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别测定干红树葡萄酒与2种干红葡萄酒(法国干红葡萄酒、国产干红葡萄酒)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白藜芦醇、单宁、酚酸、维生素、花青素及矿物质等功能性成分,采用DPPH法、ABTS法、邻二氮菲法和FRAP法分析3种酒的抗氧化能力,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干红树葡萄酒与2种干红葡萄酒功能成分种类及含量各有特点和优势。干红树葡萄酒中没食子酸、VA、VC、Mn与Zn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国产干红葡萄酒和法国干红葡萄酒;法国干红葡萄酒中总多酚、总黄酮、白藜芦醇、儿茶素、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矢车菊色素及Fe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国产干红葡萄酒和干红树葡萄酒;国产干红葡萄酒中单宁、VD、飞燕草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Ca和M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法国干红葡萄酒和干红树葡萄酒。3种酒抗氧化活性亦各具特色,树葡萄红酒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法国干红葡萄酒对·OH的清除能力最强,国产干红葡萄酒对ABTS~+的清除能力及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新品大看台     
《中国酒》2007,(10):78-79
金、银袋鼠牌干红葡萄酒;阿特森牌干红(白)葡萄酒;赫蒂嘉牌干红(白)葡萄酒;王朝七年藏酿品干红葡萄酒;百年珍藏花雕酒……[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鲜葡萄酒与传统陈酿干红葡萄酒的有机酸和单体花色苷进行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葡萄酒共检出7种花色苷,传统干红葡萄酒共检出9种花色苷,但是鲜葡萄酒花色苷的总含量高于传统干红葡萄酒;鲜葡萄酒中共检出6种有机酸,总含量为7.82 g/L,传统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5种有机酸,总含量为5.50 g/L;鲜葡萄酒及传统干红葡萄酒均共检出12种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为62.327 μg/mL、20.107 μg/mL。酿造工艺的不同,使得鲜葡萄酒与传统干红葡萄酒的花色苷、有机酸和香气物质的种类与含量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2014,(7):83-83
“尼雅2012年份粒选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能从中感受到原料葡萄的成熟和优秀,是一款很不错,很有发展潜力的干红葡萄酒。”--“法国第一大葡萄酒网站创始人”贝尔纳·布尔奇  相似文献   

5.
梁透明 《酿酒》1999,(2):39-41
近几年我国葡萄酒生产发展飞速,1997年总产量达到30万吨,据报道:1997年比1996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也增长了三十倍,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也从160家左右猛增到280家,特别是干红葡萄酒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一些著名厂家的干红葡萄酒均出现了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6.
新品大看台     
《中国酒》2007,(7):94-95
七姐妹——法国国宴用酒;“元曲”酒;欧王解百纳干红葡萄酒;欧王干红葡萄酒;长白山冰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感官量化分析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旨在寻找我国不同地理标志干红葡萄酒产品的特征香气,为其感官识别提供实践支持.采集干红葡萄酒样品涉及我国5个葡萄酒产区、15个年份的7个葡萄品种所酿的干红葡萄酒.葡萄酒品尝小组感官分析前进行标准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培训,感官量化分析要求用5点标度法量化,最终量化数据综合香气特征使用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橡木桶陈酿过程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生产高档陈酿型干红葡萄酒过程中,结合原料、发酵状况及陈酿过程中的酒体变化,分析研究陈酿过程中橡木桶的选择与陈酿管理等实际问题。由此制定出椽木桶优化应用方案,开发高档陈酿型干红葡萄酒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9.
陶醉时刻     
《新食品》2012,(21):120-120
梅里圣地冰酒;西班·伟大者;西萨克古堡干红葡萄酒;贝隆骑士干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10.
程鲲 《中国酒》1999,(5):52-53
自1995年下半年开始,葡萄酒,特别是干红葡萄酒市场“火”了起来,三、四十元—瓶的干红葡萄酒在广州、上海等地曾被“炒”到100多元一瓶。于是,国内干红葡萄洒脱销,诸多外国品牌的葡萄酒又涌进国门。由于被眼前的利益所驱动,许多地区和企业建新厂、进设备、上规模、增产量,准备大干一番,许多商家企业真假不分,优劣不辨,见“红”就抢,盲目进口。可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浸渍对佳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佳美葡萄,采用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桃红葡萄酒与采用传统工艺作比较,进行理化及感官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用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出的桃红葡萄酒色泽鲜艳,香气更加浓郁,口味丰满柔和,爽口怡人,风格突出。传统工艺酿造的红葡萄酒为深红色,略带苦涩味。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错流过滤与硅藻土+除菌纸板过滤在干红葡萄酒过滤中的效果。结果表明,错流过滤面积大,工作周期长,过滤速度快,消耗辅料少,自动化程度高,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在一定浊度范围内,错流过滤速度受酒液浊度影响小,酒损耗少;两种过滤方法所得的酒的理化指标、外观、口感无明显差别,错流过滤的酒样香气略好于硅藻土+除菌纸板过滤的酒样。  相似文献   

13.
无醇葡萄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干红葡萄原酒为原料,采用刮膜式分子蒸馏器进行脱醇加工研制无醇葡萄酒,经普通干红原酒冷冻处理、除去沉淀、分子蒸馏脱醇、贮存、调配、过滤、灌装、巴氏灭菌、包装等工序,得无酒精葡萄酒成品,其所含酒度低于1%Vol,酒体澄清透明,滋味纯正,有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典型性强。  相似文献   

14.
唐永芳 《酿酒科技》2007,(8):153-154
目前国际标准对红葡萄酒中人工合成色素定性鉴定未作明确规定,葡萄酒中的自然色素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作用不同,而人工色素无此现象,以及氧化剂对不同性质的色素具有明显影响,据此对含人工色素的葡萄酒定性鉴定,再进行定量检测,可达到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浸渍工艺对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葡萄酒酿造的主要环节是提取存在于红葡萄固体部分的物质,因此浸渍是酿造红葡萄酒的关键.本文对红葡萄酒的不同浸渍工艺中的传统浸渍法、热浸渍及CO2浸渍发酵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介绍了热浸渍对葡萄酒成分的影响.提出了为满足市场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优化红葡萄酒的各种酿造工艺.  相似文献   

16.
惠竹梅  张昂 《酿酒科技》2005,(12):63-65
对不同行间生草处理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进行苹果酸一乳酸发酵,结果表明:MLF后生草处理的葡萄酒平均每降1g酸pH值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清耕(对照);总酸降低幅度以多年生黑麦草最高,紫花苜蓿最低;生草处理的葡萄酒挥发酸升高幅度均低于清耕;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处理使MLF持续时间较清耕缩短,紫花苜蓿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7.
红葡萄酒的色度是影响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分光光度计对同一年份染色葡萄的色度及不同年份染色葡萄的色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的成熟度、年份、产地及后期的工艺管理是影响葡萄色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粟智  申重 《酿酒科技》2006,(6):96-98,103
利用WZR-1A型精密微电脑量热计测量8种红酒的恒容燃烧热.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放入氧弹中充入高压纯氧,将测试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并记录燃烧前后时间与量热计温度变化数据,运用仪器所带的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仪器热容量,然后再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红酒,装入已准确测定热值的燃烧杯中后,将测试数据用自编的计算机处理程序对测试数据处理,从而得到红酒的燃烧热值.此法准确、简便、实用,可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DHG-1015与膨润土、PVPP、蛋清、酪蛋白、明胶等几种下胶材料在干白、干红葡萄酒中下胶效果的比较;探索DHG-1015澄清剂对葡萄酒的下胶效果及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HG-1015澄清剂对葡萄酒有着良好的下胶效果,是一种干白、干红葡萄酒都可使用的安全、简易、高效的下胶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GC-MS分析樱桃干红果酒的香气成分,总检出61种物质,其中醇类21种,占所有香气物质的50.92%;酸类11种,占35.65%;脂类19种,占4.82%;酚类3种,占7.36%;酮类3种,占0.69%;其他物质占0.55%。醇类中苯甲醇、苯乙醇含量很高,占所有香气物质的25%,是樱桃干红果酒香气的骨架;酸类物质主要为苯甲酸、苯乙酸,占香气物质的34%。由此可见,樱桃干红果酒的香气主要由苯环类物质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