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前中国模式的崛起,不仅挑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而且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然而中国模式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尚待成熟.其关键在于如何使纵向民主与现代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的发育、发展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发展已出现"亚健康"状况,高校问题丛生、中介组织腐败日益严重、"体制内阶层"腐败泛滥等,已成为社会秩序"亚稳定"的动因.同时,中产阶层作为社会舞台中矛盾与冲突的主角,如果没有执政党与政府正确的引导、扶持与培育,没有健全的制度生态环境,其社会功能将呈现负面作用.为此,执政党与政府必须采用"制度优先"模式,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扶持社会团体与组织,发挥其作用;建设制度化渠道,促进中产阶层政治参与以及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星 《兰州学刊》2004,(3):39-41
阶层分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阶级阶层关系的转换对政治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中产阶层正是在社会阶层大分化这一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采取条件促进中产阶层发展对未来中国的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层与政治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江汉论坛》2004,3(1):5-9
并非如“稳定器说”所描述的那样,中产阶层总是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力量。在理解中产阶层时,存在许多需要辨析的概念。中产阶层在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意识与行动取向是个非常复杂的变数,至少期望张力和自身力量大小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本着现实和积极的态度,与其称中产阶层为“稳定器”,不如称其为“推动器”更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产阶层作为新兴阶层开始崛起.然而在社会现实中,新兴中产阶层由于种种因素与背景,其成长发育并不符合西方"稳定器"的理论特点,而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后发型"国家中产阶层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必须有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与互构,必须匹配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必须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与培育.中产阶层能否在社会和谐中发挥功能与作用,不仅是在考验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且也是在考验其政治智慧以及制度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保持社会稳定、拉动消费、平衡两极分化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示范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中产阶层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找准对策,坚定不移地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战略方针。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经济要发展治安是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有步骤地进行农村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  相似文献   

7.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是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的核心。我们在实践运用这一理论过程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出现了连续五年无纠纷械斗、无政治案件、无群众性闹事和集体上访、无重大工伤、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无因民事引起的重大刑事案件的好势头。一、转变旧观念,树立发展经济重法制的新思想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中国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  相似文献   

8.
《新学术》2007,(3)
中产阶层问题是近年来各学科都有所涉猎的较为热点的问题,然而对中产阶层的概念的界定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中产阶层是指主要从事脑力劳动,收入相对稳定,受过良好教育,整体素质较高,自我认同感强,追求生活质量,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位上,均处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的阶层。  相似文献   

9.
张艳丽 《理论界》2009,(3):43-45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而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政治社会化传播主导政治文化.而且政治文化的作用又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文化借助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传递基本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沟通公民思想,主导政治文化,维持公民对政治体系的忠诚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政治疏离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以往国内学界关注较少。定量分析发现,总体上我国公众对政治事务的态度是健康的、稳定的。列联表分析显示,政治疏离主要存在于女性、农业户口等人口特征群体;拥有较高教育水平、较高收入、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中产阶层对政治事务更积极;远离政治领域和国家权力的非政治精英、无单位人员、个体工商户和私营单位人员更多地表现出政治疏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