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提升传统产业装备生产效率,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阐述了粗细联智能纺纱生产线中,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的设计优势、纺纱质量及维护保养,TH598J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环锭细纱机整体设计和电子牵伸、积极式电子升降的优势,以及粗细联输送系统的输送轨道和滑车链驱动系统;对比分析粗细联智能纺纱生产线的能耗、产量和用工。指出,粗细联合智能纺纱生产线具有降低能耗、减少用工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纺纱产量和质量的优势;与传统前纺纺纱生产线相比,其吨纱能耗减少15%,万锭用工减少20人,产量提高15%,综合效率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新型涡流纺纱设备的优势,从数字技术、机械与电气自动化、自动接头装置、质量检测和分析系统等方面介绍870 EX型涡流纺纱机的技术创新点,从条干、毛羽、重量不匀率水平3方面分析其工艺优势;详述应用870 EX型涡流纺纱机纺R 19.7 tex麻灰纱的原料选用、工艺参数、测试仪器及标准,并与环锭纺和转杯纺进行成纱质量对比。指出:870 EX型涡流纺纱机技术先进,具有高产、高效、高速的工艺优势;纺R 19.7 tex麻灰纱的纱线毛羽少、抗起毛起球性好,满足针织用纱质量要求;纺纱速度达转杯纺的4倍以上,环锭纺的30倍以上,生产效率高且成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紧密纺纱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分析了传统麻纺细纱机的纺纱特点以及利用紧密纺技术进行改造的方法,对紧密纺纺纱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麻纺细纱机紧密纺装置的构成.纺纱结果表明,紧密纺苎麻纱与传统环锭纺苎麻纱相比在毛羽、强力、条干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细纱机赛络纺改造方法和效果.阐述了赛络纺纱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点,介绍了FA506型细纱机的赛络纺改造方法和步骤,并对赛络纱、传统环锭纱及传统环锭纺股线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配棉条件下,赛络纺纱的条干和强力比相同线密度股线稍差或基本相当,但明显优于相同线密度的传统环锭纺单纱.赛络纺改造是一种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的细纱机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4种纺纱形式莱赛尔亚麻混纺纱的成纱质量。采用同一规格的末并条子,经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分别纺制出环锭纺、赛络纺、集聚纺和喷气涡流纺4种莱赛尔/亚麻70/30 28tex混纺纱,并对混纺纱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集聚纺和喷气涡流纺条干好,粗细节和棉结少,尤其是毛羽少,但喷气涡流纺纱比较硬挺;集聚纺强力高;赛络纺和环锭纺成纱指标最差。认为:4种纺纱形式的成纱质量及生产各有特点,喷气涡流纺、集聚纺纱适合布面光洁面料,而环锭纺、赛络纺更适合比较追求麻纤维风格的粗犷型面料。  相似文献   

6.
赛络纺包芯纱工艺试验与成纱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棉氨包芯纱的原理、装置与工艺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将赛络纺棉氨包芯纱的成纱质量和成纱结构与环锭纺普通棉氨包芯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赛络纺棉氨包芯纱强伸性好、毛羽少、结构紧密、包覆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负压式集聚纺能耗大的问题,设计了转轮集聚纺纱装置。选用粗纱定量为6.33 g/(10 m)的普梳棉粗纱为原料,采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与传统环锭纺,设计纺纱线密度分别为32.4、24.3、19.4 tex纺制纱线,并对其单纱线密度、断裂强度、毛羽、条干均匀度和捻度进行测试对比,客观评价该转轮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环锭纱相比,转轮集聚纱4 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量达40%~80%,单纱断裂强度下降1%~3%,断裂强力不匀率下降25%~50%,24.3和19.4 tex的单纱条干均匀度有3%~6%的轻微恶化,捻度基本无影响,说明使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可显著减少纱线的有害毛羽;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安装在前罗拉下方,可在环锭细纱机上快速安装与拆卸,实现传统环锭纺与集聚纺的便捷切换,同时该装置具有构造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环锭纺、赛络纺和集聚纺等不同纺纱方式对芳砜纶成纱质量的影响,并分别对不同纺纱方式下的芳砜纶单纱及股线进行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比纱线的条干CV值、毛羽指数及拉伸性能,得出无论是单纱还是股线,集聚纺的质量最好的结论,并对集聚纺纱试验结果及回归方程求解,实现了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环锭纺细纱机进行改造,加装长丝和氨纶喂入装置而获得的一种弹力纱专利纺纱技术——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纺纱技术,利用该技术将羊毛、长丝和氨纶弹力丝一次性加工成弹力纱。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纺制羊毛弹力纱的成纱原理、工艺流程、生产注意事项以及3种规格纱线的物理指标,探讨了利用该技术所纺纱线开发羊毛弹力织物的整理工艺和成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羊毛纱低捻高强目标,提高织物质量,探究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对不同捻系数羊毛纱性能和织物纬斜情况的影响,采用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纺制不同捻系数的25 tex羊毛纱,并与25 tex常规环锭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羊毛纱线密度为25 tex时,相同捻系数下,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较常规环锭纺平均提高约10%;断裂伸长率较常规环锭纺平均提高15%左右;长毛羽(3~9 mm)指数下降趋势明显,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短毛羽(1~2 mm)指数上升趋势明显,使织物触感更加丰满和柔软;条干均匀度较常规环锭纺显著降低;低扭矩环锭纺羊毛纱所织针织小样较常规环锭纺纬斜率降低15%左右,为羊毛纱及针织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锭纺纱工艺流程长、纤维形态变化大、生产连续性与离散性混合,生产过程中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关系多样复杂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构架。先根据信息物理系统的“计算、通信、控制”特征,定义了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的纤维流、数据流和控制流,提出“纤维流-数据流-控制流”融合的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模型。然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采用SysML建模语言建立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需求和局部用例模型以及对“纤维流-数据流-控制流”融合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建模方法能有效建立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模型,并对环锭纺纱生产智能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环锭细纱机为生产结构型新产品而进行的的机构改进、所纺出纱线的结构特征和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按紧密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缆型纺、包芯纺、和竹节纱纺纱的顺序分别进行了叙述和分析,认为对环锭细纱机进行改造生产结构型纱线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棉纺环锭细纱机高速生产与专件器材的讨论(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提高环锭细纱机生产效率及其高速生产中如何对纺织专件及器材进行选配等问题,介绍了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的基本措施,重点从高速锭子、高速钢领和钢丝圈、气圈控制环、锭子变速装置和卷装尺寸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棉纺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生产是有严格条件的,国产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生产应分步走;高速锭子是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的前提,高速钢领和钢丝圈是其高速化的关键,气圈控制环是高速化的有效措施,锭子变速装置是高速化的必要措施,选择合理的卷装尺寸是高速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优选配置细纱关键器材是实现环锭细纱机优质高产的技术途径之一。细纱牵伸、卷绕元件全部或部分采用进口件均可实现优质高产。讨论、分析了纺高档次纱选用国产器材的可行性,关键是要了解国产器材性能状态,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介绍了环锭细纱机选用国产器材时的注意事项,对细纱摇架、上下销、钢领、钢丝圈及锭子等主要器材的部分型号、技术参数及检测要求作了介绍,推荐了适用器材型号。  相似文献   

15.
环锭纺自动化生产线投资效益与用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环锭纺自动化生产线的投资效益与用工.分析了我国传统纺纱工艺流程、用工状况以及国内外环锭纺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5种环锭纺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投资额、用工的比较分析.认为,选择进口或国产细纱机带自动集体落纱长车配进口托盘式自动络筒机的改造方案,设备投资额适中、用工较少,应作为投资效益较好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棉纺环锭细纱机高速生产与专件器材的讨论(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提高环锭细纱机生产效率及其高速生产中如何对纺织专件及器材进行选配等问题,介绍了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的基本措施,重点从高速锭子、高速钢领和钢丝圈、气圈控制环、锭子变速装置和卷装尺寸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棉纺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生产是有严格条件的,国产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生产应分步走;高速锭子是环锭细纱机高速化的前提,高速钢领和钢丝圈是其高速化的关键,气圈控制环是高速化的有效措施,锭子变速装置是高速化的必要措施,选择合理的卷装尺寸是高速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结构形式紧密纺纱装置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应用紧密纺纱技术加快对传统环锭细纱机的改造,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对三罗拉式紧密纺和四罗拉式紧密纺在纺纱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认为四罗拉式紧密纺纱技术更适合传统环锭细纱机的改造和方便企业的管理,国内纺机企业应加大对四罗拉式紧密纺纱技术的研发,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紧密纺普梳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纱成纱性能的差异,在相同配棉、相同开清和梳棉工艺、同一粗纱定量条件下,利用DTM129型细纱机纺制了CJ 14.5 tex精梳纱,并加装Suessen公司Elite紧密纺装置纺制了C 14.5 tex普梳纱.通过测试对比两品种的成纱性能,结果表明:C 14.5 tex紧密纺普梳纱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指标较CJ 14.5 tex传统环锭纱差一些,但强伸性能指标较好,毛羽较少.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梳棉落棉率等措施改善紧密纺普梳纱粗细节.认为紧密纺采用普梳工艺流程,相对于传统环锭纺精梳流程生产效率提高,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紧密纺采用普梳纺纱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存在3个关键因素导致环锭纺产量无法进一步提高。介绍了一些有利于未来环锭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环锭纺工序中的能耗问题,这是性能能否提高的基础。环锭纺产量的提高,不仅是技术上是否可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周群娣  陈德华  邹小祥 《纺织器材》2011,38(1):24-27,38
为了在纺纤维素纤维纱时合理搭配钢领与钢丝圈,提高生产效率、成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分析了钢领、钢丝圈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及纺纤维素纤维纱的要求,重点从要求、选型及维护、保养等方面阐述了钢领、钢丝圈的选配、使用以及两者相互配套的原则、系列化、磨合、管理等,指出:高精密合金钢钢领配弓形截面或瓦楞形截面钢丝圈是纺制纤维素纤维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