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影响CD4+CD25+T细胞分化发育的细胞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耐受的精髓即机体对外界病原体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对自身抗原不应答.近两年对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 Treg)所发挥的免疫耐受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展,对此群细胞所具有的维持外周免疫耐受的独特地位已无可争议.但调节性T细胞的多种生物学特征特别是Treg细胞分化发育的分子机制与信号需求并不清楚,因此探索有关Treg的发生发育及其影响机制已成为近两年研究Treg细胞的热点.综述最近的相关研究数据,了解胸腺以及外周影响Treg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产生的多种细胞分子机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此群细胞的功能及其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导移植耐受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全晓  吴广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61-1863,F0002
目的:观察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探讨利用imDC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k健康供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培养4d,诱导其分化成imDC;培养7d,分化成mDC。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采用MLR方法,构建GVHD发生机制的模型,比较供者imDC和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4天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分别表达为55.79%、64、67%和46、67%,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低;培养7天后具有典型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表达分别为61.56%、82.40%和64.12%,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高。(2)MLR法共孵育72小时后,加入CCK-8检测OD值,imD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1.00);mDC组与对照组、imDC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2.00)。结论:供者imDC能够诱导自体T细胞低反应,有望用来防治GVH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肾移植受者T淋巴细胞分化和miRNA-155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福州总医院接受MSCs诱导+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受者20例(MSCs组),对照组为同期配对的异体肾移植受者20例。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均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强的松。两组患者分别于移植术前、术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亚群比值;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Rea1-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移植前两组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比值、IL-2、IL-?10、TNF-α、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第15天,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亚群比值(30.44﹪?± 4.23﹪? vs 26.06﹪?±4.77﹪,t = 2.365,P = 0.042)、IL-10水平(20.35?ng/?L?±?5.10?ng/?L? vs 16.63?ng/?L±6.26?ng/?L,t = 2.062,P?=?0.046)上升,而IL-2(27.47ng/?L±4.30 ng/?L vs 31.40?ng/?L±5.33 ng/L,t = 2.252,P = 0.015)、TNF-α(41.52?ng/?L±8.32?ng/L vs 46.67?ng/?L±6.71?ng/L,t = 2.157,P = 0.037)和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1.61±0.31 vs 1.89±0.15,t = 3.688,P?= 0.001)则降低。 结论MSCs能够升高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比值和IL-10水平,降低IL-2、TNF-α和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与MSCs的免疫耐受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4.
胡十齐  周新伏  罗自勉  刘利华  刘康 《生物磁学》2012,(23):4479-4481,4525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Tcell,Treg)的改变,探讨Treg与NHL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n=60)为本院收治的初诊NHL患者,对照组(n=60)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标记CD4、CD25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化疗前、化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1)病例组化疗前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3)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存在机体免疫抑制,化疗可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5.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不仅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能参与诱导移植耐受以及肿瘤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点和调节机制,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最新研究提示其可能是机体内源性有效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并可能为应用调节性T细胞作为靶点,寻找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调节制剂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CD4+CD25+FOXP3+的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外扩增Treg细胞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哮喘及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Treg细胞可分为2个亚群,分别为nTreg和iTreg,两者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nTreg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泌具有促进炎症的IL-17;iTreg在体内可丢失FOXP3,失去其免疫抑制功能。Treg细胞用于临床治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探讨转染人FasL基因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实现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从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人FasL基因成功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自身凋亡情况,并对其抗原递呈功能进行分析.从异体健康成人外周血中获取T淋巴细胞,将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人FasL基因转染没有明显影响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没有诱导树突状细胞自身发生凋亡;没有影响DC的抗原递呈功能.转染FasL基因后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因此认为,人FasL基因转染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自身凋亡、抗原递呈等生物学性状无影响;转染FasL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的相关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SS制作UC小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双歧杆菌治疗(BbT)组。造模7 d后,给予双歧杆菌后续治疗7 d。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HDS);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中表达CD4+ CD25+ Foxp3+的Treg细胞的百分比率。结果 BbT组的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MD组HD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BbT组的HDS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BbT组结肠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以提高CD4+ CD25+ Foxp3+Treg数量,调节机体和肠道免疫功能,对UC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CD4^ CD25^ Treg细胞来源于胸腺,其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并且其作用是通过直接的Treg-T效应细胞之间的相互接触方式来实现的。CD4^ CD25^ Treg细胞可分泌多种抑制性细胞因子,但与其抑制功能关系并不明确,目前有证据表明GITR和Foxp3与CD4^ CD25^ 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有关,并且Foxp3已作为CD4^ CD25^ 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通过IL-10、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imDC以及转基因技术可以产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相关性疾病、肿瘤免疫和抗感染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炎症抑制因子IL—10在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补体调节蛋白CD46作为一种新的T细胞活化辅助因子可以诱导CD4^+T细胞生成IL-10。另外有研究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可以通过促进周围细胞分泌IL-10,使其抑制作用得到放大。本研究探讨在CD46辅助刺激途径下,CD4^+CD25^+Tregs诱导周围CD4^+CD25^+T细胞产生IL-10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CD4^+CD25^+Tregs和CD4^+CD25^+T细胞,采用CD3/CD46或CD3/CD28刺激,分别进行单独培养或按1:10的比例共培养,同时以CD4^+T细胞组作为比较。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速率,ELISA方法测定各培养组上清IL10的水平。结果:在CD46或CD28刺激下,CD4^+CD25^+Tregs/CIM+CD25^+T细胞共培养组、CD4^+T细胞组的几-10水平均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单独培养组。在CD46刺激下,CD4^+CD25^+T细胞组、CD4^+CD25^+Tregs/CD4^+CD25^+T细胞共培养组、CD4^+T细胞组IL-10的水平均较CD28刺激下明显增高,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较CD28刺激下显著降低。结论:在cD46或CD28刺激下,CD4^+CD25^+Tregs均能够诱导CD4^+CD25^+T细胞分泌IL-10,CD46作为一种新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传统的CD28分子相比,能够刺激IL-10分泌增加。本文阐述了CD46途径下CD4^+CD25^+Tregs诱生IL-10的功能,进一步研究CD46途径下各类免疫细胞的活化反应,对于明确此途径下免疫细胞的功能改变与某些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建立该指标应用于临床分析的实验室参考范围。方法:收集18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EDTA-K3抗凝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细胞中表达CD25+CD127low细胞的百分率,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eg细胞在男女性别间的表达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9岁的3组之间、≥50岁的2组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Treg细胞的表达范围在≤49岁为(3.30±1.45)%,≥50岁为(4.69±1.27)%;将≤49岁的3组与≥50岁的2组分别进行两两分析,Treg细胞百分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应用于临床时可以忽略性别,须针对≤49岁与≥50岁2个年龄段建立不同的参考范围;本研究建立的Treg细胞参考值范围符合本院健康体检人群特点,该指标可作为本实验室对临床疾病检测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4例)和缓解期组(26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CD4+IFN-γ+Th1和CD4+IL-4+Th2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Foxp3+Treg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哮喘急性发作组中Th1/Th2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Treg和Th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争鸣  周秀萍  林梅  李秀萍 《生物磁学》2012,(12):2278-2281
目的:研究口服卡介菌诱导免疫耐受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MPB制备E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CG组(0.5mg/kg)和EAE模型组(PBS),每组各15只,连续经口灌服给药14d,同时选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15d、27d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清IL-6、TGF-β、IgE、IgG含量。结果:与EAE模型组相比,免疫后BCG组大鼠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血清IL-6、TGF-β含量上升,血清IgE、IgG抗体水平下降。结论:口服BCG通过上调淋巴器官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抑制效应性T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的体外影响及其效应机制。方法建立体外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模型,分别作以下处理:(1)空白对照组;(2)环孢素(CsA)组(50ng/m1);(3)低浓度SIN组(10μmol/1);(4)中浓度SIN组(200μmol/1);(5)高浓度SIN组(1000μmol/1)。分别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高浓度SIN组、中浓度SIN组与其他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存在差异(F=1444.228,P=0.000);(2)FCM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中浓度SIN组、高浓度SIN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055,P=0.000);(3)经SIN处理后,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内Ca^2+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r=-0.836,P=0.005)。结论SIN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内Ca^2+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等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RP、ESR、Ig等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下降与CRP和IgG升高成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调节因素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倪磊  姚志强  陈信义 《生物磁学》2010,(6):1020-1026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ihizinate,DG)对HCV相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lymphoma,B-NHL)CD25-T细胞、CD25+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HCV相关性B-NHLCD4+CD25+T细胞占CD4+1r细胞的比例、CD25+细胞占总PBMC比例,并与单纯HcV感染患者、健康人检测结果相对照。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分选获得CD25-和CD25+细胞,将两者和未分选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CFSE标染孵育72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将APCCD3阳性细胞设定为门检测CD25T细胞、未分选T细胞、CD25+T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甘草酸二铵干预后的CD25-T细胞、CD25+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人、单纯HCV感染者和HCV相关性B—NHL患者在CD4+CD25+占总CD4+细胞比例和CD25+占总细胞比例上均呈现逐步递增的关系(分别为33.94%±2.18%,57.95%±1.77%,70.24%±12.75%,P〈0.05;18.16%±2.23%,33.45%±1132%,54.69%±8.66%,P〈0.05)。CFSE标染后孵育72小时检测(MI+M2)分裂相百分比呈现CD25-T细胞最高、未分选T细胞其次、CD2YT细胞最低的表现(分别为74.4%±1.2%,63.1%±5.4%,47.2%±5.9%,P〈0.05)。甘草酸二铵干预后CD25-T细胞较未干预CD25T细胞M1分裂相百分比增加(分别为57.7%±4.2%,46.5%±5.6%,P〈0.05)。甘草酸二铵干预后CD25+T细胞较未干预cD25+1r细胞M1分裂相百分比减少(分别为14.7%±1.3%,22.1%±4.1%,P〈0.05)。结论:HCV相关性B-NHLCIM+CD25+、CD25+细胞百分比较单纯HCV感染者、健康人明显增加,提示存在T细胞免疫抑制,且抑制程度重于单纯HCV感染。去除CD25+细胞后CD25T细胞增殖较未去除CD25+的T细胞增殖活跃,说明HCV相关性B-NHL患者的CD25+细胞能够抑制CD25-T细胞增殖。而DG干预后HCV相关性B-NHLCD25+T细胞增殖M1分裂相减少,而CD25T细胞增殖M1分裂相增加,表明DG对HCV相关性B-NHL具有抑制CD25+T细胞增殖而促进CD25-T细胞增殖的积极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晓梅  陈协群  高广勋  余芳  肖春 《生物磁学》2011,(5):827-829,843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健康人、25例ITP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Tfh在ITP患者外周血比例增高,为Tfh能否为ITP的免疫调节和干预提出新的方向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被认为能够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个常规化疗药物,现在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其小剂量应用时可以删除Treg。了解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4T1Balb/c乳腺癌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皮下接种4T1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Balb/c荷瘤小鼠模型;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2+NS组、PBS+CTX组、IL-2+CTX组及PBS+NS组,在种瘤第10天开始对荷瘤小鼠分别经腹腔按方案给药。在种瘤后第16天人道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浓度,电子称称量肿瘤重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应用IL-2后,荷瘤小鼠脾脏CD4+CD25+/CD4+比值增加,在应用IL-2的同时使用小剂量CTX可减少CD4+CD25+/CD4+的比值;单次及联合用药均可提高血清INF-γ浓度;联合用药可减少肿瘤重量。结论:小剂量CTX可以减少由使用IL-2所增加的Treg数量,促进抗肿瘤免疫,提高IL-2的抗瘤效果,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可能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的作用,并检测Fas/FasL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 onas gingivalis,Pg)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选取10例全身及牙周组织健康受试者,分离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在有/无Pg情况下培养0~96 h,用荧光探针(Annexin V-FITC、PI、CD69)及特殊的单克隆抗体(Fas、FasL)进行标记,并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CD69+淋巴细胞+Pg组Annexin V+/PI-细胞百分数在各个时间点上都明显高于T淋巴细胞+Pg组(P0.01)。Fas和FasL的表达量明显上调。用抗Fas单克隆抗体阻滞Fas-FasL相互作用导致T细胞凋亡的明显减少,百分比为(20.56±2.43)%,未加抗体的为(50.41±2.68)%。但残余的细胞凋亡活动与阴性对照相比仍高。结论 Pg能够诱导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活化,并且能够通过活化促进其凋亡,Pg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主要通过Fas-FasL途径,并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