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刘伟  任海莲  尚艳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096-109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680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儿童(97.2%),<3岁患儿发病构成比最高。男女比例为1.34∶1,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4~11月均有发病,高峰为4~6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5.08%,CoxA16占38.34%。结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我县住院治疗的12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流行病学、具体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占96.9%(124/128),构成比最高的为3岁以下的患儿。1.34∶1为男女比例,男性患儿要比女性患儿多;发病季节多集中在4-11月,其中4-6月为发病高峰期。引发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最多的为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结论:要积极做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的防控工作,使发病率得到降低,其中要想使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早诊断与早治疗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郑州市的病原学及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8月份为重症手足口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73∶1,3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5.9%,其中l~2岁组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的49.1%;病毒分离阳性率以PE和EV71交叉阳性最多,占66.3%,神经系统合并症患儿329例,占97.6%,其中l~2岁组患儿阳性病例数最高,占50.0%。结论 3~8月份是郑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以3岁以下尤其是l岁~2岁组幼儿为重要人群,PE型和EV71型病原体混合性感染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其合并症主要见于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谭斌  雷衍文  李剑雄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1):111-112,122
目的探讨湖南省嘉禾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嘉禾县2009~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信息、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嘉禾县2009~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逐年增加,共报告病例53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9.97/10万,重症病例11例,死亡3例;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病倒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其中男性389例、女性145例,男∶女比约为2.68∶1;大部分病例为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为最高;本病四季均有发病,高峰期在4~7月,2011年11~12月发病出现翘尾峰,共发病131例,占当年全部病例的41.99%;实验室监测肠道病毒EV71型占42.74%、CoxA16型占45.97%,重症病例中EV71型占90.91%,CoxA16型占9.09%,而死亡病例则均为EV71型。结论嘉禾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性分布明显,不同年份发病高峰不尽相同,年龄及性别差异明显,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多发人群和防治的重点;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是嘉禾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而肠道病毒EV71型则是嘉禾县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毒株,也是引发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2009—2021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21年石家庄市累计报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60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52%,重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4~7月(84.49%)。农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比例均高于市区(χ2=308.53、62.46,P<0.001)。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比例为91.08%。3.30%的病例在发病当天就诊。86.47%的病例由省市级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报告病例数最多,构成比为82.77%。结论 石家庄市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人群、季节、地区特征明显,病原体以EV 71为主。应继续加强病原学监测、提高EV 71疫苗接种率、重视农村地区3岁及以下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以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201291例手足口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96. 93/10万,重症病例6例,死亡病例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 55∶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5~7月(98 280例,占48. 82%),9~10月为第2个发病小高峰(49 548例,占24. 62%)。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181 300例,占90. 08%),其中散发儿童最多(155 428例,占77. 22%)。实验室确诊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病例为主(5 604例,占74. 96%),2017年EV 71病毒比例有所上升(604例,占29. 12%)。结论手足口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儿童为防控重点,由于EV 71型病毒较活跃,医疗机构应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与救治,疾控部门应拓宽渠道,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咽拭子病原菌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08例为观察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采集其发病1周内咽拭子,采用RT-PCR法对患儿标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5-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20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36∶1,3岁以下163例,占78.37%;病原菌分析表明,肠道病毒71型(EV71)比率为73.56%,柯萨奇病毒A组16例(COXA16)占12.98%,其他肠道病毒占13.46%;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率为1.92%。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岁以下为主要发病年龄段,多发于春末夏秋季,主要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需要严格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群众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三亚市2009年手足口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三亚市2009年报告的643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总发病率为115.43/10万,病例发病高峰分别在4月和10月,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08:1,5岁以下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8.28%,其中又以1~2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8.58%,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市区发病率高于农村,肠道病毒EV71阳性率44.4%。结论三亚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地区差异,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外,加强监测和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泰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泰州市现阶段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综合防控建立本底资料。方法对泰州四市二区医院2009年1~6月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住院和门诊病例采集咽拭子、肛拭子,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135例临床诊断病例中76例检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56.3%,其中EV71阳性率30.4%,CoxA16阳性率23.0%。咽拭子和肛拭子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5.9%和26.7%,重症病例9例都是2岁以下儿童,其中1例是CoxA16感染,8例是EV71感染。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8%,诊断病例中男女病例数之比1.36:1。结论泰州市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和CoxA16为主,5岁以下男性儿童是易感人群;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荧光定量RT-PCR可快速诊断手足口病病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10102例手足口病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共报告病例10 102例,2008年5-6月、2009年4~6月出现发病高峰,2008年12月出现小高峰;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83.76%,2~4岁最多占49.89%;性别比男:女为1.55:1;主城区发病高于其它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44例,EV71阳性率52.91%;共报告10例以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3起,均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10起检出肠道病毒阳性,其中6起为EV71阳性.结论 重庆市存在4~6月手足口病流行高峰;高危人群为2~4岁男孩;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托机构;EV71肠道病毒是该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年来莱芜市手足口病发病态势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方法对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莱芜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967例,其中重症病例40例(占0.45%),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是139.59/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占50.11%)。患者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34岁,5岁以下病例7 981例,占发病总数的89.00%。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病优势病毒型别分别为2009年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 71)感染31例(100.00%),2010年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 A16)感染53例(72.60%),2011年EV 71感染91例(85.05%),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0例(51.55%)。结论莱芜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态势与病毒型别有关,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加强疫情监测,管理好传染源,做好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强化培训和宣传教育对防控手足口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穴市2009~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及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合理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2012年间武穴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76例,年平均发病率36.48/10万,2009~2012年间分别报告129例、191例、278例、37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74/10万、27.65/10万、43.15/10万、57.98/10万,年发病率逐年上升,4~7月为发病高峰,8月份回到较低水平,2011和2012这两年的10~12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发病人群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83%(828/976);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占98.05%(957/976),无死亡病例.2009~2012间手足口病病原体均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中71型(EV71)占46.88%,Cox16和其他肠道病毒有一定的感染比例.结论 2009~2012间武穴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强度逐年升高,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病原学以EV71型为主,应关注流行高峰季节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王军华  梁东明  陶玉  刘胜  范承武  何杰书 《海南医学》2013,24(22):3375-3377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HFMD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3 d占45.81%,EV71阳性占56.65%,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心率增快、高血压、血白细胞和血糖增高较为常见,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元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3例患儿在发病后4~6周出现脱甲.结论 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嗜睡、肢体抖动和易惊为其早期症状,心率增快、高血压、血WBC及血糖升高也是重症HFMD识别的重要指标.少数病例恢复期可并发脱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唐山市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等做回顾性调查,同时对住院的所有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近3年唐山地区暴发了以EV71和CoxA16为主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危重症增多,年龄集中在6岁以下散居儿童,以1岁组最多,男多于女。夏季多发,2010年发病高峰提前,秋末冬初仍高发。农村高于城市。结论:HFMP发病率逐渐增高,危重症增多,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安康市报告的所有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2010—2012年安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2/10万,其中重症病例52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12月,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78.85%),居住地为农村的40例(76.9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0.54d,从发病到诊断为重症2.86d;初次就诊者32例未诊断出手足口病,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占81.26%;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实验室EV71检测率为42.31%,其他肠道病毒检测率为9.62%,CoxA16检测率为1.92%。结论加强基层培训、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加强疾病的监测、做好重症手足口病救治工作是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的病原学类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深圳市各医院送检的2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粪便样本,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N)。结果 2011-2012年深圳市共发现22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HFMD重症患者数量为2011年的32.53%。22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型占80.45%,CA16型占5.00%,其他肠道病毒则占13.19%。2011年5、6月为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的高发月份,而2012年5月和7月为高发月份。1岁组重症病例最多有82人,占重症病例总数的37.27%。重症病例人群男性多于女性(1.62∶1)。结论 EV71是引起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最主要原因,其他肠道病毒比CA16更容易引起手足口病重症。  相似文献   

18.
莫建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90-1292
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广西手足1:3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31984例,重症病例2236例,死亡123例,报告发病率为499.43/10万,病死率为0.053%。报告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91.85%,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为39.92%,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率达97.37%。结论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5岁以下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9~2012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海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35 472例,年均发病率391.09/10万。报告重症病例2008例,重症发生率5.80/10万,死亡病例57例,死亡率0.16/10万。发病呈现4~7月(3~5月)和9~11月两个高峰,病例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1~2岁组发病率最高,为9 195.00/10万。男女性别比例1.82: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发病率高。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比例高。EV71阳性比例与重症病例比例变化呈正相关(Sperman秩相关系数0.706,P=0.000)。结论海南省为手足口病的高流行区,开展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平远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9-2013年平远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实时荧光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平远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 349例,年均发病率为180.16/10万,其中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男性病例1 451例,女性病例898例,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62∶1;报告病例以6岁儿童为主(93.36%),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居多,分别占病例数的81.74%和15.50%;发病季节集中在5-7月(60.46%);石正镇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67.08/10万,明显高于全县年均发病率;2010-2013年共检测病例55例,其中21例为肠道病毒阳性(38.18%),2010-2012年以EV71(9/21,42.86%)为主,2013以其他EV(11/21,52.38%)为主。结论平远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地区差异,5岁以下散居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对象,手足口病病原由EV71为主向多种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转变,需要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