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杨杰  胡德秀  吴中如 《水利学报》2004,35(12):0099-0105
针对最小二乘法难以克服因子多重共线性对回归模型精度影响的不足,本文对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间的相关性及其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引进偏最小二乘法,对大坝安全监测变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与非模型式的数据内涵分析有机结合,可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结构简化以及因子相关的不确定性分析,所建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其精度可通过交叉有效性检验来控制。工程应用实例和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拟合精度及其预测能力的影响,因而比目前常用的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更具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最小二乘法难以克服因子多重共线性对回归模型精度影响的不足和大坝观测数据分析中因变量较多的特征,引进递阶偏最小二乘法,对大坝安全监测变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建模预测分析方法通过递阶分层处理,可同时实现回归建模和数据结构简化,所建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精度可通过交叉有效性检验来控制.工程应用实例和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由于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和因子变量数目较多而对模型拟合精度及其预测能力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回归模型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常规最小二乘法回归的不足之处是:难以有效识别和消除自变量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影响;然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却能够有效消除因子相关性对模型回归系数估计和回归分析效果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基本原理和建模思路,并结合水库大坝监测实例分析了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实例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分离效果更好,反演结果精度更高,能满足对大坝安全监控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及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编程方法和利用其建立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筛选影响因子后由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安全监控模型与直接由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相比,不仅简化了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精度,而且增强了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中,传统的监控模型大多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但是,随着数据的积累,静态分析法将会影响计算效率,预测精度也会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对初始样本数据按时间次序分成多个时间块,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各时间块建模,在此基础上,对选定的时间块分配权重,以递推的方式,构建了加权块式递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例表明,与其他静态模型相比,该模型的效率和预测精度较高,在大坝安全监控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PLSR的静态灰色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偏最小二乘回归运用到静态灰色模型中,消除了因子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并对黑河水库的应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静态灰色模型优于传统的静态灰色模型,这为大坝安全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逐步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构建了五强溪水电站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采用拉伊特准则确定可靠的监测数据,基于可靠的监测数据,构建考虑水压、温度、时效因素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预测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根据五强溪大坝坝顶J23测点2006年~2020年的监测资料获得该测点的沉陷曲线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数值试验,选定的LSTM模型包括2个LSTM层,激活函数采用整流线性单元函数,输入序列长度为20。训练集数据取2006年~2017年的监测值,2018年~2020年的监测数据作为测试集数据。采用随机搜索对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比较3种模型结果可知:3种模型在沉降曲线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能合理地解释各分量;训练数据足够时,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非常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或LSTM模型预测J23测点变形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水化热对混凝土坝位移的影响,在混凝土坝位移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化热分量形式。结合混凝土坝的位移、上游水位和坝体温度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混凝土坝的位移统计模型,从实测位移数据中分离出温度引起的位移分量,然后以周期项作为环境温度分量的表达式,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的简化近似解来构建水化热分量的表达式,拟合温度位移分量,实现水化热对混凝土坝位移的量化影响分析。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拟合精度的影响,提出的水化热分量表达式具有适用性,残余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坝位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周鑫  印凡成 《人民长江》2010,41(9):95-97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碰到海量数据或者样本点较少,自变量较多的数据。对此可以利用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来建立线性模型。但是一个直接的问题是如何对自变量进行分组。由此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对解释变量分组时引入聚类分析。通过对长江宜昌段水沙观测数据作实证分析后发现,基于聚类分析的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而且用该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比一般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建模基本思路和交叉有效性判别方法,编制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程序;指出偏最小二乘回归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大坝位移监测中。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PLS大坝监控模型的可解释性,引入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正交信号修正(OSC)法,对原始自变量进行预处理,去除和因变量无关的信号,再建立PLS监控模型。实例分析表明,OSC-PLS法只需要1个主成分就可以建立监控模型,与PLS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回归系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子的重要性指标更合理。因此,OSC-PLS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结构更简单,解释性更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在大坝监测中常用的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遗传算法,充分利用其强大的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型搜索功能,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偏回归系数进行寻优重估,建立大坝安全监测的遗传-偏回归模型。从而达到对偏回归模型优化的目的,以同时解决和改善常规大坝安全监测回归模型中存在的因子多重相关性干扰和模型欠拟合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坝监控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简要叙述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阐明了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分析建模,能够突破传统回归方法的局限性,获得完整、稳健的监测量模型。介绍了一套应用程序,并通过计算实例的对比,说明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较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优越性,展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混凝土坝裂缝开度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统计回归模型仍存在不足。首先,对小容量样本的观测时间序列难以建立有效的统计回归模型;其次,预测模型未能考虑残差项,而残差项包含了裂缝发展演变的海量信息,为了准确预测裂缝开度还须在预测模型中纳入残差项。同时,统计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中存在混沌成分,残差项受到某种动力特性支配,故基于混沌理论对残差项进行推求,建立了统计与混沌混合预测模型。采用基于Legendre多项式的RLS(递推最小二乘法)自适应预测算法,提出了针对小容量样本观测数据时间序列的实时预测模型以及针对大容量样本观测数据时间序列的统计回归-Legendre多项式残差预测模型。最后,结合陈村重力拱坝在105 m高程的裂缝开度实测数据,对裂缝开度实时预测模型以及统计回归-Legendre多项式组合模型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可为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某混凝土重力坝断面设计的安全系数法、承载力极限状态法(分项系数法)进行了比较及可靠度分析,对二者可靠指标大不相同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标准值与均值、标准差合理配套是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关键。采用随机变量较多,且特征值小、变异性大的方案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大坝渗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漏是水库大坝主要病害形式之一,进行大坝渗漏分析预测对了解大坝渗流性态和提高工程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坝体内部渗漏表现出的灰色甚至黑色特征增加了渗流性态的分析难度,基于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无法解决渗漏变量间多重共线、样本较少等问题。针对此类分析的难点,本文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依据监测数据建立了渗流统计回归模型,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渗漏量的关联程度。采用该模型对吉林台面板堆石坝工程运行条件下渗漏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混合蛙跳算法的优化特点,将大坝安全监控统计模型的求解转换为多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引入调整系数修正回归因子,考虑调整系数与回归因子之间的协调关系,利用混合蛙跳算法同步确定调整系数和回归系数,建立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混凝土坝加权变形预报模型。工程算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优的中长期预报能力,可提高大坝安全监控统计模型的预报精度,在大坝安全监控领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高拱坝裂缝光纤监测网络构型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基于瑞利散射的混凝土高拱坝裂缝分布式光纤监测网络优化的目标及技术路线;针对基于瑞利散射的光纤监测网络构型的优化,进行了正交失效混凝土模型试验,发现在光纤与裂缝面交角成60°时,在大坝安全监控缝宽控制范围内光纤最小裂缝分辨率仅达到我国水利技术标准规定的1/6;指出要满足大坝裂缝监测灵敏性的要求,对于基于瑞利散射的光纤裂缝传感,应将光纤布置在与预期的裂缝面成交角小于60°的范围内。基于此,结合小湾拱坝裂缝光纤监测研究,初步提出高拱坝裂缝光纤监测网络优化的构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影响大坝渗流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对因变量影响强的成分,克服了变量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降低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维数,从而可以较好的解决非线性问题,建立了基于PLS-LSSVM的大坝渗流监控模型。实例分析表明,PLS-LSSVM模型的拟合与预测精度均优于独立使用PLS或LSSVM建模的精度;PLS-LSSVM模型的学习训练效率比LSSVM模型有较大的优势,更适合于大规模的数据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