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理论应用于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用于研究各评价指标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将各项指标的打分转化为最终的整车打分。以蛇形实验为研究基础,5名评价人员对甲乙样车进行主观评分,并结合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理论,将评价人员对各项指标的打分数据转化为最终的整车评分结果,即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构建汽车驾驶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重点分析驾驶性评价的5个主要方面:全负荷响应、部分负荷响应、加速踏板感觉、换挡平顺性以及发动机"启/停"与"急踩/松加速踏板"两种工况下的瞬态响应,并据此建立评价准则层和指标层.采用成对比较法获得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计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对某三款C级别乘用车型进行主观评价道路试验,驾评人员对各车型底层指标进行主观评分,结合已确定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系数,得到整车驾驶性模糊综合评分.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层次分析模型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驾驶性多指标评价特征;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及重要性标度排序识别了驾驶性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某三款C级别乘用车型进行道路试验和模糊综合评价,提出了各车型的设计特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实例分析表明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汽车驾驶性综合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赵又群  刘英杰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18):2519-2523
基于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uzzy-AHP),对某款车型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通过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对该车型指标层指标进行主观评分,并将其与已确定的权重系数相结合,得到操纵稳定性的总体性能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汽车设计人员合理地控制汽车的结构参数,使之既适合于驾驶员驾驶又具有足够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更完善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体系,提出针对国家标准的改进评价法。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得出10个对操纵稳定性影响最大的评价指标;然后将各指标对操纵稳定性的贡献率确定为指标权重,提出改进网状图法;最后针对某一车型的操纵稳定性指标计分值,分别应用国家标准和改进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总得分不相同,改进方法的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更接近。该改进评价方法能体现不同指标对操纵稳定性的不同影响程度,能更准确的评价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企业现行的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在规定的试验场道路和试验工况下对同一车型的5辆试验车按照企业十点评价法进行各指标的评分,采用熵值法确定舒适性主观评价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确定舒适性主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基于客观数据的熵值法能够很好地确定汽车舒适性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为汽车底盘调校舒适性主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MSC Adams建立刚柔耦合整车多体模型,并对柔性体扭力梁的后悬架模型的悬架KC特性仿真数据与实车悬架KC试验台数据进行对比,确保刚柔耦合模型的精度,在底盘调校前期进行整车操稳性仿真分析,为快速准确评估整车操纵稳定性能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乘用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分别从稳态回转性、转向回正性、转向轻便性、抗侧倾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瞬态响应性6个方面筛选15个评价指标。根据各指标对乘用车操纵稳定性的实际影响程度,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以实车试验获得的指标参数为实例,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汽车进行操纵稳定性评价。对比国标法评价结果,并参考驾驶员主观评价,证明了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乘用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式悬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前后桥不同形式悬架对操纵稳定性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悬架系统、轮胎等总成特性,在Truck Sim中搭建14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操纵稳定性开环试验仿真分析,分别进行方向盘角阶跃仿真、方向盘角脉冲仿真和稳态回转仿真试验;基于整车模型、驾驶员操作系统等搭建驾驶员在环仿真试验平台,进行闭环操纵稳定性试验仿真分析,选择双移线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分别配备4种形式前悬架和2种形式后悬架组合的8个车型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虑道路跟踪好坏及驾驶员负担是否沉重对各车型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结果可知:配备复合连杆式前悬架的车型在操纵稳定性各方面指标都较好,双叉臂式悬架也具有同样的优越性,但是在稳态回转时侧倾角较大;配备单纵臂式悬架和烛式悬架的车型在操纵稳定性方面则表现的较差,不过单纵臂式悬架在自卸车稳态回转试验中表现出对侧倾角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汽车转向性能进行评价,采用技术经济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的方法,构造了操纵性与稳定性、转向操纵轻便性、最小转弯直径、转向车轮的稳定效应、转向轮振动5个准则层,以及车轮定位角等9个方案层。同时企业工程师对车辆进行测评,对底层评价指标依据十分制打分法进行评分,利用各指标分值计算权重,进而得到总分。从而对车辆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得出车型A优于车型B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内主观评价工程师的评价水平不及国外,往往能对底层指标进行评价打分,但对整体性能的打分就难以把握。针对这一问题,在现有座椅静态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下,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出各层级下各指标权重系数。选取3名专业评价工程师,对某三款C级轿车前排座椅舒适性进行底层指标主观评分,运用已确定的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得到前排座椅舒适性总得分。通过分析得分和各层级权重,提出现阶段座椅舒适性存在的问题及后续改进方向,并进行改善方案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存在的权值系数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主客观性能评价的权值系数选择方法---层次分析-三代遗传算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变量范围,以6个主动控制悬架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利用三代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并以控制力作为限制条件筛选出最优解。以半车模型为例,结合前轮预瞄信息与卡尔曼估计器估计的状态变量,设计预瞄最优控制器,并采用虚拟激励法直接在频域范围内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演化算法与灰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的灰关联性问题。通过仿真试验研究表明:一方面,可利用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评价公式对整车参数进行再设计或优化设计,并且使这样得到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更符合人的感觉;另一方面,基于演化策略的主客观评价的灰关联分析可以对主观评价者的评价侧重点进行分析,了解人们对车质性能好坏的评价取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状况、客户评价与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构建了多层次的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指标构建评价矩阵,求出模糊评价结果,确定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等级。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有利于行业监管评比和企业自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整车NVH性能主观评价结果更具有对比性,更贴近消费者,重新梳理整车NVH性能主观评价工况和评价项目,利用问卷调查结果计算各工况、各评价项目的权重,并拟合线性回归公式,将每个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结合其权重值合成整车NVH性能评价结果。同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NVH主观评价结果计算平台,方便后期结果处理。  相似文献   

15.
变速器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对变速器的研究直接影响到整车的NVH水平,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变速器NVH性能为整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变速器传递路径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变速器壳体增加加强筋和优化变速器齿形参数的方案。经过仿真分析、主观驾评、客观测试均证明车内阶次噪声改善明显,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变速箱啸叫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观评价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在主观评价中,专家所打的分数无法避免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灰色性与模糊性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处理专家所打的分数,并通过模糊数学方法来计算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的计算结果与实际专家平均打分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汽车普及率飞速提升的时代,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舒适性和经济性上了,对车辆安全性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无论是主动安全设备还是被动安全设备,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工艺提高的带动下都日趋完善,其中,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就是典型的代表。本文介绍了ESC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北美FMVSS126标准中关于ESC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ESC的主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观评价是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评价手段,基于实车试验各单项评价指标的驾驶员打分,提出一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将该方法对两辆样车进行评价。以三自由度汽车转向开环模型为对象,基于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理论,建立汽车操纵逆动力学模型并对两辆样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将其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比较,验证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到汽车操纵稳定性评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实验测得的操纵舒适性特征参数和主观舒适度评价构成的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系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