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和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筛查出疑诊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76例,均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64排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病理结果为检查金标准,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检查辐射剂量DLP、CTDIvo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检查(P0.01);低剂量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62%、68.52%、87.82%,与常规CT检查(94.76%、85.36%、95.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LDCT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减少检查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与常规CT扫描相似的检出率,是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许传军  孙贞超  邵长青  卢振明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39-114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疑诊外伤性骨折患者68例,知情同意后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建与曲面重建,由两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及骨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评价低剂量扫描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方法分别诊断肋骨骨折286处和281处,其诊断符合率为98.25%。两组扫描模式对肋骨显示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模式的加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3.46±1.13)mGy,低剂量扫描模式CTDIvol为(5.42±0.76)mGy,低剂量扫描模式较常规剂量扫描模式的CTDIvol值下降了59.7%。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模式可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具有与常规剂量扫描同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①模体研究:以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40 mAs扫描为常规剂量组;降低管电流50%,以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70 mAs扫描为低剂量组,2组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Karl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等级1~9级)进行图像重建,采用噪声功率谱(NPS)和标准差对图像噪声进行测量。②临床研究:基于模体研究结果,选取行胸部CT的受检者12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35~75岁,BMI为(23.95±0.27)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分别为60例,扫描参数同模体研究,分别采用Karl 5级迭代重建技术和FBP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2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噪声、信噪比等客观指标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指标。客观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分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①模体研究:常规剂量组采用Karl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的平均噪声均低于FBP法重建图像噪声,且随着Karl迭代重建技术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4~47.50,均P<0.01)。通过NPS曲线对比,Karl 1~9级重建图像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保持了与FBP法重建图像的噪声纹理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9, P=0.42)。低剂量组Karl 5级迭代重建图像的噪声[(6.40±0.16) Hu]与常规剂量组FBP重建图像的噪声[(6.30±0.38) Hu]较其他Karl迭代重建技术等级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34,P=0.423)。②临床研究:低剂量组的CTDIvol[(5.56±0.01) mGy]、DLP[(170.74±18.40) mGy]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11.06±0.01) mGy、(348.93±26.16)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7.7,P=0.003;t=39.23,P=0.005);ED[(2.58±0.16) mSv]较常规剂量组[(5.01±0.17) mSv]降低了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4,P=0.004)。低剂量Karl 5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与常规剂量FBP重建图像比较,噪声(升主动脉:t=0.24,P=0.38; 降主动脉:t=1.51,P=0.70)和信噪比(升主动脉:t=0.45,P=0.45; 降主动脉:t=0.08,P=0.7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纵隔窗图像(χ2=2.32,P=0.317; χ2=1.38,P=0.268)和肺窗图像(χ2=0.97,P=0.614; χ2=0.59,P=0.760)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Karl迭代重建技术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图像噪声。降低常规管电流的50%至70 mAs、采用Karl 5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FBP相同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肺炎复查患者随机分2组行64层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评价2组方法扫描的图像质量和接受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良好,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纵隔窗图像噪声略粗,但不影响诊断。低剂量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大低于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分别下降了75.8%和79.2%左右。结论:低剂量CT扫描完全可以应用于肺炎复查患者,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输尿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检出情况。结果 两组优良率、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直径<0.5 cm、直径0.5~1.0 cm、直径>1 cm结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vol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采用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CT诊断,低剂量螺旋CT具有辐射量低,有益于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kV)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顺序入组疑主动脉瓣狭窄的60例患者行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大螺距扫描组、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和常规扫描组,每组各20例,分别对3组主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常规扫描组仅3例符合TAVR术前评估要求,大螺距扫描、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组(t=17.083、16.667,P<0.05),但大螺距扫描组与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客观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用量大螺距扫描、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t=-13.645、-14.647,P<0.05),但大螺距扫描、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值,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均明显低于大螺距扫描、常规扫描组,且3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2 564.398、651.616、653.308,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低kV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的图像质量能满足TAVR术前评估,同时可大大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CT低剂量扫描迭代算法重建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案研究。方法对90例拟行腹部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按先后检查顺序分为滤波反投影常规组(A)、滤波反投影低剂量组(B)、迭代重建低剂量组(C),并对三组图像的CT值、SNR、CNR、图像主观分析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CT值、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肝脏血管扫描中不仅能够降低辐射剂量还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iDose 6迭代重建在获得高质量CT图像前提下,能否降低盆腔CT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57例行盆腔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s)及低剂量(120 kV,60 mAs)CT扫描。低剂量扫描分别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iDose 6迭代重建作为观察组;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行FBP重建作为对照组。由2位医师观察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价的主客观指标。结果:观察组辐射剂量为对照组的25.71%;观察组iDose 6迭代重建图像主客观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Dose 6迭代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CT图像质量,有助于降低盆腔CT扫描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结肠癌T分期准确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结肠镜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病人,术前行低剂量MSCTC扫描的73例作为低剂量组,其中男41例,女32例,平均(60.8±11.0)岁;术前行常规剂量MSCTC扫描的65例作为常规剂量组,其中男29例,女36例,平均(64.6±11.6)岁。所有病人均进行术前CT T分期评估。记录总剂量长度乘积(DLP)、总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剂量(ED)。以手术病理T分期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CT的T分期与手术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CT T分期评估的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2组的术前CT T分期与手术病理T分期一致性均为中等,常规剂量组的CT 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略高于低剂量组。2组≤T_2期、T_3期及T_4期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T_2期、T_3期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略低,而T_4期的这3项指标略高;低剂量组≤T_2期、T_4期的敏感度略低,而T_3期的略高;低剂量组≤T_2期、T_3期的阴性预测值略高,而T_4期的略低。低剂量组总DLP、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分别下降约67%、69%及67%。结论低剂量MSCTC联合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对CT T分期的评估影响不大,可作为结肠癌术前分期的有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4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薄层重组,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120 kV,200 mAs;B组:120 kV,150 mAs;C组:120 kV,100 mAs)后分别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组.由2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23.51±0.79) mGy,DLP(1166.38±52.78)mGy·cm,ED(17.50±0.79)mSv;A组:CTDIvol(11.78±0.38) mGy,DLP(584.68±25.47) mGy· cm,ED(8.77±0.38) mSv;B组:CTDIvol(8.34±0.13)mGy,DLP(462.87±24.76) mGy· em,ED(6.94±0.37)mSv;C组:CTDIvol(5.47±0.21) mGy,DLP(268.20±19.03)mGy·cm,ED(4.02±0.29) mSv;各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 l ~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大小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4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iDose 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 l~6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输尿管结石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情况下,在iDose6水平管电流150mAs为最低临界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剂量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常规剂量(80kV、160mAs)和低剂量(80kV、50mAs)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利用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通透性(PMB)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组的BF值、BV值及P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Ivol与DLP值分别下降68.56%和68.63%。结论:低剂量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术后及放化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1000例临床拟诊为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为常规剂量组 220mAs和使用Care Dose 4D技术低剂量组,每组各500例。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评价图像质量并做出第一次CT诊断,3个月后重新阅片并做出第二次CT诊断,分析两种扫描模式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图像质量及前后两次CT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的CTDIvol分别为18.9±0.0mGy及5.9±0.8mGy,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较常规剂量组降低68.8%;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图像评分分别为3.7±0.5分及3.6±0.6分,前后两次CT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7%(166/170)及95.2%(178/187),两组之间的图像评分及前后两次CT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有利于受检者生殖腺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不同重建方式对于3cm以内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差异性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136个肺磨玻璃结节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以肺窗重建及纵隔窗重建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差异性。结果确诊良性结节56个,恶性80个;CT纵隔窗重建法得到的诊断结论更为可靠,其诊断准确率为96.32%,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6%、96.30%、98.49%及91.37%。另外,不同病理类型肺GGN的CT征象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矫正后的检验水准P=0.008。病灶的大小及实性成分的多少与其良恶性相关,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与其病理学类型关系密切,采用纵隔软组织重建算法得到的CT图像更接近病理学改变,诊断符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结石螺旋CT低辐射量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素涵  孔曙兵  陈浩  余开湖   《放射学实践》2012,27(5):536-539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3组:标准剂量组、低剂量组1和低剂量组2,标准剂量组采用120kV,180mA,螺距0.938进行扫描;低剂量组1和低剂量组2分别采用管电流120mA、80mA进行扫描,其它扫描条件与标准剂量组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CT工作经验的医师进行影像诊断和图像质量评估,计算标准剂量和低剂量CT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测量其客观噪声值。结果:两个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比较,CT剂量指数分别减少29.7%和55.5%,低剂量组1、2对泌尿系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均为93.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和95.5%,阳性预测值分别88.2%和100%,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方面,尽管剂量降低后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所有图像质量仍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满足泌尿系结石的诊断要求,大大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降低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常规剂量 MSCT 扫描技术(Thor Routine 扫描序列:120 kV,CARE Dose 4D 120 mAs,螺距1.15,采集方式16×0.75 mm)和50例采用低剂量扫描组合方案(Lung Low Dose 扫描序列:80或120 kV,CARE Dose 4D 20 mAs,螺距1.5,采集方式16×1.5 mm;患者屏蔽防护)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穿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与安全性,两组间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总毫安秒和总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4476.06±1477.36)、(1027.18±296.19)mAs 和(391.52±140.63)、(69.44±32.78)mGy·cm,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低剂量 MSCT扫描组合方案可以明显降低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且不会影响穿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Karl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对肺间质性病变征象显示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常规胸部CT检查及低剂量CT随访的肺间质改变者67例,以常规剂量(120kVp/140mAs)FBP重建图像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低剂量(120kVp/70mAs)随访,分别使用KARL 5级、FBP重建图像为观察组(低剂量组)。在X射线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图像主观质量、肺间质性病变征象显示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其有效辐射剂量减少50.5%(t=37.94,P0.001);且Karl 5级重建图像的噪声、SNR及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FBP重建图像的噪声均显著升高,SNR及主观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肺间质性病变征象显示,低剂量组KARL 5级重建图像所显示的基本病变征象无明显视觉差异(P0.05),而FBP重建图像,在网格状及蜂窝状改变、磨玻璃影、肺气肿病变征象显示较差(P0.05)。结论降低常规剂量电流的50%、采用Karl等级5重建图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同的图像质量,肺间质性病变征象显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气体造影及窗技术在CT诊断胃肠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图像诊断肠道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疑有胃或结肠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69例)采用传统的水造影或无造影常规剂量CT扫描及常规窗位诊断,另一组(57例)采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图像诊断,以内窥镜检查为诊断标准,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2组图像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 医生对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图像的诊断自信度和正确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水造影或无造影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窗位图像.结论 充气造影低剂量CT及窗位技术诊断胃结肠病变明显优越于传统检查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增强MSCT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92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MSCT增强扫描与HRCT扫描检查,以最终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SCT增强扫描与HRCT扫描检查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9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55例。HRCT对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相、短毛刺征、分叶征检出率均高于MS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明显低于HR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增强扫描与HRCT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通过胸部模型研究,探讨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后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能谱扫描,开启GSI assit,试验组采用大螺距1.531,采用ASIR-V后重建技术(0%~100%,间隔10%)重建5mm层厚的70keV能谱单能量图像,获得A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螺距0.992,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即0%ASIR-V)重建5mm层厚的70keV能谱单能量图像,得到B组图像。肺窗图像采用骨算法、纵隔窗图像采用标准算法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肺窗肺组织、纵隔窗心脏噪声)及主观评分(5分制,1分最低、5分最高)。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A、B两组图像中肺窗肺组织噪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纵隔窗心脏噪声分别为(7.33±0.31)、(6.72±0.28)、(6.10±0.24)、(5.63±0.19)、(4.98±0.19)、(4.53±0.20)、(3.73±0.10)、(3.08±0.04)、(2.85±0.08)、(2.35±0.08)、(2.03±0.12)HU,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为(6.75±0.26)HU。A组纵隔窗心脏噪声随ASIR-V升高而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低于A组0%ASIR-V,高于A组20%~100%ASIR-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与A组10%ASI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60%ASIR-V和B组肺窗、纵隔窗图像的主观评分最高(5分),综合主客观评价,60%为大螺距能谱单能量成像的最佳ASIR-V权重。大螺距A组ED值为5.31mSv,较常规螺距B组ED值(6.84mSv)降低22.37%。结论: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成像较常规螺距能谱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结合10%~60%ASIR-V后重建技术,可降低大螺距能谱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提高综合成像质量,60%为最佳ASIR-V权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等级深度学习(DL)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结肠造影(CT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接受CTC检查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俯卧位和仰卧位两次扫描,根据扫描体位分为A、B两组。A组(俯卧位,常规组)行120 kV、剂量调制等级2扫描,重建Karl 5级图像;B组(仰卧位,实验组)行120 kV、剂量调制等级1扫描,重建DL 1~4级图像,分别记为B1~B4组。比较A、B两组平均辐射剂量及主客观图像质量。记录各组图像中肿瘤的位置,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各组图像肿瘤定位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B组平均mA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ED较A组减低约58%。A、B两组肝脏、腰大肌和脂肪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标准差(SD)值高于A组(P<0.001),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则低于A组(P<0.001);B2组上述指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和B4组的SD值均低于A组(P<0.001),S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