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8年调查1~59岁人群4 989名,2018年3 980名。2018年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9.50%(95%CI:7.34%~11.66%),较2008年(12.45%,95%CI:10.58%~14.33%)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02,P=0.075);下降主要为7~16岁人群,2018年HBsAg阳性率为0.88%(95%CI:0.35%~1.42%),较2008年(4.54%,95%CI:2.71%~6.36%)下降8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4,P=0.000)。2018年1~5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72.30%(95%CI:69.56%~75.04%),较2008年(64.93%,95%CI:61.65%~68.22%)升高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8,P=0.001);升高主要为17~59岁人群,2018年抗-HBs阳性率为71.93%(95%CI:68.90%~74.96%),较2008年(63.77%,95%CI:60.16%~67.37%)升高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22,P=0.001)。2018年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48.10%(95%CI:43.20%~53.00%),较2008年(62.27%,95%CI:59.11%~65.44%)下降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138,P=0.000);其中1~、7~和17~59岁人群HBV感染率分别为4.58%、5.13%和56.56%(降幅分别为81.83%、85.91%和18.47%),高流行区域人群HBV感染率为48.87%(降幅24.7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感染率为28.81%(降幅38.75%)。结论 自2008年以来,广州市乙肝防控效果显著,儿童HBV感染率达到WHO消除乙肝2020年的目标,但仍属于高流行区,降低乙肝死亡率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需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和成年人的监测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吸烟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吸烟状况,为制定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并根据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分布状况选取170个调查县(区、团),按照6个职业分层,采用多阶段等额整群抽样方法,以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该人群吸烟信息,并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样本人群48 699人,现在吸烟率为32.5%(95%CI:32.0%~33.0%),其中男性(55.3%,95%CI:54.6%~56.0%)显著高于女性(1.9%,95%CI:1.7%~2.1%)(χ2=2.6,P=0.103 7);男性各年龄组现在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P=0.103 7),但随文化程度提高而有降低趋势(χ2=140.7,P<0.000 1),以建筑业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58.6%,95%CI:57.3%~60.0%)。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7.9%(95%CI:27.4%~28.4%),其中男性(47.8%,95%CI:47.1%~48.5%)显著高于女性(1.3%,95%CI:1.1%~1.4%)。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为15.6(95%CI:15.5~15.8)支,其中男性为15.7(95%CI:15.6~15.9)支,女性为10.3(95%CI:9.3~11.3)支;男性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呈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趋势(t=34.89,P<0.000 1)和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趋势(t=-14.63,P<0.000 1),以建筑业人群人均每日吸烟量最高为18.2(95%CI:17.9~18.6)支。样本人群中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20支者的比例为47.1%,男性(47.6%)明显高于女性(21.9%),并呈随年龄增加及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且以建筑业人群最高(60.4%)。吸烟者戒烟率为10.3%(95%CI:9.7%~10.8%),其中男性为10.1%(95%CI:9.6%~10.7%),女性为14.8%(95%CI:11.1%~18.5%),且有随吸烟者年龄增加而上升趋势(χ2=118.9,P<0.000 1),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者戒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戒烟者成功戒烟率为6.1%(95%CI:5.7%~6.5%),其中男性为6.1%(95%CI:5.7%~6.5%),女性为7.2%(95%CI:4.6%~9.8%),并呈随吸烟者年龄增加而升高趋势(χ2=269.0,P<0.000 1)。"二手烟"暴露者比例为68.7%(95%CI:68.1%~69.3%),其中男性(76.4%,95%CI:75.5%~77.3%)高于女性(64.0%,95%CI:63.2%~64.9%)。结论 中国18~59岁男性就业流动人口普遍存在吸烟行为,"二手烟"暴露比例较高,以建筑业流动人口最为突出。吸烟者戒烟率较低,且成功戒烟的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群,在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共计调查179 570人,其中纳入有效样本量为176 179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情况,以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知晓率。结果 调查人群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18岁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52.8%(95%CI:51.2%~54.4%),且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χ2=515.8,P<0.000 1),以商业服务职业人群最高(61.6%,95%CI:58.6%~64.5%)。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知晓率为67.9%(95%CI:65.8%~69.9%)。城镇(77.0%,95%CI:75.0%~79.1%)高于乡村(60.0%,95%CI:57.7%~62.4%),男性(69.8%,95%CI:67.8%~71.7%)高于女性(65.9%,95%CI:63.7%~68.1%)。对3种疾病的知晓率,城镇居民(49.8%,95%CI:47.3%~52.4%)高于乡村居民(37.9%,95%CI:35.4%~40.5%);知晓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肺部疾病的比率最高(88.5%,95%CI:87.5%~89.5%),其次为儿童肺部疾病(70.0%,95%CI:68.1%~71.9%),对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为最低(46.8%,95%CI:44.6%~49.1%)。结论 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尤其是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1-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岁儿童流感样病例(ILI)临床特征及疾病负担。方法 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于苏州市儿童医院监测因流感样疾病就诊的<5岁门诊病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信息、疾病史及与医疗有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比较ILI及不同流感亚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社会经济负担。结果 共纳入6 310例,其中791例(12.9%)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其中A/H1N1阳性88例(11.1%),A/H3N2阳性288例(36.4%),B型415例(52.5%)。流感阳性儿童发生咳嗽、流涕、喘息、呕吐、抽搐的比例皆高;A/H1N1、A/H3N2、B型感染导致临床特征的主要差异为咳嗽(χ2=9.227,P=0.010)、喘息(χ2=7.273,P=0.026)和呕吐(χ2=8.163,P=0.017)。流感病毒阴性者治疗平均费用688.4(95%CI:630.1~746.7)元,流感病毒阳性者为768.0(95%CI:686.8~849.3)元。A/H1N1阳性者治疗总费用明显高于A/H3N2阳性和B型阳性者(χ2=7.237,P=0.028)。结论 儿童感染流感病毒更易发生咳嗽、流涕、喘息、呕吐、抽搐等临床症状,并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其中A/H1N1亚型感染造成的疾病负担高于其他2种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死亡风险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2021年山东省HIV感染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及确证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1年山东省报告的14 700例HIV感染者中,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351例,占2.4%(351/14 7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为初、高中/中专(aHR=1.37,95%CI:1.01~1.84)、样本来源自医疗机构(aHR=1.61,95%CI:1.22~2.12)、病程为艾滋病期(aHR=9.86,95%CI:6.86~14.19)、未检测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aHR=3.93,95%CI:2.69~5.75)、抗病毒治疗(ART)时间<6个月(aHR=3.46,95%CI:2.42~4.93)和未ART(aHR=1.45,95%CI:1.02~2.07)、末次CD4<200个/μl(aHR=3.51,95%CI:2.18~5.65)和末次CD4未检测(aHR=10.58,95%CI:6.15~18.19)、末次病毒载量(VL)值为50~999拷贝数/ml、≥1 000拷贝数/ml和未检测(aHR=2.59,95%CI:1.07~6.26;aHR=9.50,95%CI:5.60~16.12;aHR=15.33,95%CI:8.91~26.36);HIV感染者确证1年内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样本来源自医疗机构(aHR=1.68,95%CI:1.19~2.36)、病程为艾滋病期(aHR=10.60,95%CI:7.13~15.75)、基线CD4未检测(aHR=3.71,95%CI:2.34~5.90)、ART时间<6个月(aHR=4.30,95%CI:2.85~6.49)和未ART(aHR=2.05,95%CI:1.35~3.13)、末次CD4<200个/μl(aHR=5.45,95%CI:2.04~14.60)和末次CD4未检测(aHR=20.95,95%CI:7.69~57.04)、末次VL值为50~999、≥1 000拷贝数/ml和未检测(aHR=15.21,95%CI:2.54~91.21;aHR=42.93,95%CI:9.64~191.20;aHR=61.35,95%CI:13.85~271.77)。结论 扩大检测覆盖面,促进早发现和早治疗,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检测,掌握病程进展并进行精准管理和治疗,对降低HIV感染者病死率和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情况。方法 采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0个县(区、团),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8岁流动人口包括蔬菜和水果摄入的相关信息。将其中所有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共计48 70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人群进行性别和年龄标化后,按性别、年龄、行业、教育程度等分组分别计算蔬菜、水果人均每日摄入量均值及摄入不足率等指标。结果 样本人群日均蔬菜摄入353.7(95%CI:351.3~356.2)g,水果摄入125.1(95%CI:123.4~126.9)g。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为44.1%(95%CI:43.5%~44.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6.2%(95%CI:45.5%~47.0%)和41.2%(95%CI:40.3%~42.0%)(χ2=82.19,P<0.05);就职行业间比较,以住宿餐饮从业人员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最高(46.2%,95%CI:45.0%~47.3%),社会服务业人员最低(42.5%,95%CI:41.4%~43.7%),各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P<0.05);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有所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9,P<0.05)。结论 2012年中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中,>40%的人群蔬菜和水果日均摄入量未达到推荐标准,且男性高于女性,以住宿餐饮从业人员摄入不足率最高,但随教育程度提高摄入不足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浙江省30个市(县、区)376所学校的28 043名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的学生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焦虑症状判定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判定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最终纳入分析27 004名。结果 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为11.54%(95%CI:10.90%~12.19%),女生(15.42%,95%CI:14.47%~16.38%)高于男生(8.05%,95%CI:7.43%~8.67%)(P<0.001);农村(12.35%,95%CI:11.49%~13.22%)高于城市(10.06%,95%CI:9.27%~10.86%)(P<0.001);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学生共病率分别为11.73%(95%CI:10.82%~12.64%)、12.49%(95%CI:11.20%~13.79%)和9.98%(95%CI:8.68%~11.27%)(P=0.025);离异/丧偶/分居家庭的学生共病率(16.64%,95%CI:14.86%~18.43%)高于在婚家庭(10.82%,95%CI:10.14%~11.5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共病率越低(P<0.001);过去30 d吸烟者共病率(21.70%,95%CI:18.24%~25.16%)高于未吸烟者(11.13%,95%CI:10.51%~11.76%);过去30 d饮酒者共病率(19.36%,95%CI:17.58%~21.14%)高于未饮酒者(10.05%,95%CI:9.43%~10.68%);共病率随每周体育活动天数增加而降低(P<0.001);自报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共病率越高(P<0.001);过去12个月参与过打架者共病率(18.42%,95%CI:16.75%~20.09%)高于未参与过者(10.45%,95%CI:9.81%~11.10%)。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较高,应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 3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 65岁(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 (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 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的流行特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与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为基础,纳入吉林省6个项目点35~75岁常住居民11 903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F检验计算不同特征人群和健康指标的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情况,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3.35%(3 970/11 903),标化率为31.73%,中心性肥胖前期率为28.79%(3 427/11 903),标化率为28.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OR=1.99,95%CI:1.78~2.23)、女性(OR=1.76,95%CI:1.57~1.97)、65~75岁组(OR=1.21,95%CI:1.03~1.4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OR=1.38,95%CI:1.17~1.63)、家庭年收入>10万元(OR=1.65,95%CI:1.20~2.26)、超重(OR=9.27,95%CI:8.26~10.41)、肥胖(OR=82.82,95%CI:62.63~109.52)、正常高值血压(OR=1.49,95%CI:1.27~1.74)、高血压(OR=1.70,95%CI:1.42~2.04)、糖尿病(OR=2.30,95%CI:1.94~2.73)、血脂异常(OR=1.33,95%CI:1.18~1.50)与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农村居民、女性、年龄大、高中/中专文化程度、高收入、超重、肥胖、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吉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其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流行病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其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该监测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7 662例有效样本中,血清胆固醇均值为(4.69±0.95)mmol/L,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边缘值升高率为21.34%。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33%,女性为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4,P=0.10);城区居民患病率为6.73%,高于郊区居民的5.59%(Z=-7.27,P<0.01)。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 χ2=308.85, P<0.01),其中男性(χ2=81.65,P<0.01)、女性(χ2=318.04, P<0.01)、城区居民(χ2=201.77, P<0.01)、郊区居民(χ2=114.65, P<0.01)均呈相同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女性(OR=1.23,95%CI:1.04~1.45)、超重(OR=1.56,95%CI:1.34~1.81)、肥胖(OR=1.82,95%CI:1.54~2.16)、每天吸烟(OR=1.24,95%CI:1.03~1.50)、每天饮酒(OR=1.40,95%CI:1.12~1.75)、牛羊肉摄入每周>1次(OR=1.19,95%CI:1.02~1.39)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18~65岁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性别、地区、BMI、吸烟、饮酒、牛羊肉摄入频率为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2013年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与戒烟行为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0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18岁常住居民6 0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用于吸烟与戒烟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5 997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江西省不同人群特征成年居民吸烟和戒烟流行现状。结果 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53%(1 291/5 997,标化率为20.60%),复杂加权计算后,现在吸烟率为26.07%(95%CI:23.48%~28.66%),男性现在吸烟率(50.62%,95%CI:46.31%~54.94%)高于女性(1.46%,95%CI:0.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上升(P<0.05)、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下降(P<0.05)。87.16%(95%CI:83.29%~91.03%)的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烟)为19.27(95%CI:17.69~20.85)支;平均每天吸烟量≥20支的吸烟者比例为64.74%(95%CI:55.79%~73.70%);每日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28(95%CI:19.74~20.82)岁,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20.11(95%CI:19.61~20.61)岁]小于女性[26.88(95%CI:24.73~29.0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4%(95%CI:18.91%~35.16%)的成年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不足18岁。吸烟者戒烟率为14.80%(95%CI:10.88%~18.72%),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随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P=0.04),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上升(P<0.05);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为10.89%(95%CI:8.36%~13.42%);32.10%(95%CI:21.95%~42.25%)的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打算。被动吸烟率为54.71%(95%CI:44.20%~65.21%)。结论 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重度吸烟者比例大,戒烟者比例低,戒烟意识不强,男性和青少年为控烟工作主要目标人群,应根据江西省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991-2015年中国9省份18~64岁成年男性居民吸烟状况与肥胖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9轮调查资料,选取参加两轮及以上、有完整人口统计学特征、吸烟状况和体格测量数据的18~64岁成年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2 169名。依据研究对象是否吸烟以及吸烟者每日吸烟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吸烟、轻度吸烟(1~14支/d)、中度吸烟(15~24支/d)和重度吸烟(≥ 25支/d)组。观察不同吸烟程度下研究对象的BMI、腰围、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分布情况,利用两水平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不同吸烟程度下调查对象的BMI、腰围、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轻、中和重度吸烟者BMI分别比不吸烟人群减少了0.19 kg/m2(95%CI:-0.27~-0.10)、0.40 kg/m2(95%CI:-0.49~-0.31)和0.36 kg/m2(95%CI:-0.53~-0.19);腰围分别减少了0.49 cm (95%CI:-0.76~-0.21)、0.80 cm (95%CI:-1.08~-0.51)和0.79 cm (95%CI:-1.38~-0.36)。男性轻、中和重度吸烟者患全身性肥胖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0.70倍(OR=0.70,95%CI:0.62~0.79)、0.61倍(OR=0.61,95%CI:0.55~0.69)和0.78倍(OR=0.78,95%CI:0.65~0.96);患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0.78倍(OR=0.78,95%CI:0.73~0.84)、0.74倍(OR=0.74,95%CI:0.70~0.79)和0.84倍(OR=0.84,95%CI:0.76~0.95)。结论 1991-2015年间,男性不吸烟与吸烟(轻、中和重度)居民的BMI、腰围和肥胖患病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年男性居民吸烟与肥胖患病风险呈显著性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系统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文献,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2软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文献46篇,总样本量625 0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5.7%(95%CI:4.8%~6.6%)。中西部地区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4.9%~8.0%),高于东部地区的5.5%(95%CI:4.4%~6.8%)。59岁以下男性人群HBsAg阳性率为6.1%(95%CI:5.3%~7.0%),高于女性人群的4.8%(95%CI:4.2%~5.5%)。2007-2009年的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5.5%~7.2%),2010-2012年为5.9%(95%CI:4.4%~8.0%),2013-2016年为3.5%(95%CI:2.0%~6.1%)。结论 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转变为乙型肝炎中流行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LTBI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39个区县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LTB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密切接触者2 591例,男女性别比为0.69:1,平均年龄(35.72±16.64)岁。检出LTBI 1 058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是否患有慢性病或大手术史,是否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以及与指示病例累计接触时长是否≥ 250 h者,感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感染率随年龄和BMI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均P < 0.001),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下降趋势(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54岁(OR=1.951,95%CI:1.031~3.693)、55~64岁(OR=2.473,95%CI:1.279~4.781)、其他职业(OR=0.530,95%CI:0.292~0.964)、教师(OR=0.439,95%CI:0.242~0.794)、学生(OR=0.445,95%CI:0.233~0.85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412,95%CI:1.025~1.944)、BMI < 18.5 kg/m2OR=0.762,95%CI:0.586~0.991)、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OR=1.621,95%CI:1.316~1.997)、与指示病例累计接触时长≥ 250 h(OR=1.292,95%CI:1.083~1.540)是LTBI的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需重点关注高龄、农民、与患者接触程度高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MSM HIV/AIDS的性伴感染状况和溯源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8-2020年在宁波市对MSM HIV/AIDS开展性伴调查和HIV检测,并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判定是否新发感染。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溯源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74例新确证MSM HIV/AIDS,动员479例性伴进行调查和HIV检测,性伴HIV阳性率为15.7%(75/479,95%CI:12.4%~18.9%),其中新发感染者性伴HIV阳性率为31.8%(21/66,95%CI:20.3%~43.4%)。新发感染者的性伴HIV阳性者中新发现阳性性伴的比例(76.2%)高于长期感染者(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6~45岁年龄组(与18~25岁年龄组相比,OR=3.973,95%CI:1.364~11.569)、HIV主动检测(与HIV被动检测相比,OR=1.896,95%CI:1.083~3.319)、新发感染者(与长期感染者相比,OR=3.733,95%CI:1.844~7.556)的溯源效率更高。结论 MSM HIV/AIDS性伴HIV阳性率高,其中新发感染者和HIV主动检测发现的感染者性伴溯源效率较高。建议加强MSM HIV/AIDS溯源调查,重点关注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新确证的MSM HIV/AI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 PE中早发型PE (EOPE)401例、晚发型PE (LOPE)500例,轻度PE (MPE)178例、重度PE (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和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吸烟率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2007、2010、2013和2015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计算陕西省4次调查的现在吸烟率及变化趋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先分别分析4次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后分析4次调查合并后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0、2013、2015年4次横断面调查分别调查1 542、3 000、10 166、6 330人。2007年人群现在吸烟率为34.34%,2013年降至26.22%,但2015年上升到28.33%(趋势χ2检验:Z=2.53,P=0.01);4次调查数据及数据合并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现在吸烟率高于女性(OR=75.03,95%CI:63.57~88.55),45~59岁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高于18~44岁年龄组(OR=1.28,95%CI:1.15~1.41),受教育年限7~9年者及>9年者现在吸烟率高于受教育年限≤ 6年者(7~9年者OR=1.44,95%CI:1.29~1.61;>9年者OR=1.43,95%CI:1.26~1.63),单身人群现在吸烟率低于已婚/同居者(OR=0.54,95%CI:0.37~0.77),退休人员现在吸烟率低于在职人员(OR=0.46,95%CI:0.38~0.57),饮酒者现在吸烟率高于非饮酒者(OR=2.92,95%CI:2.67~3.19)。结论 2007-2015年,陕西省人群现在吸烟率较高且变化不大,应加强对陕西省男性、>45岁人群、受教育年限≥ 7年、在职人员的控烟工作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宁波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医疗保险(医保)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23年2月宁波市所有在治HIV感染者与ART相关历史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ART医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使用R 4.2.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ART记录的HIV感染者6 433例,其中在治HIV感染者5 783例。在治HIV感染者中,医保药物使用比例为24.8%(1 435/5 783,95%CI:23.7%~25.9%)。ART医保药物使用比例最低的两个区(县)为北仑区(8.7%,43/497)和奉化区(5.7%,14/247)。在治HIV感染者中,ART医保或自费药物组最近1年病毒载量检测≥1次的比例(84.9%,1 352/1 593)显著低于免费药物组(91.4%,3 829/4 190)(χ2=52.50,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T医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aOR=0.24,95%CI:0.17~0.34),农民或工人(农民:aOR=0.60,95%CI:0.39~0.91;工人:aOR=0.42,95%CI:0.27~0.64),月均收入较低(<3 000元:aOR=0.29,95%CI:0.18~0.45),确诊与ART间隔时间较长(≥21 d:aOR=0.47,95%CI:0.30~0.74)。结论 宁波市HIV感染者ART医保药物使用比例的地区差异较明显,应尽快完善HIV感染者随访管理方案,提高HIV感染者随访依从性,调动各区(县)推广ART医保药物积极性。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延迟治疗者的ART医保药物的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对我国手足口病患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层次Bayes模型[Besag, York, and Mollie''(BYM) model]对数据进行拟合, 比较空间异质模型(UH)、空间相关模型(CH)和时空交互效应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 选取最优模型结合生态学分析手足口病的气象影响因素。结果 加入协变量的时空交互CH+UH拟合效果较优(DIC=35 507.2), 降水量(RR=1.051 7, 95%CI:1.050 4~1.052 5)、平均气压(RR=1.076 4, 95%CI:1.074 8~1.077 9)、平均温度(RR=1.089 6, 95%CI:1.078 1~1.106 9)、平均相对湿度(RR=1.089 0, 95%CI:1.082 1~1.091 2)和日照时数(RR=1.085 1, 95%CI:1.079 8 ~1.087 5)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时空聚集的特点, 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孕妇对巨大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前、孕期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浙江省20个县(市、区)1 512名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分析巨大儿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94份,巨大儿诊断标准的知晓率为40.7%(95%CI:38.2%~43.2%);巨大儿发生原因知晓率为55.0%(95%CI:52.4%~57.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2.4%(95%CI:59.9%~64.9%),两者均知晓的比例为49.0%(95%CI:46.4%~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OR=1.906,95%CI:1.128~3.221)、城市户籍(OR=1.335,95%CI:1.014~1.756)、教育程度为大专(OR=2.474,95%CI:1.635~3.744)和本科及以上(OR=2.072,95%CI:1.338~3.209)、参加孕期保健知识培训(OR=1.936,95%CI:1.509~2.484)和自学孕期保健知识(OR=2.065,95%CI:1.338~3.189)能够提高孕妇对巨大儿诊断标准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高龄孕妇(OR=2.103,95%CI:1.330~3.323)对巨大儿发生原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龄者。结论 浙江省孕妇对巨大儿诊断标准的知晓率不到50%,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孕前、孕期宣传教育和保健指导,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多开展孕期保健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