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产权的制度功能及其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认为要解决我国资源利用低效及相关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资源产权结构的调整,即建立以重要资源国家所有为基础的包括一定范围资源个人所有在内的多元资源产权体系,文章还对一些相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首先运用经济学产权理论及其外部性原理、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和栅格模型揭示出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外部性,接着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出外在制度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构建水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基础和政策框架建立了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制度基础和多层次的生态补偿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3.
徐生钰 《人民黄河》2006,28(3):52-54
大气水是陆地上最大的一部分淡水资源,但是由于其产权不明造成了现实中的许多利益矛盾和纠纷,也给其有效利用带来了困难。因此,根据目前我国地表水的产权现状与国内外有关水产权的理论,提出了明晰大气水资源产权的主要原则:第一,大气水资源所有权应该属于国家,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分离;第二,国家宏观上统一配置使用权,使用权在微观上可以交易;第三,对大气水资源产权要有效约束,把是否科学合理用水作为给予和剥夺大气水资源使用和受益权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产权是环境问题的结和解,非排他的环境产权是环境资源滥用的根源,得到明确界定和强制实施的环境产权是环境良治的关键。用水权和排污权是最需要界定和实施的水环境产权。水环境产权模糊及产权强制实施机制薄弱是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体过度污染的根本原因,必须解决流域用水权和排污权总量控制及其初始分配、权利转让、监督执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资源水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冯耀龙  王宏江 《水利学报》2003,34(8):111-116,121
本文分析了资源水价的内涵与形成机制,认为资源水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产权、有用性和稀缺性,并且资源水价是以产权所体现的价值为核,通过有用性与稀缺性修正而形成;分析了水资源产权价值确定的思路,提出了水资源有用性修正系数与稀缺性修正参数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分析计算了天津市2000典型年的水资源有用性修正系数与稀缺性修正参数。  相似文献   

6.
孟戈  王先甲 《水利学报》2005,36(4):0461-0466
本文针对深圳市盐田区供水企业的产权重组问题,提出了3种产权重组模式和评价重组模式优劣的指标,并建立了决策模型。运用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及博弈论的相关理论,结合城市供水系统的经营管理现状,对3种产权重组模式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产权重组模式相关指标的估算值,并提出了对现有的几家供水企业进行产权重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权是产权理论渗透到水资源领域的产物,从产权及产权制度的研究出发,结合水资源的多种特性,认为水权是在水资源稀缺条件下,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包括水资源的所有、经营和使用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外水权管理体系与水权管理特点的介绍,分析国内水权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水商品化程度低、水权授予机构设置不合理、水权分配缺乏具体的规定、水权交易缺乏可操作的条件等,提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水权管理建议,如明晰水资源产权、统一水资源行政管理权、建立切合实际的水权管理体系、培育和建立水市场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了当前国际国内对水权的概念性定义,分析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出发,结合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提出了一个更为准确也更具概括性的水权定义,即认为水权是一系列关于水的产权制度的集合。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我国水价机制的研究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水资源水量危机和水质危机并存,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水权的不明晰,造成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从产权经济学与垄断资源定价角度对我国水资源及水价现状进行分析,系统阐述了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水价、环境水价和工程水价,以及节水效应、社会福利、广大消费心理承受能力和物质承受能力、供水行业正常运营等因素的两部制定价的水价机制,提出名义容量水价与名义计量水价、实际容量水价与实际计量水价的概念,指出建立和完善该水价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形势,总结了产权改革的经验,指出了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误区,对今后我省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水权 ,水权公有制的垄断性、外部性、市场失效性的特点及水环境权入手 ,根据水资源保护的内涵以及责任与水资源所有权一致的原则 ,谁利用谁补偿、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 ,尝试性地界定了水资源保护中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责任 ,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国政府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制定政策、立法、监督管理、水体的综合整治等基础性工作 ,指出水资源保护是主要由政府完成的公共事务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筹集资金 ,并安排足额资金 ,以充分履行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岳恒 《中国水利》2006,(19):17-20,24
从法律角度看,水权具有物权性与公共性。目前水权物权性的法律保障集中在水权取得、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水权公共性的法律保障集中在水权母权的公共产权安排、水权取得、行使、转让、终止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由于水权公共性过于充分、物权性不足,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今后,在水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增加水权的物权性,适度转换水权的公共性,正确处理物权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学术界对水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讨论,论述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地位,从公法和私法两方面分析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路径,并探讨水资源国家所有权实现的推进对策,包括厘清水资源行政管理权与国家所有权的边界,明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辖职责,培育并发展壮大水权水市场,进一步健全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水权流转。  相似文献   

14.
水权及其作用探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姜文来 《中国水利》2000,(12):13-14
水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非排他性、分离性、外部性、交易的不平衡性上。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水权的交易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使用权或经营权的交易,因此,水权清晰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发挥水权的作用,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权与水量分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所有权形式决定水量分配的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中国水资源属国家所有,这就决定了中国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取水许可制度,实现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对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目前,中国水权制度已经建立,水量分配对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质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污染及其外部不经济性的概念和成因,从环境管理学及环境经济学角度全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水环境管理中采用的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建立控污银行,产品收税,使用者收费或成本分摊,污染赔偿及罚款,对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或生产方式的清洁生产者提供优惠价格或低息、无息贷款等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讨论了通过经济途径控制水污染以有效改善水质存在的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川西水电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西部不合理的水电开发建设行为威胁着该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与环境.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不合理的水电开发行为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动植物生活环境,损毁旅游景观资源,加剧水土流失.长期以来,对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目的制定和建设项目的规划,主要是从单一的水能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只考虑其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和科学利用.人类要延续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共水利服务领域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健 《中国水利》2005,(2):22-23,62
在现阶段公共水利服务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共水利服务领域既有有利条件,又有来自主客观方面的障碍.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共水利服务领域,要采取实行科学规划、规范准入程序,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投入渠道、实行重点扶持,组建行业协会、聚集民间合力等措施,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权模式下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的一般性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乏排他性水权或水权制度设计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不仅可能被过度利用,而且全流域社会福利将不能达到最优。上游用水主体因具备先动优势而恣意用水,由此给下游用水主体带来利益损害。在个体理性的作用下,试图通过全局优化实现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改进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