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的:以单宁酸(TA)和三氯化铁(FeCl3)为载体材料,盐酸阿霉素(DOX)为主药,通过配位交联法制备纳米颗粒,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超声条件下将TA、FeCl3、DOX依次混合制备纳米颗粒;使用粒径仪测量粒径和PDI值,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考察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及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通过MTT法研究其在肿瘤细胞4T1上的毒性。结果:成功制备了以TA、FeCl3为载体的DOX纳米颗粒(TA-Fe-DOX)。该纳米颗粒呈类球形,粒径为190nm;在一周内保持稳定;体外释放实验证明纳米颗粒在酸性环境的释药速率高于中性环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释药特征;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TA-Fe空白载体没有明显毒性,而制备的TAFe-DOX纳米颗粒相对于游离药物DOX具有较高的抗肿瘤作用。结论:制备的TA-Fe-DOX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pH敏感释药特性,能够提高肿瘤靶向性,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海国冉  程崟家  张爱清 《精细化工》2021,38(9):1798-1807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合成直径约为100 nm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MSN)作为药物载体,采用物理包埋法和原位还原KMnO4生成二氧化锰的方法实现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MnO2的有效负载.此外,利用肿瘤靶向性功能肽(PEG-R7-RGDS)末端的氨基与醛基修饰的HMSN(HMSN-CHO)形成席夫碱,合成pH响应性纳米载药系统(DOX/MnO2@HMSN-imide-PEG-R7-RGDS).通过TEM、激光粒度仪、FTIR和XRD对合成材料形貌、粒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HMSN呈球形中空结构.DOX/MnO2@HMSN-imide-PEG-R7-RGDS在模拟的肿瘤酸性环境(pH 5.0)中具有明显快于在模拟生理环境(pH 7.4)下的药物释放行为.此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DOX/MnO2@HMSN-imide-PEG-R7-RGDS可以靶向进入宫颈癌细胞(HeLa)并快速释放DOX.与此同时,纳米载药颗粒中的MnO2和肿瘤细胞中高浓度谷胱甘肽(GSH)反应产生具有类芬顿反应效果的Mn2+.Mn2+与肿瘤细胞内过表达的H2O2反应生成?OH,发挥增强的化学动力学治疗.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化学动力学治疗与化疗相结合能对HeLa细胞产生很高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油酸聚合物(CMCS-O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对盐酸阿霉素(DOX)进行包载,载药聚合物(DOX-CMCS-O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0.28% 和65.83%.体外释药实验表明,DOX-CMCS-OA在pH值为5.0和7.4下1660 min时累积释药率分别为262.29% 和232.64...  相似文献   

4.
以含有羟基的葡聚糖(Dex)和含有羧基的硒辛酸(SA)通过酯化反应得到两亲性聚合物Dex-SA,然后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具有还原响应性的交联Dex-SA纳米胶束。该纳米胶束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61±10)nm,多分散指数为0.13,Zeta电位为(-20.3±1.4)mV,负载阿霉素(DOX)后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0.4%和58.9%。药物释放实验表明,交联Dex-SA载药纳米胶束在pH值7.4的10mmol·L~(-1) PBS溶液中的12h累计释放率为20.4%,添加10mmol·L~(-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后的12h累计释放率可达85.2%。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交联Dex-SA载药纳米胶束不仅保留了DOX原药本身的高细胞毒性,而且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交联Dex-SA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付梓  张雪静  朱利民 《精细化工》2020,37(4):779-784,792
通过耦合热氧化蚀刻与液相剥离技术制备了硼纳米片(B NSs),随后用氨基化PEG(H2N-PEG-NH2)对B NSs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聚乙二醇化硼纳米片(B-PEG NSs),再以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 RGD)三肽为单体,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引发剂制备了B-PEG-c RGD复合材料。最后,B-PEG-c RGD与阿霉素(DOX)和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共混得到DOX-17AAG@B-PEG-cRGD纳米载药复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动态光散射仪(DLS)对BNSs和载药复合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功能化硼载药复合物的流体动力学平均直径约为184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释药研究表明,DOX-17AAG@B-PEG-cRGD复合物具有近红外光(NIR)和pH双响应性以及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当体外微环境pH=5.0且存在NIR时,DOX和17AAG在72 h内的累计释放率最高达66.53%和73.01%。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二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聚氨酯(PU-COOH);PU-COOH经水合肼改性后,再与阿霉素(DOX)反应,制备了侧链键合药物的pH敏感释药型聚氨酯前药(PU-hyd-DO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前药中DOX的键合质量分数可达17.6%。在37℃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PU-hyd-DOX具有良好的pH敏感释药性能,且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对DOX无暴释。CCK-8细胞实验测试结果表明,PU-COOH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基本无毒性,但PU-hyd-DOX对MCF-7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层修饰方法制备出精氨酸修饰的磁性纳米基因载体,对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Zeta电位分析、耐酸性能、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转染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精氨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分散性好,大多呈圆球型,平均粒径为15 nm,粒径范围10~20 nm,其Zeta电位为+29.3 mV;多层修饰的纳米磁粒在pH 2.0的酸中具有很好的耐酸性能,而未处理的纳米粒子在酸溶液中发生了溶解。MTT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颗粒与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转染的结果表明,精氨酸修饰的纳米磁粒能介导pEGFP-N1质粒转染HepG2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因此,精氨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介导核酸类生物大分子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碱性催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选用持效期较短的阿维菌素作为模型药物构成缓释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二氧化硅材料的形貌、粒径、载药量进行表征和测定,同时测试其缓释性能。探讨了溶剂蒸发法和超声浸渍法两种不同载药方法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缓释载体均呈球形,平均粒径500 nm,其中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具有独特的中空介孔复合结构,超声浸渍法载药效果较好,两种载体的载药量分别为48. 89%和52. 58%,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的缓释区间较大,缓释效果较好,31 h才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红细胞负载盐酸阿霉素(DOX)给药系统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透析法考察载药系统在PBS缓冲液中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时间关系曲线图,并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以及Ritger-Peppas动力学方程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拟合。结果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与游离药物相比,载药红细胞可有效延长释药时间至48 h,且其体外释药行为较符合Ritger-Peppas方程(Qt=25.58t~(0.36)),R~2=0.9678)。结论红细胞药物载体系统可有效延长药物的释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祁秀秀  李娜君  路建美 《化学试剂》2019,41(11):1128-1132
设计并合成了含肉桂醛缩醛结构疏水性基团、荧光基团罗丹明的多功能两亲性聚合物。利用其中的疏水部分与表面修饰了疏水性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自组装,得到核-壳型pH-敏感荧光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体系具有较高的载药能力,而且能达到pH-响应释放药物的目的,同时可利用罗丹明基团进行细胞荧光成像。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该药物载体能抑制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但对人正常成纤细胞GM的生长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MOFs材料,并评价其载药性能、释药行为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MOFs载体材料,同时通过负载青蒿琥酯(Artesunate, AS)制得AS@MOFs载药体系。从AS与MOFs质量比、反应温度、搅拌时间这三方面对MOFs载药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接着通过体外释放和溶血实验初步评价MOFs的释药行为和安全性。结果:当m(AS)∶m(MOFs)为2∶4、反应温度在55℃下、搅拌时间为6 h时MOFs会呈现最优的载药性能,同时体外释放显示MOFs具有pH响应性释放行为,溶血实验结果也表明AS@MOF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MOFs材料,且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向远清  陈大俊 《化学世界》2011,52(9):534-537
以凹凸棒土/Poly(HEMA-PEGMA-MAA)纳米复合水凝胶体系为药物载体,初步研究了其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水凝胶体系对5-FU 的释放性能受体系中的凹凸棒土含量和环境pH值影响.在温度为37℃,pH=1的缓冲溶液中,5-FU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  相似文献   

13.
孟戎茜  李巧玲  晋日亚 《化工进展》2018,37(10):3980-3987
TiO2纳米结构以其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等优点,在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载体应用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结合近几年研究报道,本文将单一和功能化TiO2纳米结构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进行分类,简述了制备方法、结构表征、载药方法、释药机理等,分析了功能化TiO2纳米结构修饰结合外界刺激响应在药物缓控释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结构,功能化修饰后的TiO2纳米结构具有载药率高、缓控释效果明显、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功能化修饰结合外界刺激响应,进一步提升药物缓控释效果;而相比单一和双重刺激响应,多重刺激响应能够更好地实现局部靶向释药。最后预测该纳米结构作为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载体的研究发展方向并指出目前实现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亲水性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与一端修饰有疏水性十六烷醇的3,3′-二硒代二丙酸(DSeDP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两亲性聚合物mPEG-Se-Se-C_(16),以此为载体制备了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载药胶束,通过Raman光谱、FTIR和~1HNMR对中间体和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TEM、DLS和CMC分析发现胶束呈规则的圆球状,纳米载药胶束粒径为(198±5)nm(PDI=0.239),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79 mg·mL~(-1)。载药胶束的包封率为51.92%,载药率为9.01%。药物释放和细胞毒性研究表明,基于二硒键的纳米载药胶束有显著的GSH敏感性,能将DOX快速、完全地释放出来,对肿瘤细胞具有精确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5.
李晓静  孙文  康垚  樊江莉  彭孝军 《化工学报》2020,71(10):4808-4819
PEG化的药物递送系统(DDSs)可以通过增强药物的渗透性和滞留性(EPR)效应克服传统化疗的副作用。利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纳米粒子DOX@HAP,进一步通过偶联反应修饰菁染料(Cy),通过铜(I)催化的炔-叠氮化物环加成反应修饰PEG链,构建了纳米制剂DOX@HAP-Cy-PEG。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纳米载药体系的形貌、粒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纳米材料的药物负载量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曲线。进一步,利用DOX和Cy双通道荧光成像,监测DDSs在Hela和HepG2细胞中的摄取行为。表明DOX@HAP-Cy-PEG纳米载药体系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与示踪一体化的抗癌纳米制剂。  相似文献   

16.
杨薇  朱圆芳 《安徽化工》2018,44(3):52-54
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 NPs)的载药性能、生物相容性和pH响应的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该MS NPs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负载量可达30μg·mg~(-1),具有很好的药物载运能力。此外,这种MS NPs具有pH响应性,能够对肿瘤微环境发生响应并精准释放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细胞MTT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MS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载药后很好的抗肿瘤能力,72h后可杀灭约82%的肿瘤细胞。因此,所制备的MS NPs在抗肿瘤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任丹丹  吴梦  肖天钰  朱利民 《精细化工》2021,38(7):1430-1435,1493
以三甲基苯为模板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MPDA).通过静电吸附负载盐酸阿霉素(DOX),通过血小板膜(PLTM)仿生伪装得到PLTM-DOX@MPDA纳米粒子.采用TEM、纳米粒度分析仪、BET和UV-Vis对纳米粒子的性质、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PDA表面具有清晰的介孔结构,经PLTM包裹后的PLTM-DOX@MPDA平均粒径约为184 nm.MPDA孔径主要分布于45 nm左右,孔容为0.6232 cm3/g,比表面积高达61.181 m2/g,该介孔结构支持MPDA作为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体外释药、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LTM-DOX@MPDA具有pH响应性控制药物释放,可以实现药物缓释,可以避免巨噬细胞吞噬并且主动靶向癌细胞,可显著提高DOX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核酸适配体修饰的DSPE-PEG5000(DSPE-PEG5000-Aptamer)和DSPE-PEG2000自组装构建纳米脂质体靶向载药体系,使核酸适配体充分暴露在载体表面,提高了癌细胞对药物的摄取能力,并考察了载药体系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靶向毒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纳米脂质体靶向载药体系能选择性进入癌细胞,增强药物的抗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交联羧甲基-β-环糊精聚合物修饰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MNPs@CDP),将其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通过MTT实验来评估MNPs@CDP的生物相容性和吸附DOX后复合物(MNPs@CDP/DOX)的细胞毒性,并通过荧光成像技术观察了MNPs@CDP/DOX中DOX在HepG2肝癌细胞中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MNPs@CDP在小于30 mg/m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MNPs@CDP/DOX和HepG2细胞共培养4 h后能够在细胞中释放大量药物,并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  相似文献   

2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1∶1)的共同作用,在无水体系中制备氨基和巯基共同修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修饰前后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形态均一,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分散性良好;修饰后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形貌及分散性依然良好,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该研究为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载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