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研究表明,使用唑来膦酸可减少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复发.研究人员认为,这可成为深入了解乳腺癌复发机制的关键,并为患者的医疗护理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的一种,双膦酸盐类是一组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然而,他们也用于癌症患者以防止继发性骨肿瘤的影响,如骨骼的疼痛和脆弱.实验室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可能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可增强其他化疗的效果,因此,由Robert Coleman教授领导,地点位于英国谢菲尔德的Weston Park医院,进行多中心AZURE试验来进行进一步调查.试验招募了来自174个中心的3360例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接受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使用或不用唑来膦酸.对试验进展情况的中期分析表明,患者没有看到临床治疗上的益处.说明此药物缺乏有效性,但除外一组已绝经至少5年以上的女性.这组女性的总生存率为85%,与之相比没接受唑来膦酸女性的总生存率为79%.这种效果独立于由肿瘤发展阶段、雌二醇受体状态和淋巴结累及程度显示的疾病特征之外.Coleman教授解释说:“这是一个虽小却很有意义的增长,这一发现还不足以证明自己,但在对于其他研究和预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获得的额外数据而言,它很可能会改变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3例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1)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42)接受帕米膦酸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观察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发热、感冒样症状、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帕米膦酸相比,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升高,因此唑来膦酸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姚强  闵科  邓建良  许春妮  金俊 《海南医学》2014,(19):2819-2821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试验检测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药物对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0.2~3.2μg/L的唑来膦酸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胃癌细胞株VEGF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唑来膦酸能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VEGF表达。  相似文献   

4.
李欣 《吉林医学》2014,(26):5808-5808
目的:分析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骨转移灶清退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较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4例乳腺癌转移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唑来膦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止痛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止痛总有效率为68.18%,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30例:帕米膦酸二钠90mg,静脉滴注4h,每4周重复1次。唑来膦酸治疗组26例: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30min,每4周重复1次。对患者的骨相关事件(SRE)、生存质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相比,唑来膦酸治疗组第一次出现SRE的中位时间均明显后延(中位时间12个月vs 6个月,P=0.035)。唑来膦酸治疗组改善骨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两研究组改善骨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研究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态均逐渐恶化,但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患者一般健康状态恶化程度更显著(P=0.03)。唑来膦酸治疗组的骨转移灶缓解率明显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73%vs 37%,P=0.024)。两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在延迟SRE发生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唑来膦酸优于帕米膦酸二钠,而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微种植体和HA+唑来膦酸(ZOL)涂层的微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组织学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骨质疏松家兔左侧胫骨植入2枚HA+ZOL涂层的纯钛种植体,右侧胫骨植入2枚HA涂层纯钛种植体。术后1个月,给予100g交互牵引力持续1个月。测量2枚种植体位移;微种植体周围1cm骨组织的骨密度;制作不脱钙的骨磨片,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微种植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情况。结果在给予相同的牵引力后,HA+ZOL涂层的比HA涂层的微种植体移动距离小,骨密度高,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组织结合率高。结论局部用唑来膦酸可以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增加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减少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和来曲唑片(2.5mg/d口服)治疗,28天为一周期,治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后疼痛缓解、骨转移病灶疗效、活动能力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52.5%和77.50%,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用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能明显提高骨痛缓解率,骨转移病灶修复率且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ZOL)治疗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5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12个月后,对比治疗前后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骨密度(BMD)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血钙、血磷、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治疗前后骨痛症状评分。结果 ZOL联合钙尔奇D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BMD均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保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ZOL)治疗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  解雅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8-1160
因小儿耳鼻喉手术刺激强,时间短,且常与气道相关,故麻醉的控制有一定难度,现对国内外现阶段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改良方法及新观点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内糖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细菌胶原酶注射制作纹状体脑出血模型,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在相应部位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24h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和对照组超微结构的变化和糖原的水平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到在脑出血动物出血灶周围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超微结构改变.最为醒目的是在脑内血肿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和突起内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聚集,尤其在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内非常明显;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均未发现明显糖原颗粒存在.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相应部位的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而且神经元、各种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均无明显糖原颗粒聚集.结论:脑出血周围糖原含量增高,局部存在明显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5.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 Taiw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 J Clarke  I A Phillips  E R Alexander 《JAMA》1969,208(9):1671-1674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技术在2001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了我国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汁划中的1%测序任务,到2000年,中国科学家在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多样性领域共完成研究论文1850篇,遍及医药各领域,研究手段和水平可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中国完全有条件在“后基因时代”成为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impacts of crystalline silica mixed dust and other potential occupational hazards on workers in ceramic factories, a cohort study of 4851 workers registered in the employment records in 3 ceramic factories in Jingdezhen city of China between 1972 and 1974 was identified. The cohort mortality was traced throughout 2003 with an accumulation of 128970.2 person-years, revealed 1542 deaths.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 (SMR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by using Chinese national mortality rates as reference. The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in three ceramic factories was 12.0‰ and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was 31.8%. Malignant neopla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the first four illnesses that threaten workers’ life, and they accounted for 73.2% of all death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for all subjects was 1.02,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at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a national mortality rat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ortality excesses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SMR=1.36), pneumoconiosis (SMR=37.34), infectious disease (SMR=5.70) and pul- monary tuberculosis (SMR=3.88) were observed. The mortality of 2938 dust-exposed work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1913 non dust-exposed workers. Except for pneumoconiosis, the mortality from lung cancer, non-malignant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dust-exposed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n-exposed workers, and the relative risks (RRs) were 1.86 (1.16–2.99), 2.50 (1.84–3.40), 1.81 (1.34–2.45). The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mulative dust exposure level and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colorectal cancer, lung cancer,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also identified.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ilica mixed dust in ceramic factories has harmful impact on the workers’ health and life span in ceramic facto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9年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结论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泉州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流感样病例占就诊人数的0.26%~2.34%;全年采集监测标本1392份,经RT-PCR法检测样本阳性率为22.34%;经MDCK细胞分离流感毒株134株,其中季节性H3N2和HINl型各占60.45%和11.19%,甲型H1N1流感占21.64%,B型占6.70%。结论 2009年泉州市流感春夏季以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为优势毒株,秋冬季以甲型H1N1流感为流行株,需加强泉州市流感监测和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芪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生物活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采血后,迅速取出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可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力。结论:黄芪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器官损伤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失眠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昆明市某高校957名学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失眠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27.3%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女生失眠率高于男生(P〈0.01);本科生的失眠检出率高于研究生(P〈0.05);三年级学生失眠率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P=0.01).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学生失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级、学历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