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例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VAS评分、上肢FMA评分、水肿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水肿评分较治疗前将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使脑梗塞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病残程度。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头针组及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 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的有效率(97%)明显高于头针组(87%)和对照组(73%)(P<0.05和P<0.01);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M 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头针组及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表明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35/4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效果较好,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艳梅  戴蒙 《陕西中医》2012,(11):1534-1535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放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利用三棱针对治疗组行十二井穴放血治疗;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对照组有效率67.8%,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十二井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廉价、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及SD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与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井穴放血联合针刺、抗抑郁药对PSD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丁晶  郭义 《中国针灸》2004,24(10):673-676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起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发病3天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刺络组另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5分钟、30分钟、50分钟、80分钟患者的神志变化(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1)刺络组患者各时段GCS评分改善,与刺络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刺络放血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GCS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起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井穴点刺放血配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井穴点刺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井穴点刺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显示井穴点刺放血配合西药提高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何剑炜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54-1055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昏迷患者意识障碍改善及并发症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及中药灌肠,14d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手十二井穴放血及中药灌肠法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昏迷的改善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井穴放血与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并穴放血组、薏苡仁组及并穴放血加薏苡仁组(综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井穴放血组予三棱针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出血量为每穴3滴,每日3次;薏苡仁组用薏苡仁制剂,每日90 g,经鼻饲或口服给药,每日3次;综合组予十二井穴处点刺放血及薏苡仁制剂治疗,方法同井穴放血组和薏苡仁组.治疗4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DS)标准判定疗效,根据治疗前后Fugl-Meyer上、下肢功能评分评估病人患肢的活动能力.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井穴放血组和综合组较薏苡仁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且综合组优于井穴放血组(均P<0.05).并穴放血组、薏苡仁组及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76.7%(23/30)和96.7%(29/30),综合组优于井穴放血组和薏苡仁组(均P<0.05),井穴放血组优于薏苡仁组(P<0.05).结论:井穴放血及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梗死,均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肢活动能力,二者结合运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发病72小时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50例中风发病72小时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正常治疗,刺络组另加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分别96%和84%,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发病72小时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51例给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评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细胞比容),统计2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VAS评分、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的方法,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弥可保。2组均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方便廉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病情分为损伤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3组,每组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 刺络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仅刺络组增加井穴刺络放血。将意识状态进行量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收缩期血压上升;可使各组患者的心率加快。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宣白承气汤配合十二井穴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宣白承气汤配合十二井穴放血;两组均治疗14d评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常规、X线恢复正常的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 宣白承气汤配合十二井穴放血能有效控制脑卒中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突发一侧肢体瘫痪或伴有失语的无意识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脑缺血后即刻给予十二井穴放血治疗,出血量为每穴1滴。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1)。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维五感促醒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三维五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苏醒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ao Coma Scale,GCS)评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ao Outcome Scale,GOS)评分、CT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格评分和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患肢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患肢中药熏药治疗(科室自拟经验方),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氢氯噻嗪结合患肢气压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惠肢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氢氯噻嗪结合惠肢气压治疗,且副作用较对照组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博  李宛蓉 《陕西中医》2020,(11):1529-1533
目的:本研究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有效的平台基础上,从抑制坏死性凋亡通路的角度出发,探索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在改善TBI中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小鼠TB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24、48、72 h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TBI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于造模后24 h通过HE染色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TBI小鼠病理损伤的影响,于造模后12、24、48、7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TBI小鼠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各组小鼠创伤前 m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2、24、48、72 h均显著升高(P<0.01),井穴放血组的mNSS 评分在创伤后12、24、48、72 h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RIP-1、RIP-3、MLKL蛋白表达在颅脑创伤后6、24、48、72 h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井穴放血组RIP-1、RIP-3、MLKL蛋白表达在颅脑创伤后6 、24 、48、72 h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蛋白表达,缓解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9.
点刺井穴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点刺井穴放血与常规针刺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4%,对照组8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点刺井穴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42-1443
目的:观察井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肢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接受井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予针刺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0次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井穴放血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肢体感觉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