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线毛足仓鼠实验动物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宠物黑线毛足仓鼠实验动物化,扩大实验仓鼠的种质资源。方法按啮齿动物分类鉴别方法鉴定属种;按照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进行人工繁育,观察个体生长发育、繁殖、解剖学特点,称重测定主要脏器、检测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结果经外形、头骨测定和染色体检查,符合仓鼠亚科毛足属的黑线毛足仓鼠的特征。黑线毛足仓鼠在普通级环境中饲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能长期同居繁殖,生长发育良好。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检测除少数指标外,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经过人工繁育和标准化,黑线毛足仓鼠已初步达到实验动物化。生长发育、繁殖的观察和主要脏器称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为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里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巴贝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罕见的原虫传染病,由巴贝虫属的haem oprotozoan引起,经硬蜱属的蜱叮咬传播。全世界首例人类巴贝西虫病于1957在欧洲报道。但后来的大部分病例报道于美国的东北部,自1969年来,这些地方的巴贝西原虫已引起300余例人类巴贝西虫病。在欧洲,最严重的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比较两者的差异,为医学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用眼球取血的方法采集动物全血,分别制备抗凝血和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用SPSS10.0软件包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测定了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范围,并与其它动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论 确定了黑线仓鼠与其白化突变系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范围,两者在多项指标上存在差异.而且,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小鼠,约高出3倍,这一差异可能有利于两者作为血液凝集实验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两种动物免疫状态的变化,建立适合感染寄生虫的动物模型。方法用旋毛虫感染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后,通过检测血细胞生理值、脾脏 IL-2蛋白浓度和脾脏 IL-6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动物在感染旋毛虫前后免疫应答水平及免疫调控状态的变化。结果黑线仓鼠在感染旋毛虫后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白化突变系,反应程度更加剧烈。结论黑线仓鼠是旋毛虫感染的较为适宜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5.
灰仓鼠实验动物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封闭群灰仓鼠按实验动物标准的要求进行系列实验动物化研究,简单了该鼠饲养繁殖条件。繁殖及主要脏器系数特征,生长发育,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值特点,基础代谢特点及体温调节,冬眠特性和生化遗传检测测定(近交系)等。并就灰仓鼠在鼠疫,包虫病,耐饥耐渴,抗凝血剂和雄性不育剂-α-氯代醇等动物模型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黑线仓鼠(Circetulus barabensis)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区。属夜间活动的小型野栖鼠类,在室内有时也可捕到。参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在我国的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多次从黑线仓鼠中检出鼠疫菌,是鼠疫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  相似文献   

7.
1983年9、10月间,哈尔滨市太平区民主公社松花江21号肇(航标)附近,从事捕鱼的农民中间爆发一起流行性出血热。为查明疫区的动物贮存宿主,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查了疫区鼠的肺、肝、脾、肾,结果在一只黑线仓鼠(编号T—17)的四种脏器内均检查到EHF 病毒抗原。为肯定黑线仓鼠可否作为动物贮存宿主并为探讨病毒从鼠体的排出途径提供更确切的依据,我们用A549和Vero  相似文献   

8.
自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疫区的正常黑线姬鼠作实验动物,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能与EHF 阳性参考血清起反应的病毒,经血清学和理化特性的鉴定,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传至第6代,接种后4天即在鼠肺中检出抗原,病毒除在常见的肺、脾、肝、肾等脏器中检出外,胃肠道组织内也极易找到。接种长爪沙鼠和家兔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地衣抗癌活性部位AMH-T进行小鼠短期重复剂量给药试验研究,观察AMH-T对小鼠血液常规、脏器系数及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将雄性裸鼠随机分为DDP组,DMSO组,AMH-T(50 mg/kg,100 mg/kg,200 mg/kg)组.试验中每4天称量一次动物体重.实验结束时,采用自动血液生化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生化及血液常规指标.解剖并观察主要脏器病变,取心、肝、脾、肾、睾丸等脏器进行称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小鼠短期重复给药试验中,AMH-T能明显升高小鼠血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P<0.01),其他血液生化、血常规指标无显著性改变;AMH-T对试验动物体重和心、肝、脾、肾、睾丸的发育无明显影响.结论 AMH-T皮下注射给药具有一定肝毒性,实验剂量范围内未见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部基地鼠中巴贝西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20份鼠肝脏标本中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PCR产物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有1份来自褐家鼠的样本为阳性。序列测定并分析显示,该PCR扩增序列与猎户巴贝西原虫同源性高达96%。结论某部基地鼠类中检测到巴贝西原虫DNA片段,提示该基地鼠类存在巴贝西原虫感染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lthough lymphadenopathy, hepatomegaly and splenomegaly are commonly seen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lymphoreticular involvement in 612 HIV-positive patients was done.

Result

Lymphadenopathy was found in 301 (49.18%), hepatomegaly in 102 (16.66%) and splenomegaly in 58 (9.47%) patients. Sixty eight (32.54%) of the 209 patients with only lymphadenopathy ha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as compared to 70 (23.97%) of the 292 patients without lymphadenopathy or hepatosplenomegaly (χ2 4.49, df-1, p<0.05). There was a higher chance of having AIDS if hepatomegaly was present with lymphadenopathy. Eight (72.73%) of 11 patients with hepatomegaly alone, had AIDS. Thirty (68.18%) of 44 cases with splenomegaly, with lymphadenopathy and hepatomegaly, three (50%) of six cases having splenomegaly with lymphadenopathy and one (33.33%) of three cases with splenomegaly had AIDS. Majority of lymphoreticular involvement cases were due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ll 29 cases with abdominal lymphadenopathy and one with hilar lymphadenopathy had AIDS. Bilateral discrete cervical, axillary and inguinal lymphadenopathy wa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 CD4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p<0.05) lower in those with lymphadenopathy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onclusion

HIV cases with lymphadenopathy and hepatomegaly should be investig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Key Wor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ymphadenopathy, Hepatomegaly, Splenomega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有效的钩端螺旋体 PCR 检测方法,并对树鼩((tree shrew, Tupaia belangeri))、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Mongolian gerbil)和灰仓鼠( Cricetulus migratorius)等三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感染情况调查。方法针对 NCBI 公布的钩端螺旋体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优化 PCR 体系,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测试;并运用优化 PCR 方法对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建立钩端螺旋体 PCR 检测方法,序列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普通级树鼩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8.33%,普通级长爪沙鼠钩端螺旋体为100%,清洁级长爪沙鼠和清洁级灰仓鼠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钩端螺旋体 PCR 检测方法,调查了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三种新型实验动物的感染情况,为这三种实验动物的研究和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感染C57BL/6小鼠肠道模型。方法先用5%NaHCO_3溶液灌胃,中和部分胃酸,提高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的感染能力,随后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灌胃攻毒。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对小鼠的生存情况及体重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攻毒后C57BL/6小鼠出现体重下降、萎靡不振、寒颤及死亡等表型,解剖学水平显示小鼠肠道充血膨胀。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小鼠小肠绒毛间质水肿、肠粘膜层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结论成功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感染C57BL/6小鼠肠道模型,该模型在研究相关免疫分子或细胞因子在S.Typhimurium引发肠炎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ICR小鼠,建立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连续3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进行免疫抑制后,将浓度为1×107 cfu/mL的MRSA菌液经尾静脉接种ICR小鼠,通过生存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组织载菌量和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MRSA接种后第2天小鼠开始死亡,14 d内累积死亡率达60%;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细菌在多个器官定植,载菌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肾、关节、肺、肝和脑,肾载菌量高达109 CFU/g,关节、肺、肝和脑的载菌量范围在104~109 CFU/g。病理观察显示肾、心脏、肺、肝、脑和关节多器官感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后静脉接种MRSA的方法首次成功建立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MRSA发病机理及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辅助中药在降低抗生素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纳入的14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Excel程序将14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随机数字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选择中药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术后1、3 d测定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指标,同时记录所有试验对象的宫底高度、初次排气、初次肠鸣音及住院时长,最后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宫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发热等),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术后1 d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治疗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宫底高度、初次排气、初次肠鸣音及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5.71%(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辅助中药在降低抗生素中效果显著,促进病情快速稳定,有效控制感染,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白化地鼠和金黄地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两者间的差异,为医学实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用眼球取血的方法采集动物全血,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并且反应出部分指标存在差异。结论金黄地鼠的白化基因对血清生化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Bcl-2在中国地鼠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正常中国地鼠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鳞癌组织中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P<0.05);异常增生上皮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明显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鳞癌组织中Bcl-2与Bax、caspase-3、caspase-9呈负相关(P< 0.05)。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鳞癌组织中Bcl-2高表达,而caspase-3、caspase-9、Bax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本实验在中国地鼠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降低而Bcl-2表达上升,揭示了caspase-3、caspase-9、Bax、Bcl-2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口腔颊囊黏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些线索或并为评价OSCC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方剂的组方规律。检索筛选中国知网(CNKI)中运用中医处方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共筛选中医药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文献1 536篇,处方223首,中药150味,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软件分析得出,益气活血通络为中医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定植对哮喘小鼠TH17细胞的表达、气道炎症及对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激发制备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同时制作流感嗜血杆菌琼脂糖菌珠,在气道注菌之后的第1、7、21天处理小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表达、测定CD4+T细胞TLR4的表达,并进行气道细菌培养和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结果 与正常组和哮喘非注菌组相比,哮喘注菌组有明显的哮喘症状和感染症状;病理学结果显示哮喘组气道黏膜水肿,管壁增厚,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注菌后炎症加重。哮喘小鼠气道注菌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气管壁厚度(WAt/Pbm)和平滑肌厚度(WAm/Pbm)均显著高于哮喘非注菌组。细菌学培养结果显示正常组第1、7天气管流感嗜血杆菌培养阳性,第21天阴性;哮喘组注菌后1、7、21天气管流感嗜血杆菌检测均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肺组织TLR4和TH17在CD4+T细胞的表达,哮喘组的TLR4和TH17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注菌之后二者表达显著增加,观察指标在哮喘注菌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哮喘组BALF中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注菌后细胞数进一步增多。相关性分析发现,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CD4+T细胞TLR4的表达与BALF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746,P<0.05),TH17表达与CD4+T细胞TLR4的表达、气道WAt/Pbm、WAm/Pbm和BALF细胞总数呈正相关(分别r=0.612、0.611、0.537、0.752,P<0.05)。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定植可以通过激活TLR4,增加哮喘小鼠肺组织TH17细胞表达,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可能是难治性哮喘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250例,检测Hp感染状况、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各项血脂水平,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p感染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Ox-LDL各项指标水平与非Hp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Hp感染组TC、TG及血清Ox-LDL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Hp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p感染组的动脉硬化程度达重度所占比例为52.78%,明显的高于非Hp感染组(6.92%)和轻度Hp感染组(23.8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引起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