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业集成创新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国家意志在其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文章以大飞机产业为例,对国家意志在产业集成创新中的作用展开分析,提出国家意志影响产业集成创新的四个方面:战略集成、组织集成、市场集成和技术集成,指出未来国家意志还需要与市场机制更紧密地融合,以形成我国独有的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物质基础、营造制度环境、提供内外部动力三方面有力支持了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在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创新行为由线性创新向集成创新再向开放式创新演化,创新模式由单利共生向偏利共生再向均衡互利共生演化。据此,文章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相关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3.
创新产业集群是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此,本文界定创新产业集群概念,提出创新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分析江苏创新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和发展变化,最后指出促进江苏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表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到  相似文献   

5.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的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乡村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推进乡村产业培育与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组织变革、集体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提升其战略实施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推动脱贫农户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户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支撑。从乡村产业与脱贫农户融合共生的经济性质出发,提升农户经营能力,优化机制设计,推进不同脱贫农户经营乡村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切实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6.
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目的是服务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党建创新,形成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党建新格局。新时代条件下做好产业集群党建,核心要义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党委的作用,而产业集群党委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提升引领力、服务力、整合力,进而推动实现产业集群党建的运转、赋权、有效。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是激发市场活力、发展现代产业、培育开放型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创新驱动能推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新产业发展系统的形成,它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我国产业创新驱动存在知识积累和基础研究薄弱、过分依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缺乏需求引动和制度创新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创新组织、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产业创新驱动的关联体系;从概念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构建创新驱动的内容系统;从基础研究、自主创新、市场培育和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实现产业的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是世界各国面对经济和社会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创新建设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国家间竞争的关键要素.欧美创新驱动较为成熟的国家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创新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在政策保障、创新驱动转化、人才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同时创新驱动的发展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显然,这一重大决策是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支撑的。文章从产业创新的视角,立足于《资本论》的相关论述,围绕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资本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等,对《资本论》中的产业创新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理论层面上更好地理解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10.
设计创意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一是在产业振兴层面,其可作为驱动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强劲引擎;二是在企业运作层面,其具有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路径优势;三是就社会机制及价值观层面而言,工业设计所特有的创新本质将起到重构社会经济与文化体系的战略作用。大力扶持发展设计创意产业,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品牌中的核心作用,不但可为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瓶颈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还可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最坚实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考察,灰色关联分析的实证研究表明,FDI、人力资源、科技投入是影响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而科技创新载体、知识产权、技术市场和创投资本对产业发展影响不够明显。今后在发挥宁波区位和政策优势的同时,要继续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产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产业集群主体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原因在于其选择的技术创新行为是模仿创新而非率先创新。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微观经济学为视角,通过构建利润函数模型,阐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选择模仿创新的合理之处,进一步揭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在于企业规模、产量水平、市场份额以及固定成本,以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技术创新行为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马克思增长"转变为"库兹涅茨增长",产业结构将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然而,物质资本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人力资本的贡献有下降趋势;基础人力资本是第一、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或显著性变量,而专业人力资本对第二产业增长渐具显著性;经济增长仍属于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马克思增长"。基于人力资本结构及其贡献的这种变化特征,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路径是: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推动向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第一产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产业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要由传统服务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主导的转变,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固有生命力和优势是降低交易成本、利于技术创新、形成专业化协作与分工,从而降低企业风险,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一体化的内涵是对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构成一定壁垒的一种谋求地区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思潮或行为,强烈的利益追求、政府的积极主导和良好的制度保障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因;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主要经济效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竞争力视角剖析了银行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产业状况、组织和竞争状态因素等)和指标构成内容,进一步比较、分析中外银行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指标差异在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显著基础上,提出了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以及银行业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的加大四个方面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要推手的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在推动消费方式转变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陕西文化产业在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发展机遇进行分析论证。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科技与文化融合形成的创新驱动力、“文化+”的跨界融合等都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陕西文化产业要实现突破式发展需从转变观念获得追赶超越的新模式,从产业转型面临的新理念获得发展新思路,从文化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动能获得发展新趋势,从“文化+”“互联网+”新业态获得发展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围绕“文化+”发展新型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陕西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能力开放的应用聚合及业务的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加强产业融合系统布局和顶层设计,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文化产业人才研究与引进机制,扶持本地创业团队和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一集群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通过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整合单一分散"小集群",形成整体"大产业"优势,是实现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构建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及集群企业行为。博弈结果表明,知识收益系数、成本系数、相互信任程度、群际协作风险系数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集群企业可能选择协同创新策略,也可能选择独立创新策略,但只要地方政府不加以限制,集群企业最终会选择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实现方式。客观分析辽宁“十一五”规划执行以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问题和经验,针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辽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立足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辽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核心基地,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领先区,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示范区,指出产业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辽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这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通过择取1996—2017年全国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对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在重庆市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做出合理化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对重庆市产生明显经济增收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收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通过政策红利动力驱动而产生的边际效应却趋于弱化。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进行一系列安慰剂检验,确保结论的稳健可靠。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