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人体内药代动力学,为该药的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400mg甲磺酸培氟沙星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8名受试者药时曲线为二室模型,2名为一室模型,平均达峰时间为1.19±0.48h,消除半衰期为11.61±2.53h,药时曲线下面积51.82±17.10μg·h·ml~(-1),吸收速率常数个体差异明显(1.69~923h~(-1)).结论 甲磷酸培氟沙星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有利于深部组织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依次单剂口服200mg、400mg、60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028±0.362 mg.L-1、3.749±0.446 mg.L-1、4.876±0.569 mg.L-1;t1/2β分别为7.489±0.806h、7.063±0.890h、7.735±0.8701h;AUC0~t分别为12.24±1.51mg·h·L-1、26.02±3.38 mg·h·L-1、39.22±6.57 mg·h·L-1;原型药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1.90%±7.70%、60.90%±5.70%和58.74%±13.49%.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甲磺酸加替沙星在200mg~6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名受试者分别依次单刘静滴100,200和400mg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10±0.19,2.17±0.33和3.16±0.47mg·L~(-1);t_(1/2)β分别为7.42±1.99,8.41±2.72和8.46±2.83h;AUC_(0-∞)分别为4.45 ±0.71,11.10±1.81和23.03±3.83mg h·L~(-1)。原形药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3.08±15.79)%,(51.33±23.69)%和(45.67±18.22)%。结论:9名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提示甲磺酸加替沙星在100~400mg剂量内药物体内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9名试者按拉丁方随机分组,分别依次单剂静滴100mg、200mg、40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及尿中甲磺酸加替沙星分别在0.0156~1mg·L1和0.434~111.11mg·L1浓度范围内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及绝对和相对回收率均符合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受试者分别单剂静滴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g、200mg、400mg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Gmax分别为1.098±0.19mg·L-1、2.17±0.329mg·L-1、和3.164±0.473mg·L-1;t1/2β分别为7.415±1985h、8.41±2.722h和8.462±2.832h;AUC0~∞分别为4.45±0.712mg·L-1·h、11.102±1.814mg·L-1· h和23.029±3835mg·L-1·h;Vd分别为82.120±36.216L、71.254±38.740L和80.504±33.721L;CL分别为24.151±3.787L·h1、18.747±4.256L·h1和19.598±4.250 L·h1.单剂静滴100mg、200mg、400mg甲磺酸加替沙星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3.08%±15.79%、51.33%±23.69%和45.67%±18.22%.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按拉丁方设计分别自身前后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g、200mg、400mg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Cmax与AUC0~∞随剂量加大而增加;t1/2β、tmax、β、Vd、Cl与给药剂量无关.提示甲磺酸加替沙星在100mg~4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研究了9名健康志愿口服单剂量普罗帕酮的药代动力学及与喹胍,S-美芬妥英羟化代谢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名志愿中普罗帕酮按一房室模型消除,其余3名符合二房室模型,普罗帕酮消除半衰期半衰期3.4±s1.1h,药时曲线下面积为2.5±s1.1μg.h^-^1.mL^-^1,血浆清除率为145±s64L.h^-^1。普罗帕酮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异喹胍强与弱代谢中有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30min内空腹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和500mg,用HPLC-荧光法测定血浆、尿液中帕珠沙星的浓度,并采用3P97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处理,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帕珠沙星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符合二房室模型,300和500m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峰浓度Cmax分别为(7.716±1.373)和(11.652±2.197)μg/ml;半衰期t1/2分别为(2.00±0.26)h和(2.13±0.2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分别为(14.170±3.244)和(25.370±3.234)μg·h/ml;表观分布容积Vc分别为(28.83±12.92)L和(31.62±8.91)L。尿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帕珠沙星0-24 h累积排出量分别为(261.82±30.92)mg和(452.27±32.35)mg,0-24 h累积排出百分比分别为(87.27±10.31)%和(90.45±6.47)%。结论帕珠沙星单次给药在中国健康人体耐受性良好,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帕珠沙星在300-5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剂量口服两种扑热息痛异型片500mg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采集服药后0.5,1,1.5,2,3,4,6,8,10h的血样本。用HPLC方法测定扑热息痛的血药浓度。结果 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后时间的一级动力学一室模型,试制剂扑热息痛薄膜包衣异型片(康司达)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5.51±1.24mg/L,Tpeak=1.03±0.43h,T1/2ka=0.27±0.16h,T1/2ke=2.60±0.51h,AUC0-t=23.69±4.08mg/h·L^-1,MRT=3.65±0.22h。结论 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2.5±13.3%,受试制剂(康司达)与参比制剂扑热息痛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厂家产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正常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将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 40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测定奥美拉唑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和参比制剂均符合一级吸收开放性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2 719.9±1 551.7),(2 820.8± 1 668.1)ng·h/mL,峰浓度(Cmax)分别为(820.1±420.1),(760.0±415.4)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4±0.6),(2.5±0.6)h,血浆半衰期(t1/2)分别为(2.2±0.8),(2.4±0.9)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69±13.51)%。结论:两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9.
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300,60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内帕珠沙星的血药浓度,用D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果符合一级消除药代动力学的二室模型,300,600mg2个剂量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7.38±0.85),(18.36±2.39)mg·L-1;AUC0-t分别为(31.34±5.67),79.20±18.43)mg·h·L-1;t1/2β分别为(1.63±0.31),(1.71±0.21)h;CL/F分别为(0.10±0.02),(0.08±0.01)L·kg·h-1,V/F分别为(0.23±0.03),(0.19±0.05)L·kg-1。24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2.2±2.6)%和(93.2±3.0)%。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每日给药300mg,每日2次,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600mg内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依次单剂口服200mg、400mg、60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028±0.362 mg.L-1、3.749±0.446 mg.L-1、4.876±0.569 mg.L-1;t1/2β分别为7.489±0.806h、7.063±0.890h、7.735±0.8701h;AUC0~t分别为12.24±1.51mg·h·L-1、26.02±3.38 mg·h·L-1、39.22±6.57 mg·h·L-1;原型药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1.90%±7.70%、60.90%±5.70%和58.74%±13.49%.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甲磺酸加替沙星在200mg~6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11.
20(R)-人参皂苷Rg3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 2 0 (R) 人参皂苷Rg3(GRg3)人体药代动力学。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结果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 3 2mg·kg-1GRg3 ,其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二房室模型 ,Tmax为 (0 6 6± 0 10 )h ,Cmax为 (16± 6 )ng·mL-1,T1/ 2α为 (0 46± 0 12 )h ,T1/ 2 β为 (4 9± 1 1)h ,T1/ 2 (Ka) 为 (0 2 8± 0 0 4)h ,AUC0 -∞ 为 (77± 2 6 )ng·mL-1·h ;6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 0 8mg·kg-1GRg3 ,由于血药浓度低 ,可测数据点少 ,未进行模型模拟 ;两组给药剂量与相应Cmax实测值比较 ,二者成正比关系。结论 本品口服吸收快 ,消除也较快 ,但血药浓度很低。在所试剂量范围内 ,GRg3属一级动力学吸收、消除过程。  相似文献   

12.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 HPL C法测定 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一次口服康恩贝产 (受试品 ,商品名金奥康 )和瑞典产 (参比品 ,商品名洛赛克 )奥美拉唑胶囊各 40 mg的血药浓度 ,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 :两种胶囊的药—时曲线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均符合—室开放模型。测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试验胶囊和参比胶囊从胃肠吸收的滞后的时间 (L.T)分别为 1.3 6± 0 .92 h和 0 .90± 0 .42 h;Cmax分别为 0 .2 8±0 .2 0 mg/L 和 0 .3± 0 .2 0 mg/L;;Tmax分别为 3 .69± 1.46h和 2 .44± 0 .74h;AUC分别为 1.71± 1.2 0 mg/L· h和 2 .44±0 .74mg/L·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 2 .3 4± 0 .61h和 2 .2 2± 0 .70 h;结论 :奥美拉唑试验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2 .5± 16.1%。经统计分析与参比胶囊比较为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氨茶碱血药浓度与药动力学变化,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4例早产儿血茶碱浓度,经桡静脉采血,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结果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44±0.0009h-1,平均清除半衰期24±6h,清除半衰期最大相差近10h,平均表均分布容积0.78±0.12L/kg,平均清除30±5ml·(h·kg)-1。结论早产儿对氨茶碱的代谢有别于足月儿、儿童及成人,血药浓度及半衰期个体差异大,宜监测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4.
杜江波  张媚 《中国药房》1998,9(2):73-74
本文报道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及肠溶片后体内水杨酸盐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及正常人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结果。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交叉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和肠溶片各600mg。阿斯匹林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水杨酸,测定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血中水杨酸的浓度,使用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程序对药一时曲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水杨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单剂空腹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和肠溶片后,体内水杨酸的平均峰浓度为35.52±8.28mg/L和30.32±8.96mg/L;平均达峰时间为5.70±1.25h和7.40±2.17h开均药-时曲线下面积为328.4±92.2mg/(Lh)和316.0±70.95mg/(L·h));消除半衰期为3.11±1.25h和3.84±1.72h;吸收迟滞时间为2.33±0.65h和3.35±1.16h。肠溶缓释胶囊的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肠溶片。缓释胶囊对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9%。  相似文献   

15.
法莫替丁对多潘立酮在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对多潘立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10名健康志愿者未服和服用法莫替丁后单剂量口服多潘立酮10mg,用LC/MS/MS测定血药浓度,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t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未服和服用法莫替丁后单剂量口服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3±0.36、1.50±0.97h,峰浓度Cmax分别为9.91±5.45、4.30±5.01μg·L-1,曲线下面积AUC0-tn分别为39.57±10.46、32.43±9.61μg·h·L-1。服用法莫替丁后,多潘立酮的达峰时间延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减少,峰浓度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健康人体内,法莫替丁对多潘立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复方制剂(800mg/200mg)与头孢哌酮(800mg)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随机交叉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复方制剂1600mg/400mg和对照药头孢哌酮1600mg,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血药浓度和尿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两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复方制剂两组分有无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结果试验药和参比药中头孢哌酮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81.52±39.94)、(176.21±32.66)mg/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23±0.67)、(2.28±0.6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2分别为(351.96±54.53)、(336.31±54.93)mg·h/L,AUC0-12分别为(402.21±57.6)、(376.64±55.18)mg·h/L,AUC0-inf分别为(413.47±59.06)、(395.83±62.08)mg·h/L;24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22.92±7.79)%、(21.00±7.33)%。三唑巴坦的峰浓度Cmax为(20.31±4.76)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5为(12.96±2.40)mg·h/L,AUC0-5为(18.45±3.52)mg·h/L,AUC0-inf为(19.42±3.67)mg·h/L;消除半衰期t1/2β为(0.84±0.28)h;24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为(60.56±19.37)%。结论两种制剂中,头孢哌酮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1/2β及AUC经双单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国健康志愿者对乙氧苯柳胺软膏的临床耐受性和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2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次外用乙氧苯柳胺软膏(25%,5%,10%,15%)各0.25g,进行人体耐受性试验;8名健康试验者,分别涂乙氧苯柳胺软膏4g(15%)4cm×4cm,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血药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人体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四组志愿者均无明显的皮肤反应,也无异常的自觉症状;乙氧苯柳胺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ka0.66±0.19h,t1/2ke4.94±1.09h,tpeak2.14±0.27h,Cmax21.1±3.3μg·L-1,AUC216±31μg·L-1·h-1.结论人体对乙氧苯柳胺软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1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叉设计分别口服200mg进口与国产的氧氟沙星胶襄后,其体内过程符合一房室模型方程,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5分别为4.93±0.91及4.61±0.64h,达峰时间问T0k分别为0.82±0.39及0.96±0.54h,峰浓度Cmax分别为2.75±0.32及2.32±0.35μg/ml,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1.24±2.46及20.11±2.80μg·h/ml,计算国产制剂的平均F值为94.7%。药代动力学参数亦与国外文献报道相接近。  相似文献   

19.
盐酸纳曲酮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桦  赵世芬  王宁  葛召恒 《药学学报》1996,31(4):254-257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盐酸纳曲酮(NTX)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犬iv和poNTX的血浆药。时曲线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级吸收一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8±6min和74±6min。犬po NTX吸收较快,但血中原形药物浓度较低,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5.8%。NTX经iv和po两种途径给药后血浆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NTX的葡萄糖醛酸苷,其血浆浓度分别为NTX的1.3和23倍,未端相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4h和12.6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后的药动学特征 ,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单剂量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4 0 0mg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服药后 2 4h内的血药浓度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在健康人体内的处置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代谢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 β,AUC( 0 2 4 ) 分别为 :(1.5±s 0 .4 )h ,(3.4± 1.0 )mg·L- 1,(6 .6± 1.0 )h ,(33± 10 )mg·h·L- 1。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与文献报道的盐酸加替沙星相似 ,口服吸收快 ,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平均滞留时间长 ,且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