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患儿联用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时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PB)与丙戊酸 (钠、镁 ) (valproate ,VPA)药物间相互作用对二者血浓度的影响。 方法 对 117例联用PB和VPA的癫痫患儿以及 2 2 6例单用PB或VPA者血药浓度测定值按年龄 1~ 3岁、4~ 6岁和 7~ 12岁进行分组 (段 )并在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各年龄段内PB联用药组比单药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各年龄段内VPA联用药组比单药组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1) ,各年龄段间VPA血浓度比较 ,1~ 3岁组明显低于 4~ 6岁组 (P <0 0 1)。结论 癫痫患儿PB和VPA联用后 ,比单用时PB血浓度明显增加、VPA血浓度明显降低 ,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 ,增减药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USC*PACK软件建立中国癫癎儿童拉莫三嗪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癫癎患儿应用拉莫三嗪(LTG)的临床数据,并根据联合用药情况,将114个血药浓度点分成LTG+丙戊酸(VPA)组(n=56)、LTG+肝药酶诱导剂(EI)组(n=26)、LTG+EI+VPA组(n=16)及单用LTG组(n=16)。血药浓度均为临床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应用USC*PACK软件中的非参数最大期望程序(NPEM Program),推算最优的PPK参数值,并建立模型。应用此模型和USC*PACK软件中的贝叶斯拟合程序(Bayesian fitting program),对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预测;求算平均预测误差(MPE),预测误差均方(MSPE)判断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PPK模型。结果最大似然值为-192.87,LTG的最佳PPK参数值为:Ka=(1.97±1.66)h^-1;Vs=(1.07±0.89)L/kg;Kel=(0.05±0.05)h^-1。血药浓度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99,回归方程为YOBS=,=-0.09+1.05×YPRED(R^2=0.98,P〈0.001)。MPE为-0.16μg/mL,MSPE为0.28(μg/mL)^2。结论在USC*PACK软件中,应用自行建立的PPK模型和Bayes法,估算个体PK参数,再进一步算出半衰期、峰谷浓度以及调药后的峰谷浓度,甚至可以模拟出调药前后的药时曲线,满足临床上的多种需求,使得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用药模式提高到科学的个体化用药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联用与卡托普利单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10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联用,对照组卡托普利单用,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8.1%,对照组总有效率88.5%,P〈0.05。结论 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拉莫三嗪(LTG)血药浓度与疗效及剂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院门诊及住院部60例单服LTG治疗癫痫的患者,采集空腹血5 mL,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LTG血药浓度,依据LTG血药浓度将60例患者分为偏低浓度(<1 μg·mL14例)、有效浓度(1~8μg·mL-149例)及偏高浓度(>8 μg·mL-17例)3组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49例患者LTG血药浓度在1~8 μg·mL-1,其中有43例LTG服用剂量50~200 mg,有87.8%的患者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LTG对癫痫各类型发作疗效显著,对全面性发作尤为明显,在血药浓度为1 ~8 μg·mL-1时,LTG对全面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G治疗多种癫痫类型疗效明显,血药浓度在1~8 μg·mL-1时,对全面性发作疗效更好;临床上LTG给药剂量控制在50~200 mg,为相对安全有效的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USC*PACK软件建立中国癫(癎)儿童拉莫三嗪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 回顾性收集60例癫(癎)患儿应用拉莫三嗪(LTG)的临床数据,并根据联合用药情况,将114个血药浓度点分成LTG+丙戊酸(VPA)组(n=56)、LTG+肝药酶诱导剂(EI)组(n=26)、LTG+EI+VPA组(n=16)及单用LTG组(n=16).血药浓度均为临床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应用USC*PACK软件中的非参数最大期望程序(NPEM Program),推算最优的PPK参数值,并建立模型.应用此模型和USC*PACK软件中的贝叶斯拟合程序(Bayesian fitting program),对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预测;求算平均预测误差(MPE),预测误差均方(MSPE)判断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PPK模型.结果 最大似然值为-192.87,LTG的最佳PPK参数值为:Ka=(1.97±1.66)h~(-1);Vs=(1.07±0.89)L/kg;Kel=(0.05 ±0.05)h~(-1).血药浓度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99,回归方程为Y_(OBS)=-0.09+1.05×Y_(PRED)(R~2=0.98,P<0.001).MPE为-0.16 μg/mL,MSPE为0.28(μg/mL)~2.结论 在USC*PACK软件中,应用自行建立的PPK模型和Bayes法,估算个体PK参数,再进一步算出半衰期、峰谷浓度以及调药后的峰谷浓度,甚至可以模拟出调药前后的药时曲线,满足临床上的多种需求,使得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用药模式提高到科学的个体化用药模式.  相似文献   

6.
报告25例单用苯妥英钠(PHT)和12例PHT与卡马西平(CBZ)联用引起中毒的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在两组口服PHT剂量相近(P>O.05)时,单药组PHT平均血浓度为48.46±11.49μg/ml,联用组PHT平均血浓度为24.86土7.32μg/ml,口服CBZ平均剂量O.43g/d,平均血药浓度为266±1.03μg/ml。表明单用PHT致中毒时平均血浓度约为联合用药时PHT血浓度的2倍。揭示CBZ可能影响PHT的药动学,从而降低了PHT的血浓度。联合用药组PHT的中毒血浓度明显低于单药组,揭示CBZ可使PHT的毒性加强,即使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内也可诱发中毒症状。认为两药联用时,不宜用PHT的血浓度作为调整剂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依那普利并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与依那普利单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对照组予依那普利单用,用药8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6.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3.4%,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与苯那普利单用,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性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1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31例)和苯那普利单用组(30例),经过6个月治疗。结果: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浓度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左室重量指数下降等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方案间对血钾,肌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且安全和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9.
夏杰  郑铮  张其梅 《重庆医学》2015,(6):783-78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和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 OXC 组32例和 VPA 组36例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血浆 Hcy 和 ADM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并分析 Hcy 和 ADMA 水平与抗癫痫药物治疗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OXC 组和 VPA 组患者血 Hcy、ADMA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OXC 组和 VP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癫痫药治疗时间与血浆 Hcy、ADMA 水平均呈正相关(r =0.274、0.256,P <0.05)。结论 OXC 和 VPA 可引起癫痫患者血浆 Hcy、ADMA 水平升高,长期服用 OXC 和 VPA 的癫痫患者应监测血 Hcy、ADMA,及时补充 B 族维生素、叶酸有利于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崔莉  辛晓丽  孙建  潘良宇  张大维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2-2252,2281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7例,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组32例,单用恩替卡韦组35例,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后、6个月后复查HBVDNA。结果用药1个月后两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但均数无显著性差异,用药3个月后2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低于单用恩替卡韦组(P〈0.05)。用药6个月后2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但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21%,单用恩替卡韦组HBVDNA转阴率为7%,有统计学意义。用药3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89%vs57%,P〈0.05)。用药6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91%vs90%),但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恩替卡韦是一种很好的抗HBV药物。无论单用或与胸腺五肽合用均可使HBVDNA明显下降,但在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了HBVDNA转阴率,说明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用能使HBVDNA尽早转阴,提高了抗病毒的旱期应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联用对心衰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10mg/kg·d)、厄贝沙坦组(50mg/kg·d)及联合用药组(Ben5mg/kg·d+Irb25mg/kg·d),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NO和SOD显著降低(P〈0.01).MDA、ET和AngⅡ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组NO和SOD显著升高(P〈0.01),MDA和ET显著降低(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MDA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SOD高于厄贝沙坦组(P〈0.05);治疗后,贝那普利组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厄贝沙坦组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改善心衰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联用糖皮质激素(典必殊滴眼液)与非甾体抗炎药(普南扑灵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炎症反应的治疗效果,探讨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的方法。方法将153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使用滴眼液。典必殊组:单用典必殊液四周;普南扑灵组:单用普南扑灵四周;联合用药组:先联用典必殊和普南扑灵一周,后三周单用普南扑灵。3组在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症状、体征并进行综合评分,测量房水闪辉和眼压。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时联合用药组综合评分明显低于两单用药组(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时联合用药组房水闪辉值均明显减少于两单用药组(P〈0.05)。与术前比,典必殊组术后第14、第30天眼压增加(P〈0.05),普南扑灵组和联合用药组间眼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联用典必殊和普南扑灵后再单用普南扑灵比单用典必殊或普南扑灵抗炎效果好,是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和避免眼压升高的较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氨氯地平)40例,B组(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组与联用组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D中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2因子评分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显效率86.8%,明显高于单用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联用组在治疗1、2、4周末时HAMD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两组治疗后在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两因子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TESS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疗效,并迅速改善焦虑、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科门诊明确诊断的CVA患儿共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分别予以口服孟鲁司特钠+吸入丙酸氟替卡松(Mon+Flu组)、单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Flu组)、单用口服孟鲁斯特钠(Mon组)。观察用药8、12周后3组患儿的咳嗽症状、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24周随访患儿咳嗽症状的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8周后,Mon+Flu组咳嗽评分(1.1±0.7)明显低于Flu组(1.7±0.8)、Mon组(1.6±0.8)(t值分别为4.973、4.353,均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05);Mon+Flu组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93.4±15.8)明显高于Flu组(87.4±11.0)和Mon组(86.5±9.8)(t值分别为2.804、3.315,P〈0.05),最大呼气流速(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9.8±15.4)明显高于Flu组(84.9±13.4)和Mon组(85.1±12.3)(t值分别为2.126、2.124,P〈0.05),后两组间FEV,%、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5、0.082,P〉0.05)。②治疗12周后,3组患儿咳嗽评分、FEV,及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③3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026,P〉0.05);④3组患儿复发率不全相同(x。=10.445,P〈0.05),即Mon+Flu组(3.85%)和Flu组(5.26%)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低于Mon组(17.33%)(X。=7.428、5.505,均P〈0.05),而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8周时疗效优于单用,但在用药12周后联合用药不再具有优势。联合用药与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复发率相当,均低于单用孟鲁司特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4例)和贝那普利单用组(30例)。贝那普刹单用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组联用罗格列酮4mg/天,共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空腹血糖(FBG)、24h尿蛋白量(Upr)、尿β2-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SBP、DBP、TC、TG、LDLC、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中Upr、us—CRP、Scr在治疗后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FBG、us—CRP、Scr、Upr、尿β2-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提示两药联用在延缓DN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5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口服固定量的阿托伐他汀及银杏叶片,单药组仅口服固定量的阿托伐他汀,持续6周后,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的血脂。结果与用药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外周血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的TG降低幅度和HDI。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单用药组(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可以更全面地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缬沙坦联用或单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20-200μg/min)103例,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35例,联合用药组36例,对照组32例,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缬沙坦组、联合用药组UAER均降低。联合用药组UAER降低幅度大于缬沙坦组(P〈0.05);缬沙坦组、联合用药组Ccr均增加,联合用药组Ccr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血TC、LDL-C均有降低(P〈0.01),且下降趋势与治疗时间呈正比;联合用药组CRP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趋势与治疗时间呈正比。结论采用缬沙坦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在烧伤患儿手术前用药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烧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每组15例。患儿入室后给予咪唑安定0.2mg/kg肌注,入睡后静注盐酸戊乙奎醚10μg/kg或阿托品10μg/kg。给药5min后开始全麻诱导。结果:A组HR较稳定,B组术中及术毕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A组小儿体温轻度变化,B组小儿体温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颜面潮红、SpO2和分泌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使HR稳定和体温变化小的特点,是烧伤患儿较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钠(valproateacid,VPA)对吡柔比星(pimmbicin,THP)抑制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fB-cell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ST-1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THP单药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对Raii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筛选出最佳联合作用浓度的THP与VPA联合作用于Raii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通过Real-timePCR、WestemBlot检测不同组合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VPA(0.25、0.5、1、2、3、4、5mmol/L)、THP(0.1、1.0、2.5、5、10μmol/L)对Raji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THP单药组.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VPA和THP单药组。Real-time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0.25mmol/LVPA+2.5μmol/LTHPl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药组.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单药组.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及THP对Raji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低浓度的VPA联合不同浓度THP对Raii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显著增强。VPA联合THP一定程度上通过促进凋亡进而抑制了Raii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