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1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 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健康体检者(A组)35例,单纯糖尿病(B组)42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C组)38例,测定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数;测定反映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B组脂联素水平低于A组(P〈0.01),C组脂联素水平低于A组及B组(P〈0.01),B、C组患者均比A组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2)脂联素与CIMT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1).(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增高是T2MD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降低血压、延缓T2DM的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涛  林艳足  凌志明 《广东医学》2004,25(6):672-67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 78例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者与 6 6例无视网膜病变者的病程、年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β2 -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组的病程、年龄、甘油三酯、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是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除严格血糖控制外 ,还应重视血脂、尿酸、血压的良好控制 ,并需定期检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4.
薛雪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39-304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0例无颈动脉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压、病程、吸烟、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C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年龄、血压、病程、吸烟、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C肽有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病程、吸烟、高血压、低C肽等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避免诱发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其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C肽、餐后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结果:12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下肢血管病变的为73例,约占58.4%,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无创性检查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丽荣 《中原医刊》2007,34(16):30-3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结果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酯、血肌酐、体重指数、收缩压较正常尿酸血症组显著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尿酸血症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脑梗塞组与非脑梗塞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下肢血管病变、冠心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DBp、TC、LDL、HDL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很多,其中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吸烟等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应该综合干预,才能减少脑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P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280例进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显示下肢血管病变者占62.2%(174/280).PVD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餐后2h血糖(OR分别为1.164、1.066、5.693、1.214).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NOS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病程大于10年的88例南方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L归入糖尿病肾病(DN)组,将UAER≤20μg/mL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血压、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eNOS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及高血压比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N组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基因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是DN是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唐彬  张莹  张瑞云 《河北医学》2011,17(3):290-2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C肽、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病程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40例,有视网膜病变组(B组)41例,正常对照组(N组)40例,进行血糖(BG)、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2.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代谢紊乱是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PR间期延长是亚临床CVD的重要标志。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A组和Li组,各40例。DA组患者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d;L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利格列汀5 mg/d;治疗周期为2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降压、调脂等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血尿酸(SUA)及PR间期,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组、Li组最终各有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SUA、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治疗后HbA1c低于Li组(P<0.05)。治疗后DA组患者体质量、HbA1c、FPG、TG、SUA低于同组治疗前,PR间期短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D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i组患者HbA1c、FPG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Li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SUA、PR间期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均可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达格列净还能减轻T2DM患者的体质量,降低TG、SUA,缩短PR间期。  相似文献   

13.
胡轩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599-160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A组,30例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为B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C组,另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健康查体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D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其血压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LDL-C升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④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糖尿病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降低。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同时降低高尿酸血症可能会收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FPG、TC、TG、LDL-C、HD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FP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C检测采用酶法(CHOD-PAP法);TG检测采用酶法(GHO-PAP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直接酶法。结果空腹血糖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而数值增大,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反而逐渐减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程度与血糖的增高有关;联合检测HbAlc和血脂对糖尿病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RA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CRP、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ESR。按照ESR是否升高将62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按CRP是否升高将62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ESR升高组患者TC/HDL-C高于ES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及CRP水平显著高于ES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升高组患者HbA1c、GA水平高于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显著高于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合并T2DM患者高水平炎症状态可引起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其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DA)组和非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NDA)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糖(PG)、血脂、胰岛素(Ins)、C肽(cP)、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DA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颈围、腰围、臀围、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IC)、尿酸(UA)、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NDA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HOMA.IR、吸烟、TC、病程、HbAlC、BMI和UA。结论胰岛素抵抗、吸烟、高胆固醇、病程、高HbAlC、肥胖和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特点及其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A组)、2型糖尿病无肝硬化组(B组)患者的血脂(Tch、TG、HDL—C、LDL—C、apoA、apoB)、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同时探讨其与Child分级的关系。结果:(1)A组患者FPG、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均高于B组(P〈0.05)。(2)A组患者HDL—C、LDL—C、apoA、apoB水平均低于B组(P〈0.05)。随着肝功能child分级的上升,A纽患者HDL-C、LDL—C、apoA、apoB水平进一步下降.尤以apoB及HDL-C最为显著。结论: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其脂代谢紊乱主要以HDL—C、apoB显著降低为特点.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短期干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402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2),给予为期1年对照强化干预。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FPG)、2hPG、HbAlc较干预前分别下降7.57%、10.55%、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舒张压(DBP)分别较干预前下降10.27%、4.92%,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干预前升高10.85%。两组间比较,干预后收缩压(SBP)、DBP、FPG、2hPG、HbA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66,-2.932,9.784,4.942,2.539,P〈0.05)。干预组高血压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纽。结论①血压、血糖与血脂相比,在短期干预中有更显著改善。②与血压、血脂相比,血糖水平可能是短期强化干预的先行效果评价指标。③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必要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重指数(BMI)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按BMl分为两组:A组(19kg/m^2≤BMI〈24kg/m^2)31例,B组(BMI≥24kg/m^2)33例。给予艾塞那肽治疗1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1例患者完成16周试验,3例患者因消化道反应退出试验。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k、TG、体重、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OMA—B、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B组的体重、BMI降幅显著大于A组(P〈0.01)。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42.6%,低血糖发生率为14.8%,无严重低血糖。结论艾塞那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重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合成  霍宏志  刘宗宝 《吉林医学》2014,(23):5144-5145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原因及危险因素,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伴有脑血管疾病,分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组—观察组(34例)与单纯性糖尿病组—对照组(36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理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详细记录并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年龄、血压以及实验室指标上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P<0.05)。且以爱食甜食、嗜荤、吸烟嗜酒、运动量少为主要特点,在生理指标检查方面,其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监督控制,并从生活细节开始做起,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对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