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完善肾移植术后患者多尿期的补液模式。方法对6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多尿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量化模式"补液对控制肾移植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结果 63例患者,3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5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顺利,多尿期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与同期28例传统补液方案的病例相比,t1/2(Scr)明显缩短。结论采用"量化模式"补液,可减少肾移植患者术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移植患者排斥反应的观察护理要点,提高术后患者移植肾的存活率.方法对85例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尿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排斥反应.结果84例移植肾存活,存活率达99%.结论异体肾移植术后采取有效的监测及护理措施,是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浆置换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 ,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和膜分离法治疗 2 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 (其中 2例准备行第二次肾移植手术 )和 7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结果 :2 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 ,经 3~ 5次血浆置换去致敏抗体后 ,2 2例接受肾移植成功 ,其中2例术后发生超急排斥 (HAR) ,但术后又经 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 ,1例肾功能延迟恢复 ,1例移植肾失功 ,摘除移植肾。 7例肾移植后抗排斥治疗 ,配合抗排斥药物 ,1例HAR患者治疗失败 ,1例急性排斥 (AR)者经继续行血浆置换治疗 2~ 3次后 ,肾功能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展情况,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及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 34例肾功能在术后5~35d内均恢复正常,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d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umol/L之间.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可为移植肾恢复正常肾功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的护理体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房秋燕免疫抑制剂可有效地预防和逆转肾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但长期应用,患者易罹患感染和诱发其它并发症。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的患者,介绍...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早期多因肾功能不全而进入多尿期,需要通过持续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液是肾移植早期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多尿期如果输液管理不当可致液体平衡紊乱,如果入量过多,可出现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入量不足又可造成脱水及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低血压,造成移植肾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出量明显多于入量时出现低血钾或低血纳综合征.因此高质量的输液护理能够使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与输液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我们总结了肾移植术后925例患者的静脉输液的监护,结合血压、尿量、心肺功能、药物的性质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短疗程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肾移植后早期激素耐受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15例肾移植后早期发生的激素耐受性排斥反应患者给予ATG 1 mg.kg-1.d-1,qod,总疗程4~10 d,观察其排斥反应逆转率、术后6mo内排斥反应再次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结果ATG治疗(3.4±1.5)次后,15例患者中12例逆转(80%),肾功能良好;2例(13.3%)治疗有效,未行肾切除;1例(6.67%)无效,血透维持。术后6 mo内3例(20%)再次发生排斥反应,3例(20%)术后40d内发生肺部感染。随访期内受体存活率100%。结论低剂量、短疗程的ATG治疗能有效地逆转肾移植后早期激素耐受性排斥反应,且减少了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的反应,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和分离法治疗2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其中2例准备行第二次肾移植手术)和7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结果:2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经3~5次血浆置换去致敏抗体后,22例接受肾移植成功,其中2例术后发生超急排斥(BAR),但术后又经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1例肾功能延 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摘除移植肾。7例肾移植后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重症肺部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早期即可出现低氧血症并诱发排斥反应(肾衰),甚至可致死亡,成为肾移植术后近期带肾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于2007年9月行5例肾移植术,2例发生重症肺部感染伴排斥反应,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1例,死亡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展情况,给予心理护理、病情现察、药物毒副作用及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34例肾功能在术后5~35d内均恢复正常,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d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umol/L之间。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可为移植肾恢复正常肾功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RPM)口服液联合环孢素(Cs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首次肾移植患者20例,随机分成RPM试验组和硫唑嘌呤(Aza)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接受以CsA和类固醇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6mo,比较2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7例完成治疗者人/肾均存活;仅Aza组1例发生2次急性排斥反应;2组各发生2例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PM联合CsA可有效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并维持肾功能于良好水平,但是也可能增强CsA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2.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 (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 12个月。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术后 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 20%, 1年内人 /肾存活率 93%。发生肝不良反应 2例 ( 3. 57% ),肾不良反应 1例(1. 78% ),消化道症状 11例(20% ),骨髓抑制 5例 (8. 92% )。对照组排斥发生率 24%,人 /肾存活率 91%。结论 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周晓华 《海峡药学》2014,(10):101-10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对25例确诊病人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药物冲击治疗和护理。结果18例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4例疗效不明显,3例因急性排斥反应不能控制,并发移植肾破裂或血管栓塞而切除移植肾。结论用甲基强的松龙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中护士熟悉甲基强的松龙药物的药学知识,正确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源化的抗IL 2R单克隆抗体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 方法  6 5例肾移植受者分为两组 ,赛尼哌组 2 2例 ,对照组 4 3例。两组均采用环孢素A +骁悉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 1h和术后 15d分别给赛尼哌 5 0mg。观察术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赛尼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4 5 % ,对照组为 16 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不良反应和感染方面 ,两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赛尼哌可以显著减少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实施DCD供体肾移植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CD供体肾移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DGF 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尿漏1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DCD供体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识别和判断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本院108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治疗及管理的体会。方法将24小时补液量根据尿量,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采取组合补液顺序输入,即5%GS与林格氏液等交替输入,同时注意电解质及碱性液的补充,做到量出为入。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结果患者平稳渡过术后围手术期,从而使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结论肾移植术后多尿期合理的治疗及管理是肾移植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携带抗供者特异性Ⅱ类抗体肾移植受者的免疫风险,和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术,回顾性的分析了12例B细胞交叉阳性、T细胞交叉配型阴性的肾移植受者,并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58.3%的患者含DSAⅡ类抗体,41.7%不含DSA。DSAⅡ阳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7%,DSAⅡ阴性组排斥发生率为0(P〈0.05)。小管周的毛细血管的C4D染色阳性率DSAⅡ阳性组为86%,DSAⅡ阴性组为40%(P〈0.05)。DSAⅡ阳性组有1例患者术后3个月由于发生了加速性排斥反应丢失移植物,而其余DSAⅡ阳性的患者肾功维持3—37个月。结论DSAⅡ阳性抗体的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体液排斥反应的机率高,建议术前进行脱敏处理和术后严密的免疫检测以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蕊 《首都医药》2006,13(24):17-1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PE)对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3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PRA)增高≥30%的患者,在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作膜分离法血浆置换。结果PE能清除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循环抗体,PE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E治疗后全部患者(13例)PRA≤10%,肾移植后经过6~9个月的观察,11例(占84%)未出现超急、加速或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1例出现了急性排斥反应,经透析及药物治疗2周后,移植肾恢复功能;1例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切除了移植肾。结论PE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不同群体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适用群体.方法:51名患者分为老年、成年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成年非肝炎病毒携带者.观察初始剂量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和术后3个月、1年他克莫司维持剂量变化及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相似的初始剂量下,老年和成年肝炎病毒携带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成年非携带者,而术后3个月及1年他克莫司维持剂量又明显低于成年非携带者.随着观察延迁,成年非肝炎携带者中发生2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慢性排斥反应,有3例因维持剂量一直偏高,难以承担昂贵药费,改用环孢素.结论:老年、成年肝炎病毒携带者术后应首选他克莫司,既减轻和避免药物副作用,药费相对无增高.  相似文献   

20.
徐晓跃 《江西医药》2006,41(12):1038-103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方法 间顾分析10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9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网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和左心衰竭死亡。结论 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合理的医护措施等,是处理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