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柄果花椒酰胺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报道从湖南地区采集的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树皮中分离并经鉴定的结晶有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ι-芝麻素、ι-细辛素、新棒状花椒酰胺、新木脂体柄果脂素和山萮酸为主的混合脂肪酸等。并从该植物中分得另一结晶(Ⅸ),本文报道结晶(Ⅸ)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柄果花椒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报道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树皮中分得九种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光谱分析以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了β-香树脂醇Ⅰ、1-细辛素Ⅲ、1-芝麻素Ⅴ、柄果脂素Ⅵ和新棒状花椒酰胺(neoherculin)Ⅷ。此外,尚有β-谷甾醇Ⅳ和山蓊酸(behenic acid)为主的混合长链脂肪酸Ⅶ。柄果脂素Ⅵ属于细辛素类木脂体,为Pluviatilol的r,r-二甲基烯丙基醚,是一新木脂体,经药理筛选发现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结晶Ⅱ和Ⅸ的结构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两种钧藤的药材鉴别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显微结构特征鉴别法.结果:无柄果钩藤钩的木质化程度较高,而且髓部略呈“十”字形,而华钩藤木质部不发达;无柄果钩藤的茎和钩髓部都有明显厚壁细胞散在,而华钩藤无此特征:无柄果钩藤叶表面非腺毛近无,而华钧藤叶表面有少量单细胞非腺毛。。粉末中华钩藤的非腺毛极少,而无柄果钩藤较多:华钩藤粉末木化程度较高,以具缘纹孔导管为主。,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该药材显微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蚬壳花椒茎木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 ,用IR、MS和NMR等谱学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 ,并用MIA法测试化合物抗HIV 1整合酶活性。结果与结论 首次从花椒属及其植物蚬壳花椒茎中分离得到橙黄胡椒酰胺 ,该化合物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化学分类学意义。另外 ,该成分具有微弱的抗HIV 1整合酶活性 ,有关化学改造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蚬壳花椒茎中的橙黄胡椒酰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俊  王峥涛  屠治本 《中国药学》2003,12(4):231-233
目的研究蚬壳花椒茎木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用IR、MS和NMR等谱学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并用MIA法测试化合物抗HIV-1整合酶活性.结果与结论首次从花椒属及其植物蚬壳花椒茎中分离得到橙黄胡椒酰胺,该化合物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化学分类学意义.另外,该成分具有微弱的抗HIV-1整合酶活性,有关化学改造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花椒果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花椒果皮中的各成分,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花椒果皮的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7-甲氧基香豆素(Ⅰ)、反-7-羟基-3,7-二甲基-1,5-辛二烯-3-醇-乙酸酯(Ⅱ)、对羟基苯丙烯酸甲酯(Ⅲ)、diplofuranone A(Ⅳ)、lanyulactone(Ⅴ)、花椒油素(Ⅵ)、hydroxylycopersene(Ⅶ)、(10RS,11RS)-(2E,6Z,8E)-10,11-dihydroxy-N-(2-hydroxy-2-methylpropyl)-2,6,8-dodecatrienam-Ide(Ⅷ)、6,11-dihydroxy-N-(2-hydroxy-2-methylpropyl)-2,7,9-dodecatrienamide(Ⅸ)、羟基-β-山椒素(X)和羟基-γ-山椒素(Ⅺ).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野花椒系芸香科植物(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其根皮有止痛及局麻作用。其水溶性生物碱有肌松作用,曾用于外科手术作为中麻辅助用药。常志青从中分离到加钖果宁[(—)edulinine,简称加钖碱,下同],并发现有镇痛及中枢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证明其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柄海鞘Styela clava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I)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青岛产柄海鞘(Styela clava)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次生代谢产物,经波谱(IR,MS,^1HNMR,^13CNMR)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异戊酰胺(isovaleramide)⑴,胸腺嘧啶(thymine)⑵,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⑶,尿嘧啶(uracil)⑷,尿嘧啶脱氧核苷(2’-deoxyuridine)⑸和鲛肝醇(α-palmityl glycerin ether)⑹。化合物1-6都系首次从柄海鞘Styela clava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说起花椒,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家中常用的一味调料,是川菜的“灵魂”。但它不仅仅是一味调料,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花椒的记载,书中称其为秦椒、蜀椒。花椒谣言粉碎机,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药用花椒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才能使用,所以食用花椒不能作为药用。  相似文献   

10.
花椒又称香椒。是制作菜肴的芳香作料。作为调味品的花椒。是家庭做菜的必需品,却很少有人知道花椒对许多疾病也有助发挥疗效。中医认为花椒味辛温,入脾、肺、肾经。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驱邪健胃、利尿消肿等功用。息有癣症、膝盖痛、痔疮、关节扭伤、痛经,花椒均能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人参叶中微量新皂甙-La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已报道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分到三种微量新皂甙。在继续研究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个微量新皂甙,命名为人参皂甙-La(ginsenoside-La)。人参皂甙-La,无色针晶(MeOH),[α]D~(20)—18.4(Pyridine-d_5)。负离子FAB-MS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Ploy I:C与阿霉素结合的特性,以及结合后的复合物体内外抗瘤作用。结果表明,阿霉素体外与Poly I:C的结合为非线性关系。阿霉素结合到Poly I:C的百分比公式为:结合(%)=20.6+0.2268×Poly I:C(W)/阿霉素(W)结合后的复合物增加了荷瘤小鼠体内抗瘤作用,降低了体外细胞毒作用。临床试用值得进行。  相似文献   

13.
青钱柳甜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舒任庚  徐昌瑞  黎莲娘 《药学学报》1995,30(10):757-761
从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嫩叶中分离得到3个(Ⅰ~Ⅲ)有强甜味的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Ⅰ的结构为20,24-环氧-达玛烷-(3β,12β,20S,24R)-12-O-β-D-吡喃鸡纳糖基-3-O-α-L-呋喃阿拉伯糖甙,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青钱柳甙I(cyclocariosideI)。  相似文献   

14.
黄褐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茅青  贾宪生 《药学学报》1989,24(4):269-274
从我省商品药材金银花的主要品种之一,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花蕾中分离到五种以常春藤皂甙元构成甙元的皂甙(Ⅰ~Ⅴ),本文报道化合物Ⅰ,Ⅱ和Ⅴ的结构测定。Ⅴ为新的三萜酸双糖链甙,命名为黄褐毛忍冬皂甙甲(fulvotomentoside A),Ⅰ和Ⅱ为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α-常春藤皂甙(α-hederin)和无患子皂甙B(sapindoside B)。  相似文献   

15.
邓福孝等于1982年从福建产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u Hook.f.)根皮中分离出雷酚内酯,通过IR,UV,MS和NMR等研究得出其分子式为C_(20)H_(24)O_3,结构式为l式。其后于东防等于1990年报道了从湖北产的雷公藤中分  相似文献   

16.
苯氧烷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高血压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以2,6-二甲基苯氧乙叉为母体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其中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丙烷盐酸盐(Ⅰ)有较强而特久的降压作用。进一步研究又表明它具有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并兼有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系统药物异黄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纪庆娥  韦耀良 《药学学报》1989,24(12):906-912
在黄豆甙元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异黄酮衍生物。由相应的脱氧安息香与N,N-二甲基甲酰胺缩二甲醇环合而得相应的异黄酮或与醋酐醋酸钠环合而为2-甲基异黄酮,再进行Mannich反应和醚化而得目的物。初筛表明化合物Ⅰ1~3,Ⅰ5,Ⅱ1,Ⅲ2有明显耐缺氧作用。Ⅰ1,Ⅰ5还有显著的扩张冠脉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amannissimaHance)中分得一个马兜铃酸倍半萜的酯类化合物,经红外、紫外、高分辨质谱和多种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鉴定,确定了其骨架结构及顺反构型,命名为马兜铃酸萜酯I。  相似文献   

19.
独一味素C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继前报从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l]根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环烯醚萜,经理化性质和光谱(UV,IR,1HNMR,13CNMR,MS)及X-单晶衍射数据的分析,确定其结构为Ⅰ,命名为独一味素C(lamiophlomiol C)。  相似文献   

20.
云南甘草中新三萜皂甙元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甘草(Glycyrrhiza yunnanensis)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二个新三萜皂甙元,云南甘草皂甙元A和B(glyyunnansapogenin A and B),以及已知化合物β-谷甾醇的鉴定。云南甘草皂甙元A和B的结构经衍生物制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光谱测定和解析、分别推定为3β,24-dihydroxy-16-oxo-olean-12-en-29-oic acid和3β,21α,24-trihydroxy-olean-12-en-30-oic ac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