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柴油/水、汽油/水、煤油/水为实验体系,制备了乳状液和微乳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乳状液的粘度是分散相体积分数和粒径的函数并获得了相应的关联式;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乳状液的粒径而不是粘度;在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分散相体积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微乳液的形成只与它本身的组成有关而与制备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2.
从系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AEOn)/正辛烷/醇/水体系的相图出发,选取富油相微乳液边界一点,通过加油、加醇的使体系经历微乳液→太液→微乳液的反复变化,计算几种正构醇从油以微乳液液滴界面的标准自由能△G0^0→i并计算了体系的结构参数;水核半径Rw、颗粒半径Rd和颗粒数Nd以及界面层厚度T和分散相总表面积Ad。这些结果对研究微乳液构成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稠油/水乳状液表观粘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窦丹  宫敬 《化学工程》2006,34(9):39-42
通过实验研究稠油/水乳状液的表观粘度与分散相液滴直径、含水率和温度的关系。分散相液滴直径越大,表观粘度越小;与轻质油/水乳状液不同,稠油/水乳状液在较低的含水率时即表现出很强的剪切稀释性;温度变化对稠油/水乳状液的表观粘度有显著影响而对相对粘度影响很小。在考虑了剪切率的相对粘度预测模型中,Pal(1989)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多糖魔芋葡苷聚糖(KGM)为材料,采用旋转膜乳化法结合化学交联法制备均一的魔芋葡苷聚糖凝胶微球,以3种不同粘度的12%(w) KGM水溶液为分散相(水相)、液体石蜡(LP):石油醚(PE)混合油相为连续相,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对KGM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水相粘度、油相配比和膜管转速对KGM成球的影响. 结果表明,KGM水相粘度越高,相应的最佳油相粘度越低,最佳KGM水相粘度为1548 mPa×s,最佳油相体积比为LP:PE=5:1,最优膜管转速为400 r/min,利于KGM乳液稳定的乳化剂是4%(w) Span 80. 该条件下制得粒径约70 μm、粒径分布系数Span<1.0的均一KGM微球.  相似文献   

5.
采用稀释法求得CTAB/醇/正庚烷/水四组份微乳液体系在25℃时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平均聚集数n、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的总界厦面积Ad。结果表明:含水量增大,醇从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Gc→i降低,对微乳液体系的稳定不利,含水量越低,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醇碳链的增长,Gc→i线性递增,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为运用该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上粘度与配伍、水相粘度、水相表面张力和两相体积比对复色多相聚合物/油/水 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合物/油/水分散体系的分散过程主要是由两相粘度决定的,油相粘度大于1.50Pa·s时,易使粒子分散成为丝状或条形,油相粘度在1.50Pa·s以下,则得到球形成椭球形粒子;水相粘度过大、油相/水相体系比增大,均将使油相粒子细分散化,两相体积比的临界值随水相粘度的增大而减小;水相表面张力对多相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7.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a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陶瓷微滤膜制备水包油型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液制备一直是化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选择水-正丁醇实验体系,以十二烷基碘酸钠为乳化剂,分别采用0.2μm和0.8μm的陶瓷膜为分散介质制备水包油型乳液。实验研究了压力、连续相流量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大小、分布和分散相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微滤膜可以制得分布均匀的乳状液。微滤膜的孔径较小时,连续相流量和膜两侧压差对于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当膜孔径增大后,乳液滴的直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9.
PP—g —HMA增容尼龙6/聚丙烯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相力化学方法制备的聚丙烯接枝羟甲基丙烯酰胺作增容剂,制备了尼龙6/聚丙烯共混物,通过SEM、DSC、流变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当尼龙6体积分数为80%时,增容共混体系中冲击强度出现峰值,达到77J/m,分散相尺寸变小,增容共混体系熔融粘度增加。通过Molau实验和FT-IR分析对增容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不同磺酸盐含量的三种不饱和聚酯,通过拟三元相图分析磺酸盐含量、苯乙烯、不同正构醇和水组成的体系对微乳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磺酸盐不饱和聚酯同苯乙烯互溶的前提下,磺酸盐含量越大,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越大;磺酸盐含量一定时,苯乙烯含量越小,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越大;正构醇质量分数为在2%~10%范围内,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最多;三种醇相比较,正丁醇体系的微乳区是W/O型向O/W型过渡的连续区域,正丙醇体系的O/W型微乳液区明显不同于正丁醇体系,正戊醇体系不能形成水包油型的微乳区。  相似文献   

11.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高溶度ZrO2陶瓷墨水(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尝试采用新颖的反相微乳液法制备陶瓷墨水,为了获得高溶度陶瓷墨水,对反相微乳液体系优选进行研究,着重就Triton x-100/醇/烷/水体系,采用目测法,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和离心分离法,分别考察了不同醇,烷配伍时体系的稳定性和相关物理性质,根据这些性质是否突变以确定体系是否发生相变,给出了体系拟三元相图。实验表明,在20℃时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表现优异,当Triton x-100与正醇的质量比为3:2时达到最大范围的反相微乳液区,最大溶水量时的最佳组成为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19.1%:12.8%:23.7%:44.4%(质量比)。  相似文献   

12.
选择水-煤油体系(体积比为水:煤油:10:1),分别用机械搅拌法和陶瓷微滤膜制备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及增稠剂阿拉伯树胶的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水一煤油体系,选择质量分数为0.8%的Tween80为乳化剂,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阿拉伯树胶为增稠剂,用0.1μm陶瓷微滤膜为分散介质可以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乳化液体系,且膜两侧压差及连续相流速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超浓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斌  任丽娟 《化学与粘合》1998,(4):195-198,219
本文简单介绍了超浓乳液的基本概念及用途,并以苯乙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对超浓乳液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浓乳液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我党有度,分散相性质,分散相的体积分数,电解质浓度,连续相粘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累托石/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乳液共混共凝法制备累托石/SBR复合材料,研究累托石纯度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与蒙脱石/SBR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累托石/SBR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的形状系数稍高于蒙脱石体系;高纯度累托石是制备性能优异的累托石/sBR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气密性,累托石/SBR复合材料分散相形状系数略大,气密性更优。两者均可以作为性价比适中的轮胎气密层或内胎材料。  相似文献   

15.
徐文斌 《广东化工》2012,39(2):75-77
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以表面活性剂丁二酸-2-乙基己基磺酸钠(AO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水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考察了油相极性、表面活性剂浓度、分散相浓度及离子价态、助乳化剂丙烯酰胺(AM)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确定了反相微乳液体系体系的局部相图,初步表征了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相结构。结果表明,以极性单体作为油相的微乳液体系电导率与增溶水量的变化关系中不存在突变点,有别于一般的以低极性或非极性烷烃(或混合烷烃)作为油相的微乳液体系。当体系中AOT浓度0.1~0.3 M,分散相(盐溶液)浓度≤0.05 M,增溶水量([H2O]/[AOT]摩尔比)w≤9时,可以得到稳定的反相微乳液体系,AM的存在能够增大体系的增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搅拌槽中W/O和(W/O)/W体系分散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1990,41(3):320-326
本文除传统的界面张力影响之外,经分析分别引入界面粘度和分散相粘度的影响,推导建立了预测内相分散水滴和乳状液分散液滴体积表面积平均直径的数学模型.建立的两个模型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微乳液法(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正己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与铈、锌、锆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颗粒,通过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产物均为金红石结构,微乳液法制备的颗粒较后者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紫外吸收边;复合掺杂后,样品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发生红移;其中,镁-铈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最小的晶粒粒径和最大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53nm和78.50m^2/g;复合掺杂能够抑制二氧化锡颗粒生长,增大其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稀释法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在不同醇时体系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醇碳原子数的增加,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平均聚集数珔n以及吉布斯自由能-ΔG0c→i增加,而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的总界面面积Ad减小。采用CTAB/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体系制备了纳米BaF2。经SEM和XRD表征,BaF2为均匀的球形纳米粒子,粒径39 nm左右。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在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一定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常见的乳状液是由互不混溶的水相和流动相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的分散体。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多乳状液产品采用有机溶剂作为油相,从而具有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水包水乳状液是使用特定乳化剂形成流动相和分散相均为水溶液的一种新型分散体。目前用于水包水乳状液的乳化剂主要是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本文报道了研究采用天然产物制备一种水包水型乳状液的初步研究。这种乳状液的特点是(1)分散相和连续相均为水介质;(2)所用的乳化剂均为天然产物。所得水乳状液有绿色、环保的优点,能在日用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双相浓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酸丁醋多面体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乳液双相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聚丙烯酸丁酯多面体粒子。结果表明,由于分散相体积分数较高而造成的挤压,浓乳液形成多面体模板,分散相液滴聚合形成多面体粒子。连续相中的亲水聚合物隔层和粒子的适度交联保证了多面体粒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