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相似文献   

2.
郭晓君  肖勇  李奕钊  张蕾 《海南医学》2010,21(15):84-8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结合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患者(经手术或转移灶活检病理证实为肾癌的23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6例,颗粒细胞癌5例,乳头状癌1例,颗粒细胞癌与乳头状癌混合型癌1例;另3例经随访证实)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行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原发病症的影像学特点,测定标准摄取值,观察原发病症及转移灶的异常代谢情况。结果^18F—FDG PET/CT检查阳性病例20例,敏感度为76.9%,假阴性6例,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阳性病例为24例,敏感度为92.3%,另2例因无明显强化,不能确诊;^18F—FDG PET/CT检查发现有转移病例10例,敏感度为38.4%;CT增强扫描仅见2例腹膜后明显肿大淋巴结,敏感度为7.7%。结论^18F—FDG PET/CT检查与CT三期增强对比,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但对转移灶的诊断敏感度明显优于CT。而PET/CT检查结合CT三期增强扫描共同诊断,其敏感度可以提高至96.1%。因此PET/CT显像诊断原发性肾癌时应慎重,结合肾脏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肾癌诊断的敏感度,同时对肿瘤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及5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原发灶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或内窥镜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胃镜、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本组随访6~32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25例原发胃肠道肿瘤患者,PET/CT对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6%(24/25).PET/CT分期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2.3%(12/13),阳性预测值90.9%(10/11),阴性预测值85.7%(12/14),准确度88%(22/25).PET/CT再分期诊断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82.4%(14117),阳性预测值91.9%(34/37),阴性预测值93.3%(14/15),准确度92.3%(48/52).治疗方案改变28.6%(22/77).结论PET/CT能准确、灵敏地检测胃肠道肿瘤原发病灶、转移以及复发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18F-FDG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PET/CT显像对颈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价值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婷  柯朝阳 《广西医学》2006,28(9):1368-1369
目的 探讨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头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对比分析20例头颈癌患者颈部PET、CT及PET/CT资料.结果 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PET为92.3%、85.7%、90.0%,CT为77.0%、57.1%、70.0%,PET/CT为92.3%、100%、95.0%,PET/CT的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CT(P<0.05)、略优于PRT;13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CT诊断正确7例,PRT/CT诊断正确12例;7例N0病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术前PET/CT均诊断正确.结论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的PET及CT,尤其是对于治疗后的病例,其诊断优势更加突出,有望作为是否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得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256个放射摄取异常浓聚灶,其中206个浓聚灶判断为恶性,50个浓聚灶判断为良性?根据病理学及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以病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病灶21个,假阴性病灶10个?以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0.00%?89.23%?91.30%及84.2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PET/CT显像对53例肺癌治疗后的患者(28例手术治疗 化疗,11例单纯化疗,4例化疗 放射治疗,10例手术治疗)进行疗效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0.5~10年.所有患者均行PET/CT和CT检查,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5例PET/CT显像结果阴性,CT检查亦阴性.有12例PET/CT提示原发肿瘤病灶区复发,表现为阳性显像,SUVmax 3.5~8.3,CT提示2例.PET/CT提示19例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发现8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提示12例,共发现25个转移的淋巴结.PET/CT提示肾上腺转移6例,CT提示2例.PET/CT提示骨转移13例,CT提示5例.PET/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灶未发现.其他:如胸膜、膈肌、腹腔软组织及颅脑转移7例,而CT提示4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灌注后PET与CT曾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行盆腔CT增强扫描和PET显像,然后将两者图像融合.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PET与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在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方面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 46例患者中PET/CT增强融合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显示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直肠癌42例.PET/CT增强融合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PET/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 直肠灌注后PET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PET/CT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6例胰腺炎患者均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并均行^18F-FDG全身PET/CT显像,观察胰腺癌的PET/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和临床结果,分析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胰腺恶性病变26例,其中20例为胰腺癌,3例为胰腺癌手术后复发,2例为胰腺转移癌,1例为交界性肿瘤(潜在恶性);胰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腹膜腔及肠系膜转移4例,肝脏转移7例,脊椎等其他骨转移2例,其他部位转移2例。胰腺恶性病变的PET/CT表现为Ⅰ型2l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0例。PET/CT对胰腺疾患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7.5%。结论:胰腺癌^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形式,其中Ⅰ型占80.8%,为典型表现;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但仍存在少部分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9.
郭佳  陈跃 《四川医学》2011,32(2):258-26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 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例乳腺包块的女性患者,PET/CT全身显像行鉴别诊断和分期。PET/CT结果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15例为乳腺癌,12例为良性包块。15例中PET/CT诊断阳性14例,漏诊1例,其它影像学方法(CT、乳腺钼靶、超声)诊断11例;12例中PET/CT诊断阴性10例,误诊2例,其它影像学方法诊断阴性7例。PET/CT在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15(93.3%)、10/12(83.3%)、24/27(88.8%)、14/16(87.5%)、10/11(90.1%)。病理证实15例乳腺癌中的12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阳性10例,假阴性2例。结论 18F-FDGPET/CT显像是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与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了解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28例肺癌患者,分别行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分别对纵隔淋巴结做定性诊断,并与病理诊断比较,确定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9.86%,准确度为88.17%,阴性预测值为74.07%,阳性预测值为93.93%。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2.46%,准确度为73.11%,阴性预测值为48.65%,阳性预测值为10.71%。两者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的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T,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胸部CT,在肺癌的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增强CT对肺癌淋巴结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560枚病灶)肺癌患者,均行PET/CT和CT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PET/CT与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PET/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与增强CT对N0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N1和N2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扫描比较,PET/CT检查技术在诊断肺癌及淋巴结分期方面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1周内行18 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最终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18 F-FDG PET/CT出现4例假阳性及3例假阴性,18 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85.0% (17/20),特异性为80.0%(16/20),阳性预测值为81.0%(17/21),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准确性为82.5%(33/40);腹部增强CT出现5例假阳性及8例假阴性,腹部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60.0%(12/20),特异性为75.0% (15/20),阳性预测值为70.6% (12/17),阴性预测值为65.2%(15/23),准确性为67.5% (27/40);两者假阳性及假阴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78,P=0.893;x2检验).结论 虽然18F-FDG 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同增强CT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病理学证实转移的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行PET/CT全身扫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盲法独立阅片.所有纳入病例均以病理学或3个月以上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PET/CT发现26例患者的原发灶(26/54,48.1%),28例患者(28/54,51.9%)PET/CT未能发现其原发灶,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此外,PET/CT发现了18例(18/54,33.3%)患者常规检查方法没有发现的转移灶,改变了29例(29/54,53.7%)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的诊断及后续临床处治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食管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45例食管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与同期CT及术后病理作比较.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优于CT,对食管癌周围组淋巴结诊断特异性及食管癌非肿瘤周围组淋巴结转移诊断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优于CT.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7例远处转移.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对食管癌的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8F-FDG符合显像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对肿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显像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的107例患者,在GE HAWKEYE符合线路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上进行X-CT穿透扫描和18F-FDG发射断层扫描,并获得发射与穿透融合图像,将分析结果与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107例患者显像阳性75例,其中假阳性6例,真阳性69例;阴性32例,其中假阴性3例,真阴性29例.107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67个,其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82个.18F-FDG符合显像结合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对肿瘤或其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为95.8%(69/72),特异性为82.9%(29/35),阳性预测值92.0%(69/75),阴性预测值90.6%(29/32),诊断准确率91.6%(98/107);167个病灶在同机定位CT上均能正确定位.结论 18F-FDG符合显像是临床诊断肿瘤的有效无创手段;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有助于区别恶性病灶与生理摄取,并能对病灶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邱贵华 《医学争鸣》2007,28(13):1193-1195
目的:探讨全身18氟[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56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分别对单独PET图像、单独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判读,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论比较.结果:PET/CT对原发灶检出率优于单独PET及单独CT(检出率分别为58.9%(33/56),44.6%(25/56),及35.7%(20/5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0.4%患者(17/56)经PET/CT检查后发现分期改变(含6例未找到原发灶患者).PET/CT,单独PET及单独CT假阳性率分别为5.4%(3/56)、16.1%(9/56)及7.1%(4/56).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于寻找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全身侵犯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Wang ZX  Zhang B  Wu YW  Ni B  Pan L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56-2458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并发现胸部病变的患者188例,随访至2010年1月,随访9~26个月,评价PET/CT显像诊断肺部占位、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良性病变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2.5者占24.3%(18/74例),其中包括肺门淋巴结增大6例,纵隔淋巴结7例,肺内结节(>10 mm)1例,肺部炎症2例,陈旧性肺结核1例,胸膜增生性病变1例。恶性病变中肺内结节(>10 mm)病灶SUVmax为8.2±5.4,RI为52.4%±39.6%。PET/CT显像诊断肺内结节(>10 mm)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80.0%、96.6%、98.2%和80.0%。PET/CT显像诊断肺门 J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25.0%、80.8%、85.7%和40.0%。PE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1.7%、84.8%、86.5%和71.4%,其灵敏性和准确性高于CT的70.2%和55.9%。PET显像诊断恶性肺内小结节(<10 mm)的阳性率为63.2%,低于薄层CT显像。恶性病变治疗后复杳患者6例,病灶摄取18 F-FDG消失4例,平均生存期为(22±5)个月。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FDG PET/CT对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DG PET/CT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行FDG PET/CT显像,PET/CT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最终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本研究共2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穿刺或病例随访证实,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共21例,其中包括感染10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4例,非感染性炎症4例,其他类型3例,未能发现病因6例.FDG PET/CT诊断真阳性2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真阴性5例.灵敏度10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96.3%.结论:在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FDG PET/CT显像是灵敏可靠的诊断方法,建议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不能确诊的病例,可尽早行FDG PET/CT显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诊断性CT的扫描在18F-FDG PET/CT在肿瘤显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0月~2007年7月的28例肿瘤患者(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6±10.5岁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PET/CT显像后,根据PET/CT显像结果的不同,行诊断性CT(增强CT)检查。按PET显像后的不同结果分为3组,组1入选18例,PET/CT显像明确有肿瘤病灶,术前临床要求提供准确的肿瘤供血血管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组2入选15例,为PET/CT显像阴性。组3入选15例患者,PET/CT显像阳性,但不能定性。结果:①组1的18例患者通过诊断性CT的CTA检查,全部明确了病灶的血供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②组2及组3的30例PET表现阴性或阳性患者的诊断问题通过CT的增强扫描均得到确定或更正。结论:诊断性CT扫描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诊断对比,为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方法:35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且MRI示颅底骨有骨质破坏或信号有异常的患者,放疗前均行PET/CT及CT检查,并用双盲法将PET/CT与同期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浸润均为阳性14例,均为阴性10例,单纯CT诊断阴性11例,而PET/CT诊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诊断优于CT,对放疗靶区的勾画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