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调控方式、探索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体外抑制作用。构建了由HCV5′非翻译区(5′UTR)翻译启动报道基因-虫荧光素酶(lu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人工合成了针对HCV5′UTR及非结构蛋白5(NS5)区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ODN)。借助脂质体将ODN分别与所构建的载体一同转染人癌细胞系,短期培养后制备细胞提取液,以荧光发光法检测lu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HBV/C) 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XT1 构建HBV/C 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人外周血B 细胞使之稳定表达HBcAg。结果 重组质粒pXT1HBV/C 经聚合酶链反应(PCR) 和BglⅡ及XhoⅠ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后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 细胞PCR 鉴定含目的DN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约47 .4 % 的细胞膜上表达了HBcAg。结论 HBV/C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表达,有利于系列研究HBV/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核酶对人HCC细胞内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对HBeAg在细胞内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从质粒pGEMRz123切下EcoRⅠBamHⅠ片段,双粘端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BBS212中,将该质粒与p1.2Ⅱ(含HBV全序列),共转染人HCC细胞(人肝癌细胞株),观察该核酶在细胞内对HBeAg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人HCC细胞中p1.2Ⅱ可表达出HBeAg;该核酶对HBeAg的合成抑制率达65%.结论该双位点核酶可能通过针对HBVC区基因的剪切作用,阻断C区基因的表达,抑制了HBeAg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变屉对人白细胞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阐明我国常见的HBV/C变异对宿主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野生型和变异型HBV/C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鉴定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检测HLA-1,HLA-DR在宿主细胞膜上的表达。结果 PCR和Wcstern blot分析能分别检测到目的DNA片段和HBcAg的表达,约100%的HepG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HBV/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 录病毒勒体PXT1构建HBV/C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使之稳定HBcAg。结果 重组质粒PXT1-HBV/C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BglⅡ及XhoⅠ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后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PCR鉴定含目的DN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约47.4%的细胞膜上表达了HBcAg。结论HBV/C基因逆转  相似文献   

6.
核酶对细胞内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定量观察双位点核酶对细胞内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Rz),将该质粒与pl.2Ⅱ(含HBV全序列),共转染人肝细胞癌(HHCC)细胞株,对转染细胞所表达HBeAg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转染细胞可以表达HBeAg,同对照组相比,核酶组荧光量明显下降。结论在核酶与HBV共转染细胞中,核酶通过对HBVmRNA的剪切作用,使HBeAg的表达量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氧化苦参碱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方法借助脂质体将重组HCV基因(pBK-HCV)转染SMMC-7721细胞,并以此为模型,通过bDNA信号扩增法定量检测细胞内HCV RNA的变化,观察氧化苦参碱对HCV RNA的抑制作用; 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建立了重组HCV基因转染的稳定表达细胞模型,可作为药物研究的工具。氧化苦参碱浓度为100— 1000μg/ml时能明显降低细胞内HCVRNA水平,有效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地抑制HCV RNA,具有直接抗HCV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H9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重组HCV基因转染的H9细胞(人CD4,T细胞)模型。方法:以载体CDZ2(连接有1693bpHCVDNA,包括完整的HCV结构区)为模板,通过PCR获得高保真的1.73kbDNA片段(包括1693bpHCVcDNA和部分载体DNA序列),其特异性被southernblot证实。将HCVcDNA片段插入载体pCD-SRα,经菌落原位杂交以及酶切分斤和southernboIt筛选,获得重组HCV(pCD-HCV),并与pSV2-gpt载体共转染H9细胞。结果:从选择性培养基中筛选口阳性克隆细胞,经RT-PCR.dotELISA和westernblot验证表明pCD-HCV在H9细胞中可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表达的约1.3×105大小蛋白具有HCV抗原性。转染pCD-HCV的细胞培养至90天时,仍可检测到HCVmRNA和HCV抗原。结论:建立pCD-HCV转染的H9细胞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研究针对HCV 5′NCR2 13位点和C区 4 98位点的核酶细胞内对HC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应用WISH nc转基因细胞模型 ,通过脂质体法转染核酶表达载体 ,经发光检测仪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核酶 2 13和核酶 4 98均能在细胞内降低荧光素酶的表达 ,转染后 7d内的抑制率为 4 2 .94 %~ 67.81% ,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构建的两个核酶表达载体均能在WISH nc细胞内有效地抑制HCV基因的表达。抗HCV不同位点核酶细胞内活性的比较@贾战生!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科 @焦成松!710038$西…  相似文献   

10.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情况和致病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弄清肝病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临床感染情况和评估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力。方法:本文调查了213例肝病患者的HGV感染情况和分析了HG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在213例肝病患者中,HGV的感染率为75%(16/213);其中,HGV与HBV、HCV以及HBV和HCV的合并感染分别是为71%(9/127)、182%(2/11)和278%(5/18)。未发现HBV合并HGV感染和单独HBV感染两组之间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以上结果提示,HGV通常与胃肠外传播的HBV和HCV合并感染。而且,HGV的致病力看来是温和的  相似文献   

11.
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人胃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脱氧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基因治疗系统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将HSV-TKcDNA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neo中,用LIPOFECTAMINE法将该HSV-TK基因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测定阳性转染细胞(SGC-7901/TK)在体内外对GCV的敏感性。结果示GCV在体外对SGC-7901/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点,且同时表现出对周围亲代SGC-7901细胞的杀伤效应(旁观者效应)。体内实验表明GCV可抑制HSV-TK阳性胃癌细胞的生长,使已形成的肿瘤逐渐消失。提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胃癌细胞,配合以GCV治疗,是胃癌基因治疗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表达的人肝细胞系。方法以脂质体共转染NS5SB基因人Hub-7细胞,以PCR和Southern blot在DNA水平检测转染的结果,以western blot证实了Hub-7细胞中有NSuB的蛋白表达。结累在转染过NSSB质粒的细胞系中有NSSB基因的存在和HCV-RNA多聚酶的表达。结论我们在Hub-7细胞中建立了HCV-RNA多聚酶表达系统,它有助于研究HCV复制机制和为基因治疗丙型肝炎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丙型肝炎病毒锤头结构核酶的计算机设计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设计可位点特异切割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5’NCR)和C区的多位点核酶(RZ).方法根据“锤头结构”RZ的设计原理,以HCVH(1a)株5’NCR和C区RNA为靶序列,计算机预测其二级结构,运用能量最低化程序,选择理论上理想的RZ切割位点,并比较5株HCV序列RZ切点两翼的同性.结果在HCV5’NCR和C区124个自然切割位点(CUX和GUX)中选出213(CUC),260(GUA),407(GUC)和498(CUU)4个切割位点,不同株之间切点两翼RZ结合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计算机可作为抗病毒RZ设计的辅助工具;HCV上述4个位点可能是最理想的切割位点.  相似文献   

14.
双位点核酶抑制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垩 克隆技术,从pGEM-核酶123(含针对HBVC区2029-2031及2063-2065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中,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pBBS212-Rz与P1,2Ⅱ(含乙型肝炎病毒全序列)花园要入人肝癌细胞(HHCC)中,采用原位杂交观察核酶的表达,ELIASA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中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基因工程技术由大肠杆菌合成重组乙型肝炎病毒(HBV)X抗原(HBxAg)并制备兔抗-HBxIgG以检测HBxAg,合成一对以HBVX基因序列为模板的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BVDNA。免疫组织化学和血清学方法分别用以分析肝病患者肝组织中的HBxAg和血清标本中的HBxAg、抗-HBx。发现HBxAg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肝组织中检出率为72.7%,在肝炎后肝硬化(LC)中为92.6%,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在LC中检出率为47.8%。在CAH、慢性迁延性肝炎和LC的血清中HBxAg的阳性率分别为44.4%、66.6%和33.3%,与HBeAg的阳性率相似,而且在这些HBxAg阳性的血清中可检出HBVDNA的存在,HBxAg的表达与HBV复制紧密相关,HBxAg可能是一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免疫用于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HCVC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CMV启动子的下游,在证实其可以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H2d)中表达之后,将重组质粒注射BALB/c(H2d)小鼠股四头肌,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产生水平;3HTdR掺入法测定免疫小鼠淋巴细胞HCVC抗原特异性增殖能力,4h51Cr释放法检测免疫小鼠细胞毒T细胞(CTLs)体外杀伤功能.结果免疫小鼠20只,初次免疫2wk后,血清中均出现了HCVC抗体,且增加免疫剂量可提高抗体滴度;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6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Ls体外特异性杀伤率为631%,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CVC基因免疫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而且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它可能是防治HC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具有两套独立表达单元的真核表达载体 pRSC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RSV启动子下游 ,称为pRSC HBV/HCV ,转染SP2 / 0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观测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 ;用酶联免疫法、MTT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 ,pRSC HBV/HCV转染SP2 / 0细胞可见HBc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 ,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旨在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阐明上海市及江苏省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株丙型肝炎病毒(HCV)C33c抗原基因的序列及变异特征,为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表达C33c抗原作好准备。结果表明:上海株及江苏株C33c抗原基因同源性大于99%,推测属同一基因型。此两株与其它分离株相比较,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93.08%~97.69%)明显高于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81.36%~94.45%),说明C33c抗原特别适于作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区与5’-非编码区(5’-NCR)不同基因区RNA检测结果的区别及临床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48例肝炎患者血清HCV NS 5b基因的cDNA,并与5’-NCR基因区cDNA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 HCV NS 5b基因区RNA检出率为24.3%(34/148),5’-NCR基因区RNA检出率为31.1%(47/148)。H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HD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采用体外细胞转染技术,用含基因HDVcDNA三聚体的重组质粒pSVLD3转染HBV的体外细胞培养株(2.2.15细胞株)。结果在转染后3天的转染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检出了1.7KbHDVRNA和24000、27000HDAg。初步结果提示,该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有HDV病毒的排泌,从而建立了HDV的体外短期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