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已发现并明确的有甲、乙、丙、丁、戊、庚 6种肝炎病毒。 1994年 Deka与 Sharma报道了己型肝炎病毒 ( HFV) ,但HFV的分离检测未获成功。 1995年 L innen及 L ecrg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 HGV ) ,但未发现 HGV在肝脏中复制的证据。1997年 10月日本学者 Nishizawa等 [1 ] 在 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克隆 N.2 2 ,并证实其来源于DNA病毒基因组 ,该患者名字恰为 TT,TT也是 TransfusionTransm itted(输血传播 )的缩写 ,因此该病毒被命名为 TTV,其后英国、新西兰相继报道 ,我国学者 1998年也在一次暴发性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炜  王芳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97-499
通过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输血后不明原因的肝炎发生。1995年分离出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和1997年分离出的输血传播病毒(TTV)一度被认为与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发生有关,但随后的研究发现在正常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GV和TTV感染,其致病性值得怀疑。2000年,意大利学者Primi等[1]从1例静脉吸毒者的HIV阳性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可经输血传播病毒———SEN病毒(SENV)。SENV一经发现即被各国学者所重视,有关SENV的基因结构、检测方法、流行病学与肝炎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3.
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并明确的有甲、乙、丙、丁、戊、庚六种肝炎病毒。1994年Dekan Saharma MD报道了F型肝炎病毒(HFV).但HFV的分离检测未获成功,1995年.Limen及Leerg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但未发现HGV在肝脏中复制的证据,其致病性令人怀疑。1997-10日本学Nishizawa等在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克隆N22,并证实其来源于DNA病毒基因组,该患名字恰为TT.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清中抗-TTV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 ,已发现的可导致人类肝炎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1〕 ,但仍有 3 .5~ 2 0 %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 1 995年美国学者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 HGV) 〔2〕。新近研究表明 HGV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因素。提示在非甲~庚型 6种肝炎病毒之外 ,还存在其它尚未被发现的病原体 ,1 997年底日本学者Okamoto等〔3〕从 1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基因 ,命名为 TT病毒 ( trarsfusiontransmitted virus)。为了解肝病患者 TTV感染情况 ,本文对 1 98例肝炎病人和 1 0 0名供血员血清中抗 -T…  相似文献   

5.
继人类发现甲、乙、丙、丁、戊等5种病毒性肝炎后,近年有学者又克隆出一种新的肝炎因子,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1].它属黄病毒科的一种RNA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目前我国有关HGV报道甚少,本文将西安地区100名献血者血清抗-HGV筛查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及方法1.1标本来源西安地区1996年7月献血者中随机采集100份血样.1.2方法及试剂采用间接ELISA法,试剂由解放军肝病研究所免疫室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标本A值≥Cutoff值为阳性.2结果100名献血者检测血清HBSAg、抗一HCV、抗一HGV与ALT,其中抗一HGV7例…  相似文献   

6.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是1995年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等肠道外途径传播,目前对HGV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对其是否引起肝脏疾病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以期探讨HGV的致病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2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60例(A组),HBV感染或与HCV混合感染合并HGV感染者30例(B组),急性非甲—戊型肝炎12例,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  相似文献   

7.
1995年美国两所独立的研究单位相继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从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中分离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 ,分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GB病毒 C(GBV C) [1,2 ] 。后来证实它们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的变异株。现在常将它们统称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因为HGV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且可通过血液传播 ,所以 ,围绕HGV的性质 ,HGV的危害以及输血传播HGV等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就HGV的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及与输血安全的关系做一综述。1 HGV的生物学HGV基因结构与HCV相似 ,是黄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 5 0~ 10 0…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已明确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有甲、乙、丙、丁、戊(A、B、C、D、E)五型肝炎病毒,分别称为HAV、HBV、HCV、HDV及HEV,晚近发现一种非A、B、C、D、E肝炎病毒,主要经输血传播的肝炎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HGV)。甲、戊型肝炎以肠道(经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乙型肝炎或乙型合并丁型及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肠道外方式包括输血、注射、皮肤破损及性接触等方式以及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也可经垂直传播。三甲型肝炎(HAV)此型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特…  相似文献   

9.
TTV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甲~庚型肝炎病毒相继被实现 ,但在临床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无法用已经建立的甲~庚型肝炎的实验室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 ,所以被统称为非甲~庚型肝炎。1997年 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 (RDA)技术 ,从一名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出了新的肝炎病毒 ,并以该患者姓名的大写字母命名为TTV[1,2 ] 。TTV是一种异型基因的因子 ,可以通过胃肠外及非胃肠外途径传染给人类。通过早期使用的PCR检查法从 12 %~ 93%的…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crence analysis,RDA)从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一种新的DNA病毒克隆(N22)。他们将该病毒克隆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已登汜的序列比较,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基因序列,证明是一种新的病毒。……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多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继发现人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之后,又发现了丁肝病毒。之后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为此,表明人类有甲、乙、丙、丁、戊等方型肝炎。近年来又在一些肝炎病人和输血后感染的患者中,发现一些不属上述五型肝炎。此类不明原因的非甲~戊型肝炎,说明可能存在另外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1995年初美国Kin等首先报导发现了一种输血后致肝炎的一种新肝炎病毒,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缩写为HGV)。同年4月美国…  相似文献   

12.
输血传播庚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V/GBV C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 ,能够引起非甲~非戊型肝炎 ,HGV/GBV C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及献血员中。目前实验室检测HGV/GBV C感染主要依靠RT PCR和ELISA。本文就RT PCR及ELISA检测HGV/GBV C的实验条件和HGV/GBV C在供血员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引起输血后HGV/GBV C感染率进行介绍 ,并根据目前文献提出了今后输血传播HGV/GBV C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萃  鲍冰  谭新成 《新医学》2001,32(4):213-214
目的: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病原学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PCR法检测36例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病毒标记物。结果: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阳性率为19%,庚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GVRNA)阳性率为36%;抗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CMVIgM)和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EBVIgM)均阳性;输血后肝炎相关病毒DNA(TTVDNA)阳性率为31%,TTVDNA阳性者的PCR产物与日本株N22的同源性为95%。结论:TTV、TGV感染在乌鲁木对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占有相当比例,并同时存在不明致病因子感染,应当引起方式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背景: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的黄热病病毒已经从非A-E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来。迄今为止,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放大方法已经检测出血清中HGV-RNA的存在。现在作者已经开展了检测抗HGV蛋白抗体的免疫学方法。方法:重组的HGV表面蛋白E_2作为ELISA中的抗原物质。80名供血者,99例静脉注射毒品者,11例急性输血后肝炎患者分别进行抗E_2抗体的检测。同时采用RT-PCR方法作HGV-RNA检测。发现:抗E_2抗体血清学流行率在供血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一种新的DNA病毒克隆(N22)。他们将该病毒克隆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已登记的序列比较,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基因序列,证明是一种新的病毒。近几年来,对于这种新病毒,医学学者和工作者在发现初期不甚了解,逐步在TTV的基因结构、与肝炎的关系、传播途径、致病性、对其进行尝试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输血传播庚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V/GBV-C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能够引起非甲-非戊型肝炎,HGV/GBV-C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及献血员中。目前实验室检测HGV/GBV-C感染主要依靠RT-PCR和ELISA。本文就RT-PCR及ELISA检测HGV/GBV-C的实验条件和HGV/GBV-C在供血员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引起输血后HGV/GBV-C感染率进行介绍,并根据目前文献提出了今后献血传播HGV/GBV-C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PTH)系由于输入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而发生的病毒性肝炎,过去统称为血清性肝炎。一、发病率 1965年Blumberg发现Australia抗原,经以后鉴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献血员经过HBsAg筛选之后,使输血后乙型肝炎(HB-PTH)发生率明显降低,而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PTH)却相对增高。据日本仙台医院外科统计,1971~1980年间共计1,664例受血者,其中246例(14.8%)  相似文献   

18.
庚型病毒性肝炎17例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型病毒性肝炎是近年来继甲、乙、丙、丁、戊、已型肝炎后发现的由庚型肝炎病毒(HGV)所致的新型肝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多,但对该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报道较少。本文对1995年~1996年间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病研究所收治的17例庚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病原学及病毒非结构区部分核苷酸序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存在及其研究过程 1975年前后即有人推测有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型肝炎)存在。HBsAg检测方法确定后,人们用此法筛选献血员,以期不输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使不再发生输血后肝炎,但实际上输血后肝炎从20%降至10%后却不再下降。因此有人推测尚有经输血传播的非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并命名为丙型肝炎,但当时认为此型病毒不只是一种,因此命名为非甲非乙(NANB)型。其后又证实此种肝炎不只存在于输血后肝炎中,而且于散发性肝炎中也很多。最近日本无乙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种新型非肠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1995年,Abott实验室的Simons等从感染过GB肝炎病人血清的绢毛猴血清中先后分离出三株病毒,分别命名为GBV-A、GBV-B和GBV-C。但后来发现GBV-A、GBV-B是猴类本身携带的病毒,而GBV-C则可能是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