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是常见的耐高渗透酵母菌,是酱油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增香酵母。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同时对鲁氏酵母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12%,玉米浆2%,酵母浸粉2%,KH2PO40.1%;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pH 5.0,培养温度28℃,接种量5%。在该条件下鲁氏酵母在优化培养基发酵最终OD600nm达到51.8,细胞干重达到20.57g/L,明显高于优化前发酵结果。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0):119-124
从甘蔗汁中筛选出1株利用葡萄糖产甘露醇的菌株,经鉴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研究其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200 g/L葡萄糖,30 g/L酵母膏,0.05 g/L CaCl2·2H2O,0.02 g/L FeCl3·2H2O,0.5 g/L MgSO4·7H2O,此条件下摇瓶培养甘露醇产量为61.7 g/L。进行30 L发酵罐扩大培养,根据发酵曲线得知72 h时甘露醇最大产量为80.3 g/L。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酱油品质,开展筛选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并应用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的研究。从天然酱醪中筛选出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株J13,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耐盐性、pH耐受性及温度耐受性分析研究Z. rouxii 1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培养Z. rouxii 13,获得风味液并应用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酿造工艺中。结果表明,J13鉴定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并命名为Z. rouxii 13,能在含盐量较高(18%NaCl)条件下生长,最适pH为4~8及最适温度为20~35℃,其产β-苯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为:L-苯丙氨酸4 g/L、葡萄糖30 g/L、蛋白胨10 g/L、硫酸镁0.5 g/L、磷酸氢二钾5 g/L、NaCl 50 g/L、pH6.0,温度28℃,在此条件下β-苯乙醇含量达到1.40 g/L。该风味液用于酱油酿造获得成品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相比不添加风味液的空白对照组,风味液组的酱香和醇厚感更突出,鲜味及整体评价更佳。  相似文献   

4.
以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为出发菌株,对其产油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以油脂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外源因子对油脂产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97.6 g/L、玉米浆干粉4.4 g/L、乙酸钠0.09 g/L。在该优化条件下,皮状丝孢酵母的油脂产量达到了14.4 g/L。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SK 005发酵产GABA(γ-氨基丁酸)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ABA(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氨基酸,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脑功能、镇静、增强长期记忆及提高肝、肾机能等生理活性.通过对乳酸菌SK 005发酵产GABA的条件设计了一系列优化实验,得到了最佳的发酵条件.以一次回归正交设计实验,运用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基起始pH.安排五水平正交实验研究豆粕粉,玉米浆粉,酵母味素,葡萄糖,K2PHO4,MSG对发酵产GABA的影响,逐步回归法找出主要影响因子豆粕粉,玉米浆粉,MSG.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这三个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的组成及浓度.乳酸菌SK 005发酵产GABA的优化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 d,培养基起始pH 6.8,培养基成分葡萄糖5g/L,豆粕粉21.5 g/L,玉米浆粉21.8g/L,MSG 9.5g/L,实验结果有良好的重现性,GABA产量达5.4g/L.  相似文献   

6.
研究工作中筛选得到一株有较强烟碱降解能力的新型烟碱降解细菌 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对其产烟碱降解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Plae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产烟碱降解酶的15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发酵产酶的显著因子为烟碱、酵母膏、葡萄糖、tween-80的质量浓度和培养基初始pH.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以上5个显著因子进行了优化.得到各因子最佳水平为烟碱2.183g/L,葡萄糖0.823 g/L,酵母膏0.844 g/L,Tween-80 0.976 g/L,初始pH 6.9.在此优化条件下获得实际酶活为7943 U/L,与预测值8 060 U/L相近,比优化前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7.
对产朊假丝酵母高产菌体量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40g/L,蛋白胨10g/L,KH2PO42g/L,MgSO4·7H2O0.3g/L。摇瓶发酵结果菌体干重达到6.37g/L,比基础培养基发酵结果增加了47%。  相似文献   

8.
不同发酵条件对Fusarium. solani ZH0101产木聚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权帅  康文丽  生吉萍  申琳 《食品科学》2011,32(13):188-193
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产木聚糖酶但不产纤维素酶的真菌Fusarium solani ZH0101为供试菌株,利用麦秸为诱导物,对产木聚糖酶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对发酵时间、麦秸添加量、培养基起始pH值、磷酸盐、金属离子、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对产酶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最佳的培养条件。优化后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条件为:麦秸20g/L、KH2PO4 4g/L、CH3COONH4 1g/L、酵母膏2g/L和起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14d。优化条件下所产无纤维素酶活力的木聚糖酶酶活力为26.85U/mL,能比未优化前的20.82U/mL提高近30%。  相似文献   

9.
粗状假丝酵母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粗状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脂肪酶,通过对粗状假丝酵母胞外脂肪酶发酵过程的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出产脂肪酶的最佳条件:碳源为聚乙烯醇乳化的橄榄油和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和尿素,酵母浸出液4.5g/L,MgSO4.7H2O0.4g/L,K2HPO43.5g/L;反应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7.0,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24h。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液的最高酶活达到12U/mL。  相似文献   

10.
从树莓酵素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2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植物酵素食品生产提供酵母菌资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的Y1、Y2、Y3三株菌形态学特征相似,且均可在高糖环境下生长,26S r DNA序列与鲁氏接合酵母的同源相似性均高于99%,确定Y1、Y2、Y3均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Z.rouxii);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初始葡萄糖含量为300、450、600、750 g/L时,该菌种均可生长,延滞期分别为12、12、36、60 h,葡萄糖初始含量为900 g/L,生长缓慢;当培养基初始pH为1.5和2.0时,菌种的生长受到抑制,当pH为2.5、3.0、3.5时,菌种可以生长,延滞期分别为96、48、48 h。鲁氏接合酵母为树莓酵素中的优势酵母,具有耐高糖、耐低pH等耐高渗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