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延年  侯东辉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F0003-F0003
2003年,深圳市中医院参与了WHO/中国控烟能力建设项目之子项目工作。三年来.他们以全院医务人员为干预目标,探索深圳市医院控烟模式。制定了“《深圳市中医院关于禁止吸烟的暂行规定》奖惩制度”,通过开展创建无烟医院和表彰无烟先进科室,举办控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在全院医务人员中积极倡导戒烟:利用“5.31”世界无烟日.开展控烟宣传活动,组织医务人员和广大市民签名助控烟: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戒烟门诊.开设戒烟咨询热线;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中小学生的吸烟状况及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以开展无烟学校创建为载体的控烟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开展无烟学校创建为载体,利用讲座、同伴教育法、大型签字宣传活动和板面展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控烟干预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学生的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调查1 332人,尝试吸烟率为15.13%,男生尝试吸烟率(26.70%)高于女生(3.96%)(χ2=129.69,P<0.01);干预后,学生控烟知识平均得分由5.06分提高到9.81分(t=4.629,P<0.001),对控烟知识的知晓率均比干预前有所提高(P<0.01或P<0.05),对控烟的正向态度和行为,除了“吸烟对异性有吸引力”一项外,其余项比干预前都有所提高(P<0.01或P<0.05)。结论 无烟学校创建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控烟干预的有效措施,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拒吸第一支烟和劝朋友家人戒烟的正向信念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吸烟情况及对控烟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控烟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多级抽样方法,在控烟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县一中全部在校学生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干预措施包括学校领导在全体师生会上宣布创建无烟学校活动、教师率先戒烟、开展讲座、同伴教育和"远离烟草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签字活动等.结果 基线调查1 645人,尝试吸烟率为30.46%(501/1 645),男生尝试吸烟率(58.50%)高于女生(3.12%)(P<0.01).干预后,学生控烟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5.13分提高到9.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预防吸烟的态度和行为除吸烟对异性有吸引力、朋友递烟坚决不吸并劝朋友不吸2项外,其他5项干预后正向回答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3项预防吸烟的环境支持率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结论 无烟学校创建活动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控烟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抵制烟草的能力,树立正向态度.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措施及途径.[方法]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综合治理,对三门峡市准三级医院进行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和提供戒烟服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试点医院环境洁净,无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由干预前的7.80%下降到干预后的4.94%,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大于12分(满分20分)的比例(88.27%)明显高于干预前(53.62%),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如何开始规劝病人戒烟、如何为戒烟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如何帮助病人减轻戒断症状、如何为病人开戒烟处方分别由干预前的46.60%、33.89%、28.76%和14.27%提高到干预后的94.44%、75.93%、90.43%N 81.38%.[结论]实施综合治理,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的途径是实施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有效途径,高强度高频次的控烟干预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影响初中生家长签署无烟家庭协议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家长签署无烟家庭协议书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019名初中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长人口学特征、家长吸烟行为、家长对家庭控烟的认识以及孩子的相关资料等;同时要求签署《共创"无烟家庭"的协议书》。以家长是否签署协议(0=否,1=是)为因变量,家长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家长签署协议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1047名(51.86%)家长签署协议,其中父亲签署率为49.25%,母亲签署率为55.73%。影响父亲签署协议的因素为:履行协议的意愿(OR=3.37)、向子女讲述吸烟危害(OR=2.10)、知晓学校控烟活动(OR=1.38)和阅读过学校控烟资料(OR=1.38)、现在吸烟(OR=0.53)。影响母亲签署协议的影响因素为:履行协议的意愿(OR=2.36)、教育子女不要吸烟(OR=2.22)、阅读过学校控烟资料(OR=1.57)。结论转变家长对烟草的认识和态度,可提高家长参与家庭控烟的程度,推动无烟家庭的创建。  相似文献   

6.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2):I0001-I0002
2008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青少年”,口号是“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为进一步做好控烟履约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保护未成年人,结合第21个世界无烟日主题精神,卫生部、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爱卫办联合要求全国各地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及相关控烟履约工作。  相似文献   

7.
评价在南京市43所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实行无烟学校创建和倡导教职工支持无烟政策等一系列控烟干预措施.1 a后采用与基线调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吸烟率、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结果 教职工干预前吸烟率为14.1%,干预后为13.6%,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教职工重度吸烟者的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3%和2.5%,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x2 =5.634,P<0.05).干预后教职工(46.1%)在学校吸过烟的比例远低于干预前(58.7%),干预后教职工(82.9%)不会在室内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吸烟者比例高于干预前(69.6%)(x2值分别为10.905,16.517,P值均<0.05).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干预后的知晓或持有率高于干预前;教职工在学校参加过控烟政策培训的参与率干预后(66.9%)高于干预前(48.8%)(x2=167.778,P<0.01).结论 控烟干预工作可以提高教职工知识知晓率,吸烟态度以及吸烟场所也有所改变,但对吸烟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需加大对具体控烟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以达到控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北京市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探讨开展学校控烟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北京市15所大中小学校按照统一的设计方案开展为期一年的创建无烟示范学校活动,通过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学生、教职工的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初中、高中、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教职工吸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高中学生外,小学生、初中生、职高生、大学生、教职工的知信行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提高。结论创建无烟示范学校的干预模式,在学生、教职工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明创建无烟示范学校是控烟干预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无烟企业创建效果,为积极开展企业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典型抽样与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青岛市参与无烟企业创建的48家企业中,采用"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统一制定调查的问卷,分层抽取5家企业2000名员工开展效果评估,收集干预前后人口统计学信息、烟草使用状况、工作场所禁烟和无烟政策执行情况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去30 d员工看到室内公共场所有人吸烟的比例由干预前11.2%降低到干预后6.0%,干预后厕所/卫生室和走廊吸烟现象分别较干预前下降了5.5%和3.6%。无烟场所执行程度调查发现,认为无烟环境得到"彻底执行"的由干预前的68.4%,提升到干预后的85.5%。干预前创建无烟企业人群吸烟率为28.6%(男性为42.2%),干预后吸烟率降至19.9%(男性为28.0%)。结论青岛市无烟企业创建对减少企业吸烟人数、降低吸烟频率、提高无烟政策知晓率和改善室内吸烟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控烟能力状况,更好地发挥疾控机构控烟职能.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与社区处疾控系统控烟能力调查表,对山东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2006-2010年的控烟活动、吸烟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吸烟流行病学及控烟能力培训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6.40%(107/111)的被调查疾控机构开展了控烟工作,其中85.05%(91/107)的疾控机构由健康教育所负责控烟工作,71.96% (77/107)的疾控机构开展了烟草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开展的控烟干预活动主要集中在无烟日宣传、常规的健康教育活动、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活动,反烟草促销和无烟草广告城市活动等以及控烟技术培训工作开展较少;疾控机构控烟经费支持不足,主要靠机构自筹.结论 疾控机构对烟草危害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不足,政府对控烟工作的支持尚需加强,社会公众对控烟工作的参与范围需要扩展,参与程度需要加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男生吸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提供干预对策.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调查1 846名男生.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男生吸烟率10.8%.年龄大、长期不与父母居住、零花钱多、父母关系不和或单亲家庭等是男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家长应配合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男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健康信念与时间洞察力对成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控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成都3 01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健康信念量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大学生吸烟率为20.9%,专科学生吸烟率最高(31.65%),男生吸烟率(35.73%)高于女生(4.48%)(x2=444.36,P<0.01).大学生健康信念总平均分为(1.74±0.46)分,不吸烟的感知到益处与感知到障碍在不同吸烟行为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吸烟的障碍、目的意识和未来意向是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96,0.814,0.444,P值均<0.01),而吸烟的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不吸烟的感知到利益和远目标定向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1,1.332,2.640,1.630,P值均<0.01).结论 成都大学生吸烟情况较严峻.健康信念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影响,健康知识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预防作用,同时应提高吸烟者的时间规划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少年对小鼠尼古丁实验的应用评价。方法在干预结束3个月后对16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3个指标用于测量学生对该实验的应用评价,即学生的反应、信心和支持程度。结果87.4%的学生对该实验感兴趣,84.0%的认为实验对自己产生了影响。学生对小鼠尼古丁实验的兴趣程度和感觉到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多媒体,而文字材料最低,三者间的平均秩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85.5%的受访学生相信“尼古丁能对人体产生类似的反应”,83.7%的认为该实验能起到“教育中学生不吸烟”的作用。76.4%的非常赞成或赞成在中学生面前演示此类动物实验,只有9.4%持反对意见。843人(51.9%)非常愿意或愿意亲自做该实验。初一年级学生对实验的反应和信心均明显低于初二年级(P<0.05)。6个评价指标在处于不同吸烟阶段的三组学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未吸烟组>不规律吸烟组>规律吸烟组。结论小鼠尼古丁实验受到了大多数初中生的欢迎与支持,有较好的可信度,值得在学校控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农村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70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尝试过吸烟(包括只吸1口)的占14.43%,其中男生为21.41%,女生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7,P=0.00);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12.09%,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1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5);经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朋友中有人吸烟、有喝酒经历、父母中有人吸烟、认为“吸第一支烟是避免成为吸烟者的关键”的同学,其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其他中学生的3.01、2.84、2.02和0.44倍。结论湖州市农村中学生尝试吸烟现象较为普遍,好友吸烟、喝酒行为、父母吸烟对中学生吸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应在学校里开展预防吸烟、喝酒等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吸烟学生开展控烟同伴教育,在家庭中给孩子创造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窝沟封闭同意率的影响,为开展窝沟封闭干预项目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取遵义市开展窝沟封闭项目的 12所小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及家长,随机分为纸质资料宣讲组(研究1组)和多媒体PPT课件宣讲组(研究2组)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和问卷调查.结果 口...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o investigate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smoking.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a stratified sample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was carried out in Gurupi, Central-West Brazil, in 2005. The sample comprised 871 subjects. The IPAQ-8 short version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Smoking status was evaluated by a modifie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questionnaire and the magnitude of smokers' nicotine dependence was quantified using the Fagerstr?m nicotine dependence scale. The frequencies, prevalences and prevalence ratios were determined by Yates' chi-square test or Fisher's exact test in the entire sample and stratified by area, course, shift and gender, with a 5%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level. RESULTS: Mean age was 25 years old (SD+/-8) and mean age at first smoking experience was 17 years old (SD+/-4). The prevalence of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smoking was 29.9%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sedentary smokers and non-smokers was 8.5%, and 91.5%, respectivel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 higher prevalence of smoking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was found in those over 25 (48.6%, p <0.05). Nicotine dependence was "very low" in most subjects (68.2%, p <0.05). Smoking was more prevalent in males (10.8%, p <0.05) and the level of physical inactivity was not different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p >0.05). CONCLUSIONS: Physical inactivity was seen on both smokers and non-smokers in the same proportion and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Low prevalences of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smoking found in the study may be explained by available ongoing preventive and education programs, which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A number of studies point to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moking; however, none has examined the role of nicotine dependence in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mong smokers.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levels of nicotine dependence mod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smoking status.

Methods

The study used longitudinal data on 6795 adults from the Canadian 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 Survey (2004–2010).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smoking, and nicotine dependence.

Results

We found that nicotine dependent smoker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compared to non-smokers. Specifically, using the 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 nicotine dependent smokers (OR 0.65, 95% CI 0.55–0.76) were less likely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non-dependent smokers (OR 0.90, 95% CI 0.80–1.02) compared to non-smokers.

Conclusions

Nicotine dependence matters in shaping engagement i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daily smokers. Efforts directed at promoting smoking cessation through nicotine dependence treatment intervention may provide additional benefits to health and well-being through an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大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3万名大、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吸烟行为综合干预对策研究。干预实验是针对大、中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学习环境、心理状态和吸烟特点,从普及卫生知识、加强行政干预和争取社会支持三方面同时并进。方法上着重知识性、趣味性和社会性。经过两个阶段的干预,大学男生吸烟率由30.48%下降至25.16%;高中男生由12.65%下降至9.28%;初中男生则由4.19%下降至3.55%,而女生吸烟率却呈上升趋势。从实验结果来看,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行政管理对青年学生是能起到降低吸烟率的作用,但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达到所期望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控烟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吸烟态度总体均值为(1.80±0.72),低于理论中值2.5;律己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0±0.46),律他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8±0.49),均低于理论中值1.5。不同性别、学历和学科的大学生对吸烟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和民族的大学生对律己控烟和律他控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人吸烟状况与控烟意识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父母吸烟状况与大学生吸烟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p〈0.05);接受过父母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为73.9%,接受过学校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仅为24.8%;父母吸烟危害教育与吸烟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03,p〈0.01),与律已控烟呈显著正相关(r=0.098,p〈0.01)。结论大学生控烟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性别、学历、学科、民族存在差异。父母吸烟状况和吸烟危害教育与大学生控烟意识密切相关,而高校对大学生缺乏控烟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控烟意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控烟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家长参与青少年控烟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自填式问卷对初中生及其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Ordinal回归法筛选家长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2617套有效问卷中,家长参与程度Ⅰ~Ⅴ级的构成比分别为1.9%、4.9%、13.4%和33.4%和46.4%,母亲的参与程度显著高于父亲(P<0.05)。筛选出10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家长参与的变量,其中8个为促进因素(按OR值排序)较高的家长文化程度>尝试过戒烟>对“吸烟的形象与心理作用”的正确态度>“吸烟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认知水平>对“禁烟相关的措施”的正确态度>学生为男性>对“吸烟与人际交往”的正确态度>对“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的正确态度;而2个阻碍因素为家长现在吸烟>家长年龄。结论文化程度低、年龄较大的、女生的以及现在吸烟的家长参与学生控烟的积极性较差,健康促进家庭可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从而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