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已发现并明确的有甲、乙、丙、丁、戊、庚 6种肝炎病毒。 1994年 Deka与 Sharma报道了己型肝炎病毒 ( HFV) ,但HFV的分离检测未获成功。 1995年 L innen及 L ecrg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 HGV ) ,但未发现 HGV在肝脏中复制的证据。1997年 10月日本学者 Nishizawa等 [1 ] 在 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克隆 N.2 2 ,并证实其来源于DNA病毒基因组 ,该患者名字恰为 TT,TT也是 TransfusionTransm itted(输血传播 )的缩写 ,因此该病毒被命名为 TTV,其后英国、新西兰相继报道 ,我国学者 1998年也在一次暴发性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多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继发现人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之后,又发现了丁肝病毒。之后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为此,表明人类有甲、乙、丙、丁、戊等方型肝炎。近年来又在一些肝炎病人和输血后感染的患者中,发现一些不属上述五型肝炎。此类不明原因的非甲~戊型肝炎,说明可能存在另外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1995年初美国Kin等首先报导发现了一种输血后致肝炎的一种新肝炎病毒,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缩写为HGV)。同年4月美国…  相似文献   

3.
刘炜  王芳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97-499
通过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输血后不明原因的肝炎发生。1995年分离出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和1997年分离出的输血传播病毒(TTV)一度被认为与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发生有关,但随后的研究发现在正常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GV和TTV感染,其致病性值得怀疑。2000年,意大利学者Primi等[1]从1例静脉吸毒者的HIV阳性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可经输血传播病毒———SEN病毒(SENV)。SENV一经发现即被各国学者所重视,有关SENV的基因结构、检测方法、流行病学与肝炎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4.
TTV是继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毒之后又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相关病毒。最初由日本学者于 1 997年底从一例输血后的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 ,命名为TT病毒 ( 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为一单链 DNA病毒 ,无胞膜 ,基因全长约为 3 .7kb,有 ORF1和 ORF2两个开放读码区 ,分别编码 770和2 0 2个氨基酸。TTV有两个基因型 ,四个基因亚型 ;呈全球型分布。我院 1 999年 9月开展了 TTV-Ig G病毒的检测 ,采用酶联法 (试剂 :北医大肝病研究所 ,北京肝炎试剂研制中心 )至今已检测 1 1 8例 ,检测阳性病人 1例。病人 :…  相似文献   

5.
1995年美国两所独立的研究单位相继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从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中分离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 ,分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GB病毒 C(GBV C) [1,2 ] 。后来证实它们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的变异株。现在常将它们统称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因为HGV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且可通过血液传播 ,所以 ,围绕HGV的性质 ,HGV的危害以及输血传播HGV等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就HGV的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及与输血安全的关系做一综述。1 HGV的生物学HGV基因结构与HCV相似 ,是黄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 5 0~ 10 0…  相似文献   

6.
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并明确的有甲、乙、丙、丁、戊、庚六种肝炎病毒。1994年Dekan Saharma MD报道了F型肝炎病毒(HFV).但HFV的分离检测未获成功,1995年.Limen及Leerg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但未发现HGV在肝脏中复制的证据,其致病性令人怀疑。1997-10日本学Nishizawa等在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克隆N22,并证实其来源于DNA病毒基因组,该患名字恰为TT.  相似文献   

7.
HGV和TTV不是我国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进行HGV和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探讨这两种病毒在我国肝炎发病尤其是在非甲非戊型肝炎中的作用和地位。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GVRNA和TTVDNA ,对调查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HGVRNA采用反转录PCR(RT -PCR)检测 ,TTVDNA则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 ,HGV在自然人群中HGVRNA携带率为 0.6 %~ 1.1% ,TTV的病原携带率则高达 7.1%~ 12.4 % ;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阳性率分别为 7.9%和 28.1%。在所检测的非甲非戊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总感染率为 35 9% (包括了HGV和TTV的混合感染 )。因此 ,HGV在自然人群中感染率低 ,而且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约为 10 %的病人是由HGV的感染所致 ,HGV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病因。TTVDNA在自然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 10 % ,类似于HBVDNA的携带率。虽然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TTVDNA的阳性率为 2 8% ,但仍然有高达 6 0 %的病人病因不明 ,TTV 感染也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8.
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病毒学研究表明 ,肝炎病毒的种类繁多并不断发生变异。目前 ,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委员会将具有明确的血清学和可靠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五种肝炎病毒命名为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然而 ,人们在对肝炎进行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 ,除了已明确的五种肝炎病毒所至的肝炎外 ,还有10 %~ 2 0 %的肝炎病因不明 ,称为非甲~戊型肝炎。随后 ,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使得非甲~戊型肝炎中的部分病因得以明确。然而 ,仍有部分肝炎病因不明 ,人们对肝炎的病因仍在不断探索之中。1  TTV的发现及流行趋…  相似文献   

9.
庚型肝炎病毒 ( HGV)在自然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主要以携带者形式存在 ,也广泛存在于输血后肝炎、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为了解 HGV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非乙非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况 ,我们采用 HGV NS3区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RT- Nested- PCR)法检测了 1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使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得以诊断,但仍有一部分肝炎病人的病原体无法查明。美国有5.0%~10.O%的急性暴发型肝炎和ZO.0%~25.0%的慢性肝炎不能进行病原学诊断[’j;在我国的输血后肝炎中除外乙型肝炎,约gO.0%是丙型肝炎,其余约Ic.0%的病人查不到病原体[”,这均预示着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1995年,一种新的肝炎病毒被成功分离,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HGV)或GB病毒(GBvirusC,GBV-C),被认为是部分非甲~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2000年2月份全国疾病监测点35种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进行HGV和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探讨这两种病毒在我国肝炎发病尤其是在非甲非戊型肝炎中的作用和地位.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GV RNA和TTV DNA,对调查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HGV RNA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TTV DNA则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HGV在自然人群中HGV RNA携带率为0.6%~1.1%,TTV的病原携带率则高达7.1%~12.4%;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阳性率分别为7.9%和28.1%.在所检测的非甲非戊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总感染率为35.9%(包括了HGV和TTV的混合感染).因此,HGV在自然人群中感染率低,而且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约为10%的病人是由HGV的感染所致,HGV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病因.TTV DNA在自然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10%,类似于HBV DNA的携带率.虽然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TTV DNA的阳性率为28%,但仍然有高达60%的病人病因不明,TTV感染也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12.
马洪波  郎振为 《临床荟萃》2002,17(4):239-241
自 198 9年人类克隆成功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被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并建立了特异性的检测手段 ,但仍有 10 %~ 2 0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不能分型。 1995年Simons[1] 等和kim等分别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从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获得庚型肝炎病毒 (HGV)克隆。虽庚型肝炎病毒部分地解释了非甲—非戊型肝炎的病因 ,但HGV感染更多地发生于HBV或HCV感染患者[2 ,3] ,且对肝脏的致病性尚未完全得到证实 ,提示尚有甲戊型肝炎病毒以外的病毒引起急、慢性肝炎。 1997年 ,Nishizawa等[4 ] 应用代表…  相似文献   

13.
庚型病毒性肝炎17例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型病毒性肝炎是近年来继甲、乙、丙、丁、戊、已型肝炎后发现的由庚型肝炎病毒(HGV)所致的新型肝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多,但对该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报道较少。本文对1995年~1996年间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病研究所收治的17例庚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病原学及病毒非结构区部分核苷酸序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是1995年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等肠道外途径传播,目前对HGV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对其是否引起肝脏疾病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以期探讨HGV的致病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2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60例(A组),HBV感染或与HCV混合感染合并HGV感染者30例(B组),急性非甲—戊型肝炎12例,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  相似文献   

15.
自 1995年Simons〔1〕和Linnen〔2〕等报道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HGV)以来 ,国内外医学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对免疫学检测在庚型肝炎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 ,对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 ,仍依赖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HGVRNA和ELISA法检测抗HGVIgG。我们采用捕获 -ELISA法对 35 4例血清标本进行抗HGVIgM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来源  12 0例正常人群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2 14例各型肝炎为传染科住院患者 ,2 0例血透病人由血透室提供。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确认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戊型肝炎病毒(HEV)以来,仍有少部分肝炎患不能用现有实验室诊断方法分型,提示可能存在着新型肝炎病毒。1995年,美国的Simmons和Linnen等学率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各国学也相继建立了多种GBV-C/HGV血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运用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去,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黄萃  鲍冰  谭新成 《新医学》2001,32(4):213-214
目的: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病原学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PCR法检测36例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病毒标记物。结果: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阳性率为19%,庚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GVRNA)阳性率为36%;抗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CMVIgM)和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EBVIgM)均阳性;输血后肝炎相关病毒DNA(TTVDNA)阳性率为31%,TTVDNA阳性者的PCR产物与日本株N22的同源性为95%。结论:TTV、TGV感染在乌鲁木对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占有相当比例,并同时存在不明致病因子感染,应当引起方式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继人类发现甲、乙、丙、丁、戊等5种病毒性肝炎后,近年有学者又克隆出一种新的肝炎因子,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1].它属黄病毒科的一种RNA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目前我国有关HGV报道甚少,本文将西安地区100名献血者血清抗-HGV筛查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及方法1.1标本来源西安地区1996年7月献血者中随机采集100份血样.1.2方法及试剂采用间接ELISA法,试剂由解放军肝病研究所免疫室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标本A值≥Cutoff值为阳性.2结果100名献血者检测血清HBSAg、抗一HCV、抗一HGV与ALT,其中抗一HGV7例…  相似文献   

19.
李国坚 《临床荟萃》1999,14(7):332-333
由于Choo等于1989年建立起了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使得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仍有病因不明的非A、B、C输血后肝炎、暴发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的发生。1993年国际肝炎会议上不少学者提出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FV),但至今未能克隆出HFV的基因,该病毒是否存在目前尚存争议。1995年Kim等首先克隆成功并宣布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HGV)的cDNA,标志着人类已发现了六种肝炎病毒。但随后的研究发现HGV并非上述未明肝炎的原因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此领域的研究者们不断研究,以期发现新的致病因子。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对1例输血后发生非A、B、C肝炎患者血清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由于该病毒是从一名发生输血后肝炎的日本患者血清中克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crence analysis,RDA)从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一种新的DNA病毒克隆(N22)。他们将该病毒克隆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已登汜的序列比较,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基因序列,证明是一种新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