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结合我国目前的硅微粉和微硅粉的生产现状,主要简述了硅微粉和微硅粉在生产过程中与硅化工生产的联系,简要介绍了硅微粉,微硅粉和硅的生产工艺,并把硅化工中的工艺与硅微粉和微硅粉的生产工艺相互联系,得到一整套的生产工艺路线,使硅化工中的废渣得以利用生产出微硅粉和硅微粉。经过研究表明,硅微粉和微硅粉的生产工艺中与硅化工中的工艺紧密联系,并且硅化工中的生产中的废渣可以有效地生产出微硅粉和硅微粉,可以更有效的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种硅粉、偶联剂KH-550用量以及改性硅粉C/炭黑N550配比对NR橡胶综合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硅粉A的硫化胶体积电阻率最小,3种硅粉的补强性均不如炭黑N550,硅粉C的补强性较好且与普通碳酸钙的补强性相差不大;偶联剂KH-550用量为硅粉C用量的4%时,改性效果较好;随着硅粉C用量的增大和炭黑N55...  相似文献   

3.
将微硅粉与聚丙烯(PP)按质量比25∶75进行混合,在19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制得母粒,再将母粒按微硅粉质量分数为0~25%与PP配成微硅粉/PP共混物,在共混物中加入质量分数5%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初生纤维,初生纤维经拉伸、热定型制得微硅粉改性PP纤维,研究了微硅粉/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改性PP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微硅粉/PP共混物为非牛顿流体,低含量的微硅粉可以降低PP树脂的黏度,提升PP加工流动性;PP-g-MA的加入增强了微硅粉和PP的相容性,微硅粉质量分数小于20%时,微硅粉能均匀分散到PP中;微硅粉的加入,降低了微硅粉改性PP纤维的接触角,但使其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当添加微硅粉质量分数为15%时,微硅粉改性PP纤维的接触角为81.99°,断裂强度为4.60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2.78%。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硅粉和氯氧镁水泥制备了不同微硅粉掺量的微硅粉-氯氧镁水泥,研究了微硅粉掺量对微硅粉-氯氧镁水泥抗压强度、耐水性和耐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微硅粉-氯氧镁水泥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n(MgO):n(MgCl2):n(H2O)体系物质的量比为7:1:15时,氯氧镁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耐水和耐硫酸盐软化系数分别为78.85 MPa、0.72和0.76;当微硅粉掺量为30%时,其抗压强度、耐水性和耐硫酸盐腐蚀性能达到最佳,抗压强度达到了83.45 MPa,软化系数分别为0.74和0.78;微硅粉-氯氧镁水泥强度和耐水性能提升原因是微硅粉的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特性.此外,使用工业废弃物微硅粉制备微硅粉-氯氧镁水泥可以明显降低氯氧镁水泥材料的制备成本,提高微硅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任英杰  孙银蕾  文彬  杨丹红 《应用化工》2013,(4):587-590,595
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反应过程中硅粉质量、硅粉粒径及一氯甲烷流量对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粉中杂质含量升高,反应出口气体中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含量随之降低,硅粉中的Fe含量是影响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主要因素;较小的硅粉粒径有助于反应初期缩短诱导期,但随反应的进行,硅粉的转化率和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含量会下降;增加一氯甲烷流量,反应诱导期增长,硅粉转化率和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含量均减小,但较小的流量在反应后期会出现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含量严重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世鹏  铁生年 《硅酸盐通报》2018,37(11):3563-3569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微硅粉结构组成、元素存在状态的影响,以冶金硅系产业回收微硅粉为原料,采用水洗磁选、水流分级、微波酸浸、700℃煅烧自然冷却、700℃水淬急冷、800℃煅烧自然冷却、800℃水淬急冷对微硅粉进行实验处理,得到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微硅粉样品.通过XRD、SEM、TEM、XPS对微硅粉样品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存在状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水洗磁选、水流分级和微波酸浸处理微硅粉只去除了微硅粉中部分Fe3 O4、游离碳和金属氧化物杂质;高温煅烧微硅粉改变了微硅粉结晶状态,在800℃时,微硅粉由无定形的玻璃相转化为方石英相.通过对微硅粉元素拟合分析,发现微硅粉中除含有SiO2外,还有化合物(SiO2)0.694(Na2 O)0.306、(K,Ca)2[Mg4.3 Fe0.7][Si7.2 Al0.8 O22](OH)2、Mg3 H2(SiO3)4,并存在少量CaO、MgO等矿化剂.  相似文献   

7.
硅粉的硅烷化对水泥砂浆阻尼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铁军  欧进萍  李家和 《硅酸盐学报》2003,31(11):1125-1129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硅粉进行了表面改性。用粘弹谱仪在-30~30℃和0.1~2 Hz条件下测定了在水泥砂浆中掺加硅粉和改性硅粉后水泥砂浆的储存模量和损耗因子;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对掺硅粉和改性硅粉的水泥砂浆试样进行了微观分析;最后对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硅粉与未改性硅粉相比,使水泥砂浆的损耗因子提高了20%~200%、储存模量提高了10%~20%;微观分析显示:硅烷偶联剂中的X基水解与水泥水化产物CH凝胶形成氢键后脱水形成硅氧键,这种网络搭接结构是提高硅粉水泥砂浆损耗因子的主要原因,而聚合物的减水和填充作用使得硅粉水泥砂浆的储存模量略有提高。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有机和无机材料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硅粉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硅粉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粉末的工艺因素(包括硅粉粒度、氮化温度、成型压力、稀释剂含量等),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测定和观察了氮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硅粉在流动氮气氛下,高于1200℃氮化产物中氮含量明显增加;在氮化反应同时还伴随着硅粉的熔结过程,它阻碍硅粉的进一步氮化,其影响程度与氮化温度、氮化速度,素坯成型压力及硅粉粒度等工艺因素有关.在硅粉素坯中引入氮化硅作为稀释剂,提高了硅粉的氮化率,使产物中残留硅量降低;同样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适当热处理制度(如分段保温、慢速升温),达到硅粉的完全氮化.在生产中批量合成了含氮量为32.5%,残留硅量为0.05%,主要为α相,含少量β相的针状、柱状的氮化硅.  相似文献   

9.
张韶红  铁生年 《硅酸盐通报》2017,36(7):2243-2248
采用焙烧法除去微硅粉中游离碳杂质,同时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微硅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随焙烧温度升高呈下降、稳定、再下降、最后稳定的阶梯型变化趋势,焙烧温度大于950 ℃,微硅粉中游离碳含量、SiO2含量以及微硅粉失重率趋于稳定,分别为0.05%、83.78%、4.82%.焙烧过程中微硅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微硅粉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逐渐增大,从焙烧前的0.490 μm增大到1050 ℃焙烧2 h后的0.817 μm;微硅粉圆度随焙烧温度升高而下降,以850 ℃为界,焙烧温度低于850 ℃微硅粉保持原始的球状形貌,焙烧温度高于850 ℃微硅粉颗粒逐渐变为无规则块状;比表面积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大,焙烧温度大于850 ℃微硅粉开始结晶,比表面积随之迅速下降直至无法测得.  相似文献   

10.
利用SHPB试验设备对硅粉粉煤灰双掺混凝土(SFFAC),进行冲击试验,通过改变硅粉和粉煤灰的掺量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硅粉的加入对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改善,较理想的硅粉掺量为16%。同时还可以发现,粉煤灰的加入不仅不会降低硅粉混凝土的强度,还能提高混凝土工作性,与素混凝土相比,硅粉粉煤灰双掺混凝土(SFFAC)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1.
提高浇注聚氨酯耐热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提高浇注聚氨酯耐热性的几条途径,(1)MOCA与TMP并用作为扩链剂,(2)用部分秋兰姆或二乙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锌硫化促进剂;(3)填加无机耐热填料石英粉,试验结果表明:MOCA与TMP并用作为交联剂及填加无机耐热填料石英粉可提高聚氨酯耐热法。  相似文献   

12.
对比等径棒球介质与传统圆球介质在煤磨中使用情况,等径棒球研磨介质在增产、节能和提高粉体 制备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徐锦标  王福 《中国陶瓷》2012,(2):39-41,52
使用燃烧合成的β-Si3N4粉体做原料,以MgO-CeO2体系为添加剂,通过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套管。研究了原料起始粒度、升温制度对产物相对密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烧结产物的性能特征和使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原料起始粒度为1.02μm时烧结产物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采用多段烧结制度,不但可以提高产物的致密化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氮化硅陶瓷的高温机械性能。分段烧结保证了产物中棒状Si3N4颗粒的生长条件,并提高材料的韧性性能。优化配方后烧结的氮化硅陶瓷套管,在多次浸渍高温铝液后不开裂,适用于炼铝用的保护套管。  相似文献   

14.
陆小荣 《江苏陶瓷》2007,40(4):28-30
从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和特点,介绍了BT-9300S激光粒度分布仪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在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快速测量和有效控制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OPNA树脂炭素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细石墨粉和超细焦炭粉为原料,分别以COPNA树脂、热塑性酚醛树脂以及二者按质量比为3:2的复配树脂为粘结剂,在100MPa下成型,按一定的升温程序在真空烧结炉中烧结,测定样品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拉伸强度、气孔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复配树脂的粘结效果最好,COPNA树脂次之,且含量在30%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喷粉是电冰箱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喷粉线的产能相对较小则会制约公司扩大生产能力。本文对通过提高喷粉线输送悬链速率来提高喷粉线的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BPO 引发以及光/BPO 复合引发在碳酸二甲酯(DMC) 本体氯化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BPO 添加量及光功率的增加, 氯化反应速率加快, 且BPO 的添加量以不超过4g/molDMC为宜, 过量的BPO 在反应中会促使生成的固体光气分解。  相似文献   

18.
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中提高磷收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两套磷酸装置,磷回收率仅为91%左右,达不到设计(大于93%)要求。介绍公司通过提高转化率、洗涤率来提高系统磷收率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使磷收率提高到94.5%以上,全年可节约矿粉约3000t,年成本降低18万元。  相似文献   

19.
Co2O3的理化性能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氧化钴的理化性能对ZnO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论述了Co2O3的热特性对压敏陶瓷烧成工艺产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从理论上探讨了氧化 中所含杂质Fe、Cu,Na等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不利作用。提出了控制的上限,并试制出一种用于氧化锌压敏陶瓷的性能优良的Co2O3粉体。  相似文献   

20.
We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flow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ultiple formulations of pharmaceutical powder blends. Ten formulations were tested, consisting of two excipient sets, two active preparations, and a variety of food-grade additives including magnesium stearate (MgSt), and ionic and conductive materials such as ascorbic acid, talc, sodium carbonate, colloidal silica and TiO2. Electrical impedance, flow index and dilation were independently measured for all of the blends, and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very pair of these three propert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flow and dilation has been observed before; we fi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re i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index or dilation and impedance. This indicates that cohesive powder behavior depends on powder electrical properties, raising the questions of whether additives such as MgSt affect friction and conductivity per se and what mechanism and phenomenon links cohesion and condu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