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 0例健康人血浆中TNF α和IL 6的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X线胸片测心胸比。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IL 6水平仅在心功能Ⅲ级、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NF α、IL 6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0 .5 13 ,r =-0 .45 3 ,P <0 .0 1) ,与心胸比呈正相关 (r =0 .5 0 1,r =0 .43 8,P <0 .0 1) ;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 (r =0 .3 42 ,r =0 .3 0 4,P<0 .0 1)。结论 CHF患者TNF α和IL 6升高可能是心功能恶化的免疫学标志之一 ,提示炎症机制参与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及其与CHF关系。 方法 :CHF患者 4 5例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 17例 ,根据NY HA分级将CHF患者分成Ⅱ、Ⅲ、Ⅳ级 3组 ;根据体重分成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 1β、TNF α ,用比色法测定NO。 结果 :CHF组血清IL 6、IL 1β、TNF α和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L 6、NO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时均显著升高 ,TNF α在Ⅲ、Ⅳ级时显著升高 ,而IL 1β在Ⅳ级时才显著升高。不同病因的CH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NF α与IL 6呈正相关 (r =0 .5 82 9,P <0 .0 1)。结论 :血清IL 6、IL 1β、TNF α、NO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 ;IL 6、IL 1β、TNF α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 0例健康者血清 (TNF α)及NO水平。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 α(61 3± 5 4)ng/L及NO(47 3± 14 2 )umol/L较对照组血清TNF α(10 3± 2 6)ng/L及NO(2 1 3± 6 7)umol/L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1) ,且TNF α与NO呈显著正相关 (r =0 562 ,P <0 0 1)。结论 心衰时TNF α和NO均增高 ,随心衰加重增高更明显 ,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IL 6的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单核细胞 (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CH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胺碘酮作用于CHF的免疫学机制。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Ⅲ~Ⅳ级的CHF患者静脉血 :①测其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含量 ;②离心取PBMC ,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 (LPS)等 ,使胺碘酮的终浓度为 0 ,0 .1,1和10 μmol/ml进行培养 ,经 2 4h孵化后 ,取培养液上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培养上清中TNF α、IL 1β和IL 6。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P <0 .0 0 1)。TNF α与IL 1β和IL 6呈正相关 (r=0 .96 84,0 .9786 ;P均 <0 .0 0 1)。胺碘酮对两组PBMC分泌TNF α、IL 1β和IL 6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①细胞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参与CHF的发生 ;②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衰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③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中CA12 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与心功能和心脏扩大的关系。方法  10 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Ⅳ级组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室常大组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5 5mm)和左室扩大组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5 5mm)。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CA12 5和TNFα的血清浓度。并选 2 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HF患者CA12 5和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0 .0 1) ,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浓度高于Ⅱ级 (P <0 .0 1)。左室扩大组较左室常大组CA12 5和TNFα的血清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1) ,CA12 5和TNFα的血清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扩大呈正相关 (r=0 .6 2 1及 0 .5 4,P <0 .0 5 )。结论 CHF患者血清中CA12 5和TNFα的血清浓度升高 ,升高水平与CHF患者心脏扩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 :测定 55例 CHF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6(IL- 6) ,血浆肾素活性 (PRA) ,血管紧张素 (A ) ;采用心脏超声测定 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血清 TNF-α,IL- 6的水平与 CHF的原发病无关 ,而与心功能状态有关。 2血清 TNF- α,IL- 6水平与 LVEF呈负相关 (r =- 0 .52 ,r=- 0 .64,P <0 .0 5)。3TNF- α与 PRA呈正相关 (r =0 .55,P <0 .0 5)。结论 :细胞因子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 ,并以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作为对照。  结果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 6、IL 8、TNF α显著高于缓解期 (P <0 0 1) ,而缓解期血清IL 6、IL 8、TNF α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有差异 (P <0 0 1) ;IL 2浓度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发作期和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6与IL 8,IL 6与TNF α ,IL 8与TNF α水平均呈正相关 (r=0 70 9,0 63 3 ,0 615 ) ,但与IL 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血清IL 2、IL 6、IL 8、TNF α不仅参与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时的发病机制 ,而且在慢性炎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60例心功能Ⅱ-Ⅳ级的CHF患者(CHF组)及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IL-5、TNF-α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清1L-6、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细胞因子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640—0.819,P均〈0.05);心功能与原发病无关。结论细胞因子的上调与CHF的发生、发展、转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 s IL-6R)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与 CHF患者的病因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5 3例治疗前的 CHF患者( CHF组 )血清中 IL - 6和 s IL - 6R水平 ,并和 2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CHF组血清 IL - 6和 s IL - 6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且随心功能不全的恶化逐渐升高 ,心功能 ~ 级各亚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IL - 6和 s IL - 6R水平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81,P <0 .0 1和 r=- 0 .83 ,P <0 .0 1) ,s IL - 6R和 IL - 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r =0 .91,P <0 .0 1)。不同病因组间的 IL - 6及 s IL -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HF患者血清 IL- 6及 s IL- 6R显著升高 ,且与心力衰竭程度明显相关 ,与心力衰竭病因无关。测定 IL- 6和 s IL- 6R水平可作为 CHF诊断的实验指标 ,提示 IL- 6及 s IL- 6R参与 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三组入选者血清TNFα、IL1β、IL6的含量,CHF心功能Ⅰ、Ⅱ级组(30例),CHF心功能Ⅲ、Ⅳ级组(30例),对照组(28例)。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与IL1β、IL6呈显著正相关(r1=0.763,r2=0.684均P<0.01)。结论TNFα、IL1β、IL6水平与CHF发生发展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陈定  刘俊恒 《高血压杂志》2002,10(6):535-536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或短期使用培哚普利的缺血性与高血压性CHF患者各 32例、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HF长期使用培哚普利组TNF α、IL 6水平低于短期组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可能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清TNF α、IL 6水平 ,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5 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老年健康志愿者和 30例非老年健康志愿者空腹胰岛素、TNF α ,选择空腹胰岛素与血糖乘积的倒数(IAI)作为评价老年人心衰状态下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对IA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功能分级及TNF α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老年心衰组的IAI低于老年健康组 (- 1 75± 0 17对 - 1 36± 0 16 ,P <0 0 5 ) ,并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进一步降低 (- 1 87± 0 16对 - 1 6 8± 0 15 ,P <0 0 5 ) ;但不同病因组IAI差异无显著性 (F =2 0 2 ,P >0 0 5 )。老年心衰组的空腹胰岛素和TNF α均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18 2 9± 6 80 )对 (8 78± 3 35 )mIU/L)和 (0 36± 0 13)对 (0 2 1± 0 12 ) μg/L ,P <0 0 5〕 ,且心衰程度越重 ,空腹胰岛素和TNF α的水平越高〔(2 2 46± 9 12 )对 (16 41± 5 0 6 )mIU/L和 (0 41± 0 17)对 (0 31± 0 15 ) μg/L ,P <0 0 5〕。老年心衰患者TNF α与IAI呈显著负相关 (r=- 0 76 ,P <0 0 5 )。  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的IAI和TNF α存在着相关性 ,IAI和TNF α水平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5例DCM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2例 )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2 3例 ) ,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阿托伐他汀10mg/d ,疗程 12周。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 ,同时测定血浆丙二醛、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结果 :阿托伐他汀使血浆丙二醛、TNF α、IL 6及MMP 9明显降低 ,NO增加 (P <0 .0 1) ,LV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降低 (P <0 .0 5 ) ,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低频成分增加 (P <0 .0 1)。LVEF增加与NO增加不相关 (r =0 .2 7,P >0 .0 5 ) ,与丙二醛、TNF α、IL 6及MMP 9降低呈负相关 (r =- 0 .4 0 ,- 0 .4 6 ,- 0 .4 8,- 0 .4 3,P <0 .0 5 )。SDNN增加与LVEF增加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1) ,与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降低呈负相关 (r =- 0 .5 8,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改善DCM患者心功能的同时改善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改善可能与抗氧化及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HF)氧化应激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 6 7例CHF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33例 )及卡维地洛组 (34例 ) ,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卡维地洛 5~ 2 0mg/d ,疗程12w。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LVESVI) ,并测血浆丙二醛 (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结果 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 ,CHF患者MDA、TNF -α、IL - 6及MMP - 9显著增高 ,SOD显著降低 (P <0 0 1)。卡维地洛使血浆MDA、TNF -α、IL - 6及MMP - 9明显降低 (P <0 0 1) ,SOD、LVEF增加、LVESVI降低 (P <0 0 5 ) ,LVEF增加与MDA、TNF -α、IL - 6及MMP - 9降低负相关 (γ =- 0 4 0 ,- 0 36 ,- 0 38,- 0 4 3,P <0 0 5 ) ,与SOD增加正相关 (γ =0 38;P <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改善CHF患者心功能 ,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与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方法:测定健康对照者38例和CHF患者83例治疗前、后TNFα、IL6和AngII浓度。CHF患者83例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n=43)和培哚普利组(n=36),4例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I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CHF的原发病无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60,P<0.01),伊贝沙坦组、培哚普利组治疗8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伊贝沙坦降低IL6较培哚普利显著(P<0.05),LVEF显著提高(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AngII水平显著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伊贝沙坦及培哚普利具有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伊贝沙坦降低IL6较培哚普利显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单核因子在幼年脊柱关节病 (JSp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夹心ELISA法同时测定JSpA患者血清、关节液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α (IL 1α)、IL 1β、IL 6、IL 8、IL 12、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等单核因子水平及部分炎性指标水平 ,同时对血清中各单核因子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各单核因子在血清和关节液中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JSpA患者血清IL 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IL 1β水平却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 ,除IL 12外 ,关节液中其他单核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水平 (P <0 0 1)。血清中部分单核因子水平与炎性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 )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其中IL 6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6 2 6、0 5 11、0 5 0 4,P值分别为 0 0 0 95、0 0 42 9、0 0 46 3)。血清中TNF α和IL 1α水平明显正相关 (r =0 94,P <0 0 1) ,IL 12和IL 1β水平正相关 (r =0 6 0 ,P <0 0 5 )。TNF α在JSp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r =0 86 ,P <0 0 0 0 1) ,血清中IL 1β与关节液中的TNF 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r =- 0 86 ,P <0 0 0 0 1)。关节液中IL 12和IL 8水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缬沙坦干预的反应。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 (CHF组 )和健康体检者 4 0例 (对照组 )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浓度 ;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缬沙坦组各 4 0例 ,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CHF组 3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F越重 ,细胞因子的浓度越高 (P <0 .0 1) ;不同病种所致同级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缬沙坦能改善心功能 ,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 <0 .0 1)。结论 :细胞因子在重度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基础病无关 ;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53例老年CHF患者(培哚普利组28例,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 老年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TNF—α、IL—6水平在心功能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水平在心功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P<0.05).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老年CHF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有明显降低,但培哚普利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