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培育水权交易机制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用水户在取得水资源的使用权的基础上,可以将使用权转让,但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在水资源的所有权支配下才能进行;在此前提下,水权主要是指水资源的使用权.水权的有偿转让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水权转让需要一定的体制背景和资源条件;建立和发展水市场,促进水权交易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应吸收借鉴国外有关水权的政策、法规,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促进水权交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1水权及其区域特征 水权一般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水资源的所有权问题是水权的核心问题,是对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独立权力,是具有排他性的权力,是水资源分配、使用和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水权及其区域特征水权一般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水资源的所有权问题是水权的核心问题,是对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独立权力,是具有排他性的权力,是水资源分配、使用和利用的基础。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它确立了国家对水资源具有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对水资源拥有支配权和管理权。水权应是一个法律术语,主要应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水权问题,从经济角度看水权问题仅是解决水权问题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在法律法规上明确水权、取用水的优先权、水量分配原则和其它必要原则,确立水权转移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和机制[1]。水…  相似文献   

4.
水权制度建设的地位、作用、内涵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雪涛 《中国水利》2005,(22):55-57
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制度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在未来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水权制度建设内涵主要由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制度、水权转让制度等三部分内容组成.水权制度建设需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积极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规范试点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建立水权法律制度,水资源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依据一定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取得、转让,实现使用权从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流动,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1 我国水权的法律规定 1.1 规定了水资源所有权。我国对水资源所有权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实行水资源国家所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  相似文献   

6.
徐金海 《中国水利》2011,(6):115-117
水权系指水行政主体通过行使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确定的以水量分配方案为内容的国家初始水权,以及取水权主体对通过取水许可确定的取用水资源量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水权的法律构造包括水权设立、水权主体、水权内容、水权客体、水权关系和水权责任等方面。水权制度构建需重视对水资源基本制度的路径依赖,水资源基本制度也须完善对水权机制的上位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黄建水  乔钰 《人民黄河》2012,34(12):52-54
我国水权转让中的水权主要指水的使用权,不包含水的所有权。法定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可分离性,使得水权转让成为可能。水权具有排他性、分离性、外联性的法律特征。我国水权转让在制度层面还存在水权归属主体虚置、水使用权的分配原则法律规定不明确、水资源的价格不尽合理、水权交易制度没有法律依据等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措施:强化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的地位、清晰界定水资源的产权,健全水权转让制度的法律法规,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水权转让的程序规则等。  相似文献   

8.
水权制度的确立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发展及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水资源市场建设的关键。文章在对水权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权的分配主要是使用权的分配,必须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胆实践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立法积极推进水权制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做好初始水权分配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客观的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水权交易的基本流向是:不断地从弱势经济向强势经济转移,在转移过程中逐步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和使用效率.坚持在水权的初始分配中保证农业用水的使用权,符合初始水权分配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水权交易的顺利进行.通过水权市场交易,可以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等,对水权制度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选取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智利六个典型国家,从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流转三方面对水权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比较分析,总结了其对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正确认识水资源费的性质和用途,对于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条例》、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稳定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资金来源,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刻剖析水资源费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我国水资源费的用途,并提出了规范征收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费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权交易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广东省水资源管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增强社会各界节水意识、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必行之路。通过开展广东省水权交易制度研究,鲜明地提出了包括可交易水权的定义与内涵,水权交易需要具备水权明晰、计量准确、价值可估三个基本条件,水权交易可分为政府储备水权竞争性配置、区域之间交易、用水户之间交易三种交易类型,以及需要建设水权交易法规、管理、技术论证和交易市场四大配套体系等符合广东省省情和水情现状的"一三三四"省级水权交易制度的顶层设计框架,为广东省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培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3.
按照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想,以市场理论探索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为核心,构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系、经济结构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建立以制定规章和完善用水制度为主的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市场的建立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理分配方案,199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向沿黄省(区)颁发了《取水许可证》。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制还存在政府指令配水严重失控、没有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同比例丰增枯减的原则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在黄河上建立水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岳恒 《中国水利》2006,(19):17-20,24
从法律角度看,水权具有物权性与公共性。目前水权物权性的法律保障集中在水权取得、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水权公共性的法律保障集中在水权母权的公共产权安排、水权取得、行使、转让、终止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由于水权公共性过于充分、物权性不足,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今后,在水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增加水权的物权性,适度转换水权的公共性,正确处理物权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绪水 《中国水利》2012,(7):46-47,51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国务院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为强化水功能区管理提供了重要契机.从管理理念转变、政策立法、技术体系完善、基础能力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水功能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目前开展的水权制度建设,是从流域内单个流域或水系考虑,分别进行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水事纠纷频繁发生。为了缓解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修建了大量的供水工程,这些工程对水量的再分配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改变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等。随着不同供水工程的建设,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也处在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同时,一些规划的实施,也对水资源管理和水量配置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初始水权分配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遵循水权分配原则,建立水量分配指标体系,构建水权分配的层次结构图,应用模糊综合决策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多方案多层次的模糊优选,建立初始水权分配的数学模型,并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调水量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水权是管理的法律依据,水价是管理的手段,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是目的.通过对水价和水权理论的研究,从水价和水权的角度来考虑造成目前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水价及水权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