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炎患者急性感染期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43例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患者为感染组,45例慢性肾炎患者为未感染组、2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时三组研究对象和慢性肾炎患者治疗24h、治疗48h和治疗72h后,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情况,分析炎症指标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时三组研究对象WBC计数、PCT、IL-6、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48h,血清WBC计数、PCT、IL-6、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PCT、IL-6、TNF-α评价急性感染病情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WBC计数;当炎症因子水平PCT≥11.1ng/ml、IL-6≥287.20ng/L和TNF-α≥248.00pg/ml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和肺功能较差。结论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肺、肝、肾功能负担,造成器官不同程度损伤,致病情恶化;加强血清PCT、IL-6、TNF-α水平动态监测,利于评价病情、指导临床、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泌尿道感染外周血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p65(TLR4/NF-κBp65)和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75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道感染分为感染组15例和未感染组60例。无菌留取患者中段尿行病原菌分离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BPH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TLR4/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及FasL、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15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7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 d为影响BPH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WBC、IL-6、TNF-α、CRP和PCT等免疫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TLR4、NF-κB p6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为术后椎间盘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行椎间孔镜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患者50例作为感染组,随机抽取未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作为未感染组。分析患者感染病原学特点,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水平变化。结果 50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7株,革兰阳性菌41株(71.93%),革兰阴性菌16株(28.07%),引起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CRP、IL-6、TNF-α和P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未感染组术后第1天上述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第5天逐渐下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术后感染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明显上升,该结果对椎间孔镜术后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早期鉴别诊断的指导价值,以期提升临床血流感染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疑似血流感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静脉血行病原菌培养,同时于入组即刻、入组后6h、24h、7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根据病原菌种类分为细菌感染亚组、真菌感染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及不同感染类型亚组患者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及不同感染类型患者间在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入组即刻、入组后6h、24h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PCT、CRP在6h达到最高值,IL-2、IL-6、IL-8、TNF-α在入组后24h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入组即刻、入组后6h、24h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IL-2、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真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情况,应进一步对照临床病原菌谱,分析常见致病菌的不同炎症因子间的时效性、浓度水平相关性等,以期进一步提高血清炎症因子对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201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28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7例,发生率为12.9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均多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256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确诊为感染设为感染组30例,未感染组2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6、12、24、72、168、240h的血清IL-6、PCT、CRP水平变化;分析不同时间段血清IL-6、PCT、CRP阳性率与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腹部外伤患者术后10d内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11.72%。感染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血清PCT、CRP明显较术前升高(P<0.05),且在术后12、24、72、168hPCT、CRP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感染组患者上述时间点IL-6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12、24、72、168、240hPCT与病原学检测诊断感染结果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rn均>0.7;血清IL-6在72h、168h、240h相关系数均>0.5;血清CRP 12、24、72、168、240h相关系数均>0.6。结论腹部外伤患者病情复杂,创伤对患者的血清IL-6影响较大,其与感染的相关性系数在不同时间内差异较大,PCT、CRP在不同时间内和病原学检测感染阳性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微小RNA(microRNA,miRNA)-15a、miRNA-34b和miRNA-103及CYP1A2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12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s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27)与非感染组(n=85)。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miRNA-15a、miRNA-34b和miRNA-103表达,及CYP1A2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感染组血清CRP、TNF-α、IL-6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外周血miRNA-15a表达低于未感染组,而miRNA34b和miRNA103表达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CYP1A2基因位点rs2069514-3859等位基因A分布高于非感染组,而G分布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CYP1A2基因位点rs20695143859基因型AA分布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和PCT水平升高,血miRNA-15a低表达及miRNA34b和miRNA103高表达参与了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发展,且CYP1A2基因位点rs20695143859等位基因A可能为术后尿路感染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与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128例为感染组,重症脑出血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66例为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患者疑似感染(T0)、感染24 h(T1)、感染72 h(T2)、感染控制后(T3)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T0时点APACHEⅡ评分及上述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T0、T1、T2、T3时,PaO_2水平先下降、后升高,PaCO_2、IL-6、TNF-α、WBC、PCT、APACHEⅡ评分先升高、后下降(P<0.05); T0时,感染组患者PaO_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aCO_2、IL-6、TNF-α、WBC、PCT、APACHEⅡ评分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程度不同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明显(P<0.05); PaO_2与WBC、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aCO_2、IL-6、TNF-α与WBC、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加强血气分析、炎症因子水平监测利于反映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演变进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诊治的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使用呼吸机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CRP和PCT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分离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41.18%,革兰阳性菌110株占58.8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中PCT、CR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血清中PCT和CRP水平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为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采集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6、8、10(IL-1、IL-2、IL-6、IL-8、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2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7.50%,共分离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革兰阳性菌8株。患者术后3d血清TNF-α、IL-1、IL-6、IL-8、IL-10、CRP均高于术前,IL-2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肺部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IL-10、CRP分别为(35.16±14.44)pg/ml、(74.35±21.34)pg/ml、(98.05±34.62)pg/ml、(62.46±21.81)pg/ml、(35.23±7.90)pg/ml、(31.72±3.45)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IL-2为(143.68±42.14)pg/ml低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高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早期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预测及诊断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炎症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表达。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手术的骨折患者3 79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情况,及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ESR水平。结果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85%(108/3 79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皮肤及黏膜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58.87%,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占34.0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0株占7.0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和ESR分别为(85.52±12.31)mg/L、(8.97±1.49)ng/L、(98.17±16.57)ng/L、(35.49±4.63)pg/ml和(76.81±14.68)mm/h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骨科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和ESR升高,为降低术后医院感染,应根据耐药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细胞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胃癌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切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CRP、TNF-α和PC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结果 314例胃癌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9.87%。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革兰阳性菌18株、真菌3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7.78%和15.56%;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33%。两组患者术前12h血清CRP、TNF-α、PCT、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h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影响患者胃肠功能,因此对感染者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旨在减轻炎性反应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9例外科腹腔感染和24例非腹腔感染患者,依据腹腔感染范围不同,分为无感染组24例,局部感染组38例和弥漫性感染组31例,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第3天的体温(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血清PCT、TNF-α、CRP和IL-6的水平,分析其与WBC的相关性。结果弥漫性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入院时T、WBC、N%、CRP、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弥漫性腹腔感染组TNF-α和IL-6表达高于局部感染组;弥漫性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PCT表达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3天后,两组感染患者T、WBC、N%、CRP、TNF-α、PCT和IL-6表达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弥漫性感染组TNF-α、PCT和IL-6水平仍高于局部感染组。PCT、TNF-α、CRP、IL-6与WBC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与CRP和WBC相比,PCT、TNF-α和IL-6检测更有助于评估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通过检测患者术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探寻可用于预测诊断感染的指标。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及未感染组61例,分别于术后1、3d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检测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及FEV1%。结果 56例感染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致病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55.38%,革兰阴性菌26株占40.00%,真菌3株占4.62%;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患者FVC(2.41±0.18VS 3.15±0.12)、FEV1(1.82±0.22VS 2.23±0.15)、FEV1%(57.11±7.65VS 71.78±8.09)及FEV1/FVC(51.26±8.53VS 66.01±7.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与未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RP(29.77±6.16 VS20.19±4.92)、PCT(2.31±0.35VS 1.56±0.27)及TNF-α(39.98±7.84VS 22.30±7.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9.38ng/L为截点值,术后3dTNF-α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5.25%,特异性为91.07%,曲线下面积为0.94,优于CRP及PCT。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导致患者肺功能显著降低,术后3d外周血指标对术后肺部感染具有一定预测诊断价值,其中TNF-α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感染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8例和开腹手术组42例。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患者术前、术后5 d粪便菌群数量;术前、术后1 d、3 d、5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感染率为4.16%,低于开腹手术组的16.66%(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血清IL-6、TNF-α、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术后5 d腹腔镜手术组肠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开腹手术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相对开腹结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15年-2019年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98例老年大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评估手术前后血清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IL-4、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学检测诊断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9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64例,总感染率16.08%,肺部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821);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术前PCT、CRP、IL-6、TNF-α、IL-1、IL-4、IL-8、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肺部感染组PCT、CRP、IL-6、TNF-α、IL-1、IL-4、IL-8、IL-10水平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75岁、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 h、术后PCT1.13 ng/ml、术后TNF-α33.10 ng/L、术后IL-6145.32 ng/L、术后IL-1β8.57 ng/L均是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早期血清学检测可作为老年大肠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测肺部感染的指标,且高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过长者均易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应针对高危人群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SAP继发肺部感染患者58例,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2例和重度组5例,同期选择单纯SAP患者63例为未感染组,检测全部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s trigger receptor-1,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评价各指标诊断SAP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sTREM-1、TNF-α、IL-6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组患者血清PCT、sTREM-1、TNF-α、IL-6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患者血清PCT、sTREM-1、TNF-α、IL-6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单项指标检测中sTREM-1诊断SAP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单一指标检测诊断SAP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灵敏度及特异度(P<0.05)。结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PCT、sTREM-1、TNF-α、IL-6水平与SAP继发肺部感染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心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心力衰竭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86和非感染组1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偶联法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NT-proBNP、CRP、PCT、IL-1β、IL-6和TNF-α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ST、LDH、CK、CKMB、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分别为(13.36±5.96)μg/L、(8.97±4.66)μg/L、(11.32±5.82)mg/L、(9.82±6.06)μg/L、(18.31±6.95)μg/L和(10.35±4.63)μg/L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AST、LDH、CK和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血清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与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NYHAⅠ、Ⅱ级(P0.05)。结论 NT-proBNP、PCT、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较高,可反映患者的心肌功能和肺部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早期预测价值,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术后1 d的血清降钙素原(PLT)、C-反应蛋白(CRP)检测诊断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156例BPH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7.95%;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PCT(1.81±0.94)ng/ml、CRP(34.07±11.58)m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PCT、CRP水平预测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19,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0.992和0.607、0.727。结论 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及导尿相关操作有关,尿源性感染患者术后早期可出现PCT、CRP水平的升高,两指标可用于感染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开放性(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闭合性骨折组)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各100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检测术前、术后3 d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术后1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0%,开放性骨折组和闭合性骨折组感染率分别为12.00%、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4株;两组患者术后开放性骨折组血清CRP、TNF-α、IL-6、IL-8、IL-18高于闭合性骨折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骨折组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IL-18均高于本组无切口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相对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开放性骨折患者、切口感染患者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