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模态知识图谱(multi-modal knowledge graph, MMKG)是近几年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热点.本文提供了一种多模态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以解决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庞大分散的问题.首先,通过爬取计算机学科的相关多模态数据,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多模态知识图谱.但构建多模态知识图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文训练了基于LEBERT模型和关系抽取规则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最终实现了一个能够自动抽取关系三元组的多模态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2.
陈烨  周刚  卢记仓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12):3535-3543
为了总结前人工作,给相关研究者提供思路,首先讨论了当前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然后从图数据库和知识图谱这两个角度介绍了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构建工作,并总结了两种主要方法的思路.还分析了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工作,如多模态信息提取、表示学习和实体链接.此外,列举了多模态知识图谱在四种场景中的应用,包括推荐系统、跨模态检索、人机交互和跨模态数据管理.最后,从四个方面展望了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联合知识表示学习的多模态实体对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勇  论兵  张晓明  孙晓领 《控制与决策》2020,35(12):2855-2864
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是将多个知识图谱嵌入到低维语义空间,通过计算实体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实现对齐.现有方法往往关注文本信息而忽视图像信息,导致图像中实体特征信息未得到有效利用.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联合知识表示学习的多模态实体对齐方法(ITMEA).该方法联合多模态(图像、文本)数据,采用TransE与TransD相结合的知识表示学习模型,使多模态数据能够嵌入到统一低维语义空间.在低维语义空间中迭代地学习已对齐多模态实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多模态数据的实体对齐.实验结果表明,ITMEA在WN18-IMG数据集中能够较好地实现多模态实体对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高职《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在众多院校相继开设,对其开展知识图谱的构建应用研究逐渐兴起,然而知识图谱的构建需要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手工构建,十分严谨而繁琐,人工智能知识更新又较为快速,目前高职《人工智能应用导论》知识图谱的构建较为缺乏。本文借助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别对《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文本资源进行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接着进行知识融合,最后基于Neo4j图数据库可视化展示并进行知识点推理。实验结果表明:构造后的课程知识图谱涵盖了《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所有知识点及其关系属性,助力开展知识点学习推理和学习路径推荐研究。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核心在于为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匹配正确合适的图像。现有的实体配图方法主要将百科图谱以及图像搜索引擎作为实体候选图像的来源,但对图像数据元的应用方式比较简单,不能准确把握图像数据来源的特点,且可扩展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式迁移的知识图谱实体配图方法,从不同类别的头部实体中抽取对应的语义模板及视觉模式迁移到同类非头部实体的图像获取过程中,其中语义模板用于构建搜索引擎检索关键词,视觉模式用于对检索结果去噪,最终为WikiData中25类共1.278×105个实体收集1.8×106幅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IMGpedia、VisualSem、Richpedia和MMKG这4种多模态知识图谱相比,利用该方法构建所得的知识图谱中实体对应的图像在准确性和多样性上更具优势,在下游任务链接预测中,通过引入该方法收集到的图像可使模型的预测链接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在Hits@10的指标上取得59.74%的准确率,较对比方法提高12.7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多模态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中存在的图文语义缺失、多模态表征语义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图文语义增强的多模态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其中,利用多种预训练模型分别提取文本特征、字符特征、区域视觉特征、图像关键字和视觉标签,以全面描述图文数据的语义信息;采用Transformer和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挖掘图文特征间的互补语义关系,以引导特征融合,从而生成语义补全的文本表征和语义增强的多模态表征;整合边界检测、实体类别检测和命名实体识别任务,构建了多任务标签解码器,该解码器能对输入特征进行细粒度语义解码,以提高预测特征的语义准确性;使用这个解码器对文本表征和多模态表征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全局最优的预测标签。在Twitter-2015和Twitter-2017基准数据集的大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平均F1值上分别提升了1.00%和1.41%,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命名实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今,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GC(生成式AI)技术和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AIGC技术通过对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和优化,实现了从经验和数据中自我学习及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而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则是将多种类型的知识进行组合,结合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形成一个全面且可扩展的领域知识图谱,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分别从大数据时代AIGC的发展历程、基础原理、应用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然后围绕AIGC技术与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在场景识别方面的应用。该技术将不同层次的3D专业知识结合到深度神经网络中,实现场景认知和知识表达。从知识的存储、获取和归纳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该技术的相关内容。贡献在于:全面综述了外置特征数据库快速构建3D场景图的现有技术;深入探讨了处理三维点云和视频的深度学习方法,并对此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分析。该研究对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加强多模态知识图谱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之间的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的应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天明  张杉  刘曦  曹斌  范菁 《软件学报》2024,35(3):1107-1124
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关键子任务,命名实体识别通过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帮助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知识图谱构建以及多模态数据融合等许多下游任务深度理解文本蕴含的复杂语义信息,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时间和人力等成本问题,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常常受限于标注样本的稀缺.尽管基于文本的小样本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已取得较好的泛化表现,但由于样本量有限,使得模型能提取的语义信息也十分受限,进而导致模型预测效果依然不佳.针对标注样本稀缺给基于文本的小样本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模态数据的小样本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借助多模态数据提供额外语义信息,帮助模型提升预测效果,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多模态数据融合、建模效果.该方法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文本信息作为辅助模态信息,有效地解决了由文本与图像蕴含语义信息粒度不一致导致的模态对齐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考虑实体识别中的标签依赖关系,使用CRF框架并使用最先进的元学习方法分别作为发射模块和转移模块.为了缓解辅助模态中的噪声样本对模型的负面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的通用去噪网络.该去噪网络在数据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效地评估辅助模态中不同样...  相似文献   

10.
刘琴  谢珺  胡勇  郝戍峰  郝雅卉 《控制与决策》2024,39(6):2031-2040
多模态对话情绪识别旨在根据多模态对话语境判别出目标话语所表达的情绪类别,是构建共情对话系统的基础任务.现有工作中大多数方法仅考虑多模态对话本身信息,忽略了对话中与倾听者和说话者相关的知识信息,从而限制了目标话语情绪特征的捕捉.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听说知识融合网络的多模态对话情绪识别模型(LSKFN),引入与倾听者和说话者相关的外部常识知识,实现多模态上下文信息和知识信息的有机融合.LSKFN包含多模态上下文感知、听说知识融合、情绪信息汇总和情绪决策4个阶段,分别用于提取多模态上下文特征、融入听说知识特征、消除冗余特征和预测情绪分布.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模型相比,LSKFN能够为目标话语提取到更加丰富的情绪特征,并且获得较好的对话情绪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机器学习是一种新的人工智能范式,结合各种模态和智能处理算法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多模态表示和多模态融合是多模态机器学习的2个关键任务.目前,多模态表示方法很少考虑样本间的协同,导致特征表示缺乏鲁棒性,大部分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对噪声数据敏感.因此,在多模态表示方面,为了充分学习模态内和模态间的交互,提升特征表示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内和样本间多模态协同的表示方法.首先,分别基于预训练的BERT,Wav2vec 2.0,Faster R-CNN提取文本特征、语音特征和视觉特征;其次,针对多模态数据的互补性和一致性,构建模态特定和模态共用2类编码器,分别学习模态特有和共享2种特征表示;然后,利用中心矩差异和正交性构建样本内协同损失函数,采用对比学习构建样本间协同损失函数;最后,基于样本内协同误差、样本间协同误差和样本重构误差设计表示学习函数.在多模态融合方面,针对每种模态可能在不同时刻表现出不同作用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噪声,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门控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在多模态意图识别数据集MIntRec和情感数据集CMU-MOSI,CMU-MOSEI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 数据呈爆发式的增长, 怎样从这些数据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 已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知识图谱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信息抽取是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它实现了从海量的数据中抽取出结构化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本文探讨知识图谱中信息抽取的发展趋势, 对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和事件抽取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 分析和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混合指标优化是一类难以求解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借鉴文化算法的双层结构,构建了一种能融合历史知识、标准化知识和领域知识的交互式文化算法。该算法以指标均衡性构建信度空间样本库。知识提取函数根据样本库内个体在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的特殊拥挤距离选取多模态解。将选取的多模态解作为聚类中心推荐给用户评价。根据种群的指标均衡性,知识引导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扩大种群多样性。采用指标均衡性引导形势知识更新。基于个体表现型相似性估计大规模种群隐式性能指标。提出新的多模态解评价测度。将算法应用于室内布局优化问题,与代表性方法比较,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法学知识为中心的认知智能是当前司法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提出了以自然语言处理(NLP)为核心技术的司法案件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技术。以预训练模型为基础,对涉及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这两个NLP基本任务进行了模型研究与设计。针对实体识别任务,对比研究了两种基于预训练的实体识别模型;针对关系抽取任务,该文提出融合平移嵌入的多任务联合的语义关系抽取模型,同时获得了结合上下文的案情知识表示学习。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由下,和基准模型相比,实体识别的F1值可提升0.36,关系抽取的F1值提升高达2.37。以此为基础,该文设计了司法案件的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流程,实现了对数十万份判决书案情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为类案精准推送等司法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语义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一模态实体之间建立关联所形成的语义关系网难以准确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多模态语义。为增强多源知识图谱的补全能力以及解决知识图谱语义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嵌入张量分解的方法 ME-TD (multimodal embedding tensor decomposition)。利用由图像、描述文本和知识构成的三元组作为张量分解模型的输入,分别对图像和文本进行特征提取,研究3种融合方法:相加融合、相乘融合以及连接映射方法,通过高维映射形成一个多模态的三阶张量;经过三模式分解,产生一个核心张量与每一个维度因子矩阵的乘积,通过链接预测计算三元组正确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ME-TD方法在知识补全中对多模态矩阵预测效果相较于其它方法有较为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视觉、听觉、语言等单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让计算机拥有更接近人类理解多模态信息的能力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图文社交、短视频、视频会议、直播和虚拟数字人等应用的涌现,对多模态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给多模态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该文首先介绍了近期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关注度较高的多模态应用,并从单模态的特征表示、多模态的特征融合阶段、融合模型的网络结构、未对齐模态和模态缺失下的多模态融合等角度综述了主流的多模态融合方法,同时也综合分析了视觉-语言跨模态预训练模型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将人类带入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各行各业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也呈现多种形式,例如结构化关系表、半结构化JSON/XML、非结构化文本/图像/视频,以及图数据、流数据和时序数据等.这要求数据库系统能够同时高效地管理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多模态数据管理与分析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方法主要通过拓展现有的数据库或通过集成各种不同模态数据管理引擎来支持多模态数据管理与分析,缺少新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支撑.本专题围绕多模态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探讨新型数据库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多模态数据统一建模、存储与索引、查询与挖掘、并发控制、多模态数据库系统构建及其典型应用等主题,赋予数据库系统新的管理能力,形成多模态数据管理与分析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在社交媒体的富媒体化趋势下,虚假新闻逐渐由单一的文本形式向多模态形式转变,因此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大多依赖于和数据集高度相关的表现层面特征,对新闻的语义层面特征建模不足,难以理解文本和视觉实体的深层语义,在新数据上的泛化能力受限.提出了一种语义增强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通过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中隐含的事实知识以及显式的视觉实体提取,更好地理解多模态新闻的深层语义.提取不同语义层次的视觉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文本引导的注意力机制建模图文之间的语义交互,从而更好地融合.多模态异构特征.在基于微博新闻的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刘雅璇  钟勇 《计算机应用》2021,41(9):2517-2522
实体关系抽取是构建大规模知识图谱及各种信息抽取任务的关键步骤。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提出基于头实体注意力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方法。该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头实体关键信息,并采用注意力机制捕获头实体与尾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了基于头实体注意力的联合抽取模型(JSA)。在公共数据集纽约时报语料库(NYT)和采用远程监督方法构建的人工智能领域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模型的F1值相较于级联二元标记框架(CasRel)分别获得了1.8和8.9个百分点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知识图谱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知识的工具,以实体、属性、关系等为基础元素,将复杂的知识结构化,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可以实现对人工智能可穿戴科技创新进展的有效梳理。基于此,本文由知识图谱的构建展开论述,阐述了知识图谱分析思路,并从学科关注度增长、学科研究质量情况、学科研究成果应用、学科研究地域差异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可穿戴科技创新知识图谱,梳理了人工智能可穿戴科技创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