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芎挥发油的解热作用及对下丘脑PGE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啤酒酵母发热模型,腹腔注射给以高、中、低三个剂量CH,观察大鼠直肠温度变化,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肛温和下丘脑组织PGE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CH高剂量组在给药1小时、中剂量组在给药两小时即出现明显的解热作用,解热作用均持续至给药3小时以上,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CE2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CH具有解热作用,其解热机理之一可能是减少PGE2的含量产生使中枢体温调定点下调而达解热效应。  相似文献   

2.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方法: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腹腔注射给高、中、低三个剂量CH,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差羟胺(5-HT)、多巴胺(DA)含量增高,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CH具有解热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是CH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增高从而导致了NE与5-HT的比值改变,以及DA含量增高,通过DA-5-HT链环的作用,最终使体温调定点为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观察热毒宁注射液(RDN)对细菌内毒素性脂多糖(LPS)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对中枢发热介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乃近组、热毒宁注射液高、低剂量组(12,6 mL·kg-1)。除对照组外, 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80 μg·kg-1)观察各组体温变化,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SIA法测定发热高峰大鼠下丘脑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和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热毒宁注射液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发热大鼠体温的升高程度, 并且能够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含量和肺组织中MPO含量。热毒宁注射液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减少下丘脑中cAMP含量和肺组织中MP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复制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给药3h后,与模型组比较,麻黄桂枝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肛温(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黄桂枝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的含量升高(P<0.05).结论 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解热作用明显,推断麻黄桂枝药对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PGE2、cAMP生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退热解毒颗粒解热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结论 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芎挥发油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对啤酒酵母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环氧化酶-2(COX-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OX-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川芎挥发油高、中剂量组cox-2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挥发油解热机理之-可能是抑制大鼠下丘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PGE:的产生使中枢体温调定点下调达解热效应。  相似文献   

7.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5-HT、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家免内毒素发热模型,腹腔注射CH,观察家免直肠温度变化.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家免下丘脑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结果:川芎挥发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HT、DA含量增高。结论:CH具有解热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是CH引起家免下丘脑组织中5-HT、DA含量增高。通过DA-5-HT链环的作用,最终使体温调定点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柴胡解热的物质基础、药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的解热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向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制取发热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阿司匹林组:0.1 g/kg;柴胡挥发油组:0.25 g/kg;柴胡皂苷组:0.35 g/kg;柴胡水煎液组:10 g/kg,给药容量均为10 mL/kg。测量致热后大鼠体温变化验证其解热作用;测量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以及脑腹中隔区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结果: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对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引发大鼠的发热反应均可起到降温作用;可降低致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及脑腹中隔区AVP含量,升高血浆AVP含量,对血浆cAMP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作用机制与体内cAMP及AVP的合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芩水提物解热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芩水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黄芩水提物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血清IL-1β含量。结果黄芩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干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IL-1β、cAMP的含量及腹中隔区脑组织AVP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各组大鼠的最大体温上升高度与下丘脑IL-1β、cAMP含量以及腹中隔区脑组织AVP的含量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黄芩水提物可减少致热性细胞因子IL-1β在体温中枢的含量,减少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含量,促进中枢解热介质AV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探讨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及其部分解热机理。方法:取合格大鼠96只,随机分为12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6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12min高、中、低浓度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鼠于背部皮下注射20%的酵母混悬液10mL/kg,随后每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7h。3.5h后给药,7h后立即断头取出下丘脑组织,测定cAMP的含量。结果:给药后30min银翘散各组未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1.5h,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中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6min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均显示出降温作用(P〈0.01);2.5h和3.5h,银翘散各组均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且以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6min高浓度组为优。除银翘散煮沸后3min低浓度组,6min低浓度组,12min高中低浓度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未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和6min高浓度组效果为优。结论:银翘散具有明显的解热效应,其效果以煮沸后3、6min为优;且可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其效果以煮沸后3、6min为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芩的解热作用。方法:观察黄芩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结果:黄芩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结论:黄芩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以大剂量组为著。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挥发油含量柴胡制剂药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挥发油含量柴胡制剂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引起小鼠疼痛扭体实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观察两种柴胡制剂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比较二者差异。结果:采用抗炎、镇痛、解热三种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普通柴胡浸膏5g生药/kg、10g生药/kg,富集挥发油的柴胡浸膏5g生药/kg、10g生药/kg均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降低干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其中富集挥发油的柴胡浸膏的抗炎活性优于普通柴胡浸膏,但镇痛和解热活性两种浸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挥发油含量柴胡浸膏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柴胡挥发油抗炎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肺应秋”与大鼠肺脏第二信使cAMP、cGM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松果腺摘除动物模型,用ELISA检测四季大鼠肺组织cAMP、cGMP的含量。结果:(1)正常组肺脏中cAMP四季中夏季高于秋季(P〈0.05);伪手术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手术组冬季低于春季(P〈0.05)、夏季(P〈0.01),也低于正常组的冬季(P〈0.05)。(2)正常组肺脏中cGMP四季中秋季高于春季(P〈0.01);伪手术组秋季高于冬季(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手术组夏季高于春季(P〈0.01)、冬季(P〈0.05),手术组春季低于伪手术组(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1)肺组织cAMP含量参数依次为:夏〉春〉冬〉秋,cGMP含量参数依次为:春〈夏〈冬〈秋的“肺应秋”剂量相关关系。大鼠秋季肺组织cAMP含量低,cGMP含量高,这可能是“肺应秋”的生理学机制之一。(2)大鼠肺脏cAMP、cGMP含量的季节节律性可能与褪黑素节律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及血浆、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筛选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部位。方法:将川芎乙醇总提取物,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以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各提取部位后,分别灌胃给予实验大鼠。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耳红、挠头和爬笼次数等行为学指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的5-HT、DA、NE含量。结果:川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耳红消失时间和挠头、爬笼次数;并能不同程度升高偏头痛大鼠血及脑内5-HT、DA、NE含量(P<0.05、0.01),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朝医石菖蒲远志散对家兔心房正性肌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搏动心房灌流模型,处理不同剂量的石菖蒲远志散(0.1,0.3,1g·L^-1),观察对家兔心房正性肌力的变化,并选择最佳剂量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指标中环磷酸腺苷(3,5-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cAMP)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性免疫法。结果:不同剂量的石菖蒲远志散可使离体家兔心房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心房搏动压(pulsepressure)及灌流液中cAMP流出量比给药前呈现浓度依赖性递增趋势。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receptor,AR)或LTCC(L-typeCa^2+channel,LTCC)均可抑制石菖蒲远志散对心房正性肌力的增强作用。结论:石菖蒲远志散主要通过影响B-AR-cAMP-LTCC信号传导途径增强心房正性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风痛灵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实验,观察风痛灵胶囊的抗炎效果;通过小鼠热板实验、小鼠扭体实验观察该药对疼痛的影响。结果:风痛灵胶囊可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P0.05);对小鼠热板致痛和醋酸致痛有显著的减轻作用(P0.05)。结论:风痛灵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结扎法引起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测定血栓重量;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原花青素对家兔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XP)、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能显著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对COL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原花青素对家兔APTF、PT、TT和FBG无显著影响。结论:原花青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