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正平  陈兴娟 《化学工程师》2004,18(5):13-14,22
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制备是由二步反应完成,本文对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佳合成聚氯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工艺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温度为60-65℃,时间为4h,n(NCO):n(OH)=3,催化剂为物料总量的0.4%,第二步反应温度为70.75℃,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金  孙芳  杜洪光 《粘接》2009,(7):37-4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烷羟基硅油(SD9134)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UV固化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PSUA)。探讨了原料、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以烷羟基硅油SD9134和IPDI为主要原料,DBTDL为催化剂,其加入量为0.05%~0.1%,反应前3步在20~40℃下反应,第4步反应温度不超过70℃,并通过IR和GPC表征了PSUA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聚醚二元醇、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重要的紫外光固化用基础材料-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PUA)。详细介绍了合成原理及合成方法。讨论了合成过程中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进程的影响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其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结果表明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第1步反应在60-70℃下进行,反应约4h,第2步反应控制在80-85℃下进行,反应3h,催化剂用量占总质量的0.2%。该预聚体在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烷羟基硅油、丙烯酸为原料,由酯化反应直接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的有机硅丙烯酸酯.研究了阻聚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对苯二酚和氯化锡用量分别为0.8%和1.5%(质量分数),120℃反应16h,产率可达到86.3%。FTIR和NMR表明产物结构为有机硅丙烯酸酯。其紫光固化研究表明合成产物的紫外光固化时间为35S。  相似文献   

5.
王雪琴  夏萍  蔡彦 《粘接》2010,31(10):44-47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一聚氨酯复合乳液(PUA)。HEMA作为交联剂引入到聚氨酯主链上,利用核壳交联制得复合乳液。研究了不同的合成工艺、丙烯酸酯单体、DMPA及HEMA含量,引发剂种类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将丙烯酸酯单体溶胀于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再进行聚合可大大提高乳液的稳定性;采用1.0%~12%的AIBN为引发剂、DMPA质量分数为4.5%、HEMA质量分数为4.0%~4.5%、丙烯酸酯单体质量分数为30%时,可制得外观及稳定性良好的PUA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6.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羟基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不同的方案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物,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投料比、加料顺序、聚醚种类以及羟基丙烯酸酯的结构等因素对合成反应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路线Ⅱ工艺比合成路线Ⅰ工艺反应更快,且合成PUA预聚物反应可分两步进行,第1步反应在55~60℃,第2步反应在80~85℃;同时NCO/OH摩尔比等于1或稍大于1是较为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作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官能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乳液,并用水性聚氨酯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了改性。研究了搅拌速度、引发剂、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的含量对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引发剂、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的含量分别为0.8%、0.3%和40%的条件下得到的乳液的稳定性、外观较好,黏度为88mPa㈦漆膜柔韧性好,附着力为一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水性塑/塑复膜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和单体预乳化工艺制备了一种塑/塑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复膜胶(GH-5142)。研究了聚氨酯加入工艺、丙烯酸酯单体类型、配比、乳化剂体系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占乳液总量的2%,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5,乳化剂用量15%-2.0%,所得复膜胶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溶剂型聚氨酯鞋用胶粘剂,探索了合成的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胶粘剂采用PBA2000、BDO、TD180/20在溶剂丁酮下合成预聚体。最优条件为:扩链剂BDO与PBA摩尔比为0.4,异氰酸酯指数R控制在0.98-0.99范围,丁酮为首选溶剂,以二乙烯三胺和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复合催化剂,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3h。合成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剥离强度和综合性能,添加(0.2-0.3)%的固化剂JQ-6能提高胶粘剂的最终剥离强度(20-30)%。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乙二醇改性环氧E-44树脂,改性后E-44与α-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由单因素实验确定反应条件如下:第一步反应温度为9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95℃,聚乙二醇与环氧树脂的物质的量比为0.20:1,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用量为2.0%,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用量为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成功。由改性预聚体配制的胶粘剂粘度减小,拉伸剪切强度可达5.95MPa,180°剥离强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型鞋用不黄变热塑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一步法合成工艺,探索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聚酯(PBA)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最佳反应时间为5~10min、反应温度为100~115℃、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量(质量分数)为0.5%、n(-NCO)/n(-OH)为1.03~1.05、后熟化时间为4~10h及后熟化温度为120~140℃;合成出了一种具有结晶度高、结晶速度快、耐热性好、剥离强度高、稳定性好、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的新型鞋用不黄变聚氨酯胶粘剂。  相似文献   

12.
以乙醇胺盐酸盐(2)为原料,与丙烯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丙烯酸氨基乙酯盐酸盐(3),中间体无需分离,在三乙胺作用下,经三光气羰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1,AOI)。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得出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乙醇胺盐酸盐)∶n(丙烯酰氯)∶n(三乙胺)∶n(三光气)=1∶1.2∶3.0∶0.45,第一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h,在该条件下反应总收率为72.5%,GC纯度99.5%。  相似文献   

13.
韩君 《粘接》2012,(3):67-70
以丙烯酸异辛酯(EHA)和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交联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考查了各单体用量对压敏胶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软单体质量分数为85%、MMA质量分数为5%、AA质量分数为6%和HPA质量分数为4%时,PSA综合性能优异,可满足反光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接枝单体,对SBS进行接枝改性。在SBS主链上引入极性基团后[1],提高了SBS胶粘剂对极性材料的粘接性能;改善了与纳米碳酸钙(nCaCO3)粒子的相容性。探讨了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及各组分加入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0#汽油、碳酸二甲酯(DMC)、乙酸乙酯(EAC)为混合溶剂,加入5.3%的AN、0.45%的CHP、4.5%的MMA与BA混合物(mMMA:mBA=3:1)、2.4%的nCaCO3,制备的接枝改性胶粘剂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梁文庆  唐宏科 《粘接》2010,31(7):48-50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乙酸乙烯酯为主要单体,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性能优良的醋丙乳液纸塑复合胶粘剂。着重讨论了单体的选择、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以及功能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45:50~50:45,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功能单体用量为6%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李镇江  梁玮  张林 《化学与粘合》2012,(4):16-18,7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丙烯酸(AA)及缩水甘油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羟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物,探讨了相关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PUA的结构。考察了用此预聚物为基体树脂配置的胶黏剂的粘接性能,与常规的丙烯酸羟丙酯封端的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紫外光照射20s时其拉伸剪切强度提高了130%。  相似文献   

17.
洪培萍 《广东化工》2014,(18):1-2,15
本实验采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预乳化聚合工艺制备了稳定的无皂丙烯酸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对使用不同乳化剂用量、玻璃化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的丙烯酸乳液性能进行测定;并对制备的乳液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5~80℃,搅拌器转速为150~250 rad/min为丙烯酸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梁文庆  唐宏科  胡应燕 《粘接》2010,(11):53-55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醋酸乙烯酯为主要原料,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性能优良的醋丙乳液纸塑复合胶粘剂。讨论了单体的选择、VAc用量、引发剂、乳化剂以及功能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AC用量为45~5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功能单体用量为6%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丙烯酸酯结构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桂武标  马燕  袁挺 《粘接》2009,(1):44-47
以氯磺化聚乙烯为弹性体,用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改性,使胶粘剂固化形成半互穿网络,提高了丙烯酸酯胶粘剂的耐热、耐水等综合性能。本文就弹性体、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引发剂和硅烷偶联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研制的胶粘剂综合性能优异,其室温拉伸剪切强度为24.2MPa,120℃为16.3MPa,90℃水中浸泡96h后仍高达201MPa。  相似文献   

20.
蔡婷  艾照全  鲁艳 《粘接》2012,(10):64-6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性单体以及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合成了固含量为41%左右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可聚合乳化剂(F-6)、NMA和反应温度等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有影响。当反应温度为85℃左右、F-6用量为0.5%和NMA用量为0.25%时,合成的丙烯酸酯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