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曾遭遇暴力事件的48名护理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遇到暴力事件的类型以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暴力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以期了解导致急诊护理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引起暴力事件的高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并对预防及干预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及评价.结果 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中出现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较低、工作经验缺乏、职业道德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急救水平较差、患者就诊环境嘈杂、器械熟悉程度较低、系统支持不够等.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导致上述暴力事件发生的因素显著减少.与培训前暴力事件发生788起相比,培训后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为205起,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属于高风险性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容易遭受暴力事件的威胁,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暴力事件有利于确保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雷敏  鱼小敏  郑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450-3451
目的:对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暴力事件的相关因素,探索相应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某二甲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57.24%,不同部门中以急诊暴力事件发生率最高,在各种类型的暴力事件中言语攻击位居第1位,暴力发生时间夜班发生率最高,病房成为暴力事件的多发地,大部分暴力事件因"不合理的要求未满足"、"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收费问题"等导致。结论: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并探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发生过的暴力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出现暴力事件的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32名护理人员,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采用暴力风险预防对策,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暴力事件发生率为3.42%,对照组为22.33%,相对比,P0.05。结论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等,才有可能避免或减少急诊护理中发生的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4.
王箭  张敏  杨广清  闫俊辉 《海南医学》2012,23(16):155-156
目的探讨医院内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SCL-90、WHOQOL-100评分的结果。结果 300名护士中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暴力的比例高达66.89%,且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在SCL-90及WHOQOL-100评分方面均差于未受到暴力事件的护士(P<0.05)。结论护理人员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且暴力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导致暴力事件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因素研究相关对策。方法将急诊科56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范围,在研究开始初期对其工作调查,了解其工作情况和所遇暴力事件类型,并对暴力风险进行预测,以了解导致暴力风险的因素,对调查中所涉及暴力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有价值因素提出干预方法用以研究预防措施,最终对预防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工作经验、法律意识、抢救水平、器械熟悉度以及患者就诊环境、缺少系统支持等问题都是导致暴力发生的因素,在进行了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系统教育后的第二次调查中,由上述问题导致的暴力发生明显减少,其他难以人为单方面改善的因素仍可导致暴力事件发生,对此采取了加大安保力度、增加安保人员等方式来保证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安全。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遭受暴力危害较多,应及时发现导致暴力的因素,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能有效降低暴力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院内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SCL-90、WHOQOL-100评分的结果.结果 300名护士中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暴力的比例高达66.89%,且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在SCL-90及WHOQOL-100评分方面均差于未受到暴力事件的护士(P<0.05).结论 护理人员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且暴力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医疗场所的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作为医院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遭受不良事件创伤时,应积极的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恢复正常工作,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充分说明经验都是从教训中得来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改造环境,改进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医暴是指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是目前医患关系中出现的一种极端现象,也是急诊护理中会遇到的特殊情况。急诊护理中医暴发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急诊环境特点、社会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媒体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张春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12-1214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我院急诊护理人员流失具体情况,总结护理人员流失的相关因素。从医院、科室、个人等角度分析流失原因。结果:我院急诊科每年均有不同数量护理人员流失,对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及其它护理人员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结论:导致护理人员流失的因素比较复杂,及时调查分析护理人员流失情况,对急诊护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秀  王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167-168
1沉重的工作压力 急诊是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人群和病种复杂、节奏快,不分昼夜,节假日、夜间患者多。以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性高、涉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救治的第一场所。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迅速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与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及预后。所以急诊护士从接诊、分诊、抢救、会诊、处置、  相似文献   

13.
医院场所发生暴力行为已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以儿科护士输液时发生率较高,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暴力发生的原因来自于患儿家属、护士本身的素质和技术、医院的制度以及社会媒体的倾向性等多方面。针对以上原因,需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暴力防范、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安保监控制度及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等,以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本文就多年来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综述回顾及分析。医院场所发生暴力行为已成一项全球问题,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造成失败也是暴力事件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针对暴力事件在医院的发生、现状和原因,积极加强医院系统应对、干预、控制暴力事件的形成,强化医护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意识,开展远离暴力的宣传教育,以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综合医院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柳梅  赖青谣  明爱红 《吉林医学》2010,31(17):2717-271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程度和性质。方法:对两所综合医院的部分护士采用问卷、访谈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188名被调查者中,过去12个月超过60%经历过来自患者或患者亲属及朋友不同性质、程度的肢体和情感的伤害;而访谈得出的结果比问卷的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医院暴力已成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对暴力事件发生的程度、性质、环境、特点及个人行为等风险因素加以评估,希望引起共同关注,设法降低暴力风险。  相似文献   

15.
急诊急救中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纯洁 《华夏医学》2007,20(5):965-966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1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1.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1]…  相似文献   

16.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各国都曾发生过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这表明医疗场所暴力事件是国际现象.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工作场所中的暴力事件,发现针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事件占有较大比例.提出预防和解决暴力的方案:学会识别暴力将近的信号;为培训及教育项目、危机管理和监督方案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工作场所分析;增加医疗保健系统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使医疗保健系统"以患者为中心"和"对患者友好";培养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9.
医疗工作场所中遭受打骂、甚至出现停尸要挟、聚众闹事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干扰医院医疗秩序和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护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与病人接触机会较多,易发生摩擦,且主要是女性,是暴力侵犯的高危人群。因此,充分认识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掌握护理暴力防控措施以远离暴力事件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市综合医院对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某市2家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结果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采取的态度比较积极(10.2%)、公平(69.1%),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要及时上报、病区安装摄像头以及设置专门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结论医院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要依据事实,公平处理,在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维护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