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采用鳙鱼制作鱼圆,用标准化条件去检测存放于冰温条件下鳙鱼鱼圆卫生指标菌落总数,据此建立鱼圆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用2.6%盐溶液浸泡保存的鳙鱼鱼圆在0~-1℃下可保存4~5天,并获得较好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加热方法和加热时间将直接影响到成品鱼圆的口感和弹性。研究采用冷水加热和热水直接加热(6、7、8、9min)两种方法将鱼圆成熟,通过理化测试和感官评价,得出鱼圆成熟的加热方法和时间是:在85℃(恒温)的热水中加热7min的鱼圆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尿素在淀粉磷酸酯制备中的作用,加入相当于淀粉质量0、2%、4%的尿素,可以使反应效率由19.7%提高到46.6%,但是当添加尿素量增加到6%时,反应效率降低至10.68%.随着尿素用量从0~6%,可以减轻淀粉在经历高温时的不良色泽,布拉班德曲线显示淀粉糊的峰值粘度由235 BU降到122 BU,糊化温度从57.8℃上升到68.6℃,降落值也从115BU减小到61 BU,尿素用量对其糊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鱼圆是鱼糜制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其制作工艺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成品在色泽、质感、形态等诸方面的质量。通过对鱼圆的原料选择、主辅料的比例、鱼糜的吸水量以及成熟温度等的实验研究,得出制作鱼圆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5.
在淀粉中加入糊化剂氢氧化钠(NaOH)、氧化剂高碘酸钠(NaIO4)和络合剂硼砂,改善了胶黏剂的干燥性能、初黏力和耐水性.实验表明:当含量(质量分数)20%的NaOH用量为5 mL、含量5%的NaIO4用量为1 mL、含量20%的硼砂用量为4 mL时,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鱼肉茸胶制品在烹饪中的应用较广泛,对烹饪中常用的鱼肉茸胶制品的调配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以苏式鱼圆为例,对其调配的主要原料进行配比实验,通过对成品色泽、口味、形态、弹性的感官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找出鱼圆配比的优化参数,并运用回归分析建立鱼圆调配的数学模型,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鱼肉在烹调加工成鱼圆菜肴时,鱼圆弹性、白度形成的机制。初步探讨了鱼圆的选料、烹调过程中的漂洗、用盐量、温度、PH值等诸因素对其弹性的影响,提出了稳定和提高鱼圆弹性、白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黏性、弹韧性和透明度为感官综合评价指标,评价了马铃薯粉丝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原淀粉粉丝最佳品质的制备条件为糊化时间4 min,糊化淀粉含量20%,水分含量50%;微波淀粉粉丝最佳品质制备条件为糊化时间4 min,糊化淀粉含量15%,水分含量50%.利用质构仪测定了原淀粉和微波马铃薯淀粉凝胶特性,原淀粉凝胶破碎强度为801.430 g,其峰面积较小;微波淀粉的凝胶破碎强度为581.310 g,峰面积较大.原淀粉粉丝烹煮时间需10min,微波淀粉粉丝的烹煮时间为6 min.  相似文献   

9.
淡水虾仁是中国菜常用的烹饪原料,虾仁上浆技术是确保虾仁菜肴嫩度、质感的有效技术工序。餐饮行业中虾仁菜肴质量的不稳定与虾仁上浆时加入的淀粉量有较大的关系。本试验研究了虾仁在添加不同水平淀粉时,虾仁的嫩度、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淡水虾仁上浆时,加入虾仁重量2.5%的干淀粉为标准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非晶态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玉米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的基础上,对其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原玉米淀粉的酯化进行对比,得出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5℃、3h、pH=8.5、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6 1,反应效率为67.47%;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40℃、3h、pH=8.0、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产物取代度为0.020 5,反应效率为85.94%。经过非晶化处理的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效率及产物的取代度都高于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1.
灌馅鱼圆是鱼茸胶体制品中别具特色的美味佳肴。通过对灌馅鱼圆制作过程中水、盐、油的添加量,三种馅心的制作与使用量,成形成菜的工艺方法的定量化和标准化的实验,得出制作灌馅鱼圆的最佳工艺流程,为烹饪实践工作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淀粉添加量、肥瘦猪肉比、微波功率对香肠的色泽、风味、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添加量9%、肥瘦比1:4、微波功率320 W时制作的香肠感官品质最好:在淀粉添加量6%、肥瘦比1:5、微波功率480 W时制作的香肠保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牡蛎制品的压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留牡蛎制品中的有效成分,将牡蛎肉直接打浆均质后,加入粘结剂等制成片剂,同时,为了更好地对牡蛎进行综合利用,将牡蛎壳粉碎后加辅料,制成钙片,可以作为钙补充剂,实验结果证明,牡蛎肉压片的最佳工艺为:选择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40min,水分质量分数控制在5%-6%,加入质量分数1%的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牡蛎壳压片的最佳工艺为:控制水分质量分数在6%左右,选用m(β-环糊精):m(麦芽糊精):m(可溶性淀粉)=1:2:4的混合辅料。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纸质方便筷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纸质方便筷的强度随紧度的提高而提高 ,而纸张纤维的长度则影响较小。干强剂淀粉和湿强剂脲醛树脂的加入量分别为 10 %和2 % (对浆 )时 ,可获得最佳的增强效果。矾土的加入对增强剂的增强有促进作用 ,加入量为 2 % (对淀粉 )即可。  相似文献   

15.
阴离子淀粉对一水硬铝石和伊利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和吸附量测定,考察了阴离子淀粉在一水硬铝石和伊利石浮选分离中的效果与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在阳离子捕收剂(DTAC)体系中,阴离子型淀粉(LSDZ)在pH=4~11的范围内抑制了一水硬铝石的浮选.当pH=6,c(DTAC):3×10-4 mol/L时,随着阴离子淀粉LSDZ用量的提高,一水硬铝石被抑制;当c(LSDZ)<40 mg/L时,活化伊利石的浮选,继续提高淀粉用量,则伊利石被抑制.结果表明:阴离子淀粉是反浮选分离一水硬铝石和伊利石的有效调整剂,LSDZ通过氢键与静电力作用吸附在铝硅矿物表面,阳离子捕收剂使矿物表面ζ-电位正移,阴离子淀粉使矿物表面ζ-电位负移,且阴离子淀粉的加入能促进捕收荆DTAC在矿物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纸质方便筷的研制(I):影响纸质方便筷强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影响纸质方便筷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纸质方便筷的强度随紧度的提高而提高,而纸张纤维的长度则影响较小。干强剂淀粉和湿强剂脲醛树脂的加入量分别为10%和2%(对浆)时,可获得最佳的增强效果,矾土的加入对增强剂的增强有促进作用,加入量为2%(对淀粉)即可。  相似文献   

17.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 ℃,反应时间2~3 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酸解法制备RS_3板栗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及了解其抗氧化性质,以信阳大板栗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抗性淀粉抗氧化性进行考察。分别以板栗淀粉乳质量分数、盐酸用量、酸解温度、酸解时间做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4种单因素参数为20%~30%、1.0%~2.0%、35~45℃、2.0~3 h时,RS_3型板栗抗性淀粉制备得率较高。选用单因素较优参数做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板栗乳质量分数25%,盐酸体积分数为1.5%,酸解温度45℃,酸解3 h,RS_3板栗抗性淀粉得率为8.72%。RS_3型板栗抗性淀粉的4项抗氧化性质试验得出高浓度的RS_3型板栗抗性淀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当板栗抗性淀粉质量浓度为10 mg/m L时,其对DPPH的清除率为45.2%,相当于6mg/m L Vc的1/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与4 mg/m L Vc相当;温度为60℃时,10 mg/m L的RS_3型板栗抗性淀粉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值63.20%;RS_3型板栗抗性淀粉的总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 ,冷法 (30℃ )合成了粘接强度高、性能稳定的瓦楞纸板用氧化淀粉胶粘剂 最佳配方是 :玉米淀粉 130g ,NaClO 37g ,NaOH 13g ,Na2 S2 O3 2g ,硼砂 0 7g ,水4 4 5mL 加入催干剂可提高其干燥速度  相似文献   

20.
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淀粉基/聚乙烯醇生物薄膜.考察了料液浓度、原料配比及增塑剂含量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耐油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最佳料液浓度为7.5%;聚乙烯醇的含量越高,共混膜的综合性能越好;当淀粉、聚乙烯醇与增塑剂的质量比为6∶6∶4时,制备的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3.3MPa和160%;偏光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其相应材料的结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