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利用蛹虫草发酵生产高蛋白生物饲料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对蛹虫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粗蛋白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接种量和转速,pH值影响最小.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9%,温度26℃,转速160r/min,pH值为6.  相似文献   

2.
考察高产蛹虫草诱变菌株放大发酵条件,为产业化奠定实验基础。以蛹虫草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优化5 L发酵罐发酵条件:搅拌转速、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接种量,并在此条件下重复4次实验,以考察发酵条件的稳定性;进一步考察15 L和100 L发酵罐发酵条件。5 L发酵罐发酵条件为:转速250 r/min、起始pH值7、接种体积分数6%,发酵温度26℃,通气量250 L/h,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3.29 g/L、0.94 g/L、162.84 mg/L和2.06 g/L,4次重复实验发酵条件稳定(P0.01)。15 L发酵罐的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0.84g/L、1.10 g/L、233.22 mg/L和1.89 g/L;100 L发酵罐的最佳发酵时间为47 h,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2.05 g/L、1.33 g/L、187.20 mg/L和3.51 g/L。5 L发酵罐发酵条件稳定,以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和虫草酸质量浓度为综合考察指标,分别绘制了高产蛹虫草诱变菌株15 L、100 L发酵罐发酵生长曲线,为生产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3.
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是对蛹虫草生长影响较大的3 种碱性氨基酸,本实验研究在蛹虫草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上述氨基酸的不同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和其中主要抗癌功能成分虫草素的影响。首先进行添加氨基酸种类、氨基酸的添加量、初始pH 值、培养温度对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和虫草素含量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氨基酸种类>培养温度>初始pH 值>氨基酸添加量。增加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添加氨基酸种类为精氨酸,培养温度为26℃,培养初始pH 值为6,100mL PDA 发酵培养液添加精氨酸0.3g。对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氨基酸种类>初始pH 值>培养温度>氨基酸添加量。增加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的最佳培养条件是添加氨基酸种类为精氨酸,培养温度为24℃,100mL PDA 发酵培养液添加0.3g,培养的初始pH 值为6 。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及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最佳工艺,以蛹草拟青霉Peacilomyces militarisBCEC07菌株为菌种,通过对接种量(孢子浓度)的考察,探索不同孢子浓度对蛹虫草液体母种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生产虫草菌素各营养因子的最佳种类和配比。结果表明:在1.5×1010孢子数的接种量时制作的母种最适合用于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蔗糖、蛋白胨、MgSO4.7H2O、K2HPO4和NAA是最适合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工艺优化后得出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 KH2PO4、0.5g/L MgSO4.7H2O和4.0mg/L NAA;产虫草菌素的最佳配方为:3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 KH2PO4、0.5g/L MgSO4.7H2O和3.0mg/L NAA。优化后生物量和虫草菌素总产量分别提高了43.00%(达31.60g/L)和31.60%(达645.12mg/L)。为进一步提高蛹虫草菌丝体及虫草菌素的单位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摇瓶培养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以虫草酸含量为指标确定蛹虫草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3g/L,酵母浸出粉6g/L,MgSO_4·7H_2O 0.4g/L,KH_2PO_40.6g/L,VB_10.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温度25℃,摇床转速130r/min,pH值自然,此时蛹虫草液体培养的生物量为12.2359g/L,菌丝体虫草酸含量为164.2476mg/g。  相似文献   

6.
废蜜(糖蜜)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含有很多微生物可利用的成分,是一种廉价的生产原料.以甜菜糖蜜为原料,通过液体发酵方法生产蛹虫草菌丝体.以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做为次要指标,运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实验,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中的氮源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有利于蛹虫草液体发酵;大豆分离蛋白与蛋白胨以4:1的比例混合,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促进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积累;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80r/min、装液量50/250ml、培养温度23℃、接种量8% (v/v),优化条件下蛹虫草液体培养生物量达到42.71 mg/ml,培养液中多糖含量达到5.97mg/ml.  相似文献   

7.
采用丝瓜络作为蛹虫草孢子附着点和植物油吸附基质,经半固态发酵生产虫草素,旨在提高液体表面培养的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虫草素产量。利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别对玉米油和橄榄油条件下的加液量、孢子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虫草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油用玉米油,加液量为3.0 mL/g,孢子接种量为9.49%,发酵温度为27.3℃,相对湿度90%。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虫草素产量达到10.13 g/L,比初始半固态发酵虫草素产量提高了76.48%。综上,发酵温度的控制是获得虫草素高产的关键因素。蛹虫草丝瓜络半固态发酵能够通过提高比表面积获得较高的虫草素产量,为大规模工业化虫草素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蔗糖和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以蛹虫草为菌株进行液体深层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添加量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镁2.0 g/L,维生素B130 mg/L,维生素B1230 mg/L,此时菌丝体产量为28.23 g/L。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高产虫草酸的蛹虫草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虫草酸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虫草酸的菌株YCC-1,并被鉴定为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菌株YCC-1产虫草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7.8%、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25 ℃、转速140 r/min。在此最优条件下,虫草酸含量为132.65 mg/g,较优化前提高22.86%,为蛹虫草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生产虫草酸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提高桑黄液体菌丝体粗多糖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了接种龄、发酵液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130mL/500mL,pH5.5,摇床转速180r/min时,菌丝生物量达18.2g/L,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6.02g/L。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和铁元素被证明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通过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探讨蛹虫草富铁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证实,蛹虫草富铁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35 g/L、蔗糖30 g/L、KH_2PO_41.5 g/L、Mg SO_41.5 g/L、硫胺素5×10~(-5) g/L、Fe SO_4·7H2O 0.3 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6,温度26℃,发酵3 d,接种量5%,装液量100 mL/250 mL三角瓶。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富铁蛹虫草生物量为18.93 g/L,富集铁为16.01 mg/g。  相似文献   

12.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蛹虫草纤溶酶。运用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蛹虫草固态发酵的无机盐添加量进行了细致探索。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蛹虫草菌固态发酵生产纤溶酶的适合培养基主料为麸皮和大米,二者质量比为1︰1,培养基加水量75 g/100 mL,无机盐CaCl_2和(NH_4)_2SO_4的添加量分别为0.1 g/100 mL和2 g/100 mL,培养基初始pH自然,接种量25 g/100 mL,培养时间5 d,固体发酵物的纤溶酶浸提时间为4 h。优化条件下的固体发酵纤溶酶活力达167±1 U/mL。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为在较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杏鲍菇菌体,该试验探讨了液态发酵方法制备杏鲍菇.试验以杏鲍菇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基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态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KH2PO40.8g/L、MgSO41.2g/L、VB110mg/L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较高.在摇瓶培养条件中研究了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接种量、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对液态发酵杏鲍菇菌体生物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种子培养6d,装液量20% (v/v),接种量为10% (v/v),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摇瓶转速为140r/min,发酵8d,杏鲍菇菌丝产量可达8.23g/L.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和冬虫夏草是药食兼用的真菌,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活性作用。以液体发酵后干燥的蛹虫草菌丝体粉末为原料,分别以底物浓度、温度、pH、加酶量和时间为条件,分析单因素对菌丝体酶解效果,结果表明:当蛹虫草菌丝体酶解液多肽指数达最大时,各个条件分别为:底物浓度10%左右;温度42℃左右;pH为2.0;加酶量2.5%;时间8 h。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丝体多肽,获得最佳酶解工艺,即反应温度为42℃、时间为8 h、底物浓度为10%、加酶量为2.5%。最后利用Tricine-SDS-PAGE电泳确定多肽的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蛋白酶酶解蛹虫草菌丝体酶解液多肽主要分布在3 160 Da~7 629 Da附近。  相似文献   

15.
以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为原料,通过超声、微波方法提取蛹虫草中的虫草素,超声提取时间为20min;微波功率为200W,微波提取时间为110s,提取得到虫草素结晶体,含量是0.006mg/g.以虫草素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虫草素含量最高的方案为:接种量15%,温度25℃,转数140r/min,培养时间96h.  相似文献   

16.
蒋盛岩  曾祥燕  王瑶琼 《食品科学》2012,33(13):244-247
以富硒大豆为原料,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对富硒大豆的灵芝菌丝体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富硒大豆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沸后接种灵芝菌种发酵,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温度、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豆浆质量分数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富硒大豆的灵芝菌丝体液态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培养基初始pH5.8、摇瓶转速160r/min、豆浆质量分数5%、发酵时间132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大豆蛋白的水解度达27.8%、大豆多肽产量7.0178mg/L、多糖产量1.75mg/L、灵芝酸产量0.66mg/L。  相似文献   

17.
以菌丝体黄酮含量、产量及胞外黄酮产量为评价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产黄酮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适培养基:葡萄糖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g/L,KH2PO43g/L,MgSO41.5g/L。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适产黄酮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44h。  相似文献   

18.
以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理论为基础,以大豆为发酵基质,利用蛹虫草无性型蛹拟青霉对大豆进行了固态发酵,以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因素,采用模糊数学函数隶属度和权重方法,以发酵菌质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及综合分值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蛹拟青霉固态发酵大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装瓶量100 g/250 mL情况下,10%的接种量,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12 d,发酵菌质中多糖和氨基酸含量达到223.62mg/g和130.13mg/g,正交试验中3个因素对发酵菌质综合评分的影响依次为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  相似文献   

19.
以从青海玉树地区野生冬虫夏草中分离的冬虫夏草菌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2株不同的冬虫夏草菌CS-2和CS-5液体发酵产虫草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S-2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接种量6%、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虫草素产量达到0.98 mg/mL。CS-5产虫草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9%、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6 d、培养基础pH 6.5。在此发酵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0.482 mg/mL。  相似文献   

20.
关于蛹虫草菌多糖发酵及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英臣 《中国酿造》2005,(10):29-31
研究了蛹虫草胞外多糖发酵过程,分析不同因素对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了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蛹虫草胞外多糖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2%,玉米浆2%,酵母膏2%,硝酸钾0.45%;发酵培养条件为:pH值6.5,温度20℃。此条件下蛹虫草胞外多糖得率为1.188g/100mL,菌丝体干重为1.221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