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接种6~9年的人群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普种预防HBV感染的免疫效果,探讨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研究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的效果;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1)HBsAg平均阳性率1.9%(95%CI 1.4~2.4%),总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3.2%(95%CI 51.2%~55.2%)。(2)从免疫后1年的88.2%下降到免疫后9年的44.3%。(3)疫苗保护率为89.9%,与2000年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免疫人群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疫苗保护效果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隔年随访,采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与本底对照(1984-1985年HBV横断面调查结果)以及外对照(1991年开展的相邻区域同年出生但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调查的结果)相比计算保护效果.结果 随访队列23年间共计采集血液标本5993份,抗-HBs阳性率随免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从89.01%下降至18.77%),平均为40.39%;抗-HBc各年阳性率平均值在1.87%上下波动;HBsAg阳性率波动保持在1.00%(0.46% ~ 0.98%)以下,平均为0.62%(37/5993),与本底对照相比,各年龄组疫苗的保护效果在81.37% ~ 95.78%;与外对照相比,疫苗保护效果为72.76%.结论 血源乙肝疫苗中长期保护效果良好,免疫后23年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隔年随访, 采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与本底对照(1984-1985年HBV横断面调查结果)以及外对照(1991年开展的相邻区域同年出生但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调查的结果)相比计算保护效果。结果 随访队列23年间共计采集血液标本5993份, 抗-HBs阳性率随免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从89.01%下降至18.77%), 平均为40.39%;抗-HBc各年阳性率平均值在1.87%上下波动;HBsAg阳性率波动保持在1.00%(0.46%~0.98%)以下, 平均为0.62%(37/5993), 与本底对照相比, 各年龄组疫苗的保护效果在81.37%~95.78%;与外对照相比, 疫苗保护效果为72.76%。结论 血源乙肝疫苗中长期保护效果良好, 免疫后23年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普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肝病报告制度,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以出生队列定群随访和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3年的免疫持久性、HBV感染标志变动和乙肝发病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V感染标志。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轨道,母亲不筛检,新生儿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达到85%以上。免疫后13年的长期连续定群观察结果和免疫10年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6.0%下降为2.3%,HBV感染率从既往的51.5%降至3.5%,疫苗预防HBsAg的保护有效率达到89.7%,预防HBV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6.2%,1-13岁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已由18.38/10万降至1.6/10万,下降了91.3%,保护效果稳定。结论:在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可获得有效控制HBV感染和HBsAg慢性携带的长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持续效果。方法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1次,考核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乙肝发病监测。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持续稳定在95%上下。18年间11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始终<1%,平均HBsAg阳性率0·62%,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均呈大幅度下降。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93·65%(95%可信区间为92·51%~94·78%)。1986年后出生并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中,仅2002年发生急性乙肝1例。结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18年尚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对新生儿的长期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预防控制乙肝和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HepB免疫效果长期监测点收集1997~2008年出生、全程接种HepB-SCY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指标,结合HepB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免疫人群样本9343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平均阳性率为0.98%,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为3.16%,HBV感染率为3.37%;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平均阳性率为63.78%,从免疫后1年的91.16%逐渐下降至免疫后12年的50.53%;HepB首剂(HepB1)及时接种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89%,显著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的2.73%。结论 HepB-SCY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免疫12年后保护效果良好,无证据表明需要进行再免疫。HepB1及时接种对预防HBV传播至关重要,提高HepB1及时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 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评价血源性乙肝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的并全程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和1997年出生并全程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采血测得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与本底值(1984—1985年乙肝病毒横断面调查)相比计算保护率。结果 16年间,血源性乙肝疫苗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8.20%和1.18%,重组乙肝疫苗组为0.94%、12.85%和0.63%;血源疫苗组抗-HBs阳性率从89.72%下降到28.20%,重组疫苗组从93.72%下降到12.85%。两种疫苗的主要差别在于重组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在5~16年间均低于血源性疫苗,且下降程度(80.87%)大于血源性疫苗(61.52%)。结论两种疫苗虽然抗体逐年下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更加明显,但是两种疫苗的乙肝保护效果没有差异,提示血源疫苗和重组疫苗免疫后16年免疫效果良好,但血源疫苗组优于重组疫苗组,均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和加强免疫应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和特点,在乙肝疫苗试点区,每隔1~2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1次,随访15年,共观察5006人.将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9~11年的170名儿童分为3组,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分别进行1~3剂次的加强免疫,每剂次5μg,然后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92.8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0.91;而至14~15岁时分别下降为45.31%和27.95%,说明15年后约有55%的儿童抗-HBs在保护性水平以下(<10mIU/ml),而HBsAg阳性率为1.38%,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1年,3个不同剂次加强免疫组的抗-HBs GMT迅速升高,为原来的6~18倍;抗-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62.5%~66.7%上升至100.0%.但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抗-HBs的GMT和阳性率逐渐下降,至免疫后3年,1针加强免疫组抗-HBs阳性率降至71.2%,2针组降至79.2%,而3针组仅降至92.5%.表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以及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加强免疫的效果与加强免疫针次和加强免疫前的免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的地区,如果需要,可以进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 3针加强免疫,初免后抗体水平较低者尤应如此.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出生队列调查、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乙肝发病和肝癌死亡监测,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为1.5%),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为2.2%),保护率为93.5%~98.4%。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1~14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为1.4/10万,下降92.4%;0~19岁组肝癌死亡率为0.17/10万,下降19.23倍。结论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可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延安市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延安市实施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后取得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全市乙肝发病、HepB接种率和2002、2006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乙肝血清学的调查资料,采用SPSS 12.0进行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pB接种率逐年提高,调查接种率由2002年的88.21%上升到2008年的97.18%,HepB1调查及时接种率由2002年的46.67%上升到2008年的93.59%,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8,P<0.01);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1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出生的新生儿;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在新生儿实施HepB接种前的2001年为21.50/10万,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08年下降到10.05/10万;1~4岁HBsAg阳性率由2002年的3.03%下降到2006年的1.64%,1~4岁抗-HBs阳性率由2002年的14.76%上升到2006年的67.21%。结论全市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后,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和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抗-HBs阳性率迅速上升,表明延安市新生儿HepB接种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地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抗-HBs标志,对抗-HBs阴转儿童进行不同种类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分析HBsAg阳性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22名1~7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在0.28%~1.28%之间,抗-HB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1岁时的76.7%降至7岁时的45.5%;出生时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及时接种儿童(1.4%:0.5%, P=0.031);应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均为90%以上。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计划免疫适龄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28%~1.28%,平均为0.8%,儿童中HBV感染主要为母婴传播,并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11年效果及免疫记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10年后远期效果,为确定复种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严格设计,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11年后效果及免疫记忆进行观察。结果 11年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率仍好,对HBV感染保护率73.5%,但9~11年观察时段HBV感染率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差异已无显性(7.89%与13.25%);11年有免疫记忆存在,但较10年内明显减弱。结论 接种后11年疫苗效果已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江苏省无锡市城区20岁以上自然人群HBV感染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按知情、自愿、随机的原则抽取无锡市2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3744名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率和乙肝疫苗接种调查,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3744名调查对象总HBV感染率经标化后为51.7%,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经标化后分别为4.5%、48.5%、0.3%、3.5%、51.4%.30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最低,分别为2.9%和2.6%.抗-HBc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趋势χ2=256.2,P<0.001).该人群乙肝疫苗标化接种率为17.6%,随着年龄的增加接种率迅速下降(P<0.05).接种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未接种人群(P值均<0.05).结论 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影响整个人群的HBV感染模式,在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成年人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东省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5.46%、61.51%、49.46%和66.2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5-14岁人群,而抗-HBs阳性率高于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0%,全程接种率89.01%,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8.38%,明显高于5-14岁人群。结论广东省仍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蓬莱市农村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蓬莱市农村1~59岁常住人口共62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标志物。结果 629名调查对象HBV感染率为22.26%,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70%、62.32%、18.44%。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以前出生人群的18.89%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100.00%,HBV感染率由42.11%降为1.31%;有乙肝免疫史的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85.63%。结论从1992年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乙肝疫苗保护率达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预防效果。方法 对完成3剂次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及免后抗体检测者5年后进行随访调查,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对初免应答抗-HBs≥100mIU/ml且无乙肝疫苗再接种史的577名儿童检测结果分析,抗-HBs阳性377例、阳性率65.34%,几何平均滴度(GMT)37.75 mIU/ml±88.37 mIU/ml,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与5年前的初免后检测结果比较,抗-HBs阳性率下降34.66%,年均递减8.16%;GMT下降91.58%,年均递减40.08%。出生体重重、初免应答水平高5年后抗-HBs阳性率高于出生体重轻、初免应答水平低者。结论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5年,免疫效果良好,存在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出生体重与初免应答水平可能影响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