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应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定了3种粒径硅藻土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口模膨胀比,考察了硅藻土含量和粒径对复合材料口模膨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荷和温度一定时,复合材料的口模膨胀比随着硅藻土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随着硅藻土垃径的增加而非线性提高,两者之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定了3种粒径硅藻土(体积分数为10%)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口模膨胀比(B),考察口模直径和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体系口模膨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B随着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线性下降;当载荷及温度一定时,B随着口模直径增加呈非线性提高,随着口模长径比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3.
口模直径对PP/硅藻土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是表征聚合物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应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定了3种粒径硅藻土(体积分数为10%)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MVR,考察口模直径和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体系流动特性的影响。复合材料的MVR随着口模直径的增加呈二次函数形式提高,随着填料粒径的增加而下降;当载荷及口模直径一定时,复合体系的MVR与温度呈线性函数关系;当载荷及温度固定时,复合体系的MVR与口模直径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硅藻土含量及粒径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应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量了3种硅藻土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以考察填料含量和粒径对复合体系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MVR随着温度的提高和载荷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函数形式增大;而随着填料体积分数和粒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测量了3种粒径硅藻土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以考察填料含量和粒径对复合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随着填料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当φf为10%时,复合体系的结晶度随着硅藻土粒径的增加而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形式变化。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硅藻土粒径和含量对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藻土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都有所下降,然后,两者均有轻微的提高;除个别测量点外,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当时,硅藻土粒径为7μm的填充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硅藻土改性聚甲醛(POM),研究不同含量及不同粒径的硅藻土对POM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及耐热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OM/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硅藻土在POM基体中分散性较好,且随着硅藻土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耐热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PP/硅藻土复合材料拉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硅藻土粒径和含量对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藻土体积分数Фf〈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都有所下降。然后,两者均有轻微的提高;除个别测量点外,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Фf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当Фf=10%时,硅藻土粒径为7μm的填充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塑料科技》2017,(8):59-62
在聚氯乙烯(PVC)基木塑复合材料中添加功能性材料硅藻土,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制备了功能性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硅藻土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甲醛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藻土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进一步增加硅藻土用量则其力学性能呈现下降趋势;硅藻土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能力,当硅藻土用量为25份时,吸附12 h后复合材料甲醛吸附量比未添加硅藻土时提高了88.4%,而且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量随着硅藻土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测量了3种不同粒径的硅藻土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室温下的冲击强度。结果表明,硅藻土对填充PP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明显;当硅藻土体积分数(φ)小于5%时,缺口冲击强度随硅藻土体积分数φ的增加而迅速提高,然后趋于平缓;当φ为10%时,粒径为7μm的硅藻土填充PP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硅烷偶联剂对3种不同粒径的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硅藻土复合材料,并测试了3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引入了界面相互作用参数B和黏合角θ对复合材料界面黏结状况进行量化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硅藻土体积分数的提高而降低;3种复合材料的B值在1.12~1.56之间,均小于3,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硅藻土未能增强PP;3种复合材料的θ值在57.91°~73.74°之间,与B值相比可发现,B值较大的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小的θ值,说明B值和θ值均能定量表征复合材料界面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2.
硅藻土补强NR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偶联剂Si69为改性剂,制备改性硅藻土/NR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硅藻土/NR复合材料相比,改性硅藻土/N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玻璃化温度升高,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相近.  相似文献   

13.
应用XNR-400A型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比较了ABS/HGB及PP/HGB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质。结果表明:ABS/TK 70及PP/TK 70体系熔体的挤出胀大比B均随着剪切应力τw的增大而增大。对ABS/TK 70体系,当τw>120 kPa时,其熔体的挤出胀大比增幅明显增大。ABS/TK 70体系的挤出胀大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PP/TK 70体系的挤出胀大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相同剪切应力下ABS/TK 70体系挤出胀大比随着HGB的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而PP/TK 70体系的挤出胀大比随着HGB的体积分数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将硅藻土制成硅藻土/分子筛复合材料,其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将显著提高。本文利用水洗-烧结-酸性水热系列组合处理工艺制备硅藻土/磷酸铝分子筛复合材料,同时验证外加铝源形成磷酸铝分子筛的可行性,探讨高品质硅藻土形成时的微观组织演变行为及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硅藻土的孔隙结构包括大孔、介孔和少量的微孔结构,水洗处理仅有物理提纯作用;500 ℃烧结可以疏通硅藻土壳体的孔洞,但烧结温度过高会导致管状结构的坍塌;酸性水热处理能够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磷酸铝分子筛,而且随着外加铝源的加入,硅藻土/分子筛复合材料中磷酸铝分子筛含量增加,当外加铝源为硅藻土中铝含量的1.5倍时,其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拓展硅藻土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将硅藻土/白炭黑填充到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中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RPA2000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填料的Payne效应和分散性,考察了硅藻土用量对复合材料工艺性能、力学性能、耐磨耗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硅藻土的加入有利于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能降低复合材料的门尼粘度和Payne效应,提高复合材料的硫化速度,缩短硫化时间,复合填料的补强效果较好;随着硅藻土用量的增加,复合填料容易聚集,其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而磨耗性能变化不大;当硅藻土用量10~20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张峰  李琳  周惠瑾  王小瑛 《广州化工》2012,40(15):81-83
在樟脑磺酸的手性诱导作用下,在硅藻土表面原位聚合苯胺得到手性聚苯胺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苯胺在硅藻土表面进行了原位聚合,聚合产物呈现纳米棒状态。通过测试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表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了在不同手性聚苯胺/硅藻土配比以及不同时间条件下改性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苯胺聚合量的增大以及反应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煅烧、酸化的方法先对硅藻土预处理,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90、Si69)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硅藻土增强高密度聚乙烯 (PE-HD) 复合材料。研究了硅藻土含量和改性剂含量及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KH590-硅藻土增强PE-HD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形貌结构。结果表明,KH590改性的硅藻土在 PE-HD 中分散均匀,两者间界面相容性较好,断面形态更加均匀;采用1份(质量份,下同)KH590改性2份硅藻土的改性效果最佳,拉伸强度提高了23.8 MPa,冲击强度提高了122.1 kJ/m2,并且热分解提高了10 ℃。  相似文献   

18.
用硅藻土粉体作为填料,采用全水发泡剂自由发泡制备了聚氨酯硬泡。通过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氧指数仪和万能实验机,研究了硅藻土对聚氨酯硬泡热稳定性、泡孔结构、极限氧指数(LOI)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使聚氨酯硬泡的孔径和密度增大,能提高聚氨酯硬泡的热稳定性、LOI、强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