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芍的加工炮制对白芍的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白芍的炮制加工标准的设立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去皮和水煮以及硫磺熏蒸的白芍加工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观察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白芍经过去皮和水煮的炮制处理后,没食子酸和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的含量有所增加,其余的化学成分都出现降低;白芍经硫磺熏制后芍药苷的含量出现下降,出现一种新成分——芍药苷亚硫酸酯。结论:通过对白芍加工炮制后的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后发现,炮制加工会使白芍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芍化学成分的检测为今后白芍炮制、加工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亚运  孔铭  李松林 《中草药》2017,48(18):3728-3733
目的鉴于前期研究发现硫熏药材特征含硫衍生物比二氧化硫(SO_2)残留指标更具专属性和重现性,现探讨SO_2、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硫熏特征含硫衍生物)作为硫熏白芍配方颗粒检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SO_2残留测定法和HPLC法,考察模拟硫熏白芍配方颗粒制剂过程中(提取、浓缩和干燥)SO_2残留和芍药苷及芍药苷亚硫酸酯的量转移规律。结果在硫熏白芍提取液、浓缩液和干浸膏中均能检测到SO_2残留、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说明三者均可指示硫熏白芍配方颗粒制剂过程质量变化;但三者量转移规律不同,SO_2和芍药苷呈下降趋势,最终转移率分别为25.5%和91.8%,而芍药苷亚硫酸酯呈上升趋势,最终转移率为118.5%。对市售白芍配方颗粒检测可知,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到芍药苷,凡测到SO_2残留的样品,也可检测到芍药苷亚硫酸酯。结论鉴于SO_2残留是安全性指标,而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分别反映了白芍配方颗粒内在质量和硫熏影响程度,故三者结合可科学评价硫熏白芍配方颗粒的品质,客观表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来源)白芍饮片的质量研究,找到影响白芍饮片芍药苷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白芍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白芍饮片进行质量研究.结果 10批不同产地(来源)白芍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出现显著差异,芍药苷含量高低不一.结论 违法使用硫磺熏蒸和炮制饮片不规范和是影响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白芍及酒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评价白芍炮制前后的质量属性。方法:采用HPLC,以InertSustainSwift~(TM)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 L·min~(–1),进样量为15μL,分别建立白芍药材及炮制品酒白芍的指纹图谱;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结合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白芍和酒白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建立了白芍及酒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30批次样品的8个共有峰。15批白芍及15批酒白芍与各自的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分别为0.988~0.999和0.991~0.999,生品与炮制品比较相似度达0.999。炮制前后出膏率平均变化幅度为2.45%。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前后芍药苷质量分数变化为–2.13%~0.4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对白芍及酒白芍的质量属性进行有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加工炮制对白芍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考察加工炮制对白芍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经去皮、水煮和硫磺熏制3个不同加工阶段后,白芍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等8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0.015%磷酸溶液,梯度程序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结果:经去皮和水煮,除没食子酸和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含量增加外,白芍中其他成分降低。硫磺熏制可降低芍药苷含量,而产生新成分芍药苷亚硫酸酯,该成分是由芍药苷在有水条件下和SO2的反应产物。结论:3个加工阶段都可使白芍成分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白芍加工的目的所在。白芍的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磺熏蒸白芍在储藏一年中其芍药苷及二氧化硫残留的变化,为解决白芍质量与安全的硫磺熏蒸相关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药材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储藏一年,分别测定其芍药苷、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白芍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显著性降低;在切片及煎煮过程中芍药苷也有所下降;芍药苷含量最低为2.805%;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1.6%的要求;硫磺熏蒸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以饱和硫磺熏蒸白芍,残留量最高为284.239 mg·kg~(-1),但低于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1)"的规定;且在切片、煎煮以及储藏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结论:白芍经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下降明显,且有二氧化硫残留;但软化、切片及煎煮过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大大降低,硫磺熏蒸技术现阶段可以保留。  相似文献   

7.
肖凌  姜涛  聂晶  程樱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216-2220
硫磺熏蒸会导致中药材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国家对于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已不再建议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该文为分析硫磺熏蒸对黄芩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蒸馏-离子色谱法对180批黄芩饮片,26批黄芩药材,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采用L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比较硫黄熏蒸前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二氧化硫残留限量≤150 mg·kg~(-1)计算,7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35.9%。不合格样品全部为饮片。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黄酮苷类成分呈下降趋势,黄芩苷含量变化明显。硫磺熏蒸过程中黄酮苷类成分水解成苷元,导致苷类成分下降,此问题对黄芩质量产生影响。黄芩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打硫现象非常严重,提示监管的重点环节在饮片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测定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多成分含量、指纹图谱,比较二者质量的差异性。建立17批白芍炮制前后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对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峰面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无明显差异,炮制后标准汤剂中芍药内酯苷的平均含量增加了0.26%,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平均含量分别降低了13.04%,27.94%,10.30%,18.79%。白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炒白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峰,峰1与峰3为炮制后新增的色谱峰,其中峰3为5-羟甲基糠醛;独立样本t检验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峰1、峰3、峰11、峰15是区分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关键的化合物,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颗粒剂等制剂过程中各工序的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研究,同时为白芍生品与炮制品相关制剂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为指标,评价不同种质白芍Paeoniae lactiflora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m L/min,检测波长230 nm;绘制40批白芍样品的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种质的白芍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从质量传递与溯源,植物亲缘性及化学成分的特有性、有效性及可测性等方面对白芍Q-Marker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推测白芍中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儿茶素、没食子酰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没食子酸可作为白芍的Q-Marker。以40批白芍HPLC指纹图谱标定白芍的Q-Marker,相似度在0.892~1.000;聚类分析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白芍的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不同批次白芍药材中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线性方程,利用主成分得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成分的质量。结果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中的线性关系、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且经主成分综合评分法评定,浙江生产的样品中白芍药材质量最佳,其次为山东、安徽。结论 不同产地白芍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该研究通过对白芍成分含量进行统计以及质量分析,对于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以及筛选优质白芍品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引种白芍与主产区白芍质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Shim-pack GIST-H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2 nm,采集不同产地50批次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6种指标成分,同时测定样品中含量;通过SPSS 22.0、SIMCA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白芍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6个峰(1.没食子酸、2.儿茶素、3.芍药苷内酯、4.芍药苷、7.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8.苯甲酰芍药苷),其峰面积占共有峰面积98%,50批白芍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96;同时测定了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0批白芍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经主成分分析,2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8%,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四川、浙江产白芍质量最好,甘肃地区引种白芍质量与安徽、山东产白芍质量相近;50批饮片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含量测定结果存在相关性(r=0.860,P<0.01)。结论: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白芍质量,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内酯、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可以作为白芍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硫磺熏蒸前后白芍样品中有害重金属、硫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结果:白芍经硫磺熏蒸后Cu,S元素含量增加,Zn元素含量降低,并且在硫磺熏蒸白芍样品中检测到了重金属As,Hg残留.结论:硫磺熏蒸可能会使白芍中残留有害重金属及大量对人体有危害的硫,同时改变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炮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底物还原糖、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芍药苷的变化规律,探索白芍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品和不同制品中的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5-羟甲基糠醛是白芍炮制后新增成分之一,其含量随炒制温度的增大而增多;还原糖的含量随炒制温度变化不大,但醋炙和酒炙能增加其含量。结论白芍炒制、酒炙、醋炙过程中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与美拉德反应密切相关,炒制白芍、酒炙白芍和醋炙白芍的性状、气味与药典一致,其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磐安产白芍(红花种)的指纹图谱指纹峰以芍药苷峰计算多指标成分的定量方法。方法:建立磐安产白芍(红花种)的指纹图谱,达到基线分离的峰为指纹峰,以芍药苷峰为基准峰,计算芍药苷的含量,其它指纹峰以芍药苷为参照,计算每个指纹峰以芍药苷计的含量。结果:确定了磐安产白芍(红花种)10个达到基线分离的指纹峰,计算出指纹峰以芍药苷计的含量,结果11批样品的总含量均在12%以上。结论:建立了磐安产白芍(红花种)多指标成分的定量方法,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使指纹图谱在药品质量控制中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去皮与不去皮白芍饮片鉴别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研究,为白芍饮片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TLC和HPLC对去皮与未去皮白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并对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白芍饮片的TLC图谱及HPLC图谱差异显著,未去皮白芍饮片比去皮白芍饮片多出1个斑点;HPLC图谱显示两种饮片均含有12个共有峰,但未去皮白芍饮片比去皮白芍饮片多出2个色谱峰,可以用于两种饮片的鉴别;未去皮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高于去皮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 结论: 白芍去皮后,芍药苷含量有所下降;建立的TLC和HPLC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区分去皮与未去皮白芍饮片,丰富了白芍饮片的质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芍的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白芍样品中的芍药苷,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10批白芍样品。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12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5%磷酸水。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10批白芍样品获得包括芍药苷(9号峰)在内的15个共有峰,其中安徽、浙江的白芍饮片指纹图谱相互之间差异较小。结论白芍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白芍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清炒、酒炙、醋炙3种炮制方法加工白芍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品中的芍药苷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 /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分.定量采用HPLC-DAD法,分析14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原儿茶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酸乙酯、苯甲酸、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测定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0),回收率(n=6)均在96.0% ~ 101.2%,RSD均小于2.78%,并且8种成分在白芍和赤芍中分布存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PLC-DAD-Q-TOF-MS/MS联用技术,为鉴定白芍与赤芍的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白芍与赤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