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工艺,阐述了成形温度控制、原料输送与熔融控制、注射速度控制等技术要求。试验研究了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设备注射速度的控制方法:一是采用高响应高速注射油缸的结构,其中活塞与注射螺杆相连接,通过液压油推动活塞带动螺杆实现高速注射;二是采用注射油缸进油与出油的组合伺服控制,通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在线监测注射速度,并进行实时双闭环控制,实现了对注射速度的精确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注射模生产的现状,针对其生产中智能化调控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出模内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方案,还介绍了自适应工作的原理、可调参数种类、逻辑推理等,并实际验证了基于注塑设备联网集成工艺数据下注射模成型工艺自适应调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硬质合金I型拉伸试样为例,模拟了PIM喂料在普通几何模腔的流动情况,讨论了注射速度、注射温度、浇口位置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熔体充模过程的影响,预测注射成形过程中部分常见缺陷产生的条件。分析表明:当采用侧面浇口、模温300K、注射温度420K、体积流速61cm3/s的注射参数进行注射可以得到良好的硬质合金I型拉伸试样预成形坯。  相似文献   

4.
注射压缩成型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亚春  董芳 《模具工业》2006,32(3):53-56
介绍了注射压缩成型的特点、过程、模具设计要求和相关设备要求,采用注射压缩成型可以缩短充模时间,充分利用注塑机合模结构的功能,在合理的合模力作用下,可以得到最短的充模时间。  相似文献   

5.
高可靠性陶瓷部件胶态注射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注射成型和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优点,发明了陶瓷胶态注射成型技术,实现了水基非塑性浆料的注射成型,并研制了胶态注射成型机,实现了浆料先分储后混合,能连续化自动注射成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工艺中的各项参数和添加适当的助剂,可以实现陶瓷浆料的可控固化;加入应力缓释剂调节高分子网络结构,能有效降低坯体中的内应力,制备出大尺寸陶瓷部件;利用胶态注射成型技术与设备,不仅能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生产,而且产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 四、精密注射成型模具(三) (五)冷却系统 在精密注射成型中,模具的温度对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变形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制品的后变形。后变形起因于内应力和蠕变,而内应力的残留程度,除了与注射速度、模腔压力有关外,冷却不均匀也是因素之一。 模温的控制不在于其平均值的大小,而在于模腔壁表面的温度是否均匀一致。模温  相似文献   

7.
将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充模过程视为粉末、粘结剂和空气的三相流动过程,给出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的控制方程。根据钳口复杂模腔的铁粉注射成形实际参数确定了充模多相流动控制方程的初边界条件,基于CFX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钳口铁粉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过程实现了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钳口铁粉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中固相粉末的速度流线图,分析了模腔中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的瞬态情况,以及模腔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了钳口铁粉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粉末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可用于分析注射成形过程中产生粉末粘结剂两相分离和成形坯密度分布不均的原因,数值模拟为研究注射成形产品缺陷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直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充模过程视为粉末、粘结剂和空气的三相流动过程,给出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的控制方程。根据钳口复杂模腔的铁粉注射成形实际参数确定了充模多相流动控制方程的初边界条件,基于CFX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钳口铁粉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过程实现了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钳口铁粉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中固相粉末的速度流线图,分析了模腔中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的瞬态情况,以及模腔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了钳口铁粉注射成形充模多相流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粉末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可用于分析注射成形过程中产生粉末粘结剂两相分离和成形坯密度分布不均的原因,数值模拟为研究注射成形产品缺陷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直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注射模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塑料注射模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的数学原理、实施方法和发展历史。一维瞬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二维冷却模拟用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计算注射模典型截面温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冷却系统参数优化设计;基于中心层的三维冷却模拟采用中心层替代上、下模腔面,在求解出中心层温度分布后,通过计算温差来确定上、下模腔面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10.
纯铜粉末注射成形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组元相同但配比不同的两种石蜡基粘结剂,研究粉末注射成形制备纯铜件时其缺陷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注射参数,可防止制品缺陷的产生。在注射温度为155℃、注射压力为110MPa、注射速度为40m/s、锁模力为90MPa、保温时间为10s时,注射试样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动力滑台双泵供油液压系统新回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分析现有基本回路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两调速阀串联二工进速度换接的新回路,并对其来源,组成,原理,特点及其在动力滑台双泵供油二工进液压系统新回路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新回路具有各调速阀可独自调节与能量消耗较低等新特点。(而现有回路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现有基本回路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两调速阀串联二工进速度换接的新回路,并对其来源、组成、原理、特点及其在动力滑台双泵供油二工进液压系统新回路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新回路具有各调速阀可独自调节与能量消耗较低等新特点。 新回路采用FX2N-32MR型PLC设计了其控制系统,得出了新回路及其控制系统的特点,展现了PLC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注塑成型机特点,提出其注射部件的一般设计原则,并对注射部件动力源--蓄能器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分析注射部件液压系统原理,同时介绍高速注塑成型机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中喷油阀的高速响应特性,利用Ansoft有限元电磁场计算软件,对永磁式喷油阀的结构及动静态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与电磁式喷油阀的主要参数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永磁式喷油阀的结构及动特性均优于电磁式喷油阀。  相似文献   

15.
全闭环控制注塑机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伦玠  黄丽  彭李 《机床与液压》2016,44(21):85-88
在综合分析注塑机控制技术发展存在问题以及相关专利的基础上,研究了注塑机的工作循环和注塑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影响注塑产品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总线技术、高速动态响应、模糊控制及电机驱动优化4个方面提出了注塑机全闭环控制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对NCUC-Bus总线协议的应用层进行重新定义,实现了注塑机的压力、位置全闭环控制以及高速动态响应控制和高精度温度控制;通过模糊参数的自寻优得到了全闭环位置控制和全闭环压力控制的边界条件,平滑过渡了二者的切换过程,鲁棒性能良好;同时对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优化控制提出了高响应带宽拓宽技术,高刚性抗扰技术,伺服电机在线参数辨识、自整定技术3个实现途径,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某精冲机的主缸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精冲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改进原有主缸液压系统,增加调速模块.建立蓄能器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找到了影响蓄能器性能的主要参数,运用AMESim软件建立精冲机的主缸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蓄能器各项主要参数对主缸冲裁频率的影响,并且建立调速模块的HCD仿真模型,研究相关主要参数对调速模...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二通插装阀应用在注塑机上的注射系统液压原理图,并在AMESim仿真环境下,分析关键参数如系统液阻、调制频率、占空比、负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实现了对插装阀阀芯的位置控制,验证了系统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机床产品的工作精度,以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为研究对象,开展速度精度可靠性及灵敏度的研究。对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进行系统分析,推导出液压缸活塞的运动速度;采用随机摄动理论、四阶矩技术建立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可靠性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确定影响运动精度的敏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节流阀的阀口开度对速度精度可靠性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中应降低设计值并严格控制公差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气动比例调压阀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该气动比例调压阀是由先导式调压阀、高速开关阀、压力传感器、以C8051020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软件编程输出脉宽调制(PWM)信号来控制两个气动高速开关阀,对气动调压阀先导腔压力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调压阀出口压力进行比例控制的目的.通过实验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速开关阀控制的液压冲击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液压冲击器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高速开关阀控制液压冲击铲的设计,对其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和控制特点等加以叙述。由于它可以把各调节变量作为整体加以调整,这样就使得各方面的协调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