:分别加入葡萄糖(30、50、100 mmol.L-1)作用48 h;高糖+Sar(10、30、100μmol.L-1)组:先加入不同浓度Sar(10、30、100μmol.L-1)作用1 h,然后加入葡萄糖(50 mmol.L-1)作用48 h;应用MTT方法观察细胞活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神经元突触素表达的改变。应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观察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加入葡萄糖(30、50、100 mmol.L-1)作用48 h可使培养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神经元突触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另外高糖也可引起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和活性caspase-3、PARP蛋白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加入高糖前加入不同浓度Sar(10、30、100μmol.L-1)可明显对抗高糖引起的这些变化。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素蛋白表达较高糖组(50 mmol.L-1)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和活性caspase-3、PARP蛋白表达水平也较高糖组明显降低。结论 Sar对高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敏  肖亮  宋明柯 《中南药学》2004,2(3):135-138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正常和急性短暂缺氧时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记录,用含有氰化钾(KCN)60μmol·L-1的标准外液灌流模拟细胞缺氧,观察山奈酚对正常和缺氧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结果山奈酚对正常和缺氧时海马CA1神经元电压依赖性K 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同时抑制瞬时外向型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k),具有浓度依赖和电压依赖性;山奈酚对I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50μmol·L-1,对IK的IC50约为80μmol·L-1.结论山奈酚对正常和缺氧时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有抑制作用,其对钾通道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脑缺血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羟丁酸钠(SO)在大鼠海马脑片缺氧/复氧(H/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揭示S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海马脑片H/R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H/R组,SO1、10、100μmol/L组,NCS-382100μmol/L+SO100μmol/L(NCS-382+SO)组、NCS-356100μmol/L(NCS-356)组。测定脑片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脑片进行TTC染色计算组织损伤百分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酶组织化学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SO明显降低H/R海马脑片LDH释放率(P〈0.01),提高TTC染色的A490值,降低组织损伤百分率(P〈0.01),升高GABA/Glu比值(P〈0.01),减轻H/R所致的组织病理损伤。H/R组脑片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NOS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100μmol/L组、NCS-356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较H/R组显著减弱(P〈0.01),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用γ-羟基丁酸(GHB)受体选择性阻断剂NCS-382后再使用SO,细胞内钙荧光强度、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均接近H/R组。结论:SO对大鼠海马脑片H/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GABA/Glu比值,激动GHB受体抑制细胞内钙的增高及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 ,研究 N- methyl- D- aspartate(NMDA)受体阻断剂 MK80 1对离体海马脑片 CA1区锥体细胞缺氧期间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 SD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 (Con组 ,n=1 0 )和 MK80 1组 (M组 ,n=1 0 )。Con组海马脑片给予 1 0分钟缺氧 ;而 M组的海马脑片在缺氧前 1 0分钟及 1 0分钟的缺氧期间分别应用 1 0 0 μmol/ L 的 MK80 1。所有脑片均给予 6 0分钟的复氧。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海马 CA1区神经元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的时间、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在复氧末 ,应用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 Schaffer通路刺激 ,观察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结果  Con组海马 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为 (0 .2 2± 0 .0 5 ) m V/ s,显著高于 M组的 (0 .0 8± 0 .0 3) m V/ s (P<0 .0 5 ) ;NMDA受体阻断剂 MK80 1可以显著延迟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的时间 ,M组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为 (5 37± 1 39) s,显著高于 Con组的 (2 6 1± 2 6 ) s (P<0 .0 5 ) ;M组 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幅度为 (4± 1 3) m V,显著小于 Con组的 (5 3± 7) m V(P<0 .0 5 )。在复氧末 ,M组的 1 0例神经元中 ,9例神经元恢复对刺激的反应。结论  NMDA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轻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 ,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皮质酮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对照组不加任何药品,皮质酮组、D-APV组和D-APV 皮质酮组的脑片分别以10μmol/L皮质酮、50μmol/L D-APV和50μmol/L D-APV 10μmol/L皮质酮预孵60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min,然后给予低频刺激(LFS),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给予LFS后,产生LTD,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58.2 %(P<0.05);皮质酮组给予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45.4 %(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予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D-APV后,D-APV组和D-APV 皮质酮组大鼠海马CA1区LFS不能诱发LTD.结论 该实验条件诱发的LTD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10 μmol/L皮质酮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A)组。CoCl2组(B)组:加入300μmol·L-1(下同)CoCl2处理4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脂肪乳组(C)组:加入10%脂肪乳剂90μl预处理1h后同B组。异丙酚组(D)组:加入100μmol·L-1异丙酚1h后同B组。7-NI组(E)组:如D组,但加入CoCl2的同时加入3·3μl7-NI(25g·L-1)处理4h。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RT-PCR技术检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脂肪乳组与CoCl2组比较,各项指标相似(P>0·05);异丙酚可增加神经元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P<0·05或P<0·01),上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cyclinD1的表达。而这些调节作用可被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7-NI抑制(P<0·05或P<0·01)。结论100μmol·L-1异丙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凋亡相关基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5-LO表达对铝盐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LO过表达重组体腺病毒(Ad5-LO)和5-LO RNAi重组体腺病毒(Ad5-LO-RNAi)转染原代培养7 d的海马神经元,实验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NaCl 200μmol.L-1)、空载腺病毒组(MOI=100)、5-LO过表达腺病毒组(MOI=100)、5-LO RNAi腺病毒组(MOI=100)、空载腺病毒(MOI=100)+铝盐负荷组(AlCl3200μmol.L-1)、5-LO过表达腺病毒(MOI=100)+铝盐负荷组(AlCl3200μmol.L-1)、5-LO RNAi腺病毒(MOI=100)+铝盐负荷组(AlCl3200μmol.L-1)。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以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元5-LO mRNA和蛋白表达,以MTT测定和LDH漏出率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以生化方法测定海马神经元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结果空载腺病毒+铝盐负荷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胞体萎缩,突起减少变短,5-LO 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MTT值降低,LDH漏出率增多,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与空载腺病毒+铝盐负荷组比较,5-LO过表达腺病毒处理使铝盐负荷神经元上述指标的变化更加明显;5-LO RNAi腺病毒处理能明显阻遏铝盐负荷组海马神经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5-LO过表达可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对铝盐损伤的易感性,而抑制5-LO表达能够减轻铝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用兔离体主动脉环观察腕胺对苯福林缩血管作用的影响以及与一氧化氮代谢的关系10—100μmol·L ̄(-1)的胱胺在苯福林预收缩的兔主动脉环表现缓慢而完全的舒张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内皮细胞存在与否无关。100μmol·L(-1)脱胺预温育5h,使主动脉环对苯福林的收缩敏感性明显降低,EC_(50)增加,最大收缩力下降。胱胺结构类似物半胱胺,半胱氨酸,N—乙酰半脱氨酸均未见抑制血管收缩力的作用。亚甲基蓝(10μmol·L ̄(-1)),血红蛋白(1μmol·L ̄(-1))及N_ω—硝基精氨酸(100μmol·L ̄(-1))均可部分反转胱胺对血管收缩力的抑制,使标本的最大收缩力恢复(P<0.05),提高标本对苯福林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胱胺对血管平滑肌有直接舒张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氧化氮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乙酰胆碱对视皮层诱发场电位及LTP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观察了乙酰胆碱对视皮层诱发场电位以及LTP的影响。结果发现,100μmol·L-1及5μmol·L-1两种浓度的乙酰胆碱均可使诱发场电位幅值增大;但对LTP形成的作用不同。5μmol·L-1的乙酰胆碱对LTP的形成无负影响,甚至有轻度易化作用,当用人工脑脊液冲洗去除乙酰胆碱后,此组标本已形成的LTP幅值无显著变化;浓度为100μmol·L-1的乙酰胆碱使所有实验标本在强直刺激后均不能记录出LTP,当用人工脑脊液冲洗去除乙酰胆碱后,有半数标本显现出了LTP现象。表明浓度为100μmol·L-1的乙酰胆碱并没有阻止LTP的诱导过程,而是对LTP的表达具有掩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胎鼠脑皮质细胞,建立了N-甲基-D-门冬氨酸(NMDA)、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了NGF的保护作用。结果NM-DA300μmol·L-1与细胞作用20min及细胞缺氧/缺糖培养10h可诱导细胞凋亡。提取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状条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峰前出现一个“G1亚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50.2%及45.7%,同时出现细胞核染色体聚集、断裂及细胞空泡样变等形态变化。NGF(50,100μg·L-1)能使DNA梯状电泳条带不明显或消失,降低凋亡细胞数,并使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NGF能拮抗NMDA及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片损伤模型和新型定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建立不同性质脑损伤实验模型和一种方便、快速、灵敏的定量评价方法。方法 制备大鼠皮层和海马脑片 ,检测活性后 ,分别接受缺氧缺糖 (OGD)、谷氨酸、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 ,氯胺酮、D AP5、异丙酚预处理 ,随后与TTC溶液共同孵育 ,有机溶剂抽提 ,酶标仪测定OD4 90 值 ,同时测定孵育上清液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率。结果 室温下恢复孵育 90min后 ,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层可记录到群体峰电位。随着OGD时间延长 ,皮层和海马脑片TTC染色明显降低 ,孵育上清液LDH释放率逐渐增加 ,组织损伤百分率与LDH释放率明显正相关 :皮层r =0 960 9,P <0 0 1 ;海马r =0 892 1 ,P <0 0 5。和对照组相比 ,谷氨酸 1mmol·L- 1 和H2 O2 2mmol·L- 1 明显降低脑片TTC染色。氯胺酮5μmol·L- 1 、D AP550 μmol·L- 1 、异丙酚 5μmol·L- 1 分别抑制OGD 1 0min、谷氨酸、H2 O2 损伤所致脑片TTC染色降低。结论 利用大鼠脑片建立的缺氧缺糖、谷氨酸和过氧化氢损伤实验模型 ,以及新鲜脑片与TTC溶液共同孵育 ,有机溶剂抽提、比色的定量评价方法具有方便、快速、灵敏的特点 ,能有效的用于脑缺血损伤和药效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凋亡及对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传代后3d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共4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在PC12细胞缺血缺氧前20min加入浓度为100μmol·L-1的吡那地尔;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则加入浓度100μmol·L-1的吡那地尔和浓度为500μmol·L-1的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吡嗪。采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凋亡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T-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缺氧后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24h达高峰。吡那地尔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缺血对照组、吡那地尔处理组、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增加,12h达高峰。吡那地尔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缺血对照组和吡那地尔+格列吡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可能通过提高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来减轻缺血缺氧后PC12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DMSO预处理组(D组),25、50、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1、P2、P3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经主动脉用K-H液逆行灌注。各组均缺氧30min,再给氧60min。DMSO组、P1、P2、P3组在缺氧前分别以含DMSO、相应浓度丙泊酚的K-H液灌注10min,再冲洗5min,重复2次。记录平衡灌注末、缺氧前即刻、再给氧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再给氧60min时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提取心肌线粒体,免疫印迹法测定线粒体和胞质的细胞色素C水平。结果D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D组相比,P1、P2、P3组再给氧30min、60min时LVEDP降低、LVDP升高(P<0.05),再给氧末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或0.01),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胞质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茶多酚中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百草枯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的SK-N-SH细胞给予400μmol·L-1百草枯诱导细胞凋亡。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百草枯模型组、维生素E(10μmol·L-1)组和3个EGCG(1、5、10μmol·L-1)剂量组。以药物处理细胞2h后,加入百草枯,72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取培养细胞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百草枯明显降低细胞活力(P<0.01),增加LDH漏出量(P<0.01),细胞膜结构不完整,出现空泡等凋亡现象,细胞凋亡发生率达到30.5%。EGCG处理后,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减少LDH的漏出和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其中10μmol·L-1组的作用明显高于5μmol·L-1组或1μmol·L-1组(P<0.05或P<0.01)。结论EGCG具有抑制百草枯诱导的SK-N-SH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