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不光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本文阐述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并就如何提高饮食营养,吃的健康提出建议。"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需要用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素,以此来维持生理和生活的需要,从而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什么是健康,食品营养与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则是整体健康。所以,我们要保持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身体健康中的食品营养与个人健康紧密相连,只有坚持营养又健康的饮食才能够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保障个人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具体了解食品营养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次食与健康     
常言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中蕴含着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一个人的健康取决于饮食搭配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全面良好。饮食不仅关系着我们的健康,还影响着生存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不仅对怎样吃感兴趣,而且对怎么吃,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更感兴趣,这也说明人们对饮食保健已经有了认识。“吃出健康”已成为时下广大民众的时尚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姚伟达 《烹调知识》2018,(12):17-17
人们对饮食除了满足味道的需求外,更多是看重饮食带来的营养,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但是饮食与营养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并不是食用了食物,就代表吸收了营养,拥有了健康.所以,了解饮食与营养的关系非常重要.那么,饮食与营养如何保证?  相似文献   

5.
边姬 《饮食科学》2001,(12):58-59
“免疫”一词,似乎是不太能让我们深刻理解的一个科学词语,而提到“营养”,每个人对它的了解,定义又能不太一样,那么,究竟营养,免疫与健康的关系是如何的呢?营养免疫学创始人陈昭妃博士主讲的营养免疫学,提出了新世纪健康饮食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追求渐渐发生了转变,如今人们在饮食方面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更要吃得舒心、吃得放心。然而,近年诸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年福喜臭肉门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基于饮食视角研究影响人体健康因素的一门学科。其就营养与健康之间的联系、运行规律、作用机制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探析,并以此为  相似文献   

7.
墨菲 《中国食品》2021,(8):48-51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而营养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础。“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是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推进《计划》实施,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学阶段在人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食品营养、卫生和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如果中学生的饮食营养无法保持平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旨在阐述中学生饮食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均衡食品营养和健康饮食的对策措施,以达到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全谷物食品中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全谷物食品中的营养因子富含功能性成分可以调理身体。科学食用全谷物食品,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积极宣传谷物知识,让人们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引言全谷物食品是指未经精加工器官保留较完整的谷物,主要组成部分有胚乳、胚芽和皮层。全谷物食品具有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等优点。全谷物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很有开发价  相似文献   

10.
陈楚华 《中国食品》2012,(22):44-45
食品营养健康工作是决定全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食品营养健康的理念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1.
肉类营养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肉类食品仍然是非常必要的食物,它是人们所需的动物蛋白质的一个主要来源。肉类食品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富有营养、美味可口、健康和时尚的食物。本文叙述了肉类营养与饮食方法和健康人类的关系,以及肉类食品的今后发展趋势:健康、营养、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营养     
食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在卫生上必须安全可靠;在食用上必须味美好吃,在营养上必须促进健康,在供应上必须容易获得。人们吃食物摄取营养,是为了“获得营养效果”——健康,这就是营养价值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问题越来越关注。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食品上标识营养标签,不仅能够加强对于营养成分的认知,还能够促进对于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规避饮食问题带来的身体不健康因素,提高生活水平。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学习营养知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食品营养标签的发展现状,对食品标签内容进一步解析,并就食品营养标签的具体应用做出了相应阐述,希望能为消费者在营养标签的认知上提供指导,促进食品营养达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生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近,出现了许多新理念和新食品。 (一)新理念 在饮食上,过去人们的基本理念是“吃粗吃饱”,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即变成了“吃细吃好”。进入新世纪后,人们又开始追求:“讲营养,讲科学,讲健康。”请看最近出现的一些饮食  相似文献   

15.
王迎全 《烹调知识》2003,(12):18-19
食物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今时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食品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饮食时尚,而健康餐饮又是目前饮食业的主流,也是目前摆在营养学专家面前探讨的一个新课题。在人们日常的饮食生活当中,食物中的营养与膳食的平衡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谢琼 《中国食品》2024,(4):20-22
<正>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学习食品营养与健康科学相关基础知识,了解食品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合理膳食与健康的联系,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深入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引导居民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本文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例,用智慧树搭建线上平台,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PBL”混合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尚竺莹 《中国食品》2023,(7):134-136
<正>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升,开始关注每天摄入的营养,因此营养师之类的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与营养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功能食品开发、政策咨询、食品生产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要想培养出合格的营养与健康类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必不可少。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健康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或者其他的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促进机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及口感的双重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营养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功能因子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食物与健康关系探索等领域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本文总结了营养健康食品功能因子开发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功能评价技术和营养健康食品产品开发技术,通过文献分析了近40年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态势,并对未来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及现代生物科技,将助力食品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即将过去,在全面审视当今国人的“吃”所面对的现实,不仅为之感慨,更为之担忧:膳食科学化与国人的营养意识淡薄及营养科学知识贫乏的矛盾日趋突出。从1982年到1992年两次全国调查情况表明:由于国人营养知识贫瘠,不懂或不注重膳食的营养平衡,许多富裕地区已经明显出现营养不良之现象,这大都同饮食不当,营养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倡导营养健康,开发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提高中  相似文献   

20.
<正> 美国卫生饮食专家日前预测未来受消费者欢迎的健康食品,是可保持生理健康且具有一定疗效的营养食物。 这位专家指出,第一代健康食品是70年代的面包、酸乳酪和果汁,第二代则以80年代普遍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