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工业技术   25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堆本体抗震试验中流体对流效应、脉冲效应和堆本体结构响应的准确性,需保证重力、流体与固体惯性力、结构弹性力和结构应变的相似性。本文从固体结构的振动方程、不可压牛顿流体的动力学方程、流固交界面的边界条件和环形柱体域内液体线性晃动的动力学公式出发,基于控制方程的量纲分析法,推导了考虑液体晃动效应的堆本体地震响应动力相似关系。基于上述相似关系建立了堆容器堆内构件和堆容器内自由液面流体域的缩尺模型,通过有限体积法分析堆容器堆内构件原型和缩尺模型中液体的晃动固有频率、晃动波高、压力以及液体晃动对堆容器支承裙的倾覆力矩。结果表明本文动力相似关系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堆本体缩尺模型的抗震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庆油田气井深入开发,积液井数逐年增多稳产难度增大,但常规柱塞排水工艺需关井等待柱塞下落,关井时间长,影响气井产量,同时井筒中的液体灌入地层,造成近井地层气相渗透率下降,形成"水锁",影响气藏采收率。为此,设计了连续排水型柱塞,采用分体式结构,柱塞与密封件井底吸合组成密封柱塞上行举液,到达井口时柱塞与密封件分离,实现柱塞套与钢球分别先后下落,且下落过程中井筒中的气液两相流可通过钢球周围和有中心通道的柱塞套向上流动,减少柱塞下落阻力,提高下落速度,以缩短关井时间;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柱塞的内外部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了柱塞密封性。改进后的连续排水型柱塞可实现不关井连续排水,柱塞密封性良好,可延长气井生产寿命、改善气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与浅部相比,深部巷道特别是千米深井采动巷道,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导致巷道围岩变形大、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目前的理论不能科学解释深井采动巷道的围岩劣化、大变形与破坏机理。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理论已经成为煤炭深部开采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采用现场调研与试验、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从应力强度比出发,并考虑偏应力和梯度应力,提出了采动系数的概念;从力学本质和工程应用的角度明确了巷道强采动和大变形的概念,探讨了其科学内涵,并初步提出确定了强采动和大变形的量化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深井强采动巷道围岩所处应力环境及其大变形特征,初步提出了深部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大变形理论框架。其核心思想是巷道围岩结构运动、围岩劣化、梯度应力和偏应力诱导围岩裂隙扩展、软岩流变与结构性流变大变形、破裂岩体长时扩容;基本问题包括深井采动巷道围岩应力路径、考虑应力路径的偏应力和梯度应力对巷道围岩的作用机理、巷道围岩锚固承载结构流变大变形、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等。偏应力和梯度应力导致巷道浅部围岩张拉劈裂扩容和承载区围岩剪切滑动,且承载区围岩剪切滑动对浅部张拉劈裂围岩产生向巷道内的推力,扩容与推力导致浅部锚固体出现结构体滑移流变和整体性的挤入。由传统的软岩流变上升至软岩流变与锚固体结构性流变大变形。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包括上覆岩层大结构失稳导致的整体移动大变形和松动圈内破裂岩体运动失稳大变形。提出的深部采动巷道围岩流变和结构失稳大变形理论从深部环境、深部岩体及强烈施工扰动相互作用出发,揭示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场时空演变规律和大变形与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不同水源中GⅡ型诺如病毒(NoV GⅡ)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 ,对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10份疑似引起诺如病毒中毒的水样进行NoV GⅡ检测。方法以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纤维素膜-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富集病毒,对取样体积、病毒洗脱条件、PEG终浓度及PEG沉淀条件等进行了优化,提取病毒RNA、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通过外加MS2计算方法的回收率,评价所建方法对水样中诺如病毒的回收效果。结果建立的方法对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 G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60.1±8.0)%、(22.0±6.5)%和(35.7±8.1)%,10份送检水样中3份检出NoV GⅡ。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适用于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 GⅡ的检测,饮用水被NoV GⅡ是引发某市人员中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桂林月柿为原料发酵酿造柿子醋,并将壳聚糖、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作为复合澄清剂,探究其澄清效果及稳定性。以柿子醋的透光率为澄清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复合澄清剂的添加比例、添加顺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柿子醋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澄清剂添加的顺序:先以壳聚糖对柿子醋进行澄清处理,再以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对澄清液作酶解处理,柿子醋的澄清效果较优。壳聚糖添加量为0.5‰(W/V),温度为45℃,时间为6h时,其透光率达到86.6%;经40℃水浴12h,添加酸性蛋白酶量为200mg/L时,其透光率达到89.8%;然后在50℃水浴12h,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0mg/L时,澄清效果最佳,最终柿子醋的透光率达到91.9%。  相似文献   
6.
7.
为进一步提升白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研究白酒企业内部成本信息泄露风险及防范措施。选择层次分析法多层次、多因素总结了以下6种常见的数据泄露事故:黑客窃取数据、员工失误、员工有意泄露、通信风险、网络诈骗、电邮泄露,统计白酒企业各金融业务风险,提出如下防范措施,从制度、职责、流程、标准、考核5个方面("五位一体"),健全失泄密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参照国家保密部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保守国家秘密的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设置权限管理,加强防护工作,从数据源头对邮件进行高强度加密,重视人员的管理也是金融信息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8.
侯双明  高嵩  张蕾  李楠  朱亚光 《硅酸盐通报》2020,39(5):1573-1577
为提高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分别通过焙烧和机械研磨对赤泥基复合粉体进行活化处理.结果表明,600℃煅烧180 min制备的胶砂试件28 d抗压强度最大,为27.0 MPa,对比未煅烧处理的赤泥粉体混合物,抗压强度提高了15.3%.机械研磨300 s制备的胶砂试件28 d抗压强度最小,为20.2 MPa,比研磨60 s制备的试件抗压强度降低了16.8%.热活化可以提高碱激发材料的强度但需要控制煅烧温度,赤泥本身较细不需要研磨活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费舍尔线性判别(FLDA)及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NN)模型,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小米产地溯源的可行性。PCA分析显示,除山西、河南、黑龙江3省的样品差异较小难以区分外,其余8个省份的样品均能清晰区分产地。FLDA和MLP-NN分析均能识别出小米样品产地,但MLP-NN识别效果优于FLDA,两个模型对预测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2.3%,84.6%。以上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有效应用于小米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0.
为解析北部湾海域及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多样性特征与安全风险,本研究采集了北部湾茅尾海养殖区域海水和水产经济动物样品,利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对所采样品进行海洋弧菌的分离和纯化,共分离获得109株疑似弧菌菌株。通过16S rDNA和特异功能基因toxR的PCR扩增并测序鉴定,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0株,检出率为18.3%。此外,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还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和tdh基因序列都存在水平基因转移现象,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对20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td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4株携带了td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0%,易引起食物中毒,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威胁较大。因此,本研究建议采用PCR技术开展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种属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准确评估北部湾区域海水及其水产品的卫生安全性,降低爆发水产养殖业病害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