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颅咽管瘤行显微手术次全切除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结果 28例获10个月到7年随访(平均4年),肿瘤控制率达92.8%(26/28);2例分别在术后第3年及第5年复发,经再次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术后复发病例可再次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3例颅咽管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37例肿瘤全切除(86.0%),6例近全切除(14.0%).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年,4例部分切除的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良好,应尽量全切除,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在显微直视下手术全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51例。年龄15岁以下(平均年龄9.2岁)。头痛、内分泌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结果39例获手术全切,12例获手术次全切(其中6例为术后复发再手术)。3例术后死亡,39例获随访0.5~11年。肿瘤复发6例(平均术后24.6个月复发)。结论在熟练的显微直视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行儿童期颅咽管瘤全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资料进一步表明,首次手术全切肿瘤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中对下丘脑保护的治疗策略和技术。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颅咽管瘤39例,根据患者术前评估制定手术策略和方法,Ommaya囊植入加术后”P内放疗3例,肿瘤部分切除加术后放疗9例,肿瘤全切除术2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并发症、出院时状况、肿瘤控制情况和术后生活状况等进行总结。结果:21例获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水电解质紊乱、视力下降等。随访29例,时间3~60个月。因肿瘤控制不佳或增大再次手术5例;恢复术前工作和学习24例,生活自理3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前根据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策略,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下丘脑及其穿通动脉,可以降低下丘脑损伤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9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43例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个月~3年,平均2年,3例复发,术后50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采取纵裂入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宜的手术入路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对提高颅咽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119例颅咽管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适宜手术入路并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对颅咽管瘤行全切术较过去直观下手术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肿瘤复发率和手术死亡率。结论:选择适当手术入路有运用显微外科手术是提高颅咽管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翼点入路切除术及下丘脑功能损害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4例颅咽管瘤手术及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88.2%),次全切除2例,另2例完全钙化型颅咽管瘤仅行肿瘤部分切除。26例(76.4%)术后出现多饮多尿。术后钠钾代谢紊乱24例(70.6%),其中17例术后4周内恢复,5例2个月内恢复,2例6个月内恢复。结论:翼点入路颅咽管瘤全切术后绝大多数会出现水钠代谢异常。尿崩症大多数在术后早期恢复,血钠代谢异常需严密监测,针对监测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46例。术前对临床表现、影像检查进行分析,经额下或翼点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可以提高肿瘤本身和肿瘤壁的全切除率,达到保护视力,改善内分泌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目的。首次手术应尽量全切。  相似文献   

9.
复发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发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颅咽管瘤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 81例术后存活颅咽管瘤在6~62月内19例复发,其中全切除复发率5.3%(3/57)、次全切除复发率52.9%(9/17)、部分切除复发率100%(7/7)。24例未全切除病例中给予放射治疗5例,其中1例复发,未行放疗者复发率78.9%(15/19)。19例复发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切除仍然是复发颅咽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以减少复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1例颅咽管瘤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1例颅咽管瘤。结果:11例颅咽管瘤患者无1例死亡,8例镜下全切,2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颅咽管瘤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发症少,效果好,是颅咽管瘤常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稀释式自身输血(HAT)在外科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年至今使用HAT的7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例为治疗组;使用异体输血法的70例外科手术病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接受不同输血治疗的情况,对其输血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AT能避免和减少输用异体血液;治疗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在治疗组输血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T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10年内胸腹联合伤23例(剖腹手术15例,剖胸4例,同期分别剖腹和剖胸3例,胸腹联合探查1例)。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8.7%。急、重、危,损伤器官多,诊断困难,手术处理难度大是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对中等量以上的血气胸,麻醉前应先做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应以器官损伤严重程度和对生命威胁大小以及缓急决定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手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有效治疗内科原有疾病基础上,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治疗高龄高危患者48例。结果 平均随访18.6个月,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和剩余尿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TUVP治疗BPH 疗效显著,并且具有打击小、安全性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膀胱粘膜隧道法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尿道下开明手术方法很多,然而较高的手术后并发症对泌尿外科医生仍是一个挑战。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减少和消除手术并发症,提高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采用膀胱粘膜隧道法对22例Ⅱ期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同时转换阴囊皮瓣覆盖阴茎根部切口,以对防止娄和缓解阴茎根部切口皮肤缝合过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诊治(附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病因及诊治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64年4月至1999年2月我院收治的2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其中19例行动脉瘤切除后对端吻合、自体大陷静脉或人造血管间置植术,髂动脉瘤的临床结扎1例,瘤体囊内修补1例。另4例未行手术治疗。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早期瘤体切除术后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微创性腔内隔绝术对老年、巨大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大鹿角状肾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状肾结石68例.结果68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7min;术中需输血者9例,平均输血量450ml.术后复查B超或KUB平片,6例有肾内残余结石,但直径均小于0.8 cm.结论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状肾结石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安全、易掌握.  相似文献   

17.
咽食管憩室的外科治疗-6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咽食管憩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7-1999年收治的6例咽食管憩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献进行了讨论。结果 6例均为男性,均经食管钡餐造影或/和纤维食管镜检查确诊。其中4例单纯憩室行憩室切除+环咽肌切开术,疗效满意。2例多发性憩室分别并发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均进行癌切除与食管胃吻合术,1例术后生存13年后失访,另1例术后生存2年10个月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咽食管憩室的手术方法以憩室切除+环咽肌切开术为佳。内镜下治疗是局长方向。对本病的长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护士施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血压,心率及围术期患者配合程度,术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心率和血压波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配合程度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无一例因手术护理不到位而致患者不满足。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张秀和  张柏民 《吉林医学》2000,21(4):212-213
目的 :总结 Ebstein心脏畸形病人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疗效。方法 :1 0例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化右室折叠、悬吊 ,然后行 Devega三尖瓣环成形术 ;同时矫治心内并存其他畸形。结果 :除 1例术后早期因心律紊乱死亡外 ,余恢复良好。随访 1 a~7a,9例长期存活者 ,均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 :本病自然预后极差 ,且常并存心内其他畸形 ,所以本病一经诊断 ,应及早手术治疗 ,其近远期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术前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的作用。方法 对 6 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在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 ,经济状况、术后诊断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将两组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对比研究。结果 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5 )。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有着较大的影响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有利于促进手术后的康复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