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级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的产物,对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为人们所瞩目。基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构建了开发区"十二五"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模式,提出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的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开发区发展的历程和国家宏观战略走势不难发现,当今开发区生存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环境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地开发区,特别是山东西部开发区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体制改革等方面严峻挑战。深刻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充分认识自身问题与制约因素,在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经济转型,是山东西部开发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理性官僚制已为实践所证明是工业社会的理想组织模式。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而全球化和知识革命的兴起又将正在进行这两种转型的我国推到了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的门槛。从整体上看,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将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社会。但在行政组织模式上,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理性官僚制。因此,重塑理性官僚制就为三重转型时期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跨库匹配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开发区设立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开发区通过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显著降低了区内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通过探究企业污染减排的内在机制,发现企业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实现污染治理,设立开发区后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污染处理能力及研发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设立开发区能够促进区内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区内环保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大规模城市的环境治理成效更为明显;高技术行业和国有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开发区整顿清理后环境治理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相比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并未体现出更好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安全的不懈追求,是推动各类安全技术与安全生产科学起源、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已进入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社会变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转型,生产领域面临着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人财物损失巨大的严峻形势,亟待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化研究,并寻求有效预防和根治生产安全事故的良方对策。  相似文献   

6.
苏州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外资参与,外资的不断进入对开发区的贸易额和营业收入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苏州开发区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转型机遇期,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外资研发机构落户苏州;推动外资产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区内企业科技含量,是苏州开发区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的开发区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重要窗口。目前,一些老的开发区在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着发展"瓶颈"问题和"体制回归"的压力;而一些新的开发区却又大多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路,缺乏创新。通过对国内外开发区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开发区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体制、环境和产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五种:管委会主导型、公司运作型、管委会协调型、中外合作型和委托管理型。同时,我国开发区建设应遵循后发优势原则、超前原则等六个发展原则,以利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我国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集聚区。笔者梳理了东北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从生态功能约束、地理区位障碍、工业化城市化空间缺乏、社会发展成本高昂和体制机制约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针对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建立林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和优化林区人口布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新权威体制的合法性危机及其改革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从全能主义的极权体制过渡到了新权威体制。在新权威体制推动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新权威体制的低政治参与、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了腐败现象蔓延,使贫富分化更加严重,其合法性危机日益明显。在利益分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权威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型是政府追求合法性的必然选择。在当前政治形势下,增量民主改革是中国新权威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型的理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为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依据。以国土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要求为基础,结合新常态经济特征,构建了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使用两种评价体系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原有规程评价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改进后的新常态评价指标体系更能全面反映情况;(2)新常态下成都经开区在土地利用状况、要素投入质量、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存在不足。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四万亿投资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高铁行业发展极其迅速,基本上覆盖了全国的线路地图。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阶段,高铁行业暂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在自身调节的同时,中国政府推出了“高铁外交”的政策帮助高铁行业“走出去”。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选取2009~2014年间共64家核心高铁行业民营企业,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与模型的选择和检验、回归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政治关联下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研究表明: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所在辖区经济目标和政绩目标会驱使他们对该地区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及行为进行干预,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投资决策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预期目标一致,促使民营企业在原本适度发展及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额外的过度投资;民营企业受到资源、政策等条件限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通常会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政治关联,而过度投资则是企业所付出的政治成本;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和过度投资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即民营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以各自的利益诉求和资源交换为基础,实现了双方的经济和政绩目标。  相似文献   

12.
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长期支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体制转轨红利、人口红利、投资红利、资源红利和外资与外贸红利逐渐消退。各项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因此,在传统红利消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着眼点上要实现从短期向长期的转变,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的转变,在转变重点上要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在转变目标上要实现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以推动新的红利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成创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现代化目前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已经开始从要素驱动进入到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并存的阶段。产业集成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实现产业能级跃迁和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旨在通过对某些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的优先发展来促动其相关性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联动”和技术集成创新,实现整个国家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确立产业集成战略是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必须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和培育产业集成的生长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驱动作用,积极完善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体制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决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还要处理好与人才、传统产业、高校科技产业、投资体系、知识和技术、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民间投资的实证分析 ,提出了与当前流行的对民间投资评价的不同观点 ,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投资体制在中国已经初步形成 ,无论从增长速度、投资规模、地区分布还是产业、行业布局来看 ,民间投资已经迅速成长起来 ,民间资本也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重要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兵团新型工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和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根据2005—2011年间兵团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数据,分析了影响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入和专业化水平呈现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兵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该文提出应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重视科技研发活动和企业改革创新,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促进兵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山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官方数据,对11市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外贸易和政府财政支出会引起经济差异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会促使经济差异缩小,消费品市场规模、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对经济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包括: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培育服务体系;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第三、努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第四、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基础平台、产业特征、投资方式、单项规模、开发区发展、政府行为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我国制造业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1:7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选取31个省份、8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视角探讨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设计:搭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技术研发力量、提高人才小高地;贯通制造业升级的通道、强化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科技产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投资对产业结构形成以及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深入研究辽宁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1985—2008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辽宁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关联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经济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对私人投资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产业投资与各产业产值有很强的关联作用,第三产业产值对各产业投资的依存度较高,辽宁产业投资应该注重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