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牛国彬  李开成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2):1377-1378
在分析了目前配电变压器保护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后,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GSM短消息业务的远程信息采集与基于Visual Basic的控制中心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将变压器运行参数与保护器动作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同时控制中心软件系统将接收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生成Excel文件.系统所具有的信息统计、远程操作与分析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系统的管理效率.文章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软件功能框图.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和Internet的锅炉燃烧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利用fuzzy-PI复合控制器的优化控制算法实现现场控制,通过Internet实现远端和现场之间的信息交换,并利用开放式图形化设计语言LabVIEW开发平台构建宜人化虚拟故障诊断和控制中心,可以实现锅炉燃烧系统的远程监控,对于重大或疑难故障请求虚拟诊断中心实现网上专家会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心液压能源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分析了用PLC实现主、辅控制功能的工作原理.该系统可以通过PLC自主实现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构成现场监控子系统,还可通过远程通讯上送其它实验台实现远程监控.PLC的应用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过程控制和以实时图像化方式监控过程控制系统的方案.以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系统为例.通过USB接口摄像头采集实时现场图像.利用LabVIEW平台开发液位测量、处理、现场图像采集与处理、远程传输、PID算法程序,实现了液位远程可视化监控.试验结果表明:工作人员不用身临现场,可以通过现场图像监控过程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本研究中阐述了数控系统远程诊断方案,该系统是由数据传输远程控制中心,工控计算机共同构成的,通过互联网通信能够使用户实现远端操作,便于了解数控机床实时运行情况,为获取机床运行中的具体参数信息,进行数控机床的有效操作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王慧杰 《机械管理开发》2023,(7):279-280+283
为提升井下压风质量并降低压风能耗,将远程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压风机运行控制中。根据压风系统现有情况,从增加控制模块、监测传感器、通信系统及恒压供风系统等实现压风机组远程智能化控制,并对远程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等进行分析。现场应用后,可实现压风机组运行实时监测及远程智能化控制,不仅可提高压风机组运行效率、可靠性及压风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电能消耗及人力资源成本,取得一定的经济及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氨气敏电极法测氨氮需要加入氢氧化钠,运行成本高、易引起腐蚀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渗析自来水取代氢氧化钠的氨氮在线监测系统。利用PLC和触摸屏控制氨氮在线监测系统的操作和运行,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实现远程监控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满足现场在线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冲压设备生产现场或是自动化冲压线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工业远程网关模块,现场控制器、视频采集终端和工控机等均通过以太网连接在工业远程网关模块的LAN口上,工业远程网关模块通过Internet/WiFi/3G/4G网络连接到外网。远程计算机通过云平台与现场网关建立连接,并通过IP地址与现场各种终端直接连接,以实现数据采集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程序的上载、监控、修改及下载功能。通过实验和工业现场应用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在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利用单片机及MC35i短信模块构成的农村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农村泵站远程开关控制、运行参数监测、现场设备防盗和自动计费等功能.重点阐述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软硬件设计以及手机短信监控的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矿井顶板状态监测与趋势分析水平,提出了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矿井顶板状态监测系统.通过顶板位移传感器、仪用放大器和A/D转换器组成的数据采集单元采集顶板数据,并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利用频率信号远程传输技术和USB存储技术实现了矿井顶板状态远程监测和现场数据存储,同时系统还具有现场顶板状态动态显示、声光报警、报警阈值修改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数据传输实时性好,准确度高,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1.
低空风切变是航空器起飞、着陆阶段威胁飞行安全的危险因素。文章根据首都机场风廓线探测资料,按照雷雨型、锋面型、逆温型、低空急流型和其他型,对产生的低空风切变过程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并利用风廓线探测资料,个例分析了几种产生低空风切变的风场特点。  相似文献   

12.
扼要介绍了并网风力机的模型,并分别对失速型风力机和变距型风力机的偏载性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变距型风力机风能利用系数高,在高风速时所受的载荷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以风作动力逆风行驶小车的实验模型及模型小车逆风行驶的条件。通过计算和反复试验,验证了小车逆风行驶功能实现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风电机组解缆控制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目标风电场的解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优化解缆控制方案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基于PSO-LSSVM模型的超短期风速预测方法,实现了对未来30 min内平均风速的预测;最后提出了基于超短期风速预测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优化方案,并对目标风电场的解缆控制方案进行了优化升级。测试结果表明PSO-LSSVM模型与LSSVM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解缆控制的要求;优化后的解缆控制方案有效降低了因解缆造成的电量损失,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风能是可以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资源,将得到广泛地开发和利用.风电场风速的测量关系到风电的品质等,因此对风速测量仪器的标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风电场对风测量的需求,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阐述了风速标定实验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atmospheric wind profiles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a certain area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viding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a wind energy site. Two 2-D ultrasonic anemometers and one cup anemometer, arrang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atmospheric wind environment at a height of 4.5 m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Wol-Ryong, Jeju, South Korea. This study aims to estimate future wind resources with various estimation methods. The wind energy is theoretically estimated at 75 m, the hub height of 800 kW and 1500-kW-class wind turbines, at the Wol-Ryong site. Methods using three equations, a logarithmic profile, a modified logarithmic profile, and a power law, are applied for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atmospheric wind profile. In addition, yearly wind power can b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rom Weibull and Rayleigh profi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wind speed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surfac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uch as the friction velocity, atmospheric stability, and averaged roughness length. The Rayleigh profile gives more power generation than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under low-windspeed conditions. The logarithmic profile method seems to be the proper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energy production at the Wol-Ryong site for neutral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other two methods — the modified logarithmic profile method and the power law method — seem to be improper for neut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BDFM)特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从转子参考轴d-q模型出发,构建BDFM在同步参考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控制绕组进行交流励磁,对变速恒频无刷双馈发电机的有功和无功解耦控制,最终实现最大风能的有效捕捉。  相似文献   

18.
对风剪、塔影和尾流对风速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风力机数学模型.对某风场中的风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速相对于原先的风速明显减小,从而使得风力机的输出功率明显比自然风速下的功率要小.对风轮的输出功率和电机的输出功率、风能利用系数和叶尖速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该风场中,所选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在额定功率以下,风能利用系数和叶尖速比变化范围较小,风力机没有达到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从原理上探讨了风力通风机在自然风作用下的工作原理,风速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直驱永磁风电系统能量成形与最大风能捕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速多变及外界干扰情况下风电系统出现的风能利用率低、鲁棒性差及安全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成形的直驱永磁风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算法.该算法采用能量成形及端口受控哈密顿(PCH)系统方法,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建立永磁发电机(PMSG) PCH系统的非线性模型,设计了PCH系统反馈控制器.通过基于PCH系统控制器和H∞控制器的叠加反馈,设计出能跟踪最佳转矩且具有扰动抑制的PCH系统H∞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风电系统的变速恒频运行、最大风能利用,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