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制备了单体浇铸聚酰胺(MCPA)、纤维质量占比30 %的玻璃纤维增强MC聚酰胺(GFMCPA)及体积占比35 %的碳纤维增强MC聚酰胺(CFMCPA),分别将3种材料在干摩擦、洁净水、干砂、水砂4种不同摩擦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摩擦及洁净水条件下,CFMCPA的摩擦因数(fCFfGFfMC);干砂及水砂条件下,fMC<fCF<fGF;3种材料在不同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因数排序均为:洁净水条件下的摩擦因数(fW)<水砂条件下的摩擦因数(fWS)<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因数(fD)<干砂条件下的摩擦因数(fDS);不同材料在4种摩擦条件下的体积磨损率排序均为: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率(WD)<洁净水条件下的磨损率(WW)<水砂条件下的磨损率(WWS)<干砂条件下的磨损率(WDS);不同摩擦条件下3种材料的体积磨损率排序均为:GFMCPA的磨损率(WGFWCFWMC);4种条件下,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各有高低,可以根据具体的性能要求,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萍萍  芦艾  陈晓媛  王港  张晴 《中国塑料》2008,22(11):43-46
研究了聚酰胺66(PA66)改性玻璃纤维(GF)增强聚苯硫醚(PPS)(PPS/PA66/GF)复合体系的摩擦因数、磨损体积、磨损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及损耗因子峰值、储能模量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A66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当PA66含量为40 %(质量分数,下同)时,磨损最小,为5.24 mm3,相对于PPS+30 %GF(13.60 mm3)下降了61 %;扫描电镜分析磨损表面,随着PA66含量的增加,磨损机理由磨粒磨损转为粘着磨损;复合材料损耗因子峰值越大,摩擦因数越小;初始储能模量越大,摩擦因数越小。  相似文献   

3.
张洁 《四川水泥》2020,(2):88-88
为适应钢板桩在不同工程中的应用,采用拉森钢板桩和H型钢形成组合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简称为HSW工法(H shaped steel&Steel sheet pile Wall)。拉森钢板桩可以挡土,止水;H型钢则刚度较大,组合形成刚度大结构整体。钢板桩和H型钢可以结合工程和地质特点,灵活选择长度,拉森钢板桩长度设置需满足渗流稳定(止水帷幕深度)、整体稳定、倾覆、隆起验算需要;而H型钢长度则需要满足支护结构变形和强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摩擦因数胎面胶对轿车子午线轮胎的滚动阻力、静态刚性、接地印痕、六分力特性及整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种胎面胶的轮胎的滚动阻力接近;随着胎面胶摩擦因数的减小,轮胎的纵向刚性和扭转刚性变化较大,径向刚性和横向刚性变化不大,轮胎的包络刚性随胎面胶硬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较大摩擦因数胎面胶的方案A轮胎的接地面积及矩形比较大,3种方案轮胎其他接地特性参数差异较小;采用较小摩擦因数胎面胶的方案C轮胎的侧偏刚度、回正刚度和纵滑刚度最大,成品轮胎的摩擦因数与胎面胶的摩擦因数呈正相关,但数值差异略大,轮胎的侧向力峰值、回正力矩峰值、纵向力峰值随胎面胶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轮胎干地刹车距离与胎面胶摩擦因数呈负相关,操控稳定性受轮胎侧偏刚度和回正刚度的影响较大,舒适性受胎面胶硬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种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探讨其应用于电梯靴衬的可能性。以复合材料和45#钢为摩擦副,在MMW-1A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摩擦副在干摩擦和微量油工况下的摩擦因数和工作温度,并计算其磨损量。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和微量油润滑工况下,聚酰胺(PA12)和聚甲醛(POM)的摩擦因数随时间增加均经历先急剧下降后平缓的变化;在干摩擦工况下,PA12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高于POM的,但两者的工作温度接近;在微量油润滑工况下,PA12的摩擦因数、工作温度和磨损量均低于POM。因此,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受润滑状态和材料结构的影响,在充足润滑下应优先使用PA1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聚酰亚胺摩擦性能测试时的载荷和摩擦速度,改变对偶件相对硬度,在室温空气环境下进行环-环接触式干摩擦试验,主要考察对偶件相对硬度的改变对聚酰亚胺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偶件和材料表面摩擦磨损形貌并分析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对偶件相对硬度的增加,材料的摩擦因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摩擦表面黏着磨损逐渐转变为磨粒磨损,材料摩擦因数最低时相对对偶件硬度为30HRC左右,磨损率出现波动变化。控制载荷不变,材料摩擦因数最低时所对应的对偶件相对硬度随摩擦速度的提高而略有降低;控制摩擦速度不变,材料摩擦因数最低时所对应的对偶件相对硬度随载荷的提高而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PPS/TLCP共混物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改性聚苯硫醚(PPS)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磨损表面和脆断面。结果表明:TLCP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聚苯硫醚的摩擦学性能。加入液晶聚合物后,材料的摩擦因数变小,但随着液晶含量的变化,摩擦因数变化较小,磨耗量有相当大的变化,当TLCP质量分数为10%时,磨耗量极低,仅为0.004cm^3。磨损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的磨损以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液晶聚合物在共混体系中形成了微纤结构。  相似文献   

8.
矩形橡胶密封圈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传军  张杰 《橡胶工业》2013,60(2):98-10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矩形橡胶密封圈初始压缩率、介质压力、橡胶材料硬度、摩擦因数以及轴筒运动速度对密封圈的变形、接触应力和等效应力的影响,并对密封圈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发现:初始压缩率越大,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越好;材料特性和摩擦因数是影响密封性能的重要因素;矩形密封圈不宜用于动密封中;对矩形密封圈与槽壁接触一侧倒角后,可以有效提高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分布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溅盘式再分布器,包括上升管盖板、导流槽、气体上升管、分布溅盘,其特征在于,在气体上升管的轴向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设置在塔板上面。沿气体上升管的圆周方向还设置有挡块,挡块沿圆周均匀分布,其中一个挡块设置在塔板的槽里。与现有技术相  相似文献   

10.
多孔扇形分布端面机械密封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微孔端面机械密封的端面摩擦因数、生热量下降而耐磨和抗压性能提高。本文通过建立激光加工微孔端面液体润滑机械密封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微孔沿圆周和半径方向呈间断扇形分布时的密封性能。采用有限元法求解雷诺方程获得不同扇形区和微孔结构尺寸参数条件下的端面液膜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液膜刚度、开启力、泄漏量、摩擦扭矩、刚漏比和开漏比等密封性能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密封性能参数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径向开孔长度比和周向开孔长度比的优化值均为0.6,微孔面积密度在0.2~0.3范围取值,深径比在0.010~0.015范围取值时,密封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韩金土  万里  杨晓炯 《广州化工》2013,41(7):17-18,21
研究了当pKa一定时,总浓度一定的共轭酸碱所配制的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在给定的缓冲范围下的缓冲容量,得出结论:当总浓度和pKa一定时,若规定了缓冲范围ΔpH,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对酸、碱的缓冲容量是不相等的,在pH=pKa时,缓冲溶液分别对酸或碱的缓冲容量并不一定都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橡胶缓冲器的研制。根据橡胶缓冲器故障件分析及产品性能要求,分别选择氯丁橡胶为胶料的主体材料和N,N,N′-三甲基硫脲为促进剂;通过优化硫化工艺和模具结构,解决了产品拔坑、分型面处炸边和融痕问题。本研制橡胶缓冲器性能满足要求,该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缓冲罐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以氧气为盛装介质的缓冲罐在设计上的特殊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缓冲溶液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基础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推导了两种三元弱酸组成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计算公式,用excel具体计算了柠檬酸和磷酸组成缓冲溶液在不同p H值的缓冲容量,图示了缓冲容量随p H变化曲线,直观说明了上述缓冲溶液缓冲范围。图示结果表明,柠檬酸和磷酸组成缓冲溶液在p H8直至强酸都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昌宏 《浙江化工》2005,36(1):42-42
氯气缓冲罐是化工企业常用设备,该设备使用不当往往会发生爆炸和泄漏事故.本文根据氯气缓冲罐的自身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着重介绍如何安全可靠地使用氯气缓冲罐.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星峰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生产水泥用的石灰石,是经过两级破碎后由三台皮带输送机逐级送往立磨。其中的第一级破碎机为PE900×1200m m简单摆动颚式破碎机,破碎后的碎石由下料溜子下到1号皮带,而此下料口处皮带下面安装的三组缓冲托辊经常损坏,因频繁更换缓冲托辊及托辊架造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燃料气缓冲罐的主要结构、技术参数及制造检验标准,从不锈钢-钢复合钢板材料特性出发,着重论述该产品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的工序特点和要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500 m~3聚丙烯缓冲料仓设计实例,分析粉体内部的动态应力和粉体在料仓内的流动状况,探讨料仓结构对粉体流动性能的影响,从而完善料仓的结构形式,保证物料顺畅流出。  相似文献   

19.
缓冲溶液对TEMPO/NaClO/NaBr选择性氧化纤维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选择性氧化糖类C6位伯醇羟基,使其成为羧酸盐物质,从而获得更好的水溶性或其他特定功能。但在氧化反应过程中,pH随反应的进行下降,并且存在pH值持续控制繁琐等问题。实验比较分析TEMPO/NaClO/NaBr氧化纤维素在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的适用性,并以滴加的方式向体系中加入氧化剂NaClO溶液,探索两种缓冲体系中各自适宜的NaClO滴加速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和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都适用于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与传统方法相比,氧化纤维素的羧基含量可以提高20%~25%。使用缓冲溶液较单一氢氧化钠溶液对稳定pH值有更好的效果,并且方法简便。另外,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对NaClO滴加速度敏感,控制滴加速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具备成本低、来源广、可弯曲、质轻等优势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为了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器件优化过程中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目前比较常用五种缓冲层的结构和特点及其光学器件的性能,为器件研究和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