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把8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芪强心胶囊,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加用参芪强心胶囊后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芪强心胶囊治疗心衰能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并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提高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2组患者均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洋地黄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3次/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浆BNP、CRP表达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2.5%vs.65.0%,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BNP、CRP水平及LVEDV、LVESV、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浆BNP、CRP水平均降低(P<0.05),LVEDV、LVESV、LVEDD、LVEF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BNP、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RP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B型脑利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0例,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及BNP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LVEF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提高其LVEF水平并降低其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用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于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0天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未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抽血查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结论 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云  陈晓瑞 《重庆医学》2016,(10):1379-1380
目的:观察中药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依据正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行介入手术分为内科治疗组、内科观察组、介入治疗组、介入观察组,治疗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检查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介入组内与内科组内2组比较,治疗组BNP、CRP均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介入治疗组、内科治疗组的LVESV、LVEDV均较对应的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内科治疗LVEF均高于对应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介入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相比,前者LVEDd、LVEDV均低于后者(P<0.01),前者LVEF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显著地提高左室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发生,而且,这些作用在血运重建后仍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BN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8d后,观察组LVESV、LVEDV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左室功能、结构的预后关系,探讨BNP在延迟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为7~14 d,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14 d的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 ng/L;B组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结果 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三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延迟PCI后BNP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左室功能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被随机分成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测定B型利钠肽(BNP)、24 h尿量、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米力农组(χ2分别为4.006和8.274,P<0.05);两组治疗后BNP,24 h尿量,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BNP,增加24 h尿量,改善LVEF方面均显著优于米力农(P<0.01);左西孟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显著低于米力农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卫国  张隽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71-1672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各30例。用药前以及用药后1个月两组均行BNP检测、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且分别与治疗前诸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BNP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增加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及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注射液对冠心病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失代偿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病人。每组病人住院后均按照慢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治疗给予常规药物。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组在给予左西孟旦的基础上,同时使用生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在左西孟旦泵入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构成、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LVEF,LVDD,6min步行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左西孟旦泵入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注射液能加强冠心病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且低血压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辽宁省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循环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给予标准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7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改善情况,取血检测BNP、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3%vs.76.7%,χ~2=4.440,P<0.05);治疗后2组LVESV、LVEDV均显著降低,LVEF、SV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SV、LVEF、SV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BNP、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出现胸痛、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头痛、低血钾等不良症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覃俊安  张施明  林小刚 《西部医学》2009,21(9):1512-1514
目的观察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扫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46例,卡托普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36例。治疗1周~12个月后,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UG)检查,分别测定计算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乙VPWT)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CUG各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12个月后培哚普利组LEDVI、LESVI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而LVEF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能有效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发生。培垛普利与卡托普利比较,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大、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郑州广瑞医院治疗的82例AD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以rh BN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DHF患者应用左西孟旦与rh BNP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卡尼汀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提高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V、LVEDV等指标:观察组40例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2)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4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χ~2=25.806,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早期介入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患者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左室功能、结构的预后关系,探讨BNP在延迟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为7~14 d,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14 d的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 ng/L;B组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结果 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三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延迟PCI后BNP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左室功能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卡尼汀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提高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浆NT-proBNP、血清cTnI水平及死亡率影响。方法:选择符86例慢性心衰急性代偿期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标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7d后,检测两组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血清cTnI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统计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I、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cTnI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心功能、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和脑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左西孟旦静脉泵入治疗,1个疗程为14d,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IL-1β、BNP水平、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β、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肯定,炎症反应程度与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